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丽 肖红 程博闻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4,共5页
总结当前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测试方法、影响因素、实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概念、评价指标、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导热系数、比热容、织物结构参数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 总结当前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测试方法、影响因素、实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概念、评价指标、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导热系数、比热容、织物结构参数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综述了现有织物实现接触冷感或暖感的途径。指出了目前关于织物接触冷暖感的评价、测试及产品开发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认为应加强对织物冷暖感的研究,以更好满足市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接触冷暖感 评价指标 测试方法 导热系数 比热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织衬衣面料接触冷暖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广标 朱秋芳 +1 位作者 姚金龙 向中林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51-53,共3页
以33种色织衬衣面料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7接触冷暖感试验仪测试了织物的接触冷暖感,探讨了色织衬衣面料接触冷暖感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3种色织衬衣面料的接触冷暖感均值为0.196W/cm2,差异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表面形态... 以33种色织衬衣面料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7接触冷暖感试验仪测试了织物的接触冷暖感,探讨了色织衬衣面料接触冷暖感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3种色织衬衣面料的接触冷暖感均值为0.196W/cm2,差异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表面形态、组织和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织衬衣面料 接触冷暖感 结构参数 关系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种类与织物结构对接触冷暖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厚云 徐广标 +1 位作者 姚金龙 向中林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48,共4页
研究不同纤维种类和不同织物结构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规律。以羊毛、棉、亚麻、蚕丝、涤纶和锦纶6类纤维共36种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7THERMO LABOⅡ型冷暖感测试仪测试了36种织物的接触冷暖感值,并分析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因素... 研究不同纤维种类和不同织物结构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规律。以羊毛、棉、亚麻、蚕丝、涤纶和锦纶6类纤维共36种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7THERMO LABOⅡ型冷暖感测试仪测试了36种织物的接触冷暖感值,并分析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羊毛织物的接触暖感最强,锦纶织物的接触冷感最强,棉织物、亚麻织物的接触冷暖感波动范围较大。相关系数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纬密与厚度对接触冷暖感的影响显著,经纱细度次之,总紧度最小,接触冷暖感与纬密、经纱细度呈正相关,与厚度、总紧度呈负相关。认为:纤维种类和织物结构参数对织物接触冷暖感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亚麻织物 蚕丝织物 经密 厚度 单位面积质量 接触冷暖感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湿量对针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海英 郭建生 +1 位作者 李文婷 周立亚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57,61,共4页
针织物的冷暖感是其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接触冷暖感是指当人的手指触摸服装时,人体的皮肤与织物之间会产生温度差,热量交换发生在手指和织物之间,当温差过大时,则产生不舒适感,主客观实验作为评价接触舒适性的主要方法,是验证穿着舒... 针织物的冷暖感是其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接触冷暖感是指当人的手指触摸服装时,人体的皮肤与织物之间会产生温度差,热量交换发生在手指和织物之间,当温差过大时,则产生不舒适感,主客观实验作为评价接触舒适性的主要方法,是验证穿着舒适性的重要方式。本实验通过主客观实验研究织物的含水量以及不同个体的感受程度等因素对织物冷暖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纤维种类、含湿量对织物的接触冷暖感影响较大,例如:含水量40%以下冷感加强,莫代尔、粘胶纤维的平针织物的冷感较强,在测量相对湿度的实验中,湿度曲线会出现明显的反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性 反吸过程 织物组织 接触冷暖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结构和性能对接触冷暖感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孟花 冯爱芬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8-41,共4页
为研发不同冷暖感织物,选取25种常见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7接触冷暖感测试仪测试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量。从织物组织、织物厚度等结构参数,织物导热系数及表面摩擦性能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成分相同、纱线线密度... 为研发不同冷暖感织物,选取25种常见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7接触冷暖感测试仪测试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量。从织物组织、织物厚度等结构参数,织物导热系数及表面摩擦性能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成分相同、纱线线密度相近时,绉组织织物比平纹组织织物和斜纹组织织物的接触暖感好;织物导热系数与接触冷暖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加织物表面粗糙度、表面蓬松度及厚度有利于提高皮肤与织物的接触暖感;增加织物表面滑爽度、平整度及减小织物厚度有利于提高织物接触冷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参数 接触冷暖感 导热系数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内衣服装接触冷暖感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韦玉辉 吴建川 苏兆伟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31-35,共5页
选择10种常见的内衣面料作为研究载体,并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指尖接触冷暖感模型,详细探讨纤维种类、织物经纬密度、织物厚度、织物初始温度、织物湿度(含水率)对内衣服装接触瞬间冷暖感的影响,并对其结果进行机理解释。结果表明... 选择10种常见的内衣面料作为研究载体,并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指尖接触冷暖感模型,详细探讨纤维种类、织物经纬密度、织物厚度、织物初始温度、织物湿度(含水率)对内衣服装接触瞬间冷暖感的影响,并对其结果进行机理解释。结果表明:纤维种类、织物经纬密度、织物厚度、织物初始温度、织物湿度(含水率)均不同程度的影响内衣服装接触瞬间冷暖感。其中,织物初始温度、织物经纬密度和厚度对织物接触瞬间冷感呈负相关;织物湿度(含水率)与织物接触的冷感呈正相关。同时还发现,蚕丝纤维和麻纤维组成的织物比较适合做夏季内衣服装,而羊毛纤维组成的织物比较适合做冬季内衣,棉纤维组成的织物比较适合做春秋内衣服装。其研究结论可为设计师在进行内衣服装面料选择时提供参考,也可为消费者购买合适的内衣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衣服装 接触冷暖感 计算机数值模拟 指尖冷暖模型 服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特性对内衣服装接触冷暖感的影响
7
作者 韦玉辉 苏兆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9,共4页
为探究织物特性对内衣服装接触冷暖感的影响规律,选择11种常用的内衣服装面料作为研究载体,借助KES-F7型织物冷暖感测试仪和UT231型多路温湿度计等设备,并结合织物接触冷暖感主观量表评价方法,详细探讨了纤维种类、织物密度、织物厚度... 为探究织物特性对内衣服装接触冷暖感的影响规律,选择11种常用的内衣服装面料作为研究载体,借助KES-F7型织物冷暖感测试仪和UT231型多路温湿度计等设备,并结合织物接触冷暖感主观量表评价方法,详细探讨了纤维种类、织物密度、织物厚度对内衣服装接触冷暖感的影响趋势,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织物接触冷暖感与纤维种类、织物表面的光滑程度、织物密度、厚度均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织物表面越光滑,织物的接触冷感越强,反之,织物表面越粗糙,织物的接触冷感越弱。织物的接触冷暖感与织物面密度、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面密度越大、织物越厚,织物接触暖感越强。研究结论既可为设计师设计内衣时选择合适的面料提供参考,也可为消费者购买合适的内衣产品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衣服装 接触冷暖感 纤维成分 织物密度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瞬间接触冷暖感测试研究与探讨
8
作者 张岳兰 陈春云 +1 位作者 王浩 管晓宁 《上海纺织科技》 2024年第7期60-63,共4页
为了研究测试接触冷暖感的评价方法,选用KES F7型接触冷暖感测试仪,对测试过程中影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对选取的6种面料进行单因子试验,分析不同载样台材质、不同测样时间间隔、不同设置温差ΔT对接触凉感系数(Q... 为了研究测试接触冷暖感的评价方法,选用KES F7型接触冷暖感测试仪,对测试过程中影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对选取的6种面料进行单因子试验,分析不同载样台材质、不同测样时间间隔、不同设置温差ΔT对接触凉感系数(Q-max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载样台的材质对Q-max值影响较大,建议选用散热较快的铜质载样台;当温差设置为15 K时,两次测样时间间隔宜在60 s以上,可以避免前一次测试对结果的影响;温差值建议大于1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接触冷暖感 载样台 间隔时间 温差 接触系数
原文传递
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卫刚 万贤福 汪军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分析织物接触冷暖感机理,针对指尖-织物接触的物理过程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手指的冷暖感模型,建立了织物接触冷暖感数值模型。试验表明,模型能够计算出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变化趋势,并且模拟值接近试验测试结果与主观感受。最... 为了分析织物接触冷暖感机理,针对指尖-织物接触的物理过程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手指的冷暖感模型,建立了织物接触冷暖感数值模型。试验表明,模型能够计算出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变化趋势,并且模拟值接近试验测试结果与主观感受。最后采用模型分别对织物温度、导热系数、比热和厚度4种因素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织物接触冷暖感对织物温度、导热系数敏感,对比热不敏感,织物的厚度对于接触瞬间的冷暖感影响很小,但对回稳阶段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冷暖感 模型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织物组织结构与接触冷感关系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晓琴 孙玉钗 孙鹏 《山东纺织科技》 2007年第6期51-53,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接触冷感产生的机理、冬季内衣接触冷感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通过改变织物的组织结构以改善织物的接触冷感。
关键词 接触冷暖感 影响因素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爽型精纺毛织物的开发及其冷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仁新 方芳 +1 位作者 张慧萍 晏雄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3-46,共4页
通过sirofil纺纱技术实现玉石纤维长丝与羊毛的复合纺纱,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试制9种不同规格的系列凉爽型精纺毛织物,并测试其热传导性能与接触冷暖感,探讨了织物冷感与织物结构参数的相关关系,得到最优的织物设计水平组合。研究结... 通过sirofil纺纱技术实现玉石纤维长丝与羊毛的复合纺纱,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试制9种不同规格的系列凉爽型精纺毛织物,并测试其热传导性能与接触冷暖感,探讨了织物冷感与织物结构参数的相关关系,得到最优的织物设计水平组合。研究结果为毛纺织厂设计开发夏季高档精纺毛面料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纺毛织物 正交试验 热传导性能 接触冷暖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织物动态热传递性能测试装置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如全 周双喜 +1 位作者 陶荣 林建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针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客观评价问题,开发了1台基于单片机的织物动态热传递测试装置。该装置能模拟织物接触人体时的热交换过程,通过单片机实时测试织物表面温度对时间的变化来表征织物的动态热传递性能。从理论上分析了测试装置的测试... 针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客观评价问题,开发了1台基于单片机的织物动态热传递测试装置。该装置能模拟织物接触人体时的热交换过程,通过单片机实时测试织物表面温度对时间的变化来表征织物的动态热传递性能。从理论上分析了测试装置的测试参数与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关系,并使用该装置对棉、毛、丝、麻4种织物的动态吸热曲线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织物的原料、结构参数不同,其吸热曲线也不相同。这种装置可用于客观评价织物的接触冷暖感,并具有良好的测试精度及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动态热传递 测试装置 接触冷暖感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在织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孔令剑 晏雄 《纺织科学研究》 2004年第1期31-35,40,共6页
织物检测是纺织检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包括物理检测、吸湿与色牢度检测和颜色测试等。在大多数情况下 ,织物质量检测与评估都是靠人工进行的 ,所以其正确性令人置疑 ,而采用神经网络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人工神经网络现已成功地应... 织物检测是纺织检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包括物理检测、吸湿与色牢度检测和颜色测试等。在大多数情况下 ,织物质量检测与评估都是靠人工进行的 ,所以其正确性令人置疑 ,而采用神经网络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人工神经网络现已成功地应用于织物疵点检测 ,在织物物理检测的其它方面也开始“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和讨论了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对收敛速度及测试精度的影响 ,实验数据表明 :神经网络系统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模式识别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检测 人工神经网络 隐含层神经元数目 收敛速度 测试精度 接触冷暖感 技术应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纤维针织面料热湿舒适性研究
14
作者 王革辉 孙嘉 +3 位作者 倪至颖 戚少娇 张聪聪 柳诗雨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13,共4页
对5种不同聚乳酸纤维含量的针织面料和其他8种针织面料(Coolmax针织面料、纯棉针织面料和棉混纺针织面料)的隔热性能、接触冷暖感、透湿性、芯吸效应和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相近的情况下,与Coolmax面料和纯棉面料相比... 对5种不同聚乳酸纤维含量的针织面料和其他8种针织面料(Coolmax针织面料、纯棉针织面料和棉混纺针织面料)的隔热性能、接触冷暖感、透湿性、芯吸效应和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相近的情况下,与Coolmax面料和纯棉面料相比,含聚乳酸纤维的针织面料克罗值较小,瞬间最大热流量值较大,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和较强的接触冷感,具有较好的透湿性和芯吸效应,适合做夏季服装面料,不适合做冬季贴身穿着的服装面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纤维 针织面料 热湿舒适性 接触冷暖感 透湿性 芯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体羊毛与常规羊毛织物的热学性能对比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欢 曹贻儒 +2 位作者 刘刚中 李世朋 王府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测试分析了克重相同的膨体羊毛织物和常规羊毛织物的热学性能,发现膨体羊毛织物比常规羊毛织物的暖感大幅度增强、冷感大幅度减弱;在无风条件下,膨体羊毛织物的保温性明显优于常规羊毛织物;在有风条件下,膨体羊毛织物的保温性也优于常... 测试分析了克重相同的膨体羊毛织物和常规羊毛织物的热学性能,发现膨体羊毛织物比常规羊毛织物的暖感大幅度增强、冷感大幅度减弱;在无风条件下,膨体羊毛织物的保温性明显优于常规羊毛织物;在有风条件下,膨体羊毛织物的保温性也优于常规羊毛织物,但是二类织物热阻的差异变小,说明膨体羊毛织物的挡风性不够好,应该与风衣或挡风里料等组合使用,同时得出有风条件下织物热阻与厚度、透气率的二元一次拟合方程。实验结果证实纺织品的性能不完全取决于纤维种类,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羊毛 接触冷暖感 热阻 膨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座椅面料的热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宇群 罗胜利 廖银琳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4,19,共6页
选取针织、机织、皮革三类共31种汽车座椅面料作为样品,分别测试其光照升温、接触冷暖感和透气率,对汽车座椅面料的热舒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炎热的夏季,皮革类汽车座椅面料的光照升温明显高于针织类、机织类汽车座椅面料;在寒冷... 选取针织、机织、皮革三类共31种汽车座椅面料作为样品,分别测试其光照升温、接触冷暖感和透气率,对汽车座椅面料的热舒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炎热的夏季,皮革类汽车座椅面料的光照升温明显高于针织类、机织类汽车座椅面料;在寒冷的冬季,针织类、机织类面料与人体接触时产生相对温暖的感觉,皮革类汽车座椅面料与人体接触时产生冷感;针织类、机织类汽车座椅面料的透气性优于皮革类汽车座椅面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热舒适性 升温 接触冷暖感 透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高异形度再生聚酯纤维及织物的研发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克倩 胡红梅 +4 位作者 吕媛媛 张瀚誉 王学利 俞建勇 陈浩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8,共8页
以再生聚酯切片为原料,利用设计的3个独立叶片组成的自组装喷丝板,纺制三叶形再生聚酯纤维。研究纺丝工艺中侧吹风风速和牵伸倍数对三叶形和三角形再生聚酯纤维性能的影响,比较三叶形、三角形、圆形再生聚酯纤维织物性能。结果表明:所... 以再生聚酯切片为原料,利用设计的3个独立叶片组成的自组装喷丝板,纺制三叶形再生聚酯纤维。研究纺丝工艺中侧吹风风速和牵伸倍数对三叶形和三角形再生聚酯纤维性能的影响,比较三叶形、三角形、圆形再生聚酯纤维织物性能。结果表明:所得三叶形再生聚酯纤维异形度高于三角形再生聚酯纤维;侧吹风风速增加,则三叶形再生聚酯纤维的横截面异形度略有增加,横截面异形度不匀率先减少后增加,断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增大,取向度减小;牵伸倍数增大,则三叶形再生聚酯纤维的横截面异形度也略有增加,横截面异形度不均匀性改善,纤维的断裂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减小,取向度增加;三叶形再生聚酯纤维织物光泽性好,反射光线均匀、柔和,不刺眼,其接触暖感、压缩性能、剪切性能、透气性能等都是三种织物中最好的,三角形再生聚酯纤维织物次之,圆形再生聚酯纤维织物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形 自组装喷丝板 再生聚酯纤维 异形度 侧吹风风速 牵伸倍数 光泽度 接触冷暖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衣面料结构与服用性能测试与评价
18
作者 王雅欣 徐广标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1年第4期21-23,共3页
以市购6种睡衣面料为研究对象,测试评价了不同纤维类型睡衣面料结构形态,以及影响穿着舒适性的起毛起球性能和接触冷暖感。结果发现:不同纤维种类睡衣面料表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莫代尔抗起毛起球性能最差,法兰绒织物的平均接触暖感值最强... 以市购6种睡衣面料为研究对象,测试评价了不同纤维类型睡衣面料结构形态,以及影响穿着舒适性的起毛起球性能和接触冷暖感。结果发现:不同纤维种类睡衣面料表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莫代尔抗起毛起球性能最差,法兰绒织物的平均接触暖感值最强,棉与莫代尔次之,真丝织物的平均接触冷感值最强,粘胶和涤纶织物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衣面料 形态结构 悬起毛起球 接触冷暖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Lyocell双层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评测
19
作者 余月琳 邵怡沁 陈慰来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6,共6页
为了开发具有良好热湿舒适性的针织保暖袜,基于羊毛和Lyocell纤维,设计了3种不同正反材质的双层纬平针织物。采用川端手感评价系统(KES)评测并分析了厚度、透气性、接触冷暖感、表面摩擦等性能;根据水滴实验下各试样的升温曲线特征以及... 为了开发具有良好热湿舒适性的针织保暖袜,基于羊毛和Lyocell纤维,设计了3种不同正反材质的双层纬平针织物。采用川端手感评价系统(KES)评测并分析了厚度、透气性、接触冷暖感、表面摩擦等性能;根据水滴实验下各试样的升温曲线特征以及水分传递过程,探究影响织物湿态导热性能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羊毛、纯Lyocell双层织物,羊毛/Lyocell双层纬平针织物在正面拥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反面拥有良好的服用舒适性;羊毛/Lyocell双层纬平针织物具有单向导湿性,上下两层形成一个导湿梯度,使其具有良好的热湿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LYOCELL 双层纬平针织物 接触瞬间冷暖 热湿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羊毛面料热学性能测试评价
20
作者 储洁文 郭晓云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16年第4期15-17,共3页
对两种风格不同、规格相同的的空气羊毛面料与常规羊毛面料进行对比,采用KES-F7接触冷暖感试验仪测试织物的接触冷暖感,探讨了不同风格的羊毛面料接触冷暖感与面料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羊毛面料接触冷暖感优于普通羊毛面料,且... 对两种风格不同、规格相同的的空气羊毛面料与常规羊毛面料进行对比,采用KES-F7接触冷暖感试验仪测试织物的接触冷暖感,探讨了不同风格的羊毛面料接触冷暖感与面料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羊毛面料接触冷暖感优于普通羊毛面料,且其接触冷暖感与纱线结构和成品风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羊毛面料 接触冷暖感 热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