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2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气井排采中断后恢复模式对支撑裂缝内煤粉运移的影响
1
作者 毛崇昊 皇凡生 +3 位作者 胡秋嘉 刘世奇 张聪 雷兴龙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煤层气井排采中断将导致大量煤粉滞留于支撑裂缝内,造成支撑裂缝渗透率伤害。围绕固-液两相流和气-液-固三相流2种流型,开展了排采中断后恢复模式对支撑裂缝内煤粉运移的影响实验,对比了一级和逐级恢复模式下支撑裂缝渗透率演化规律,揭... 煤层气井排采中断将导致大量煤粉滞留于支撑裂缝内,造成支撑裂缝渗透率伤害。围绕固-液两相流和气-液-固三相流2种流型,开展了排采中断后恢复模式对支撑裂缝内煤粉运移的影响实验,对比了一级和逐级恢复模式下支撑裂缝渗透率演化规律,揭示了排采恢复模式对支撑裂缝内煤粉运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固-液两相流条件下,一级恢复模式可使支撑裂缝渗透率提升至中断前水平之上,而逐级恢复模式却难以使渗透率恢复至中断前水平;在气-固-液三相流条件下,一级和逐级恢复模式均能使支撑裂缝气、液相渗透率提升至中断前水平之上,且一级恢复模式的提升效果更好;在固-液两相流和气-液-固三相流条件下,煤粉滞留形式主要为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黏附,其差异性是导致相同恢复模式下渗透率改善效果不同的主要原因,一级恢复模式的流速增幅较逐级恢复模式更大,其诱发的壁面剪应力和气-液界面扰动效应更强,故对煤粉促排效应就越强,渗透率改善效果就越好;在单相流排水阶段和气-水合采阶段,为抑制排采中断对支撑裂缝渗透率的影响,排采中断后均应采用一级恢复模式进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粉运移 支撑裂缝 排采中断 排采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不同产水程度煤层气井排采动态与产能特征
2
作者 陈文圆 葛燕燕 +7 位作者 孔庆虎 杨曙光 李鑫 张娜 韦波 王刚 王兴刚 苏红梅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7-419,共13页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富集和产出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新疆地区不同产水程度煤层气井产能差异的问题,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将煤层气井划分为低产水煤层气井、中产水煤层气井和高产水煤层气井三类。将累计排采500天、平均日产...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富集和产出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新疆地区不同产水程度煤层气井产能差异的问题,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将煤层气井划分为低产水煤层气井、中产水煤层气井和高产水煤层气井三类。将累计排采500天、平均日产水量低于5m^(3)的煤层气井,划分为低产水煤层气井。该类井压力下降幅度适中(CS18井压力下降幅度51.56%),压降解吸范围受限,供气面积小。将平均日产水量介于5~10m^(3)的煤层气井划分为中产水煤层气井,该类井压力下降幅度适中(BCS-22井压力下降幅度53.67%),少见产水量过大需要长期排水无法解吸的情况。将平均日产水量高于10 m^(3)的煤层气井划分为高产水煤层气井,该类井压力下降幅度较小(T1-6井压力下降幅度30.42%),排水降压困难。进一步提出了低产水煤层气井“合理控水、适当憋压”、中产水煤层气井“连续排采、稳水稳压”和高产水煤层气井“低套压、高流压日降幅”的排采建议。该研究可为新疆不同产水程度煤层气井长期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层排采 产水量 井底流压 排采制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河南油田低渗储层深抽排采工艺应用
3
作者 孙海涛 沈威 +2 位作者 邱勇 范钰玮 白勇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针对河南油田油气勘探程度越来越高,主要目的层深度越来越大,储层物性越来越差,常用机抽排采工艺无法满足高效勘探开发的现状,在调研国内排采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河南油田勘探区块的特征,开展适应性分析评价,探索形成了适合河南油田... 针对河南油田油气勘探程度越来越高,主要目的层深度越来越大,储层物性越来越差,常用机抽排采工艺无法满足高效勘探开发的现状,在调研国内排采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河南油田勘探区块的特征,开展适应性分析评价,探索形成了适合河南油田油气藏特点和不同阶段特征的深抽排采技术,可解决深层系探井埋藏深度大、井温高、地层压力系数低、液气比高、排量范围变化大等问题,并建立了一套与不同勘探区块深部储层相适应的深抽排采工艺方案,从而实现深层系的高效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深层系勘探 低渗储层 深抽排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泵排采工艺在海上某气田中的应用
4
作者 秦丙林 陆国琛 +2 位作者 马海燕 郭志辉 王颖 《化工管理》 2025年第8期150-154,共5页
文章针对海上T气田产水量大,采用电泵排采工艺后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基于方案设计结合现场实施效果,开展了技术分析,明确了排采工艺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建议。分析发现,常规修井方式对气井生产产生较大的储层伤害,同时,不合理的生产流... 文章针对海上T气田产水量大,采用电泵排采工艺后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基于方案设计结合现场实施效果,开展了技术分析,明确了排采工艺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建议。分析发现,常规修井方式对气井生产产生较大的储层伤害,同时,不合理的生产流程也进一步增加了出砂和水侵的风险,从而导致排采效果不理想。在此基础上,建议海上气井电泵排采措施应避免修井过程中的储层伤害,并合理设置配产液量,同时加强电泵系统多风险点管理,保障电泵系统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泵排采 双安全阀 电泵机组 供电系统 水气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排采工艺技术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9
5
作者 曾雯婷 徐凤银 +7 位作者 张雷 孙薇薇 王倩 刘印华 余莉珠 季亮 曾泉树 张康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共10页
相比中浅部煤层气,深部煤层气煤体结构较好、地层压力高、游离气占比较高、矿化度高、CO_(2)含量高,实施大规模压裂投产后,初期可自喷,生产参数各阶段变化大,要求排采主体工艺技术边界宽;相比页岩气和致密气,由于产出机理不同、游离气... 相比中浅部煤层气,深部煤层气煤体结构较好、地层压力高、游离气占比较高、矿化度高、CO_(2)含量高,实施大规模压裂投产后,初期可自喷,生产参数各阶段变化大,要求排采主体工艺技术边界宽;相比页岩气和致密气,由于产出机理不同、游离气占比相对较低,深部煤层气表现出自喷周期较短,需及时辅助排水采气措施,气井长期处于解吸主控的低产阶段。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为例,基于深部煤储层地质特征,系统分析深部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应力敏感效应、速度敏感性、结垢堵塞、贾敏效应、游离气占比等影响因素及其特征,指出深部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存在游离气与解吸气转化时限不明、高矿化度水及CO_(2)造成腐蚀和结垢问题突出、水平井检泵周期短等排采技术与工艺难点。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井底压力、促进煤层气解吸、提高单井EUR,提出了现阶段最为适合水平井生产且经济效益最佳的水力射流泵举升工艺;提出了深部煤层气迈向绿色智慧气田开发的排采技术与举升工艺研究方向,包括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建立高效排采制度,探索和试验无杆泵一体化排采工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深部煤层气 排采制度 举升工艺 绿色智慧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气合采井排采工作制度研究与应用——以五里堠井田为例
6
作者 王瑞 冯冬 +1 位作者 陈瑞杰 郝少伟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6期19-21,共3页
制定煤系气合采井排采全生命周期的合理排采工作制度能为气井高产提供重要保障。以五里堠井田3#+4#煤层、夹层砂泥岩、15#煤层为产气层,基于生产特征划分了排采阶段,制定了不同排采阶段的排采工作制度和核心目标,现场排采产气效果良好... 制定煤系气合采井排采全生命周期的合理排采工作制度能为气井高产提供重要保障。以五里堠井田3#+4#煤层、夹层砂泥岩、15#煤层为产气层,基于生产特征划分了排采阶段,制定了不同排采阶段的排采工作制度和核心目标,现场排采产气效果良好。该研究成果为煤系气合采井全生命周期排采工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堠井田 煤系气 合层排采 排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井合理排采制度优化设计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小东 石军太 +5 位作者 郝鹏灵 王宇川 曹敬添 王涛 范倩雯 张亚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0-862,共13页
近几年,我国深部煤层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初期产量平均可达万方每天,但产量递减较快,排采制度有待优化。为保障深部煤层气长期稳定生产,提高最终可采储量,亟需开展合理排采制度优化设计研究。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深部煤层... 近几年,我国深部煤层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初期产量平均可达万方每天,但产量递减较快,排采制度有待优化。为保障深部煤层气长期稳定生产,提高最终可采储量,亟需开展合理排采制度优化设计研究。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藏为例,根据区块19口井的历史拟合与预测结果,确定了深部煤层气井产能评价指标,分析各参数与产能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给出产能高、中、低三类井的识别图版;提出多目标排采制度优化设计方法,制定神府区块高、中、低产井的合理排采制度模板,并将三类井排采制度模板应用于新井。研究表明:第二年平均日产气量包含了气井短期和较长一段时间内产能的变化,可作为深部煤层气井产能评价指标。煤储层厚度、煤储层温度、原始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Langmuir压力、煤储层渗透率、供给半径、裂缝半长、煤粉伤害临界流速9个参数与第二年平均日产气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孔隙压缩系数、裂缝应力敏感系数和煤粉渗透率伤害率3个参数与第二年平均日产气量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临界解吸压力与渗透率参数交汇图可有效判别高、中、低产井;高、中、低产井分别具有各自的最优排采制度,排采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尤其低产井受煤粉影响十分显著,建议缓慢排采。研究成果可为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新井井位优选、排采制度制定提供依据,为深部煤层气长期稳定高效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历史拟合 产量预测 排采制度 神府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排采工艺的技术现状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宏录 刘海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9-51,127-128,共3页
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页岩气排采工艺是提高页岩气开发水平的关键技术,常用的泡沫排水采气、气举排水采气、电潜泵排水采气及有杆泵排水采气等技术都有一定的应用条件和缺陷。因此,优选合适的页岩气排采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通过分... 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页岩气排采工艺是提高页岩气开发水平的关键技术,常用的泡沫排水采气、气举排水采气、电潜泵排水采气及有杆泵排水采气等技术都有一定的应用条件和缺陷。因此,优选合适的页岩气排采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通过分析我国页岩气排采井工艺选择的原则和排采工艺方式以及气举气源及气举方式的对比,重点论述、分析了目前国内已投产的5口页岩气井气举方式及排采效果,提出了对不同页岩气排采工艺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气举是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的首选排采工艺,气举气源主要有膜制氮气天然气,采用套管气举方式的排采效果优于油管气举方式;泡沫排采工艺适应于产液量低于10m3的排采井;电潜泵排采工艺只适应于高液量页岩气井的排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工艺 气举排采 泡沫排采 电潜泵排采 现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多煤层气井递进排采与分隔排采工艺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鑫 傅雪海 李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了研究黔西多煤层地区递进排采的条件和工艺,提高煤层气井单井产量,基于上二叠统多层叠置含气系统典型煤层气井试井和实测参数,通过设置储层物性变参数序列、定参数序列和基本参数序列,利用COMET3软件数值模拟计算了各方案的产气量、... 为了研究黔西多煤层地区递进排采的条件和工艺,提高煤层气井单井产量,基于上二叠统多层叠置含气系统典型煤层气井试井和实测参数,通过设置储层物性变参数序列、定参数序列和基本参数序列,利用COMET3软件数值模拟计算了各方案的产气量、产水量,通过定义递进排采10年累计产气量与主采层单采累计产气量的比值,得出各含气系统适合递进排采的储层压力、渗透率、含气量、孔隙度的临界差值分别为1.14 MPa、1.31×10-3μm2、11.33 m3/t、0.042;递进排采工艺先从下至上套管压裂首排系统和次排系统,系统之间放置封隔器,后排系统采用高能气体处理或其他非压裂改造工艺;设计了多煤层分隔合排工艺,通过增加悬挂套管、连通管实现"气走气路、水走水路",从而避免层间干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6、16、23号煤层10年内分隔合采累计产气量较递进排采有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工艺 递进排采 分隔排采 多煤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压后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及矿场应用
10
作者 贾品 潘泉羽 +4 位作者 于书新 李斌会 程晓刚 程林松 牛烺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39,共13页
页岩油藏大规模体积压裂后,返排与早期生产通常表现出显著的油水同产特征,定量分析油水排采动态成为解释压裂缝及储层参数的一种新手段,但目前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及应用还较欠缺。基于页岩储层压裂后压裂液赋存假设,首先建立考虑压裂... 页岩油藏大规模体积压裂后,返排与早期生产通常表现出显著的油水同产特征,定量分析油水排采动态成为解释压裂缝及储层参数的一种新手段,但目前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及应用还较欠缺。基于页岩储层压裂后压裂液赋存假设,首先建立考虑压裂缝存在条件下的水相和油相流动方程,然后通过拟时间和拟压力变量将方程线性化,推导水相和油相动态解释模型的解析解和特征解,最终形成油相图版拟合和水相直线分析联合的排采动态解释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对数诊断曲线中,油相流动表现为斜率为1/2的改造区线性流和斜率为1的改造区边界控制流,水相流动表现为斜率为1/2的压裂缝线性流和斜率为1的压裂缝边界控制流。所建立的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可较好地解释压裂缝及储层参数。基于中国西部某页岩区块的油藏、压裂及动态资料,反演了矿场压裂井的压裂缝半长、导流能力与改造区渗透率、宽度,其中压裂缝半长为50~130 m,导流能力为20~80 mD·m;改造区渗透率为0.01~0.05 mD,宽度为24~27 m。依据反演的压裂缝及改造区参数,建立压裂水平井排采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解释结果的模拟产量与实际值吻合程度高,且后期产量预测值合理。所建立的油水排采动态解释模型完善了页岩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对页岩油藏排采特征定量分析、压裂效果评价及高效开发对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排采动态 解释模型 参数反演 油水两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排采制度定量优化方法——以潘庄煤层气井为例
11
作者 朱建英 高正龙 +3 位作者 高丽军 段宝江 卞涛 张学敏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4期23-25,共3页
以潘庄煤层气井为例,根据煤层气井的开发特征,制订了“522”排采制度优化思路;利用分类和大数据统计的方法,从检泵周期和产气量两个维度对不同井型不同煤层的煤层气井进行了排采制度优化,得到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排采工作制度定量优化... 以潘庄煤层气井为例,根据煤层气井的开发特征,制订了“522”排采制度优化思路;利用分类和大数据统计的方法,从检泵周期和产气量两个维度对不同井型不同煤层的煤层气井进行了排采制度优化,得到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排采工作制度定量优化的一种方法。这为煤层气井排采制度的定量优化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尤其对目前排采经验相对较少的深部煤层气的开采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制度 定量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智能一体化复合排采工艺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超 陈学忠 +3 位作者 陈满 刘亚青 倪志国 刘书豪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9-1136,共8页
页岩气井产量递减速度快,生产后期井筒容易产生积液,需采用排水采气手段才能实现正常生产。而目前常用的单一排采工艺存在工艺效果周期短、作业施工频次高、劳动强度大、智能化程度低、施工风险和投入成本较高的缺点,影响了页岩气井的... 页岩气井产量递减速度快,生产后期井筒容易产生积液,需采用排水采气手段才能实现正常生产。而目前常用的单一排采工艺存在工艺效果周期短、作业施工频次高、劳动强度大、智能化程度低、施工风险和投入成本较高的缺点,影响了页岩气井的开发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不同排采工艺原理、数字孪生、大数据挖掘以及物联网理论和原理,并结合气井生产工艺实际需求,将目前页岩气井生产所需要的主流排采工艺进行了集中整合,研究出了一套适合页岩气井的智能一体化复合排采工艺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携液流速、携液流量、油套管液面高度、举升压力和测井柱塞动力等参数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以及启动哪种类型的排采工艺,实现了智能复合工艺的有效管理和精确管控。智能一体化复合排采工艺系统在长宁页岩气田的宁209H35平台进行了现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系统能够有效改善试验井的生产状况,工艺措施后平台的放喷生产次数和气举辅助工艺的应用次数均明显减少,日产气量和日产水量均有明显的提升,稳产效果较好,具有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智能一体化 井筒积液 复合排采 工艺联动 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排采设备适应性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海洋 冯云飞 +3 位作者 陈捷 高为 李全中 杜志刚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96-700,共5页
针对贵州省煤层气水平井开发案例较少的现状,开展煤层气水平井排水采气工艺适配性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以六盘水煤田水平井为例,分析该井井斜、压裂规模对排采设备排水采气的影响,并进行设备适应性分析,优选射流泵作为该井的排采设备。... 针对贵州省煤层气水平井开发案例较少的现状,开展煤层气水平井排水采气工艺适配性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以六盘水煤田水平井为例,分析该井井斜、压裂规模对排采设备排水采气的影响,并进行设备适应性分析,优选射流泵作为该井的排采设备。结果表明:煤层气水平井的复杂工况会影响排采设备的适应性,需根据水平井的工况复杂性优选匹配的排采设备;采用射流泵进行煤层气水平井排水采气,能够满足水平井连续稳定排采的要求;对射流泵井下管柱及下泵深度进行优化,增大沉砂沉粉井段,采取“S”型产出流道分离气水流体,能够有效避免泵筒卡泵及气锁现象。该水平井的开发实践及应用效果,为贵州省煤层气水平井的排水采气设备优选及管柱优化提供了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平井 压裂规模 排采设备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浅层煤层气井定量化排采制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雄强 余莉珠 +4 位作者 王大猛 翟志伟 李坤潮 韩波 赵子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针对中浅层煤层气井排采制度与低渗透煤储层解吸-扩散-渗流特征不匹配的问题,以大宁-吉县区块为例,从煤层气低产井及低产原因入手,将煤层气井低产原因归纳为地质因素、工程因素及排采因素,排采因素又可进一步细化为初期排液速度慢、压... 针对中浅层煤层气井排采制度与低渗透煤储层解吸-扩散-渗流特征不匹配的问题,以大宁-吉县区块为例,从煤层气低产井及低产原因入手,将煤层气井低产原因归纳为地质因素、工程因素及排采因素,排采因素又可进一步细化为初期排液速度慢、压降传播规律复杂和煤粉伤害3个方面。结合原因分析和工程实践,优化煤层气井排采制度,提出中浅层煤层气井“4321”排采管控方案:划分4大排采阶段、抓好3个关键控制点、实现2项参数平衡、形成1个排采标准模版。实践表明,采用“4321”排采管控方案,利用关键点、重要参数等定量化排采制度,缩小排采参数取值范围,可以有效提高煤层气井稳产能力,使气井稳产期产气量大于900 m^(3)/d。研究成果可为中浅层煤层气井排采制度的制定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 储层伤害 井底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区块煤层气井负压排采增压入干技术研究
15
作者 王俊峰 刘金海 +2 位作者 王璐瑶 尚尊轩 余焱群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针对临兴区块煤层气储层压力低、井场汇压高,气井产气无法入干的问题,提出了负压排采增压入干工艺措施。建立了空气干燥基、平衡水和饱和水煤样的解吸模型,得到煤层气负压解吸规律,设计了井场井组负压排采增压外输工艺流程方案,通过智... 针对临兴区块煤层气储层压力低、井场汇压高,气井产气无法入干的问题,提出了负压排采增压入干工艺措施。建立了空气干燥基、平衡水和饱和水煤样的解吸模型,得到煤层气负压解吸规律,设计了井场井组负压排采增压外输工艺流程方案,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井口压力传感器数值,动态调节气井产气外输路线;建立了负压排采时机选择模型,根据等温吸附实验数据,推算出临兴区块负压排采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负压排采技术 增压输送 解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气油比致密油藏吞吐排采优化实验研究
16
作者 侯克期 李太伟 +1 位作者 钱志鸿 吴婷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4期472-479,共8页
为优化高气油比致密油藏吞吐排采制度,选取XZ区块(气油比165 m^(3)/m^(3))致密油,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手段研究致密油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原油黏度的变化特征及渗流影响规律,得到合理生产压差,开展吞吐补能实验,分析注入时机、焖井时间、注入... 为优化高气油比致密油藏吞吐排采制度,选取XZ区块(气油比165 m^(3)/m^(3))致密油,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手段研究致密油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原油黏度的变化特征及渗流影响规律,得到合理生产压差,开展吞吐补能实验,分析注入时机、焖井时间、注入量等参数对致密油藏采出程度的影响,得出合理的吞吐工艺排采制度,指导高气油比致密油藏的高效开发。结果表明:高气油比致密油藏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不断降低,等渗点向左移动。在含水饱和度45%、地层压力降低到饱和压力值的60%时,油的相对渗透率减少10%。对于吞吐补能排采制度,建议在压力下降至饱和压力附近时进行注水吞吐,焖井时间48~55 h,每轮次注入量0.4~0.6 PV,5~6 MPa生产压差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高气油比 吞吐 排采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生产井排采制度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旭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煤层气生产井排采制度是指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通过特定的井网布局、井间距和井筒参数来实现煤层气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产出。通过对煤层气生产井排采制度的研究,结合现有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进展,探讨了煤层气生产井排采制度的优化方法,... 煤层气生产井排采制度是指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通过特定的井网布局、井间距和井筒参数来实现煤层气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产出。通过对煤层气生产井排采制度的研究,结合现有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进展,探讨了煤层气生产井排采制度的优化方法,为煤层气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生产井 排采制度 优化方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深煤层排采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镇宇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277-279,共3页
深层煤层气开发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在成藏机理、赋存规律、甜点评价、压裂工艺、排采制度、举升工艺等诸多方面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排采制度的合理性是保证深煤层排采成功的关键要素。本文以临兴区块深煤层开发试验生产资料为依托,利用... 深层煤层气开发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在成藏机理、赋存规律、甜点评价、压裂工艺、排采制度、举升工艺等诸多方面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排采制度的合理性是保证深煤层排采成功的关键要素。本文以临兴区块深煤层开发试验生产资料为依托,利用统计对比的方法,对深煤层排采过程中产气量、产水量、流压、套压等动态参数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适合临兴区块深煤层井的排采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煤层 排采制度 井底流压 套压 产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精细排采智能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航 魏伟 +8 位作者 唐兴波 陈智勇 朱英杰 刘浩琦 余致理 李鲲 刘伏俊 曾嗣清 郑天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6期70-79,共10页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所辖气田多处于开发生产后期,产水气井占比大,尤其是在“大中心站”管理模式和“油公司”改革模式下,依靠单一常规泡排(泡沫排水采气)和人工间歇开关井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气井精细排采的需求,老井精...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所辖气田多处于开发生产后期,产水气井占比大,尤其是在“大中心站”管理模式和“油公司”改革模式下,依靠单一常规泡排(泡沫排水采气)和人工间歇开关井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气井精细排采的需求,老井精细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为此,通过开展井筒压力损失最小化及智能管理相关研究,依托现有物联网基础,研发了一套智能管理系统,集成“智能泡排+智能针阀+泡排大数据分析”的功能,实现低压低产泡排井稳定带液生产,间歇生产井采气时率最大化,充分发挥气井产能。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1)该系统能够根据气井实时生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决策,合理确定开井、关井时机。(2)结合井筒压力损失和井筒积液量计算,该系统能够智能推送起泡剂加注量与加注时机,并自主调整针阀开度及优化井筒流态,提升低压产水气井的携液能力,实现气井“三稳定”(井口压力、日产气量和水气比三项指标的相对稳定)生产。(3)该系统在五百梯气田天东11井现场获得成功应用,降本增效显著。气井精细排采智能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为老井挖潜增产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气井 老井挖潜 智能泡 智能针阀 精细排采 智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