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7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下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薛菲 时艳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下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9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3例,A组常规液体复苏,...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下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9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3例,A组常规液体复苏,B组限制性液体复苏、C组PiCCO监测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比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相关恢复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在复苏前,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 h、复苏后24 h,三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C组最高,但仅在复苏后6 h时,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在复苏前,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 h、复苏后24 h,三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C组最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创伤性休克纠正时间、乳酸清除时间、24 h输液量均短于或少于A组、B组,24 h尿量大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 h,三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升高,但C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在进行液体复苏时,采取PiCCO监测下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并降低对凝血功能影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 限制性补液 急诊创伤性休克 流动力学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血量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温萌 张伟华 +4 位作者 马宁 李明 孙晓柯 刘洋 张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6期2914-2922,共9页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行体外循环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外循环术后是否出现低心排血量,将病人分为低...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行体外循环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外循环术后是否出现低心排血量,将病人分为低心排血量组(52例)和非低心排血量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影响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混杂变量,分析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与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关联性。GRACE风险评分探讨支链氨基酸和传统标志物结合后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Cox回归评价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回归方程y=1-1/(1+e-z)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脑钠肽、肌钙蛋白I、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是低心排血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脑钠肽、肌钙蛋白I、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水平的升高,与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关联效应也更强。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结合,会提高GRACE风险评分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异亮氨酸联合脑钠肽前体对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效应最高。经Bootstrap自抽样,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较好。结论: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低心排血量密切相关。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加入传统标志物中,会提高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支链氨基酸代谢物 低心排血量 体外循环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潮气量和PEEP对脉搏轮廓法与经肺热稀释法测量巴马猪心排血量的影响
3
作者 刘军 孙方昊 +2 位作者 陈珊 张赫元 黎尚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对脉搏轮廓法与经肺热稀释法测量巴马猪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用巴马猪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肺动脉导管热稀释法)、研究组A(经肺热稀释法)和研究组B(脉搏轮廓法),各4只... 【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对脉搏轮廓法与经肺热稀释法测量巴马猪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用巴马猪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肺动脉导管热稀释法)、研究组A(经肺热稀释法)和研究组B(脉搏轮廓法),各4只。建立模型,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心排出量,分析其一致性,比较不同潮气量和PEEP对心排出量的影响。【结果】脉搏轮廓法与热稀释法测定猪心排血量的相关系数为r=0.754,两者具有正相关性。经肺热稀释法与热稀释法测定猪心排血量的相关系数为r=0.771,两者具有正相关性。脉搏轮廓法、与热稀释法测定猪心排血量相对误差为13.5%,两者具有一致性。经肺热稀释法与热稀释法测定猪心排血量相对误差为12.9%,两者具有一致性。随着潮气量增加,心排出量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EEP增加,猪心排出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轮廓法、经肺热稀释法与热稀释法测定猪心排血量的一致性良好;当机械通气潮气量或PEEP增加时猪心排血量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稀释法 经肺热稀释法 脉搏轮廓法 潮气 呼气末正压 排血量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联合心脏超声在心脏术后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文娟 王金柱 +3 位作者 刘景全 叶瑞忠 吴静 姚惠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27,共4页
目的提高心脏疾病术后患者液体管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95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干预组47例。两组均于术后进入ICU,对照组行常规液体管理,干预组实施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联合心脏超声为核心的液体管理。... 目的提高心脏疾病术后患者液体管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95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干预组47例。两组均于术后进入ICU,对照组行常规液体管理,干预组实施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联合心脏超声为核心的液体管理。结果干预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科时左室射血分数、N端B型钠尿肽原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乳酸清除率、术后尿量显著高于或多于对照组,利尿剂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联合心脏超声用于心脏术后患者液体管理,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手术 液体管理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 心脏超声 心外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曹烨 王书鹏 +1 位作者 王磊 孟树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23-430,437,共9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ABG手术的2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ABG手术的2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62)和验证集(n=69)。比较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各项参数,以明确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可比性。根据CABG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训练集患者分为LCOS组(n=33例)和非LCOS组(n=129例),并对训练集中的样本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ABG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CABG术后LC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LCOS发生率分别为20.37%(33/162)和18.84%(13/69)。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非LCOS组与LCOS组患者的年龄、心率、血尿素氮、血清肌酐、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面积、合并心肌梗死史、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Ⅲ~Ⅳ级占比、体外循环手术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搏动指数(PA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VEF降低[比值比(OR)=0.891,95%置信区间(CI):0.832~0.954,P=0.001]、术前eGFR降低(OR=0.963,95%CI:0.934~0.994,P=0.018)、术前NT-proBNP升高(OR=1.001,95%CI:1.000~1.001,P=0.006)、手术时间增加(OR=1.013,95%CI:1.003~1.022,P=0.008)及术后PAPI降低(OR=0.094,95%CI:0.028~0.319,P=0.000)是CABG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曲线下曲积为0.931(95%CI:0.890~0.972),灵敏度为82.20%,特异度为90.90%;在验证集中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曲线下曲积为0.907(95%CI:0.813~1.000),灵敏度为96.40%,特异度为84.60%;说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备良好的一致性(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38、0.02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预测LCOS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的预测偏差均无统计学意义(χ^(2)=6.381、6.907,P>0.05),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结论术前LVEF降低、术前eGFR降低、术前NT-proBNP升高、手术时间增加和术后PAPI降低是CABG术后CAHD患者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5个因素建立的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良好的校准度和较好的临床适应性,可有效预测CABG术后LCO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证型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无创心排血量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唐薇 常佩芬 +3 位作者 李天力 王静 修晟尧 王铭铭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 探究不同证型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与无创心排血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HFpEF患者107例,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证)组49例、气阴两虚血瘀(证)组36例、... 目的 探究不同证型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与无创心排血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HFpEF患者107例,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证)组49例、气阴两虚血瘀(证)组36例、阳虚血瘀(证)组22例。对比各组心排血量相关参数[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左室射血时间(LVET)、外周血管阻力(SVR)、舒张早期充盈率(EDFR)]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Pearson相关法分析心排血量参数与NT-proBNP、LVE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组CO、CI、LVET、ED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血瘀组CO、CI、LVET、EDFR均低于气虚血瘀组、气阴两虚血瘀组(P<0.05);3组S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NT-proBNP、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血瘀组NT-proBNP水平高于气虚血瘀组(P<0.01);阳虚血瘀组NT-proBNP水平高于、LVEF水平低于气虚血瘀组及气阴两虚血瘀组(P<0.01)。3组CO、CI、LVET、EDFR均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HFpEF患者心排血量参数CO、CI、EDFR、LVET均存在一定差异性,且与NT-proBNP、LVEF水平相关,其中气虚血瘀证CO、CI、LVET、EDFR与LVEF的相关性最强,阳虚血瘀证患者心排血流、心肌收缩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中医证型 无创心排血量 气虚瘀证 气阴两虚瘀证 阳虚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刘科蓝 朱宇 +1 位作者 胡维 蒋益鹏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3年6月溧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3年6月溧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iCCO监测联合中心静脉压(CVP)测定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氧代谢指标[乳酸(Lac)、氧合指数(O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液体总入量、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6 h,两组ScVO_(2)、OI、Lac、液体总入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两组ScVO_(2)、OI、液体总入量升高,Lac降低,观察组ScVO_(2)、OI高于对照组,Lac、液体总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方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氧代谢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降低肺水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重症超声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成功救治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1例
8
作者 王波 陶文鸿 +3 位作者 张黔 宋扬 刘达兴 田仁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left coronary artery origin from pulmonary artery,ALCAPA)是一种发病率低、预后较差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常在婴儿期需要外科手术矫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排出量降低的一种病...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left coronary artery origin from pulmonary artery,ALCAPA)是一种发病率低、预后较差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常在婴儿期需要外科手术矫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排出量降低的一种病理异常表现,是心脏术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可以临时替代心肺功能的装置,在重症及急救领域应用广泛,但在ALCAPA术中及术后应用相关经验报道较少,本文分享一例ECMO成功救治ALCAPA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心肌损伤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指导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研究
9
作者 唐燕平 李善敬 苏忠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指导脓毒症休克(SS)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S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在P...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指导脓毒症休克(SS)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S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在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复苏液体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血清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每搏量(SI)、中心静脉压(CVP)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苏液体总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白介素-10(IL-10)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可增强SS治疗效果,纠正机体血流动力学异常,减轻炎症反应,且有助于减少液体复苏并发症,加快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液体复苏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无创与有创心排血量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海燕 金善良 董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分析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与有创心排血量监测(Swan Ganz导管)测定的心指数(CI)和心排血量(CO)结果间的相关性,评价NICOM在临床麻醉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36例,选取切皮前(T1)、打开胸腔... 目的分析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与有创心排血量监测(Swan Ganz导管)测定的心指数(CI)和心排血量(CO)结果间的相关性,评价NICOM在临床麻醉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36例,选取切皮前(T1)、打开胸腔(T2)、取乳内动脉(T3)、切开心包(T4)、吻合前降支(T5)、吻合对角支(T6)、吻合后降支(T7)、缝合心包(T8)和缝合胸腔(T9)9个时间点,分别用NICOM和Swan Ganz监测患者的CI和CO,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T1、T3、T4时间点,NICOM与Swan Ganz监测CO的相关系数曲线比较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850、0.877(P<0.05);CI的相关系数曲线较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752、0.819、0.804(P<0.05)。结论在心脏解剖位置不变的条件下,NICOM与Swan Ganz的相关性较好,可为围术期目标管理提供无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 排血量 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滨 武云静 +2 位作者 李召彬 王园园 柳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electrical velocimetry,EV)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应用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electrical velocimetry,EV)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应用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患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h应用EV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测量记录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数值。应用Altman-Bland法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患儿术后12、24、48h的CI、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法测的CI及SVI与传统TTE测量的CI及SVI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EV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检测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 排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下早产儿心排血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慧茹 何少茹 +4 位作者 郑曼利 陈晓博 钟劲 刘玉梅 孙云霞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监测仪(ultrasound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用于机械通气下早产儿测量CO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同时使用USCOM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测量40例机... 目的评估超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监测仪(ultrasound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用于机械通气下早产儿测量CO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同时使用USCOM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测量40例机械通气下早产儿生后24 h内的CO,采用Bland-Altman及直线相关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USCOM和ECHO测得的左CO结果分别为(372±89)m L/min和(382±92)m L/min,两者差值平均值和一致性区间为(-10.4±210.1)m L/min,平均百分误差为52.2%。USCOM与ECHO测得的右CO结果分别为(604±143)m L/min和(423±93)m L/min,两者差值平均值和一致性区间为(481.6±301)m L/min,平均百分误差为113%。结论 USCOM测量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左、右CO时与ECHO一致性较差,可能与生后早期循环过渡及呼吸机高参数有关。因此,机械通气下早产儿心功能的评估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排血量 机械通气 早产儿 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丽竹 李茜 +5 位作者 陈媛儿 王紫薇 向艳 祁学峰 胡亚玲 鲁海飞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54-561,共8页
目的 总结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diac Output,PiCCO)监测护理的相关证据,为提高临床PiCCO操作规范性与测量准确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UpToDate、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美国重症医学会... 目的 总结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diac Output,PiCCO)监测护理的相关证据,为提高临床PiCCO操作规范性与测量准确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UpToDate、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美国重症医学会网站、美国重症护理协会网站、英国重症监护护士协会网站、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关于PiCCO监测护理的相关研究,包括证据总结、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技术报告、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研究、诊断性研究、观察性研究等,检索时限为1997年1月1日-2022年4月30日。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2篇专家共识、1篇随机对照试验、9篇类实验研究、4篇队列研究、2篇诊断性试验。最终形成23条最佳证据,包括PiCCO管路管理、指示剂推注、校准时机、特定情形下的监测、人员培训5个主题。结论 应加强医护人员关于PiCCO监测操作技术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实践证据,提高PiCCO操作的规范性与测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排血量 流动力学监测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轮廓分析连续心排血量在临床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麦岚 徐家昊 黎毅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5期1773-1777,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脉搏轮廓分析法连续心排血量(PCCO)准确性的可能因素(容量状态和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影响、不同定标间隔时间)。方法前瞻性临床观察纳入2013年8月—2014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 目的探讨影响脉搏轮廓分析法连续心排血量(PCCO)准确性的可能因素(容量状态和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影响、不同定标间隔时间)。方法前瞻性临床观察纳入2013年8月—2014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在给予治疗干预措施或在不同定标间隔时间后记录采用脉搏轮廓分析法测量的校准前心排血量值(PCCO)、经肺热稀释法测量的心排血量值(CO_(TPTD)),组成配对数据。有治疗干预措施分组包括:容量负荷试验组、调整去甲肾上腺素输注速率组、调整多巴胺输注速率组。对无治疗干预措施、不同定标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即0h^1h(含1h)、1h^3h(含3h)、3h^6h(含6h)、6h^12h(含12h)、12h^24h(含24h)、>24h组。使用线性回归、相关一致性的界限值(bias±2SD)以及百分误差值(2×SD/CO_(TPTD)均值)分析CO_(TPTD)和PCCO值的一致性及关联性;使用线性回归分析PCCO和CO_(TPTD)的变化值的关联性(ΔPCCO和ΔCO_(TPTD)),评价PCCO的变化能否反映CO_(TPTD)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脉搏轮廓分析法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本临床观察研究共收集34例病人信息,采集411组配对心排血量值。分析数据显示,全部数据中PCCO与CO_(TPTD)显著相关(r^2=0.56,P<0.000 1),bias±2SD为(0.05±2.12)L/min,百分误差值为42%。容量负荷试验组、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组(上调及下调)、1h^3h组、6h^12h组、12h^24h组的百分误差值均大于30%。411组数据中PCCO和CO_(TPTD)的变化值(ΔPCCO和ΔCO_(TPTD))行线性回归分析示:ΔPCCO和ΔCO_(TPTD)显著相关(r^2=0.18,P<0.000 1)。结论在给予容量负荷试验、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等治疗干预措施后,或者随着时间间隔增大,PCCO与CO_(TPTD)的一致性下降,持续PCCO监测准确性下降。建议在循环有明显变化或大于6h间隔后应给予经肺热稀释法测量的重新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排血量 经肺热稀释法 脉搏轮廓分析法 脉搏指示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中连续与单次测定心排血量的对比观察
15
作者 张铁铮 李林 +3 位作者 刘晓江 孙莹杰 宋丹丹 王辉山 《沈阳部队医药》 2003年第4期284-286,共3页
为分析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中应用连续心排血量/血氧饱和度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定的连续心排血量(CCO)与冷盐水稀释法测定的单次心排血量(BCO)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ASAⅡ~Ⅲ级拟行CABG的病人45例,于颈... 为分析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中应用连续心排血量/血氧饱和度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定的连续心排血量(CCO)与冷盐水稀释法测定的单次心排血量(BCO)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ASAⅡ~Ⅲ级拟行CABG的病人45例,于颈内静脉置放连续心排血量/血氧饱和度肺动脉漂浮导管,于诱导前至关胸后共8个时点记录心率、血压以及CCO和BCO。结果表明,CCO与BCO除停转流即刻不具有相关性外(r=0.423,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没有显著意义,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29~0.906(P<0.01)。结论:在体外循环下CABG中CCO与BCO相关性良好,但易受温度因素的干扰。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不影响CCO的准确性及其与BCO的相关性。BCO反映心排血量的变化迅速而及时,CCO则相对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连续心排血量 单次心排血量 测定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后续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方明 邓医宇 +7 位作者 江稳强 詹文锋 胡北 柳学 黄伟平 李辉 蒋文新 曾红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完成初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后续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74例需呼吸机支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达到6h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目标后,在PiCCO监测下继续复苏治疗,根据72h...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完成初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后续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74例需呼吸机支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达到6h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目标后,在PiCCO监测下继续复苏治疗,根据72h后的复苏效果分为复苏成功组与复苏失败组。比较两组第0、6、24、72h SOFA评分、EGDT目标参数[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PiCCO参数[心脏泵功能指标:心排量(CO)、心指数(CI)、全心射血分数(GEF);容量指标: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肺水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后负荷指标: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净液体量的差异。结果 0h和6h时两组EGDT目标参数和PiCCO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及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时两组MAP、尿量、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复苏成功组,复苏失败组的PiCCO容量指标(ITBI、GEDI)和EVLWI较高(P<0.05),ScvO2较低(P<0.05),乳酸水平较高(P<0.05),SOFA评分较高(P<0.05),液体负荷量较大(P<0.05)。72 h两组EGDT目标参数及PICCO参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复苏成功组,复苏失败组的容量指标(ITBI、GEDI、CVP)和EVLWI显著增高(P<0.01),尿量(P<0.05)、心脏泵功能指标(CO:P<0.05;CI:P<0.01;GEF:P<0.05)和后负荷水平(SVRI:P<0.01;MAP:P<0.05)及ScvO2(P<0.01)较低,乳酸水平(P<0.01)、SOFA评分(P<0.01)和液体负荷量(P<0.01)更高。结论对于完成EGDT后的感染性休克患者,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可及时全面和敏感地反映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功能水平和液体负荷程度,较准确地分析评价治疗策略和疗效,有望帮助临床实现最佳容量与最佳血流动力学效应,提高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流动力学 液体复苏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BP救治心脏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军 朱家麟 +3 位作者 徐志云 邹良健 梅举 张宝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后救治低心排血量(低心排)的效果。方法:28例术后应用中等剂量心脏活性药物支持不能改善的低心排患者,均立即使用KAATPlusIABP(40ml)。监测桡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波形,持续监测左心功能,记录尿量...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后救治低心排血量(低心排)的效果。方法:28例术后应用中等剂量心脏活性药物支持不能改善的低心排患者,均立即使用KAATPlusIABP(40ml)。监测桡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波形,持续监测左心功能,记录尿量,观察末梢循环状况。结果:全组患者IABP辅助时间为(48±32)h,早期生存率为75.0%。所有患者在应用IABP后,桡动脉压力(基础收缩压)均在早期有所下降(P<0.01);基础舒张压上升(P<0.01);平均动脉压增加;尿量明显增加,术前2例肌酐水平高的患者20h后恢复正常;持续左心功能监测结果见CO、CI于应用IABP后2h明显恢复,48h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MAP于应用后即明显提高,外周阻力明显降低。结论:IABP对救治心脏手术后低心排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IABP 低心排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用于老年人无痛结肠镜对无创心排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谢文吉 赵桀 +2 位作者 康振明 林慧梅 谢文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405-4407,共3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用于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对无创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人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各50例。Ⅰ组用依托咪酯血浆TCI,初始靶浓度设定为0.4μg/ml。Ⅱ组用丙泊酚血浆TCI,初始靶浓度设定4.0...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用于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对无创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人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各50例。Ⅰ组用依托咪酯血浆TCI,初始靶浓度设定为0.4μg/ml。Ⅱ组用丙泊酚血浆TCI,初始靶浓度设定4.0μg/ml。观察记录注药前(T0)、肠镜置入时(T1)、肠镜置入后1 min(T2)、3 min(T3)和术毕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及外周阻力(SVR)。结果Ⅰ组T0、T1、T2、T3和T4各时间点的MAP、HR、CO及SVR均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MAP、CO、CI较T0均显著下降(P<0.05),但T2、T3和T4的MAP、CO、CI较T0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HR较T0显著下降(P<0.05),但T2、T3和T4的HR较T0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SVR较T0显著上升(P<0.05),但T2、T3和T4的SVR较T0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依托咪酯TCI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受检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无创心排血量 肠镜 靶控输注(T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重症超声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对比监测指导液体复苏的应用 被引量:39
19
作者 吕立文 唐宇涛 +3 位作者 罗丽 潘春熹 俞宁 熊滨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4期325-326,328,共3页
目的:重症超声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ICU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比较两者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改善明显(P<0.05),... 目的:重症超声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ICU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比较两者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液体量、乳酸清除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发生率、治疗后7d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感染性体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心排血量监测法的初步应用及价值评估 被引量:6
20
作者 包睿 范晓华 +2 位作者 邓小明 李博 毛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与传统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O)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心排血量监测(APCO)方法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观察液体负荷下血流动力学各监测指标的敏感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骶骨肿瘤、后腹膜巨大肿瘤手术患者12例,常规... 目的:与传统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O)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心排血量监测(APCO)方法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观察液体负荷下血流动力学各监测指标的敏感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骶骨肿瘤、后腹膜巨大肿瘤手术患者12例,常规麻醉诱导后,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FloTrac传感器和Viglieo监测仪,放置肺动脉导管鞘及六腔Swan-Ganz导管。以上操作完毕后,每间隔30min行间断心排血量(ICO)测定,同时记录APCO和CCO(经Swan-Ganz导管测得的连续CO)。采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各监测方法测得CO间的差异,评价APCO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手术开始前无刺激时,七氟烷维持0.8MAC下,按理想体质量给予10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30min内输注完毕。对比输液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小动脉楔压(PAWP)、每搏量变异度(SVV)、APCO、每搏量(SV)、每搏指数(SVI)等指标的变化,筛选敏感监测指标。结果:APCO-ICO为(-0.11±0.51)L/min,95%CI为-1.12~0.89;APCO-CCO为(0.15±0.50)L/min,95%CI为-0.84~1.13。APCO与ICO、CCO间的一致性好。快速输液前后,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P(P<0.05)、PAWP、SVV、APCO、SV、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CO与热稀释法ICO、CCO相关性好,PAWP、SVV、APCO、SV、SVI是敏感的液体负荷后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血量 监测 负荷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