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甲烷排放机理和调控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唐建阳 翁伯奇 +4 位作者 黄毅斌 钟红梅 何萍 陈炳焕 欧阳华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分别在温室和田间进行甲烷排放测定。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于-180mV时,甲烷排放量明显上升;稻田甲烷排放途径:3/4从水稻排出,1/4从土灌排出;宽窄行“双龙出海”插秧+养萍、垄畦栽水稻+养萍可分别比常规稻作减少甲... 分别在温室和田间进行甲烷排放测定。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于-180mV时,甲烷排放量明显上升;稻田甲烷排放途径:3/4从水稻排出,1/4从土灌排出;宽窄行“双龙出海”插秧+养萍、垄畦栽水稻+养萍可分别比常规稻作减少甲烷排放量21.8%和42.3%;稻田放养一定量的革胡子鲶能提高上壤氧化还原电位,减少甲烷排放,放养量以2250kg·hm-1为宜。放养量过大会增加甲烷排放;稻田放养鱼、萍,“双龙出海”插秧方式,通过人工调控技术,使稻田系统内部形成有利于甲烷排放的稻田持续农业模式,结果甲烷排放量比常规稻作减少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甲烷 排放机理 调控技术 测定 农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5
2
作者 谢军飞 李玉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2年第4期47-52,共6页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相关机理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 ,并介绍了动物废弃物施用于农田土壤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对一些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有关的定量模拟方程...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农田土壤中二氧化碳、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相关机理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 ,并介绍了动物废弃物施用于农田土壤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对一些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有关的定量模拟方程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温室气体 排放机理 影响因素 模拟方程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怠速工况下HC和CO排放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惠明 刘文胜 +4 位作者 赵慧 赵奎翰 李旺 高崇岭 刘鼎然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80-285,共6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汽油机怠速工况下排气中HC和CO生成的基本规律,重点探讨了燃烧过程与HC、CO排放的内在关系。燃烧过程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燃烧完善程度(用累积放热百分比表示),燃烧速率和着火时刻。试验发现燃烧速率对排放...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汽油机怠速工况下排气中HC和CO生成的基本规律,重点探讨了燃烧过程与HC、CO排放的内在关系。燃烧过程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燃烧完善程度(用累积放热百分比表示),燃烧速率和着火时刻。试验发现燃烧速率对排放的影响较小。在空燃比较高(大于13)的情况下,采用适当的废气再循环可显著降低排气中HC的生成量,这为改善现代汽油机怠速工况下的排放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怠速工况 排放机理 废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机理、时空规律与减排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露 郭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3-153,共11页
围绕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大气污染排放机理、时空规律与减排策略,相关研究可划归为秸秆资源量测算、秸秆处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测、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优化,以及秸秆资源化利用减排的促进策略等4个维度.目前,尚缺乏对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 围绕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大气污染排放机理、时空规律与减排策略,相关研究可划归为秸秆资源量测算、秸秆处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测、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优化,以及秸秆资源化利用减排的促进策略等4个维度.目前,尚缺乏对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污染物排放与减排问题的系统研究;不同文献报道的污染物排放清单与排放因子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秸秆资源数量与减排潜力测算欠缺科学性;资源化利用减排行为激励较少考虑多主体.建议后续研究关注具体作物类型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构建核算框架和污染物排放清单标准,并考虑稻秸资源特性约束,探知其利用的优化配置方案,然后根据优化后的利用配置来测算实际减排潜力.最终考察政府—企业—农户多主体在利用中的定位及彼此间的交互影响,从而提出兼顾多主体权、责、利的减排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资源化利用 大气污染物 排放机理 时空规律 减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环境颗粒物污染与道路交通颗粒物排放机理 被引量:5
5
作者 阳红 孙德仕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9-82,共4页
通过采用主分量分析法 (APCA)和受体模式分析法 (CEB)对西安市环境颗粒物污染状况的剖析 ,以及对影响其中的重要污染源 (道路交通颗粒物 )的各因素间相互作用和机动车工作过程的分析 ,探寻了道路交通颗粒物由燃料燃烧和非燃料燃烧所产... 通过采用主分量分析法 (APCA)和受体模式分析法 (CEB)对西安市环境颗粒物污染状况的剖析 ,以及对影响其中的重要污染源 (道路交通颗粒物 )的各因素间相互作用和机动车工作过程的分析 ,探寻了道路交通颗粒物由燃料燃烧和非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机理 ,为综合治理道路交通的颗粒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道路交通 环境污染 颗粒物 排放机理 主分量分析法 受体模式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模拟的二甲醚MILD火焰NO_x排放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亢银虎 卢啸风 +2 位作者 严谨 宋杨凡 孙思聪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53,共9页
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伴流温度和氧浓度条件下,DME-MILD射流火焰的热化学结构特性和NO_x分布及排放因子,并利用CFD-CRN多尺度数值方法,研究了DME-MILD火焰中NO_x的排放机理.数值仿真结合详细的NO_x反应机理进行计算,并采取反应路径和敏感... 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伴流温度和氧浓度条件下,DME-MILD射流火焰的热化学结构特性和NO_x分布及排放因子,并利用CFD-CRN多尺度数值方法,研究了DME-MILD火焰中NO_x的排放机理.数值仿真结合详细的NO_x反应机理进行计算,并采取反应路径和敏感性分析方法,阐明了炉膛不同区域内NO_x的排放机理.结果表明,在DME-MILD火焰中,NO_x主要经NNH和N2O中间体路径生成,这和传统射流火焰的差别很大.NO_x的排放因子随伴流温度或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有相当比例的NO(最高达87%,)最终转化为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MILD NOx排放机理 反应路径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铝电解过程中PFC排放机理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秦庆东 邱仕麟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27,共5页
本文研究工业铝电解生产过程PFC的排放过程,探讨了排放机理,结果显示PFC的生产直接受到生成电位的影响,而生成电位与氧化铝浓度密切相关,氧化铝浓度越低,电流密度越大,过电压越高,容易生产PFC;氧化铝浓度的降低,使得电解质与阳极表面的... 本文研究工业铝电解生产过程PFC的排放过程,探讨了排放机理,结果显示PFC的生产直接受到生成电位的影响,而生成电位与氧化铝浓度密切相关,氧化铝浓度越低,电流密度越大,过电压越高,容易生产PFC;氧化铝浓度的降低,使得电解质与阳极表面的润湿性随之降低,电阻增大,导致电流密度增加,过电压上升;电解质中氧化铝浓度很低时,阳极表面电解质熔体的络合铝氧离子不能补充到阳极表面去放电,致使阳极表面的铝氧氟离子的浓度极化扩散过电压升高,最终导致了PFC的生产,阳极效应发生;铝电解过程非效应PFC持续排放的产生是因氧化铝浓度的变动等使得电解槽局部产生持续效应,由于小的局部效应通过的电流很低,PFC持续排放的强度也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PFC 阳极效应 非阳极效应 排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汽油车辆尾气排放机理与控制方法的探讨
8
作者 王伟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06年第8期32-34,共3页
1 在用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规范 2005年5月国家发布了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要求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怠速和高怠速工况排气污染物... 1 在用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规范 2005年5月国家发布了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要求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怠速和高怠速工况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同时规定了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等三种简易工况测量方法,适用于装点燃式发动机的新生产车和在用车辆。在标准中对在用汽车排放监控明确规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机理 车辆尾气 汽车排放污染物 污染物排放限值 点燃式发动机 简易工况法 控制 汽油 测量方法 双怠速法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背景下农田碳排放效应研究进展
9
作者 汪慧泉 杨国英 顾克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17,共8页
作为农田废弃物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秸秆还田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固氮培肥的作用,但长期秸秆还田存在增加碳排放的风险。碳排放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已有的文献总结了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碳排放的影响,但缺... 作为农田废弃物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秸秆还田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固氮培肥的作用,但长期秸秆还田存在增加碳排放的风险。碳排放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已有的文献总结了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碳排放的影响,但缺乏秸秆还田背景下农田碳排放的机理、影响因素及相关减排措施等的归纳。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从分析碳排放产生的机理入手,概述碳排放产生规律,并对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总结出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农艺措施(还田量与还田年限、还田方式、还田深度)、土壤因素(水分、温度、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肥料管理)等。此外,探讨了有助于实现秸秆还田背景下碳减排的秸秆炭化还田、农艺(沟埋还田、深埋还田)、肥料管理和灌溉等措施,指出了当前主要减排措施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如:需综合考虑净生态经济效应,在减排效果优异的同时降低成本;加强不同秸秆还田背景下土壤根际微生物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增加田间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综述,以期为绿色秸秆还田与碳减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排放 排放机理 影响因素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混燃PM10排放特性及机理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费灵子 赵兵涛 刘建建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8-596,共9页
生物质与煤混燃较纯生物质或纯煤燃烧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改善煤炭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具有积极意义.为了全面了解和分析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生成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实现颗粒物减排目的,系统综述了生物质... 生物质与煤混燃较纯生物质或纯煤燃烧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改善煤炭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具有积极意义.为了全面了解和分析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生成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实现颗粒物减排目的,系统综述了生物质与煤混燃颗粒物的排放规律,重点阐述了混烧过程中PM10的排放特性、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化学组成、性质及痕量元素的分布.最后提出了生物质与煤混燃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对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颗粒物的减排与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燃 PM10 痕量元素 排放特性与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运行产生颗粒物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阳红 孙德仕 《陕西环境》 2002年第1期24-26,共3页
由机动车运行所产生的颗粒物以其在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流动性大、影响面广、增长迅速而产生相当大的危害,这些颗粒物主要是由于燃料非正常燃烧和燃料添加剂以及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制动蹄片磨损、车轮与路面相互摩擦、... 由机动车运行所产生的颗粒物以其在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流动性大、影响面广、增长迅速而产生相当大的危害,这些颗粒物主要是由于燃料非正常燃烧和燃料添加剂以及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制动蹄片磨损、车轮与路面相互摩擦、机动车本身附带尘土或装运物料撒落路面及空中飞散等原因形成中所产生,为了彻底控制这种颗粒物污染,清除制约交通运输及汽车工业发展的障碍,必须弄清机动车运行产生颗粒物排放机理,从机动车运行产生颗粒物的源头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颗粒物污染 排放机理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耦合下制造业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基于山东省的数据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治国 朱永梅 高新伟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31,共10页
山东省致力于打造制造业强省,但其发展伴随着高碳排放和高污染的现状。在大力倡导低碳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双重压力,实现山东省碳排放2027年达峰目标,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关键。通过对山东省2000-2016年制造业... 山东省致力于打造制造业强省,但其发展伴随着高碳排放和高污染的现状。在大力倡导低碳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双重压力,实现山东省碳排放2027年达峰目标,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关键。通过对山东省2000-2016年制造业碳排放状况展开研究,选取制造业碳经济、能源消费和生态环境系统展开系统耦合分析,并建立三系统耦合模型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发现制造业系统耦合度相当,处于良性发展态势,耦合协调度处于比较协调发展阶段,但很难实现向优质协调发展的跨越性转变。针对此总结出制造业“压力—倒逼”机制下的达峰机理,为实现制造业碳排放达峰,规划具体的碳排放达峰路径,以期制造业最终实现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耦合 碳经济系统 能源消费系统 生态环境系统 排放达峰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康龙 汪倩倩 +3 位作者 陈欣悦 曾小雨 徐裕焕 武慧君 《绿色科技》 2022年第9期185-190,共6页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导致土地利用方式迅速演变,其产生的碳排放造成了全球气候日益变暖。为应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众多学者进行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相关的研究。基于对文献的回顾总结和当前的研究现状,对土地利用碳...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导致土地利用方式迅速演变,其产生的碳排放造成了全球气候日益变暖。为应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众多学者进行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相关的研究。基于对文献的回顾总结和当前的研究现状,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核算、机理、效应和影响因素4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比较了土地利用碳排放中的数理模型,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低碳优化政策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对此类研究的侧重点和需克服的困难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排放核算 排放机理 排放效应 排放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的排放、控制及测定
14
作者 钟志堂 顾立荣 《江苏农机化》 2003年第4期25-26,共2页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联合收割机、机动插秧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以柴油机为动力的高性能农用机械迅速普及。根据统计,柴油机废气中有害成分比例约占0.82%,控制柴油机的排放、保护人类环境成了农...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联合收割机、机动插秧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以柴油机为动力的高性能农用机械迅速普及。根据统计,柴油机废气中有害成分比例约占0.82%,控制柴油机的排放、保护人类环境成了农机部门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标准 有害气体 排放机理 排放控制 排放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放技术研究
15
作者 洪卫林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年第9期99-101,共3页
目前,煤炭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由煤炭燃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凸显。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将固体燃料转变为类似流体状态下燃烧,再使用燃烧产生的热能产生蒸汽的设备,具有脱硫效率优、燃烧效率高、适应性广、易于控制污... 目前,煤炭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由煤炭燃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凸显。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将固体燃料转变为类似流体状态下燃烧,再使用燃烧产生的热能产生蒸汽的设备,具有脱硫效率优、燃烧效率高、适应性广、易于控制污染、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已在我国工业企业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分析了其污染物排放形成机理,并提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循环流化床锅炉 排放形成机理 减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监测的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形成机理——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孙健 张颖 +1 位作者 薛睿 张毅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维度下交通碳排放的形成机理,明确影响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研究运用多维度移动监测设备,构建了城市交通碳排放移动监测体系,并选取典型路网采集了道路、交通、气象、交通碳排放及行驶特征等信息。在微观层面,运用皮尔逊... 为了探究不同维度下交通碳排放的形成机理,明确影响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研究运用多维度移动监测设备,构建了城市交通碳排放移动监测体系,并选取典型路网采集了道路、交通、气象、交通碳排放及行驶特征等信息。在微观层面,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揭示了转速、比功率参数相较速度、加速度,与车辆碳排放间存在更明显的相关性。在中观层面,运用移动监测结果对MOVES机动车排放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并运用克隆巴赫系数验证了模型可靠性;运用敏感度分析考察道路等级对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道路等级显著影响排放因子,从而针对各等级道路分别计算平均排放因子。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层面考虑了不同机动车类型在不同等级道路的行驶比例,针对已有机动车碳排放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上海市小汽车CO_2,CO,HC排放总量分别为8 271.91,76.95,2.13kt;其中,行驶里程占总里程41%的城市主干路排放分担率超过50%;道路等级是机动车排放因子的重要影响因素,城市主干路作为城市中最主要的碳排放线源,应当成为实施碳排放控制策略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碳排放因子 移动监测 排放机理 MOVES模型
原文传递
盆地超压层段非幕式突破期的地热场模型数值解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星 吴冲龙 +1 位作者 刘刚 毛小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盆地超压层段的地热场模拟对超压成因研究及油气生成、排放机理分析有重要意义 ,但求解超压层段的热传递方程的数值解法至今仍没有被很好地解决 .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超压流体速度场 .由于超压流体发生幕式突破之前的排出速率极低 ,其速... 盆地超压层段的地热场模拟对超压成因研究及油气生成、排放机理分析有重要意义 ,但求解超压层段的热传递方程的数值解法至今仍没有被很好地解决 .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超压流体速度场 .由于超压流体发生幕式突破之前的排出速率极低 ,其速度场v =vxi+vzk近似满足条件 vx/ x + vz/ z =0 ,可以将其近似地视为稳定的不可压缩的无源流体 ,利用这一条件及相应的边界压力条件 ,可使整个计算过程得到简化 .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地热场模型有限元数值解法和模拟软件 ,能够实现对含油气盆地在幕式突破之前的超压层段地热场进行动态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超压层段 超压流体速度场 热传递方程 数值解法 油气生成 地热场模拟 排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晶 王明星 +1 位作者 郑循华 沈壬兴 《中国基础科学》 2000年第7期19-23,共5页
本文介绍了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稻田生态系统甲烷产生、转化及传输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进展。通过对中国主要水稻产区稻田甲烷排放的多年观测实验,描述了稻田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特征并分析研究了其形成机... 本文介绍了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稻田生态系统甲烷产生、转化及传输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进展。通过对中国主要水稻产区稻田甲烷排放的多年观测实验,描述了稻田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特征并分析研究了其形成机理。土壤中的甲烷通过3个路径向大气排放,不同时期3个路径在甲烷传输中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利用数值模式估算出中国的稻田甲烷排放9.67—12.66Tg/a,全球稻田甲烷的总排放量约为35—56T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甲烷 稻田生态系统 甲烷排放 排放机理
原文传递
层状煤层不同方向有效排放半径的机理与实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国红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4-166,共3页
通过对煤层的渗透性和瓦斯流速分析,得出排放钻孔有效排放半径在垂直煤层层理方向一般小于煤层层理方向的排放机理。介绍了钻屑指标法的测试原理,并通过钻屑量指标S值和钻屑解吸指标K1值的测定与分析,得出兴隆煤矿11301工作面75 mm的... 通过对煤层的渗透性和瓦斯流速分析,得出排放钻孔有效排放半径在垂直煤层层理方向一般小于煤层层理方向的排放机理。介绍了钻屑指标法的测试原理,并通过钻屑量指标S值和钻屑解吸指标K1值的测定与分析,得出兴隆煤矿11301工作面75 mm的排放钻孔有效排放半径沿煤层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分别为0.8、0.5 m。应用结果表明,设计的排放钻孔防突措施参数、布置方式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排放半径 排放机理 钻屑指标法 层理方向 垂直层理方向
原文传递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瑞莲 纪威 《山东内燃机》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了有助于开展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乙醇的生产原料及其理化特性,分析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排放机理,讨论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乙醇在柴油机上的混合燃烧主要分为两大类:机内混合... 为了有助于开展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乙醇的生产原料及其理化特性,分析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排放机理,讨论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乙醇在柴油机上的混合燃烧主要分为两大类:机内混合与机外混合燃料燃烧。最后重点以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就各自对乙醇-柴油机外混合燃料燃烧研究的不同“亮点”分别进行论述,指出进一步选择合适的助溶剂以及恰当的着火改进剂等,可使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 理化特性 排放机理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