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断裂土壤氡探测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任峰 邵永新 姚新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0-457,527,共8页
根据分别布设在天津北断裂和南断裂上23条断层气测量剖面的实测结果,得到了两条断裂的具体位置。探测结果表明,天津北断裂在原有位置上延伸到了静海县唐官屯附近,而天津南断裂在炒米店—木厂测线向北方向的延伸中存在两个方向,需进一步... 根据分别布设在天津北断裂和南断裂上23条断层气测量剖面的实测结果,得到了两条断裂的具体位置。探测结果表明,天津北断裂在原有位置上延伸到了静海县唐官屯附近,而天津南断裂在炒米店—木厂测线向北方向的延伸中存在两个方向,需进一步的工作来判断;从23条土壤氡测量结果分析,异常形态不一致,同时异常也不一定出现在断裂的正上方。使用土壤氡异常的最高值、平均值以及H值对断裂的活动性分段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天津北断裂和天津南断裂的活动性分段特征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断裂 断层气 土壤氡 探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磁层探测结果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史建魁 刘振兴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6年第4期77-86,共10页
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国际上对火星磁层探测所取得的资料,并与地球和太阳系其他一些行星磁层进行了对比,简单介绍了火星磁层的理论研究概况,指出了目前火星磁层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火星 磁层 研究进展 探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6例痹证的耳穴探测结果报道 被引量:2
3
作者 姚庆云 曹赫基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1年第4期16-16,共1页
自1988年至1990年,我们用GM——10型肿瘤耳穴探诊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监制,江苏光明电器厂制造)对346例痹证进行了耳穴探测,并对166例用耳穴压迫治疗后作了复测,现报导如下。一、一般资料选临床确诊的346例痹证。其中男性152例... 自1988年至1990年,我们用GM——10型肿瘤耳穴探诊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监制,江苏光明电器厂制造)对346例痹证进行了耳穴探测,并对166例用耳穴压迫治疗后作了复测,现报导如下。一、一般资料选临床确诊的346例痹证。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94例;年龄在30岁以下的5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肩关节周围炎 腰痛点 探测结果 坐骨神经痛 临床符合率 王不留行子 敏感者 叙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峰年联合观测期间武昌电离层垂直探测结果(英文)
4
作者 张顺荣 陈敬梧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1989年第S1期223-229,共7页
本文介绍联测期间武昌电离层现象台垂直探测结果,选择1988年4月和6月的F2层临界频率的逐日变化情况,说明耀斑所引起的电离层骚扰及暴的春夏季特点,描述这两月有关的特殊频高图;最后列出联测期间出现的电离层暂态现象的统计结果。 一、4... 本文介绍联测期间武昌电离层现象台垂直探测结果,选择1988年4月和6月的F2层临界频率的逐日变化情况,说明耀斑所引起的电离层骚扰及暴的春夏季特点,描述这两月有关的特殊频高图;最后列出联测期间出现的电离层暂态现象的统计结果。 一、4月联测期,白天foF2日变曲线的峰值高出并略滞后于相应的中值,这种正相电离层骚扰K指数的磁扰有较好的相关。约从20:00(地方时)至次日4:30(此时foF2处日变曲线的谷底),foF2也明显高出中值,但同磁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此外19日14:00到次日6:00以及24日18:00至次日约6:00发生两次正相电离层暴。联测期间夜间频高图上16日到19日出现F区夜间分层或F描述的低频时延。且有foF2小于中值的趋势。低频时延出现前,曾出现夜间分层。 二、6月23日和24日爆发的2B/X5.6级耀斑,在当日的频高图上造成描迹全无(black—out),3天后的27日和28日相继产生一次负相电离层暴和负相骚扰。它们发生于27日6:00左右,主相持续25小时,到28日的8:00左右又出现一负相骚扰。武昌台的K指数表明27日地磁宁静(或只有小的骚扰),但却发生了上述的电离层暴和骚扰。27日电离层暴期间,特异频高图的特点是起初foF2甚至小于foF1常值,之后当强的Es回波减弱F2、F1区描迹相继出现时,两区的临界频率差值只有约1.0MHz而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暴 磁扰 临界频率 探测结果 主相 日变 异频 逐日变化 暂态 RETAR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易县大气边界层逆温两次探测结果的比较
5
作者 但尚铭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1989年第3期41-43,共3页
因工作需要,有两个单位于1987年1月和12月分别在米易县进行大气边界层的探测,1月份用的是59型探空仪,而12月用的是低空测温探空仪,双经纬仪法定高。下面将这两次探测结果作一比较。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米易县 探空仪探测 探测结果 低空探空仪 湿季 气候考察 声雷达 相关曲线 太阳直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枞矿集区上地壳结构与变形: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果 被引量:26
6
作者 吕庆田 刘振东 +4 位作者 汤井田 吴明安 严加永 肖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7-465,共19页
为揭示庐枞矿集区三维结构,深化对成矿作用的认识,为深部找矿提供更多信息,作者在庐枞矿集区实施了相互交叉的五条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综合分析反射地震、MT及区域重磁数据,提出了矿集区上地壳结构、组成和构造变形的新认识。庐枞矿... 为揭示庐枞矿集区三维结构,深化对成矿作用的认识,为深部找矿提供更多信息,作者在庐枞矿集区实施了相互交叉的五条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综合分析反射地震、MT及区域重磁数据,提出了矿集区上地壳结构、组成和构造变形的新认识。庐枞矿集区东西结构由"两坳一隆"组成,即西侧的潜山—孔城坳陷和东侧的庐枞火山岩盆地,二者之间以一隆起相隔;南北结构呈"南坳北隆"阶梯式台升,两个"台阶"断裂分别为汤家院—砖桥断裂、庐江—黄姑闸—铜陵拆离断层。庐枞火山岩盆地呈不对称"箕状",四周由向盆地倾斜的边界断裂围限。北、东边界断裂(BF2、LHTD)为深断裂,控制火山岩盆地的发展与演化。构造上,矿集区由"三横六纵"断裂系统构成,从北到南的"三横"依次为:庐江—黄姑闸—铜陵拆离断层、汤家院—砖桥断裂和仪津—陶家巷断裂(BF3);从西到东的"六纵"依次为:郯庐、滁河(CHF)、罗河—缺口、枞阳—黄屯、陶家湾—施家湾断裂和沿江断裂带。矿集区的形成与演化主体上受燕山陆内造山运动的影响,经历了中—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NW向挤压和白垩纪的伸展。本文还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确定了"沿江断裂"为逆冲断裂系,庐江—黄姑闸—铜陵断裂为向南倾斜的低缓拆离断层;新发现汤家院—砖桥断裂,该断裂将庐枞火山岩盆地和潜山—孔城坳陷分为南北两部分。庐枞火山岩东北部,发现保存相对完好的早、中侏罗世沉积盆地,盆地呈NWW—SEE走向,深达5.0km,认为它可能是印支期陆—陆碰撞后伸展阶段形成的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矿集区 反射地震 MT探测 上地壳结构 火山岩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二号”大气密度探测器的探测结果 Ⅱ.在太阳和地磁扰动期间高层大气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秦国泰 邱时彦 +5 位作者 贺爱卿 祝义强 孙丽琳 林宪文 李宏 徐学培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选用了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和地磁活动程度的响应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日照区大气密度峰值主要随F10.7值而变,在地磁扰动期间,阴影区大气密度对扰动的响应更明显,通常... 选用了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和地磁活动程度的响应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日照区大气密度峰值主要随F10.7值而变,在地磁扰动期间,阴影区大气密度对扰动的响应更明显,通常响应变化开始于高纬度地区,然后向低纬度地区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密度 地磁扰动 太阳活动 大气密度探测 日照区 阴影区 “神舟二号”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导电性结构与断裂构造特征——下察隅—昌都剖面大地电磁探测结果 被引量:17
8
作者 金胜 叶高峰 +2 位作者 魏文博 邓明 Martyn UNSWORTH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8-415,共8页
根据2004年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完成的下察隅—昌都(1000线)宽频带大地电磁探测剖面数据研究高原东南部地壳导电性结构及断裂构造特征,这有助于推进印度与亚洲岩石圈碰撞、俯冲构造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剖面上地壳大范围分布的是规... 根据2004年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完成的下察隅—昌都(1000线)宽频带大地电磁探测剖面数据研究高原东南部地壳导电性结构及断裂构造特征,这有助于推进印度与亚洲岩石圈碰撞、俯冲构造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剖面上地壳大范围分布的是规模不等的高阻体,电阻率大约在90~3000Ω.m,厚度由南向北增加,底界面的深度大约在5~30km变化。高阻层之下发现由不连续高导体构成的中地壳低阻层,其电阻率小于10Ω.m;其结构与青藏高原中、西部的壳幔高导体相似,但规模小得多,底面埋深也浅得多。沿剖面的上地壳存在多组规模不等、产状不同的横向电性梯度带或畸变带,它们反映了沿剖面地区地壳的断裂分布。通过与该区高精度重力资料对比,在重要的电性梯度带上,均存在布格重力低异常和负重力均衡异常。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推断了嘉黎—然乌、班公—怒江和甲桑卡—赤布张错等主要断裂构造带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大地电磁探测 地壳电性结构 断裂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三号”大气成分探测器探测结果——2002年4月磁暴期间大气成分的异常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秦国泰 邱时彦 +6 位作者 贺爱卿 祝义强 孙丽琳 林宪文 李宏 徐学培 叶海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42,共8页
“神州三号”(SZ-3)大气成分探测器搭载在SZ-3留轨舱上于2002年3月26日发射入轨,正遇2002年4月发生的连续两次地磁扰动事件,SZ-3大气成分探测器测得了轨道舱运行高度上(330-350 km附近)大气成分的响应变化和异常现象.探测数据表明,在地... “神州三号”(SZ-3)大气成分探测器搭载在SZ-3留轨舱上于2002年3月26日发射入轨,正遇2002年4月发生的连续两次地磁扰动事件,SZ-3大气成分探测器测得了轨道舱运行高度上(330-350 km附近)大气成分的响应变化和异常现象.探测数据表明,在地磁扰动期间,不仅发生了大气中主要成分O和N2的数密度值增变的响应变化,而且在进入地磁扰动峰期开始后6h左右在较高纬度处出现了N2的异常增变和O的异常降变. 4-5h后,这种异常增变峰和降变谷由纬度42°N左右逐渐推移向纬度较低地区,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舟三号” 大气成分探测 2002年4月 地磁扰动事件 数密度 空间探测 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环境探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史建魁 张仲谋 +1 位作者 刘振兴 王英鉴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7年第4期98-108,共11页
本文对空间飞行器所观测取得的火星环境(包括火星表面和内部结构,火星大气和气候)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有关火星磁层和电离层及其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火星 内部结构 大气 气候 电离层 火星环境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2号大气密度探测器的探测结果(Ⅰ) 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秦国泰 邱时彦 +5 位作者 贺爱卿 祝义强 孙丽琳 林宪文 李宏 徐学培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41,共6页
选用了神舟2号(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在高度410km附近,日照和阴影区域大气密度变幅为2—3倍,变幅的大小与地磁活动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日照面大气密度峰... 选用了神舟2号(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在高度410km附近,日照和阴影区域大气密度变幅为2—3倍,变幅的大小与地磁活动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日照面大气密度峰区位于星下点地方时1400—1500LT的纬度处,峰值大小与太阳活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阴影面大气密度谷区位于星下点地方时0400-0500的纬度处,同时在±10°纬度区域中还出现了阴影面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地磁活动 大气密度 日照 阴影区 神舟2号 大气密度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台阵形式对微动探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井冈 谢朋 +2 位作者 王秋良 虞金鑫 沈雨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3,共6页
在江汉盆地的同一场地分别采用三重圆形、T形及L形3种不同台阵形式进行微动探测观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3种台阵形式提取到的频散曲线基本一致,但频散图谱能量集中度具有明显的差异。三重圆形台阵频散图谱能量集中度最高,L形、T形台阵在2... 在江汉盆地的同一场地分别采用三重圆形、T形及L形3种不同台阵形式进行微动探测观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3种台阵形式提取到的频散曲线基本一致,但频散图谱能量集中度具有明显的差异。三重圆形台阵频散图谱能量集中度最高,L形、T形台阵在2.0~4.6 Hz频段范围内集中度较高,而在1.2~2.0 Hz频段范围内较分散;相比T形和L形台阵,三重圆形台阵更易于探测到地层分界面附近的波速突变特征,即三重圆形台阵比其他两种台阵形式准确性及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探测 SPAC法 台阵形式 地层结构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北煤矿富水区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结果解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百寿 秦其明 +2 位作者 叶霞 张自力 张泽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1-436,共6页
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法是一种在地表直接接收来自地下3~3000Hz频段的天然超低频电磁信号,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处理和解释实现对地下的岩性界面、构造、资源和能源进行探测,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首先简述了富水区的被动式... 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法是一种在地表直接接收来自地下3~3000Hz频段的天然超低频电磁信号,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处理和解释实现对地下的岩性界面、构造、资源和能源进行探测,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首先简述了富水区的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机理,其次结合安徽省淮北市煤矿富水区的探测实例来说明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在数据处理上采用曲线叠加平均、平滑和特征深度标定的方法,同时采用了测深曲线和视电阻率等值断面进行地质解释。解释结果和已知钻孔资料对比发现,无论在测深曲线上,还是在断面图上,富水区均具有明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法 富水区探测 曲线叠加 深度标定 地质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河地区地震探测结果与桐城断裂浅部结构特征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海权 何庆龙 +2 位作者 王生文 徐玉健 常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2-1140,共9页
桐城断裂是一条对唐山地震有地壳形变反映的活动断裂,是沧县隆起与黄骅凹陷北部的分界线。本次研究在桐城断裂宁河跨断层场地采用浅层地震探测方法,布设了两条近南北向的浅层人工地震物探剖面,获得了两条反映不同深度的高质量叠加时间... 桐城断裂是一条对唐山地震有地壳形变反映的活动断裂,是沧县隆起与黄骅凹陷北部的分界线。本次研究在桐城断裂宁河跨断层场地采用浅层地震探测方法,布设了两条近南北向的浅层人工地震物探剖面,获得了两条反映不同深度的高质量叠加时间、深度剖面图,查明了目标断裂的结构特征。本次工作在研究区探测出7条断裂,发现桐城断裂是由多条主断裂和次级断裂组成的断裂带,但本次工作测线布设相对较短且探测深度有限,因此,通过总结相关部门专家和学者在研究区周边的地震探测成果,初步认为断裂带在浅部呈"花状",并向下呈汇聚趋势。另外,结合前人学者对研究区及周边的钻孔和地层研究工作,通过钻孔地层对比,认为桐城断裂是一条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根据断裂上断点的准确坐标位置以及桐城断裂产状特征,发现宁河跨断层监测场地有效的对F2、F3和F4三条断裂进行了监控,并根据前人对研究区应力应变研究结果,认为宁河跨断层监测场地的巨幅形变反映了F2和F3两条断裂的垂直运动特征。但其形变特征与唐山地震的关系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断裂 断层形变 浅层地震探测 唐山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元素分析中改变探测器屏蔽条件对同一样品探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晓云 谷德山 +3 位作者 程道文 王鑫 贺平 刘林茂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4-656,共3页
本文在以中子发生器为中子源进行违禁物检测分析基础实验研究中,以尿素为模拟样品,为了减少其它非被测样品产生的γ射线干扰,对探测器内BGO晶体利用铅筒进行了屏蔽。通过对三种屏蔽条件的比较,选择了最佳的屏蔽位置,当探头的BGO晶体平... 本文在以中子发生器为中子源进行违禁物检测分析基础实验研究中,以尿素为模拟样品,为了减少其它非被测样品产生的γ射线干扰,对探测器内BGO晶体利用铅筒进行了屏蔽。通过对三种屏蔽条件的比较,选择了最佳的屏蔽位置,当探头的BGO晶体平面正好与铅筒的截面平齐时,探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禁物检测 Γ射线 BGO探测 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上空平流层气溶胶的激光雷达探测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余长明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1-268,共8页
采用武汉大学双波长激光雷达工作于589 nm波长的观测数据,对2001年3月到2002年1月期间武汉上空平流层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和积分体后向散射系数等光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武汉上空平流层气溶胶在16—20 km间存在一气溶胶层,其厚度... 采用武汉大学双波长激光雷达工作于589 nm波长的观测数据,对2001年3月到2002年1月期间武汉上空平流层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和积分体后向散射系数等光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武汉上空平流层气溶胶在16—20 km间存在一气溶胶层,其厚度及散射峰值随季节有一定变化,并且气溶胶积分体后向散射系数在2.2×10^(-5)—7.0×10^(-4)sr^(-1)之间变化,呈现了夏季大冬季小的分布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气溶胶 激光雷达探测 后向散射系数 消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育王山山前断层探测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本刚 宋新初 +3 位作者 杨晓平 韩竹军 杜龙 董绍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9-217,共9页
基于宁波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的结果,结合相关规范,对评价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对于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不需要考虑避让;对于育王山山前东支断层,虽然在6级设定地震条件下... 基于宁波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的结果,结合相关规范,对评价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对于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不需要考虑避让;对于育王山山前东支断层,虽然在6级设定地震条件下,无直接的地表错动发生,但会产生一定幅度的地表变形带,因此,丙类和丁类建筑可以不考虑避让,但建议甲类和乙类建筑尽可能避让一定的距离。由于在设定地震条件下近断层强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分区中存在一个面积约6km2的略高于现行地震区划图标准的范围,建议对该范围内已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按地震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时可适当参考本文的结果。根据大碶盆地的软土分布特征,结合近断层强地震动评价结果,认为在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以东,存在一个面积约30km2的可能震陷区。震陷量≥5cm,建议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考虑这一因素。鉴于探测结果的工程应用直接关系到防震减灾对策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城市安全与经济投入2个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探测 地震危险性评价 工程应用 育王山山前断裂 强地震动 震陷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L大气探测可靠性验证及探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珍珠 刘厚通 +3 位作者 钟志庆 迟如利 刘东 周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9-452,共4页
介绍了一台新型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用于探测大气气溶胶和卷云的消光特性及偏振特性。为了验证激光雷达探测性能可靠性,采用了3种方法:一是对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主要性能参量指标的测定;二是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与同类激光雷达对比实验... 介绍了一台新型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用于探测大气气溶胶和卷云的消光特性及偏振特性。为了验证激光雷达探测性能可靠性,采用了3种方法:一是对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主要性能参量指标的测定;二是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与同类激光雷达对比实验;三是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与太阳辐射计探测光学厚度对比实验。实验验证了该系统性能稳定,对比实验探测结果基本一致,探测数据可靠。2007-02~2007-05,利用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取得了合肥地区卷云退偏振比的观测结果。结果表明,卷云的退偏振比随高度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在7km^12km高度范围内,退偏比在0.2~0.5之间,其平均值为0.36±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与计量 激光雷达 大气探测 可靠性 退偏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四号卫星静电分析器和电位差计探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师立勤 都亨 古士芬 《航天器工程》 1995年第3期13-19,共7页
统计、分析了实践四号卫星静电分析器及电位差计的探测数据,并对1994年2月14日的一次充电电位达-2000V的典型充电事件进行了分析、解释。探测结果对进一步认识空间环境及卫星表面充电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实践四号卫星 空间探测 静电分析器 电位差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L系统性能测定及卷云偏振探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珍珠 刘厚通 +2 位作者 刘东 徐青山 周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9,共6页
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PML)是532 nm单波长激光雷达,可对气溶胶的消光特性及偏振特性进行定量探测.对PML探测性能从三方面进行验证:①对PML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②对比PML和拉曼-米散射激光雷达(RML)对气溶... 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PML)是532 nm单波长激光雷达,可对气溶胶的消光特性及偏振特性进行定量探测.对PML探测性能从三方面进行验证:①对PML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②对比PML和拉曼-米散射激光雷达(RML)对气溶胶的测试结果发现,二者基本一致;③用激光雷达和太阳辐射计对同一大气光学厚度对比探测可知,二者探测值基本一致.用PML对2005年2─5月合肥地区卷云退偏振比的观测结果表明:合肥地区位于7-12 km高度区域的卷云退偏振比为0.25-0.50,其平均值为0.35±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米激光雷达 大气探测 可靠性 退偏振比 卷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