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掺杂法产生具有一定互相关系数的瑞利衰落信道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超 陶晓燕 吴顺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0-232,共3页
利用混合掺杂法将两个相互独立的白高斯随机序列加权混合后,能够与原序列构成互相关系数符合要求的两个瑞利衰落信道,供通信和雷达的算法仿真和系统模拟使用.该方法同时也适用于产生其他分布的相关信道,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掺杂法 瑞利衰落信道 相关系数 随机过程 随机序列 加权混合 高斯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掺杂法制备Au/TiO2纳米管薄膜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辉 梁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27-813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在TiO2纳米管(TNT)阵列形成之前将贵金属纳米粒子作为掺杂剂引入的预掺杂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掺杂方法中贵金属粒子堵塞纳米管管口的问题。首先采用磁控溅射法在F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Au/Ti双层金属薄膜,然后将上层金... 提出了一种在TiO2纳米管(TNT)阵列形成之前将贵金属纳米粒子作为掺杂剂引入的预掺杂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掺杂方法中贵金属粒子堵塞纳米管管口的问题。首先采用磁控溅射法在F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Au/Ti双层金属薄膜,然后将上层金属Ti膜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退火后即可获得Au/TNT电极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对Au/TNT电极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组成成分进行了观察和表征,确定Au元素存在于复合薄膜中的同时,还发现位于薄膜底部的Au纳米颗粒,经阳极氧化和退火后,扩散到了上层的TNT阵列薄膜中。测试发现,可见光照射下,Au/TNT电极薄膜的光电流密度和光催化降解率分别约为纯TNT阵列薄膜的2.0和1.3倍。因此,采用预掺杂法制备光电性能优良的Au/TNT电极薄膜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法 磁控溅射 阳极氧化 扩散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掺杂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氧化铝复合层压板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洪驰 饶保林 张先来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3期4-6,10,共4页
采用直接掺杂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Al2O3复合层压板。通过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热重分析、线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测试方法研究了Al2O3含量、成型条件与层压板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引入纳米Al2O3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层压板的高温力... 采用直接掺杂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Al2O3复合层压板。通过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热重分析、线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测试方法研究了Al2O3含量、成型条件与层压板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引入纳米Al2O3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层压板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表观分解温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层压板的导热系数。Al2O3含量为14.5%时,300℃下的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0 MPa和3.64 GPa,约为纯亚胺板的3倍以上。Al2O3含量为8.9%时,表观分解温度达到最大值(585℃),比纯亚胺板的表观分解温度(567℃)提高了近20℃。成型压力在100-225 kgf/cm^2之间、成型温度为365℃时,层压板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熔性聚酰亚胺 层压板 纳米氧化铝 纳米复合 直接掺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掺杂法可提高ZnO压敏电阻器的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守国 刘克源 +1 位作者 霍建华 郭亚平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3-34,共2页
用液相掺杂法制备的粉体制成了ZnO压敏电阻器。SEM测试分析及密度测试结果证明,瓷片的微观结构得以改善,从而提高了ZnO压敏电阻器的性能,其中非线性系数达到67,通流能力为传统法制作的ZnO压敏电阻器的2倍。
关键词 ZNO 压敏电阻器 液相掺杂法 通流能力 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掺杂法制备掺Tm^(3+)单模石英光纤
5
作者 王文涛 阮灵 唐凤再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主要论述了溶液掺杂法制备掺Tm 3+ 单模石英光纤的技术和工艺:Tm3+ 掺杂浓度、脱水过程、Tm 3+ 沿光纤芯部剖面掺杂分布的控制。
关键词 溶液掺杂法 单模 石英 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钆掺杂法的空心涡轮叶片残芯冷中子照相检测
6
作者 高祥熙 尹伟 +1 位作者 顾国红 王倩妮 《无损检测》 CAS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DD5单晶高温合金空心叶片,采用钆掺杂法设计制作了阶梯状模拟试样和叶片对比试样,使用冷中子源和单面乳化胶片的成像方式,研究了Gd_(2)O_(3)示踪剂含量为3%时残芯的检测灵敏度,分析了灵敏度、透照厚度和残芯厚度之间的定... 针对航空发动机DD5单晶高温合金空心叶片,采用钆掺杂法设计制作了阶梯状模拟试样和叶片对比试样,使用冷中子源和单面乳化胶片的成像方式,研究了Gd_(2)O_(3)示踪剂含量为3%时残芯的检测灵敏度,分析了灵敏度、透照厚度和残芯厚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叶片结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面乳化胶片的冷中子照相检测的空间分辨力达到50μm;随着透照厚度的减小及残芯厚度的增加,残芯检测灵敏度逐渐增加,且复杂曲率的叶片结构将一定程度地降低检测灵敏度。该结果为空心涡轮叶片的实际检测提供了参考,同时证明了冷中子照相检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实现残芯的高灵敏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芯 掺杂法 冷中子 单面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分子层掺杂法进行硼的超浅重掺杂
7
作者 J.Nishizawa K.Aoki +1 位作者 T.Akamine 钟煌煌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48-48,F003,共2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掺杂方法:分子层掺杂(MLD)。它的机理是表面化学吸附掺杂气体的溶解物。以B_2H_6作掺杂气体按MLD工艺成功地获得了超浅掺硼层。所形成的p+n结特性理想,即在5V反问偏置下,漏电流小于2.5×10^(-16)A/μm^2。MLD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掺杂方法:分子层掺杂(MLD)。它的机理是表面化学吸附掺杂气体的溶解物。以B_2H_6作掺杂气体按MLD工艺成功地获得了超浅掺硼层。所形成的p+n结特性理想,即在5V反问偏置下,漏电流小于2.5×10^(-16)A/μm^2。MLD法是快速提供高浓度、浅结、无损伤、选择掺杂的颇具吸引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层掺杂法 超浅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方法对Cu-OMS-2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陆义媛 孙敬雅 +3 位作者 宁欣 万海勤 许昭怡 郑寿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27-2633,共7页
分别采用前掺杂法(PI)、离子交换法(IE)和浸渍法(IM)合成了过渡金属Cu掺杂的催化剂Cu-OMS-2,通过XRD、BET、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XRD结果显示,全部掺Cu样品与单纯OMS-2晶相峰相... 分别采用前掺杂法(PI)、离子交换法(IE)和浸渍法(IM)合成了过渡金属Cu掺杂的催化剂Cu-OMS-2,通过XRD、BET、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XRD结果显示,全部掺Cu样品与单纯OMS-2晶相峰相同;XPS结果表明,Cu掺杂有效调控了Mn^(3+)/Mn^(4+)的比例,催化剂表面形成不同数量氧空位,其中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生成了更多的氧空位;H_2-TPR结果显示Cu掺杂降低了催化剂还原温度,且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的还原温度低于浸渍法合成的样品.因此,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合成的催化剂在甲苯催化氧化中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MS-2 甲苯 催化氧化 掺杂法 离子交换 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合金元素法抑制金属中氦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向鑫 刘柯钊 陈长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5,共4页
聚变堆结构材料极易因α粒子和中子辐照引入大量的He原子而脆化,降低核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必须提高材料的抗氦脆能力。添加合金元素法是一种有效抑制金属中氦脆的方法。然而,合金元素对金属中的氦脆抑制效果受到原子占位情况、... 聚变堆结构材料极易因α粒子和中子辐照引入大量的He原子而脆化,降低核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必须提高材料的抗氦脆能力。添加合金元素法是一种有效抑制金属中氦脆的方法。然而,合金元素对金属中的氦脆抑制效果受到原子占位情况、原子尺寸大小、浓度、温度等因素影响。因此,掺杂合金元素时必须考虑合金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并辅以一定的热处理。回顾了掺杂合金元素法抑制金属中氦脆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影响合金元素在金属中氦行为角色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脆抑制 掺杂合金元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Cu掺杂ZnO纳米薄膜及其表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建昌 王博锋 +1 位作者 姜永辉 巴德纯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6-23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Cu掺杂浓度的ZnO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伏安特性测试等研究了Cu掺杂量对薄膜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Cu掺杂ZnO薄膜为六角纤锌矿多晶结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Cu掺杂浓度的ZnO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伏安特性测试等研究了Cu掺杂量对薄膜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Cu掺杂ZnO薄膜为六角纤锌矿多晶结构,有CuO杂质相生成。随Cu掺杂量的增加,薄膜晶粒长大,且样品粒度均匀,平均粒径约53 nm。Cu掺杂ZnO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射率超过80%,最大可达90%以上。Cu掺杂浓度为0.001%时,所得ZnO薄膜的导电性明显优于其他掺杂条件下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氧化锌薄膜Cu掺杂光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银掺杂法的碲化钨磁阻材料制备及磁阻性能研究
11
作者 曹明星 武彤 +1 位作者 徐定华 贺建 《计量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8期50-56,共7页
碲化钨磁阻材料具有优良的非饱和磁电阻效应,基于碲化钨磁阻材料的信息存储技术和磁传感器制造技术,代表了磁阻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掺杂的方法可以改变材料的磁、电学性能,为了探究碲化钨(WTe_(2))能否通过银(Ag)掺杂法得到优异性能,... 碲化钨磁阻材料具有优良的非饱和磁电阻效应,基于碲化钨磁阻材料的信息存储技术和磁传感器制造技术,代表了磁阻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掺杂的方法可以改变材料的磁、电学性能,为了探究碲化钨(WTe_(2))能否通过银(Ag)掺杂法得到优异性能,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掺杂方法,以及为何选择银作为掺杂元素。建立了一种温和制备大块体掺银碲化钨(WTe_(2)/Ag)磁阻材料的方法,即新型的自助熔剂烧结法,制备了三种不同Ag掺杂量的WTe_(2)/Ag典型材料,对其物相、价态、结构进行表征与评价,并对磁阻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银掺杂法具有优异性,制备所得的WTe_(2)/Ag材料不仅质量可靠,而且有效提升了磁电阻效应,使得磁电阻在测试最高值时的控制条件更易实现。测试得到的磁电阻在5 K、14 T时为502.3%,相比未掺杂时提高了50%,相比掺杂其他元素其磁电性能有极大提升,对电磁学器件的优化设计及实际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钨 掺杂法 自助熔剂烧结 磁电阻效应 磁阻材料
原文传递
利用共掺杂方法解决P型ZnO制备中的单极性问题
12
作者 岫林 《电子材料快报》 2000年第2期5-6,共2页
关键词 氧化锌 单极性 掺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液掺杂法的铒镱共掺光纤本底损耗研究
13
作者 耿鹏程 庞璐 +4 位作者 武洋 衣永青 王标 潘蓉 梁小红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19年第1期25-26,30,共3页
针对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工艺结合溶液掺杂法制备的铒镱共掺光纤,通过研究芯层层数、疏松芯层反应原材料流量、脱水时间以及沉积温度等因素对光纤本底损耗的影响,优化了疏松芯层的沉积工艺与脱水工艺,最终将铒镱共掺光纤在1 200 nm波长... 针对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工艺结合溶液掺杂法制备的铒镱共掺光纤,通过研究芯层层数、疏松芯层反应原材料流量、脱水时间以及沉积温度等因素对光纤本底损耗的影响,优化了疏松芯层的沉积工艺与脱水工艺,最终将铒镱共掺光纤在1 200 nm波长处的本底损耗降至10.5 dB/km。该研究工作对于低损耗掺稀土光纤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铒镱共掺光纤 溶液掺杂法 疏松芯层 本底损耗
原文传递
合成方法对Co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陈杰玉 谯雨 +3 位作者 克德尔叶·阿布都外力 胡佳婕 孙敏 刘清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为载体、Co为活性组分,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了含Co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催化剂,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活性。实...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为载体、Co为活性组分,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了含Co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催化剂,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o的分散性更好,主要以Co^(2+)形式存在并与载体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掺杂法合成过程简单,催化剂中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载体的结构保持更完整,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丙烷脱氢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体积浸渍 嫁接 掺杂法 丙烷脱氢 钴氧化物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放电电子束掺杂硼浅结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秀琼 王纯 +1 位作者 马祥彬 杨军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448-452,T001,共6页
一种新的半导体掺杂方法——电子束掺杂法成功地用于实现掺硼浅结.它是用辉光放电电子束辐照涂敷杂质源的半导体表面,形成高浓度(≥10^(20)/cm^3)、浅结(≤0.1μm)掺杂层.损伤比离子注入的小.试制成功的太阳敏感器件性能优良.
关键词 电子束掺杂法 浅结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彦 苏会东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31-33,共3页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硝酸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TiO2,用30w的紫外光灯模拟光源,溴甲酚紫模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采用稀土铕掺杂的方法来提高TiO2的活性。XRD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铕掺杂TiO2没有改变纳米TiO2...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硝酸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TiO2,用30w的紫外光灯模拟光源,溴甲酚紫模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采用稀土铕掺杂的方法来提高TiO2的活性。XRD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铕掺杂TiO2没有改变纳米TiO2的晶相结构;光催化结果表明,稀土铕掺杂的确能较明显的提高TiO2的光催化降解能力。90min内达到降解率由80%提高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粒子 稀土铕掺杂法 光催化降解能力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导电聚合物对LiMn_2O_4、LiCo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爱勤 王力臻 张志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0,32,共3页
采用物理掺杂法在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LiCoO2 中掺杂少量的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聚苯胺PAN),考察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适量导电聚合物能够明显提高电池放电容量。
关键词 LIMN2O4 LICOO2 导电聚合物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二次电池 正极材料 充放电性能 复合材料 放电容量 掺杂法 聚吡咯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2O5—CoO—La2O3复合掺杂的BaTiO3基粉体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悦辉 庄志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150-152,共3页
采用铌、钴、镧的金属有机盐(柠檬酸-EDTA复合螯合前驱液)掺杂法实现对氧化硅掺杂的纳米晶BaTiO2粉体的掺杂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b、Co、La掺量的增加以及Nb/Co比的增大,陶瓷烧结体的烧成收缩以及密度增加,晶粒尺寸减小。随着Nb... 采用铌、钴、镧的金属有机盐(柠檬酸-EDTA复合螯合前驱液)掺杂法实现对氧化硅掺杂的纳米晶BaTiO2粉体的掺杂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b、Co、La掺量的增加以及Nb/Co比的增大,陶瓷烧结体的烧成收缩以及密度增加,晶粒尺寸减小。随着Nb/Co比的增大,材料的铁电弛豫特性增加。当Nb/Co-2时,随着La掺量的增加,材料的铁电弛豫特性增加。当Nb/Co>2时,La掺量对材料的介电温度特性影响不大。当La掺量一定时随着Nb、Co复合掺量的增加,材料的铁电弛豫特性明显增强。烧结温度的升高,使杂质容易固溶进入BT中,固溶量的增大,使材料的铁电弛豫性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3基 LA2O3 NB2O5 改性研究 复合掺杂 COO TIO2粉体 金属有机盐 掺杂改性 烧成收缩 晶粒尺寸 温度特性 烧结温度 弛豫性能 掺量 材料 铁电 纳米晶 掺杂 掺杂法 前驱液 柠檬酸 增大 烧结体 固溶量 陶瓷 介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掺杂煤基聚苯胺/HDPE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19
作者 刘春宁 李侃社 +1 位作者 周安宁 赵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24-27,共4页
煤基聚苯胺 (CBP)是一类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导电填料。本文用热掺杂法制得DBSA掺杂态CBP ,并采用熔融共混工艺 ,制备出HDPE/CBP DBSA导电复合材料。结果表明 :70℃下退火2h ,DBSA :CBP =1 6 (质量比 ) ,该条件下电导率为 0 179s/cm ;... 煤基聚苯胺 (CBP)是一类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导电填料。本文用热掺杂法制得DBSA掺杂态CBP ,并采用熔融共混工艺 ,制备出HDPE/CBP DBSA导电复合材料。结果表明 :70℃下退火2h ,DBSA :CBP =1 6 (质量比 ) ,该条件下电导率为 0 179s/cm ;红外光谱说明DBSA对CBP起到了较好的掺杂作用。复合体系中CBP -DBSA含量为 13%时 ,复合材料的电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法 煤基聚苯胺/HDPE导电复合材料 制备 十二烷基苯磺酸 高密度聚乙烯 共混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成龙 高波 周英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01-9006,共6页
石墨烯的大批量生产是推进石墨烯产业化的核心,其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现有的制备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化学方法、有机化学结合法以及掺杂法4大类型。以下将详细介绍了这4种类型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阐述各种方法工艺的研... 石墨烯的大批量生产是推进石墨烯产业化的核心,其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现有的制备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化学方法、有机化学结合法以及掺杂法4大类型。以下将详细介绍了这4种类型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阐述各种方法工艺的研究机理及制备流程,报道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列举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进行叙述各自方法制备出石墨烯产物的性能和生长特点。通过探讨比较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差别及产物石墨烯的品质,得出含元素掺杂法是最有可能实现石墨烯产业化的方法。最后总结出不同方法的大致应用范围,提出含元素掺杂法是最有潜力实现石墨烯产业化的制备方法,并就未来如何继续深入研究以及挖掘该方法的潜力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制备流程 含元素掺杂法 研究方 应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