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光机接触辊的优化设计
1
作者 周鹏程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11期58-61,共4页
采用调质中碳钢钢管代替表面感应淬火的工艺,以增强接触辊辊面的硬度和硬度的一致性,提升接触辊的耐磨性;为避免中碳钢焊接缺陷,提高生产效率,对轴头与辊面采用过盈配合的形式,对过盈量的选择进行校核计算。
关键词 接触辊 面硬度 过盈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绕机接触辊与卷装的接触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曦 李姝佳 +3 位作者 刘国志 马勋勋 李仲 王永兴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1-437,共7页
分析了卷绕机的工作基理,并将接触辊与卷装的接触状态等效为“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根据单自由度强迫非共振法原理设计制作试验装置,采用振动台激振、LMS数据采集仪记录系统激励和响应的频率和振幅,进而求取接触辊与卷装的接触刚度和接... 分析了卷绕机的工作基理,并将接触辊与卷装的接触状态等效为“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根据单自由度强迫非共振法原理设计制作试验装置,采用振动台激振、LMS数据采集仪记录系统激励和响应的频率和振幅,进而求取接触辊与卷装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系数。采用Matlab软件拟合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系数随卷装直径或卷装所受接触辊压力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接触辊与卷装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系数具有非线性频变特性,此结果可为计算和分析长丝卷绕过程中的转子系统动态特性提供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长丝卷装 接触辊 接触刚度 接触阻尼 强迫非共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绕机接触辊与卷装法向接触刚度计算及时变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闫江 王永兴 +4 位作者 李姝佳 李仲 侯曦 杨崇倡 王生泽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利用ANSYS软件,通过建立涤纶长丝卷绕机的"卷装-接触辊"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卷装材料力学参数,计算卷绕机的接触辊与卷装间的法向接触刚度(k_c)及其平均等效刚度(k_(ec)),并以TW-717/8型卷绕机为算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_c... 利用ANSYS软件,通过建立涤纶长丝卷绕机的"卷装-接触辊"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卷装材料力学参数,计算卷绕机的接触辊与卷装间的法向接触刚度(k_c)及其平均等效刚度(k_(ec)),并以TW-717/8型卷绕机为算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_c具有时变性,当丝层较薄时,k_c随丝层厚度增加显著增大,在丝层厚度达到一定值时,k_c随丝层厚度增加而缓慢下降;在正常卷绕接触阶段,k_c与卷装外径呈现弱非线性关系,在设计中采用k_(ec)来确定接触辊结构参数大小是可行的,由接触辊的k_(ec)的结果计算得到了接触辊相应的振动模态和临界转速,对于TW-717/8型卷绕机的接触辊采用中空结构可使卷绕机工作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丝卷绕机 接触辊 法向接触刚度 平均等效刚度 有限元模型 时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切机接触辊的水平状态对PET薄膜分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中国 《聚酯工业》 CAS 2012年第2期43-44,共2页
介绍了分切机接触辊水平状态在PET薄膜分切过程中的重要性,及接触辊水平状态不良对PET薄膜分切的影响会产生乱纹、皱筋压痕,并对此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PET薄膜 分切 接触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砂光机接触辊挠度变形分析和补偿
5
作者 侯金标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3年第9期12-15,共4页
接触辊是宽幅砂光机粗砂和定厚磨削的核心部件。工作中的接触辊受负荷作用,会产生挠度变形,造成板材产生的磨削压力分布不均匀,直接影响砂光厚度的精度。研究分析了接触辊挠度变形的特性,以及挠度对人造板砂光厚度精度的影响,介绍了提... 接触辊是宽幅砂光机粗砂和定厚磨削的核心部件。工作中的接触辊受负荷作用,会产生挠度变形,造成板材产生的磨削压力分布不均匀,直接影响砂光厚度的精度。研究分析了接触辊挠度变形的特性,以及挠度对人造板砂光厚度精度的影响,介绍了提高接触辊刚性和降低挠度影响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辊 挠度 分析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精轧机组变接触支持辊综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何安瑞 曹建国 +3 位作者 吴庆海 顾云舟 魏钢城 杨金安 《上海金属》 CAS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利用建立的有限元辊系弹性变形模型 ,分析了变接触支持辊 (VCR)的综合性能。指出VCR可以显著改善轧机的板形调控性能 ,提高带钢的板形质量和支持辊辊形的自保持性 ,降低辊间接触压力尖峰 ,消除支持辊剥落。同时 ,在大型工业轧机上进行... 利用建立的有限元辊系弹性变形模型 ,分析了变接触支持辊 (VCR)的综合性能。指出VCR可以显著改善轧机的板形调控性能 ,提高带钢的板形质量和支持辊辊形的自保持性 ,降低辊间接触压力尖峰 ,消除支持辊剥落。同时 ,在大型工业轧机上进行长时间的系统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支持 板形 综合性能 热轧 精轧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连轧机变接触支承辊板形控制性能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鲁海涛 曹建国 +2 位作者 张杰 贾生晖 曾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46,共5页
通过现场跟踪测试和生产实践发现武钢1700冷连轧机组“酸轧联机”改造工程中存在常规凸度辊形配置方案不合理,由此引起了薄规格轧制的工作辊“压肩”现象和轧制过程欠稳定导致成品板形质量欠佳等问题。采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方法建立辊... 通过现场跟踪测试和生产实践发现武钢1700冷连轧机组“酸轧联机”改造工程中存在常规凸度辊形配置方案不合理,由此引起了薄规格轧制的工作辊“压肩”现象和轧制过程欠稳定导致成品板形质量欠佳等问题。采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方法建立辊系弹性变形仿真模型,研制了酸轧联机条件下的VCR变接触支承辊,经过工业轧机现场轧制已成功投入1700冷连轧机实际应用。现场应用表明:改善了轧机板形调控性能,提高了带钢板形质量,增强了薄规格品种轧制能力,支承辊辊形自保持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连轧机 带钢 板形控制 接触支持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薄带钢工作辊边部接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启林 刘相华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15-1717,1741,共4页
为研究工作辊接触对冷轧带钢生产的影响,用影响函数法建立模型,并用现场生产数据模拟计算了四辊轧机的辊系变形.通过计算得到的接触压力、带钢厚度、张应力等分布数据分析了冷轧薄带时发生工作辊接触现象对轧制压力、出口厚度、出口张... 为研究工作辊接触对冷轧带钢生产的影响,用影响函数法建立模型,并用现场生产数据模拟计算了四辊轧机的辊系变形.通过计算得到的接触压力、带钢厚度、张应力等分布数据分析了冷轧薄带时发生工作辊接触现象对轧制压力、出口厚度、出口张应力以及板形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辊接触使带钢边部轧制压力降低,工作辊与支撑辊间接触压力增大.工作辊接触使带钢凸度和横向厚差减小,对降低边部减薄有利;使出口张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减小了边浪,提高了带钢的平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变形 影响函数法 工作接触 冷轧 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连轧精轧机组变接触支承辊辊型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饶静 杨立庆 +2 位作者 陈冬至 潘宋军 郭永谦 《特钢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52-55,共4页
在安钢1780mm热连轧精轧机组支承辊采用了变接触辊型设计,通过对其轧制过程中辊缝刚度、辊间接触压力分析及大生产实践表明,改进后的支承辊辊型保持度良好,使用一个周期后的磨损量仅为0.3-0.4mm,应力集中区域明显减少,辊身边部破坏完全... 在安钢1780mm热连轧精轧机组支承辊采用了变接触辊型设计,通过对其轧制过程中辊缝刚度、辊间接触压力分析及大生产实践表明,改进后的支承辊辊型保持度良好,使用一个周期后的磨损量仅为0.3-0.4mm,应力集中区域明显减少,辊身边部破坏完全消除,使用周期延长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机 接触支撑 型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铝带轧制工作辊边部接触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6
10
作者 管健龙 何安瑞 孙文权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2-946,共5页
为研究冷轧机在轧制薄铝带时工作辊边部接触对辊系受力和铝带断面形状的影响,借鉴弹性悬臂梁法和影响函数法的处理思想,建立了适用于实际生产在线控制的铝冷轧机辊系变形模型,并对不同入口铝带厚度、弯辊力、工作辊的接触状态进行仿真研... 为研究冷轧机在轧制薄铝带时工作辊边部接触对辊系受力和铝带断面形状的影响,借鉴弹性悬臂梁法和影响函数法的处理思想,建立了适用于实际生产在线控制的铝冷轧机辊系变形模型,并对不同入口铝带厚度、弯辊力、工作辊的接触状态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工作辊边部接触力随入口厚度增加而增加、随弯辊力增加而减小;工作辊边部接触轧制时,轧机出口铝带凸度和横向厚差小于非边部接触轧制,有利于铝带边部减薄控制,但降低了铝轧机边部板型调控能力,在轧制中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铝带冷轧 悬臂梁 影响函数 工作边部接触 系变形 边部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形调控工艺对轧辊间接触及磨损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琼 秦晓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247,共6页
六辊UCM冷轧机目前采用工作辊窜辊、中间辊窜辊和弯辊等板形调控工艺以改善板形质量,但上述工艺对轧辊间接触应力和轧辊的磨损亦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轧机的板形调控能力。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厂采用的六辊UCM冷轧机1/2辊... 六辊UCM冷轧机目前采用工作辊窜辊、中间辊窜辊和弯辊等板形调控工艺以改善板形质量,但上述工艺对轧辊间接触应力和轧辊的磨损亦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轧机的板形调控能力。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厂采用的六辊UCM冷轧机1/2辊系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板形调控工艺参数情形下的辊间接触应力进行了分析,结合轧辊磨损深度计算模型,分析并揭示了板形调控工艺对轧辊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作辊和中间辊窜辊不仅会增加与其直接接触的轧辊表面接触应力分布不均匀性,亦会引起轧辊反窜辊方向一侧表面磨损随窜辊量增加而急剧增加;而中间辊弯辊工艺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辊间接触应力和磨损轧辊轴线方向分布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M冷轧机 板形调控工艺 接触模型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口侧辊板非对称接触轧制时的变形效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长瑞 薛小莲 +1 位作者 王北玲 刘铁成 《金属成形工艺》 2002年第6期18-20,29,共4页
针对中厚板轧制时前端部板形翘曲这一生产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在轧机上通过静态压缩、轧制试验 ,观察、分析了入口侧辊板非对称接触对轧制过程的影响。探讨了轧制时变形区几何形状系数l/ h对轧件前端部翘曲的影响规律。指出入口侧辊板... 针对中厚板轧制时前端部板形翘曲这一生产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在轧机上通过静态压缩、轧制试验 ,观察、分析了入口侧辊板非对称接触对轧制过程的影响。探讨了轧制时变形区几何形状系数l/ h对轧件前端部翘曲的影响规律。指出入口侧辊板非对称接触轧制时 ,金属沿高向变形与流动、应力分布呈非对称状态 ,使金属沿高向上的纵向流动不均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口侧板非对称接触 变形效应 翘曲 板材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辊冷轧机的带钢板形参数及辊间接触压力研究
13
作者 张海东 王英春 +3 位作者 马炜师 李洪波 江东海 韩文 《金属世界》 CAS 2022年第5期75-82,共8页
针对一种由变接触支持辊辊形、单锥度中间辊辊形、单锥度工作辊辊形组成的六辊冷轧机的辊形配置方法,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辊系弹性变形-轧件塑性变形”一体化仿真模型,从带钢板形及辊间压力两部分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该... 针对一种由变接触支持辊辊形、单锥度中间辊辊形、单锥度工作辊辊形组成的六辊冷轧机的辊形配置方法,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辊系弹性变形-轧件塑性变形”一体化仿真模型,从带钢板形及辊间压力两部分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该辊形配置方法可通过工作辊和中间辊负窜有效减小带钢凸度并降低边降值;工作辊弯辊力也具有一定的板形调控能力,且强于中间辊弯辊力;同时,该辊形配置能有效均匀支持辊与中间辊间的辊间接触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压力 中间 形配置 冷轧机 带钢板形 系弹性变形 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0mm十二辊轧机辊间的接触压力三维光弹分析
14
作者 魏立群 戴志方 卢冬华 《材料科学研究(中英文版)》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准确描述1400mm十二辊轧机轧辊间的接触压力分布规律,以有效改善其轧件的横向厚度差和板形,本文应用应力相似准则设计了1400mm十二辊轧机光弹模型,并用三维光弹性应力分析原理,实验确定1400mm十二辊轧机光弹模型的辊间接触压力的分... 为了准确描述1400mm十二辊轧机轧辊间的接触压力分布规律,以有效改善其轧件的横向厚度差和板形,本文应用应力相似准则设计了1400mm十二辊轧机光弹模型,并用三维光弹性应力分析原理,实验确定1400mm十二辊轧机光弹模型的辊间接触压力的分布规律,并依据应力相似转换准则,计算出其实际轧机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对1400mm十二辊轧机压力分布的进一步理论计算、辊型设计的优化以及轧件横向厚度差和板形质量的控制有着重要的实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轧机 接触压力分布 三维光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轧机辊间接触压力分析及提高轧辊寿命的措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铁凯 赵永和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5-30,共6页
HC轧机利用中间辊的轴向移动,改善了工作辊受力状态,减少了工作辊的弯曲,增大了板形控制能力,但轧辊边部的接触压力剧增,加重了轧辊的磨损,严重时会产生辊面刻痕或中间辊辊身部分剥落。本文通过对HC轧机辊间接触压力的理论分析,提出降... HC轧机利用中间辊的轴向移动,改善了工作辊受力状态,减少了工作辊的弯曲,增大了板形控制能力,但轧辊边部的接触压力剧增,加重了轧辊的磨损,严重时会产生辊面刻痕或中间辊辊身部分剥落。本文通过对HC轧机辊间接触压力的理论分析,提出降低辊身边部接触压力值和提高轧辊寿命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轧机 接触压力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C轧机支持辊力学有限元分析及新辊形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洪波 曹建国 +3 位作者 张杰 任天宝 张树山 李耀辉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9,共6页
现场跟踪实测并分析CVC轧机支持辊综合辊形数据,发现CVC轧机支持辊存在严重且不均匀磨损,并时有严重边部剥落事故发生。建立MSC.Marc二维动态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支持辊辊内应力状态,提出较大的辊间接触压力及支持辊工作层厚度的减小... 现场跟踪实测并分析CVC轧机支持辊综合辊形数据,发现CVC轧机支持辊存在严重且不均匀磨损,并时有严重边部剥落事故发生。建立MSC.Marc二维动态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支持辊辊内应力状态,提出较大的辊间接触压力及支持辊工作层厚度的减小,对辊内应力具有不利影响,指出不均匀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是支持辊不均匀磨损甚至剥落的主要原因。建立ANSYS静态弹性有限元模型,分析板宽、单位轧制力、弯辊及窜辊对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的影响,发现带钢宽度的不断变化有利于改善支持辊的受力状况,而弯辊和负向窜辊均会增大辊间接触压力分布不均匀度系数。基于有限元仿真和现场工业试验,提出了CVC轧机支持辊新辊形,与引进的原常规支持辊相比,新支持辊服役前期的不同窜辊位置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和辊间接触压力分布不均匀度系数分别下降了3.5%~16.0%和3.5%~15.9%,支持辊服役后期的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和不均匀度系数分别下降25.7%和28.3%。1800 mmCVC热连轧机F3~F4机架工业应用实践证明,新辊形自保持性好,性能稳定,已投入工业应用,可推广应用到同类轧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 CVC 支持 有限元方法 应力 接触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式板形仪动态标定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佳伟 张殿华 +1 位作者 王军生 王鹏飞 《轧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9,共4页
介绍了国内某高校自主研制的1250mm轧机用板形测量仪的原理和组成,并针对接触式板形测量辊压磁式传感器特性不一致而造成系统误差,从而导致板形测量误差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动态标定装置。同时采用C^(++)语言开发了接触式板形检测辊动态... 介绍了国内某高校自主研制的1250mm轧机用板形测量仪的原理和组成,并针对接触式板形测量辊压磁式传感器特性不一致而造成系统误差,从而导致板形测量误差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动态标定装置。同时采用C^(++)语言开发了接触式板形检测辊动态标定软件系统。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板形测量辊的系统误差,由动态标定方法所得出的测量辊特性曲线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板形测量 动态标定 系统误差 标定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板辊型设计中压力沿辊身分布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衍生 程晓茹 +4 位作者 李虎兴 庞先进 商存亮 刘微 周敏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7,共3页
为了使中厚板轧机辊型设计快捷且保持辊间各点接触压力相等,利用了压力沿板宽方向呈二次分布、板边缘处变形为平面变形的计算处理,从而使辊型设计更为方便。同时引入辊间接触压力的中、边部比值概念并作合理选择,使设计出的辊型更加完... 为了使中厚板轧机辊型设计快捷且保持辊间各点接触压力相等,利用了压力沿板宽方向呈二次分布、板边缘处变形为平面变形的计算处理,从而使辊型设计更为方便。同时引入辊间接触压力的中、边部比值概念并作合理选择,使设计出的辊型更加完善。生产实际应用表明,新设计的辊型不仅明显降低了板凸度,同时使轧辊磨损均匀,辊耗量大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型设计 轧制压力 接触压力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350冷带轧机支承辊辊型研究
19
作者 魏立群 陆济民 +1 位作者 严家高 沈汉昌 《上海金属》 CAS 2002年第2期42-45,共4页
根据180 /40 0× 32 0及10 0 30 0× 35 0四辊轧机的设备特点和产品情况 ,研究开发了能自动适应轧件宽度变化的变接触长度支承辊辊型曲线 ,以提高轧机的板型控制能力 ,使冷轧带钢的横向同板差下降约 45 % ,轧制厚度精... 根据180 /40 0× 32 0及10 0 30 0× 35 0四辊轧机的设备特点和产品情况 ,研究开发了能自动适应轧件宽度变化的变接触长度支承辊辊型曲线 ,以提高轧机的板型控制能力 ,使冷轧带钢的横向同板差下降约 45 % ,轧制厚度精度提高 40 % ,边裂现象明显减少 ,并有效防止支承辊辊面剥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350冷带轧机 支承 接触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辊平衡力对四辊轧机辊间打滑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吉堂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S1期115-121,共7页
分析了轧辊平衡力对四辊轧机工作辊与支承辊间打滑现象的作用关系。指出加大工作辊压紧力 ,不但不能防止 ,而且会加重辊间打滑现象的出现。从受力分析入手 ,给出了辊间打滑条件的判据。
关键词 平衡力 接触 面打滑 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