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接触角测定法研究碳纤维表面酸碱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毛友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31-134,共4页
用接触角测定法研究了未处理的和经液相氧化处理的碳纤维表面的酸碱性。结果表明,未处理碳纤维表面呈两性,但以碱性为主;经氧化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的酸性变化不大,而碱性变得更强。得到碳纤维表面自由能的非极性分量为45mJ/m^2。
关键词
碳纤维表
酸碱性
接触角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酯树脂及其涂料
2
《涂料文摘》
2001年第4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涂料
聚酯树脂
接触角测定法
缩合反应
溶液性能
交联剂
涂膜性能
不饱和
表面性能
飞行时间次级离子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的研制、表征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群
张锴
+4 位作者
李晓辉
李若琼
廖红德
殷芳雪
罗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8-996,共9页
目的研制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其释药机制及药动学行为。方法以聚乳酸(PLA)、卵磷脂等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喷雾干燥法和乳化(W/O)-喷雾干燥法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以2、48、144、240和336 h的释放度为...
目的研制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其释药机制及药动学行为。方法以聚乳酸(PLA)、卵磷脂等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喷雾干燥法和乳化(W/O)-喷雾干燥法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以2、48、144、240和336 h的释放度为指标,筛选长效缓释微球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镜法(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接触角测定法对微球进行表征;拟合释放动力学方程,考察释药机制;大鼠皮下注射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及其原料药,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体内血药浓度,考察药动学行为。结果最佳工艺为乳化(W/O)-喷雾干燥法;微球最佳处方组成为枸橼酸托法替布-PLA-卵磷脂=0.2∶2.0∶1.8;SEM结果表明,制得微球为圆球形,大小均匀;DSC和XRD结果表明,药物以分子或无定形形式分散于微球中;FT-IR结果表明,药物与载体材料发生了氢键结合;制得长效缓释微球在0.1 mol·L^(-1)盐酸溶液、水、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接触角分别为20.5°、23.5°和20.45°,润湿性良好;制得长效缓释微球2、48、144、240、336 h释放度分别为4.65%、22.95%、50.73%、73.44%和98.02%;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和枸橼酸托法替布的ρmax分别为(13.04±1.41)和(32.12±3.32)μg·mL^(-1),tmax分别为(4±0.42)和(4±0.38)h,AUC0-∞分别为(2159.45±208.32)和(431.84±42.66)μg·h·mL^(-1)。结论该微球在336 h内呈良好缓释特性,释放速度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释放机制为降解控释机制,降低了血浓的波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托
法
替布
长效缓释微球
扫描电镜
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法
X-射线衍射
法
差示扫描量热
法
接触角测定法
药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接触角测定法研究碳纤维表面酸碱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毛友安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应用化学系
出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31-134,共4页
文摘
用接触角测定法研究了未处理的和经液相氧化处理的碳纤维表面的酸碱性。结果表明,未处理碳纤维表面呈两性,但以碱性为主;经氧化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的酸性变化不大,而碱性变得更强。得到碳纤维表面自由能的非极性分量为45mJ/m^2。
关键词
碳纤维表
酸碱性
接触角测定法
Keywords
carbon fiber surface
acid-base character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分类号
TQ342.742 [化学工程—化纤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酯树脂及其涂料
2
出处
《涂料文摘》
2001年第4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涂料
聚酯树脂
接触角测定法
缩合反应
溶液性能
交联剂
涂膜性能
不饱和
表面性能
飞行时间次级离子质谱
分类号
TQ633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的研制、表征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群
张锴
李晓辉
李若琼
廖红德
殷芳雪
罗超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绍兴震元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8-996,共9页
基金
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8C30009)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1910349006)
+2 种基金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资助(2018R432017)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绍市教高〔2017〕71号]
2016年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项目。
文摘
目的研制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其释药机制及药动学行为。方法以聚乳酸(PLA)、卵磷脂等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喷雾干燥法和乳化(W/O)-喷雾干燥法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以2、48、144、240和336 h的释放度为指标,筛选长效缓释微球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镜法(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接触角测定法对微球进行表征;拟合释放动力学方程,考察释药机制;大鼠皮下注射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及其原料药,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体内血药浓度,考察药动学行为。结果最佳工艺为乳化(W/O)-喷雾干燥法;微球最佳处方组成为枸橼酸托法替布-PLA-卵磷脂=0.2∶2.0∶1.8;SEM结果表明,制得微球为圆球形,大小均匀;DSC和XRD结果表明,药物以分子或无定形形式分散于微球中;FT-IR结果表明,药物与载体材料发生了氢键结合;制得长效缓释微球在0.1 mol·L^(-1)盐酸溶液、水、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接触角分别为20.5°、23.5°和20.45°,润湿性良好;制得长效缓释微球2、48、144、240、336 h释放度分别为4.65%、22.95%、50.73%、73.44%和98.02%;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和枸橼酸托法替布的ρmax分别为(13.04±1.41)和(32.12±3.32)μg·mL^(-1),tmax分别为(4±0.42)和(4±0.38)h,AUC0-∞分别为(2159.45±208.32)和(431.84±42.66)μg·h·mL^(-1)。结论该微球在336 h内呈良好缓释特性,释放速度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释放机制为降解控释机制,降低了血浓的波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
枸橼酸托
法
替布
长效缓释微球
扫描电镜
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法
X-射线衍射
法
差示扫描量热
法
接触角测定法
药动学
Keywords
tolfretate citrate
long-acting sustained-release microsphe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pharmacokinetics
分类号
R944 [医药卫生—药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接触角测定法研究碳纤维表面酸碱性
毛友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聚酯树脂及其涂料
《涂料文摘》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枸橼酸托法替布长效缓释微球的研制、表征及药动学研究
杨群
张锴
李晓辉
李若琼
廖红德
殷芳雪
罗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