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舱热失控监测传感器有效性评价及探测策略
1
作者 陈宝辉 邓捷 +3 位作者 陆佳政 周天念 李明明 谢林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63-3476,I0006,共15页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在故障时易发生热失控,产生大量可燃易爆气体,引发起火和爆炸。利用传感器对电池热失控进行监测,是避免储能电池事故蔓延扩大的有效手段。该文自制了5种不同探测原理的多合一复合传感器,探测参数包括H_(2)、CO、CO_(2)...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在故障时易发生热失控,产生大量可燃易爆气体,引发起火和爆炸。利用传感器对电池热失控进行监测,是避免储能电池事故蔓延扩大的有效手段。该文自制了5种不同探测原理的多合一复合传感器,探测参数包括H_(2)、CO、CO_(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体积分数和烟雾质量分数、舱体气压和温度;在40尺真型储能舱中,开展了不同位置的电池热失控监测试验,对比了点火对电池热失控探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燃烧原理的H_(2)传感器较电化学原理的H_(2)传感器更快检测到H_(2),光离子原理的VOC传感器较电化学原理的VOC传感器更快检测到VOC;VOC比H_(2)、CO更早被探测到,一方面是电解液挥发早于H_(2)等的生成,另一方面是由于电池蓝膜等受热产生了一部分VOC;H_(2)被探测到的时间略早于CO和烟雾;未点火的情况下,舱顶的气压和温度不适合电池热失控的预警;点火情况下,CO、烟雾、CO_(2)浓度增加,而H_(2)和VOC浓度不同程度减少,同时舱内温度快速提升。基于电池热失控探测试验,提出了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舱电池热失控及火灾探测的建议策略及探测器布置间距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储能 热失控 传感器 探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双重环境模型的移动机器人主动探测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宗海 周光明 +1 位作者 贾梦雷 王海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3-378,共6页
针对移动机器人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地图创建,提出了一种双重环境模型。该模型同时包涵以直线段表示的几何模型和以概率形式表示的栅格模型,结合了几何模型与栅格模型的优点。给出了该模型的建立及更新算法,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种主动... 针对移动机器人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地图创建,提出了一种双重环境模型。该模型同时包涵以直线段表示的几何模型和以概率形式表示的栅格模型,结合了几何模型与栅格模型的优点。给出了该模型的建立及更新算法,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种主动探测策略,在保证探测效率的同时减小了超声波传感器的镜面反射产生的不良影响。在室内环境下进行移动机器人实验,验证了基于双重环境模型的探测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环境模型 超声波传感器 移动机器人 主动探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通度的拓扑分析法及其探测策略研究
3
作者 贾梦雷 陈宗海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10-1214,共5页
针对传统的基于栅格图的拓扑分析方法存在实时性差和理解困难,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连通度的拓扑分析法(top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connection,TAC),该方法通过定义“连通度”的概念,改进通常的“障碍物膨胀法”,使之实现实时计算... 针对传统的基于栅格图的拓扑分析方法存在实时性差和理解困难,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连通度的拓扑分析法(top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connection,TAC),该方法通过定义“连通度”的概念,改进通常的“障碍物膨胀法”,使之实现实时计算和对栅格图较好的拓扑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综合考虑几何与拓扑信息的探测策略,提高了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效率。仿真实验及在ATU-Ⅱ机器人上的应用证明了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栅格图 连通度 拓扑分析 探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巷聚焦多点电源探测电场超前扫描控制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志民 孟彩茹 +2 位作者 李冰 韩雷 潘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5-200,207,共7页
为实现煤巷聚焦多点电源有效探测电场聚焦深度扫描和偏转角度扫描,准确把握有效探测电场的变化规律,根据超前扫描探测机理,利用高斯定理,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积分过程进行求解,推导单根有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电极的电场线方程。利用电场... 为实现煤巷聚焦多点电源有效探测电场聚焦深度扫描和偏转角度扫描,准确把握有效探测电场的变化规律,根据超前扫描探测机理,利用高斯定理,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积分过程进行求解,推导单根有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电极的电场线方程。利用电场线空间分布的对称性,归纳推理共面多电极电场线方程。改变聚焦屏流比系数,计算有效探测电场线边界线方程,分析平均电流密度及空间立体角变化规律;同时改变聚焦屏流比系数和偏转屏流比系数,分析电场边界线下边界角及偏转角变化规律,确定出超前扫描探测主电极与约束电极发射电流取值范围。此研究为野外开展聚焦多点电源电法勘探提供技术指导,对完善聚焦电法勘探机理,推动该技术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多点电源 电场线 聚焦效应 偏转效应 超前扫描探测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选择性学习和探测-收缩机制的PSO算法 被引量:7
5
作者 夏学文 桂凌 +2 位作者 戴志锋 谢承旺 魏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0-1100,共11页
针对粒子群算法逃离局部最优能力差、易早熟收敛、求解精度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具有多尺度选择性学习和探测-收缩机制的PSO算法.在多尺度选择性学习机制中,粒子根据其自身进化状态在拓扑结构、邻居个体、目标变量维等多个尺度上进行选... 针对粒子群算法逃离局部最优能力差、易早熟收敛、求解精度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具有多尺度选择性学习和探测-收缩机制的PSO算法.在多尺度选择性学习机制中,粒子根据其自身进化状态在拓扑结构、邻居个体、目标变量维等多个尺度上进行选择性学习,提升粒子个体的学习效率;在探测-收缩机制中,算法利用历史信息指导种群最优解进行探测,提高其逃离局部最优的能力,当判断种群历史最优解处于全局最优解附近时,执行空间收缩策略,将种群的搜索空间限定在较小的一个区域,增强算法的开采能力,提高算法的求解精度.通过和其它PSO算法在22个典型测试函数的实验对比表明,本算法能有效克服早熟收敛、加快收敛速度、提高求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早熟收敛 多尺度学习 探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和探测精英引导的蜻蜓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杜晓昕 王浩 +4 位作者 崔连和 罗金琦 刘岩 张剑飞 王一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7-986,共10页
针对蜻蜓算法(DA)收敛速度慢、收敛精度低、全局搜索能力差等不足,提出新的蜻蜓优化算法.利用tent混沌初始化种群并对种群进行K-Means++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分别对种群个体进行反向学习和高斯变异以增强种群的多样性,提高搜索效率.引入... 针对蜻蜓算法(DA)收敛速度慢、收敛精度低、全局搜索能力差等不足,提出新的蜻蜓优化算法.利用tent混沌初始化种群并对种群进行K-Means++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分别对种群个体进行反向学习和高斯变异以增强种群的多样性,提高搜索效率.引入非线性自适应因子加快收敛速度,使用探测精英引导策略增强算法跳出局部收敛的能力.引入平方散列探测增加收敛精度.将该优化算法应用于8个典型复杂函数优化问题,并与原蜻蜓算法,以及其他仿生计算算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收敛性和寻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蜻蜓算法 聚类 探测精英引导策略 平方散列探测 tent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属性约简的探测性贪婪算法
7
作者 李旻 陈卫东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19期163-166,共4页
贪婪算法一旦做出贪婪选择就不能反悔,因此设计简单、执行速度快,但其搜索空间过于狭小,从而降低了贪婪解的精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属性约简的探索性贪婪算法,采用前景探测策略提高贪婪解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略有增加... 贪婪算法一旦做出贪婪选择就不能反悔,因此设计简单、执行速度快,但其搜索空间过于狭小,从而降低了贪婪解的精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属性约简的探索性贪婪算法,采用前景探测策略提高贪婪解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略有增加的情况下能提高解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属性约简 贪婪算法 探测策略 正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电信号监测的无人机管控技术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边海龙 高飞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1期324-325,共2页
阐述无人机探测策略、无人机使用频谱、智能化无人机监测的测向管制系统、无人机反制的技术特点,提出智能化和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管控无人机的运行状态。
关键词 无人机 探测策略 无线电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扰物特征的统计规则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
9
作者 张帆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5-564,共10页
采用经典的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通过操纵基于干扰物颜色的统计规则,考察其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迫使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时,与无颜色独子的条件相比,被试在所有呈现独子的条件中反应都显著较快;(2)与呈现低概率颜色独... 采用经典的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通过操纵基于干扰物颜色的统计规则,考察其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迫使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时,与无颜色独子的条件相比,被试在所有呈现独子的条件中反应都显著较快;(2)与呈现低概率颜色独子条件相比,呈现高概率颜色独子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显著较快。研究表明,统计规则对注意的影响不局限于刺激位置,基于干扰物特征的统计规则也会影响注意抑制效应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单例范式 特征探测策略 统计规则 注意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与防范——介绍一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
10
作者 曾宇 《计算机安全》 2004年第6期44-45,共2页
众所周知,网络黑客入侵的手段与技术今天已经日益呈现出复杂性和隐蔽性,这集中表现在入侵技术在网络中的分布化攻击、攻击对象也扩大到网络中的所有组成部分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原有的为安全而安全的安全软件开发思路显现出了它的... 众所周知,网络黑客入侵的手段与技术今天已经日益呈现出复杂性和隐蔽性,这集中表现在入侵技术在网络中的分布化攻击、攻击对象也扩大到网络中的所有组成部分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原有的为安全而安全的安全软件开发思路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市场呼唤技术与产品的突破和推陈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机型IDS 入侵检测系统 探测代理 系统控制决策中心 探测策略执行代理 曙光GodEye-HI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响应面逼近的改进CSSO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雯 陈小前 +1 位作者 杨维维 罗文彩 《航空计算技术》 2006年第6期5-8,共4页
实现基于响应面的并行子空间优化过程(CSSO-RS),关键在于如何高效率高精度的构造近似响应面。本文针对如何快速提高响应面近似精度的问题,提出了方案数据库探测加点策略和限制记忆法构造响应面策略两种加速响应面逼近的措施。用经典测... 实现基于响应面的并行子空间优化过程(CSSO-RS),关键在于如何高效率高精度的构造近似响应面。本文针对如何快速提高响应面近似精度的问题,提出了方案数据库探测加点策略和限制记忆法构造响应面策略两种加速响应面逼近的措施。用经典测试函数和飞机总体设计优化两个算例研究表明,这两种策略能够有效加快响应面的逼近速度,使CSSO-RS过程的优化效率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子空间优化 响应面 探测加点策略 限制记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探测的室内未知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地图创建算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光明 陈宗海 +1 位作者 刘年庆 贾梦雷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1-597,共7页
主要研究室内未知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地图创建问题.针对超声波传感器角分辨率低、可能发生镜面反射等固有缺陷,通过分析相邻传感器信息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精确的局部环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用于地图创建的主动探... 主要研究室内未知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地图创建问题.针对超声波传感器角分辨率低、可能发生镜面反射等固有缺陷,通过分析相邻传感器信息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精确的局部环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用于地图创建的主动探测策略.利用移动机器人在室内环境下进行地图创建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常用的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地图创建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主动探测策略的地图创建算法能够克服超声波传感器的固有缺陷,以较为准确、高效的方式建立室内环境的完整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传感器 移动机器人 地图创建 环境模型 主动探测策略
原文传递
Improved quantum "Ping-pong" protocol based on GHZ state and classical XOR operation 被引量:13
13
作者 LI Jian JIN HaiFei JING Bo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1年第9期1612-1618,共7页
In order to transmit the secure message, a deterministic secure quantum direc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which was called "Ping-pong" protocol was proposed by Bostrrm and Felbinger [Bostrom K, et al. Phys Rev Lett, 200... In order to transmit the secure message, a deterministic secure quantum direc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which was called "Ping-pong" protocol was proposed by Bostrrm and Felbinger [Bostrom K, et al. Phys Rev Lett, 2002, 89: 187902]. But the protocol was proved very vulnerable, and can be attacked by an eavesdropper. An improved "Ping-pong" protocol is presente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The GHZ state particles are used to detect eavesdroppers, and the classical XOR operation which serves as a one-time-pad is used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the protocol. During the security analysis, the method of the entropy theory is introduced, and three detection strategies are compare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the constraint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which an eavesdropper can obtain and the interference introduced. If the eavesdropper gets the full informat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original "Ping-pong" protocol is 50%;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second protocol which used two particles of EPR pair as detection particles is also 50%;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presented protocol is 75%. In the end, the security of the pro-posed protocol is discuss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Ping-pong" protocol in this paper is more secure than the other tw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g-pong" protocol XOR operation GHZ state eavesdropping detection protocol security
原文传递
The impact of personality on the success of prospecting behavior in changing landscapes
14
作者 John Curtis BURKHALTER Nina H. FEFFERMAN Julie L. LOCKWOOD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557-568,共12页
Personality can play a large role in dispersal decisions, influencing how each individual estimates and values ex- pected costs versus benefits of ventnring out to explore the unknown. We contrast the impact of persis... Personality can play a large role in dispersal decisions, influencing how each individual estimates and values ex- pected costs versus benefits of ventnring out to explore the unknown. We contrast the impact of persistence on fitness using deci- sion theory models to examine the relative success of prospecting movement (which is a widespread behavior used by animals to explore available breeding habitat before determining where to settle) in different landscape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While evaluating trends i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movement we provide a quantifiable measure of the impacts of relative tenacity in prospecting behavior on fitness gains/losses. Our model results predict that, regardless of landscape composi- tion, individuals with greater tenacity in prospecting strategy have reduced fitness gains relative to individuals who are more willing to both initiate novel strategies, but then also abandon the new strategy rapidly if initial search does not seem fruitful. We show that fitness gains from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prospecting strategy (i.e. abandoning poor habitat or staying in rich habitat) can be very high, indicating a potentially large influence from personality on fitness. Importantly,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relative fitness gain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 quality habitat in the landscape, even if the difference under varying fitness outcomes between poor and rich habitat was substa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PECTING TRADEOFF Movement Decision theory PERSONALITY BEHAVI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