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7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数据产品的排他性保护路径:以著作权为实践进路
1
作者 朱梦云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6,共9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数据要素正在沿着资源化—产品化—资产化—资本化的递进路径不断向前延伸,其中,数据产品作为原始数据的加工衍生产物,因能够应用于具体场景和满足特定需求而蕴含丰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成为数据交易市...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数据要素正在沿着资源化—产品化—资产化—资本化的递进路径不断向前延伸,其中,数据产品作为原始数据的加工衍生产物,因能够应用于具体场景和满足特定需求而蕴含丰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成为数据交易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与此同时,由于既有法律规定无法为数据产品提供确权性依据,现有运行制度不能给予其合规性保障,使得围绕数据产品的理论争议和实践冲突也逐渐加剧。据此,文章通过系统总结数据产品存在的概念界定不明、权属划定不清、保护路径未定等问题,指出利用著作权为其提供排他性保护具有理论正当性和实践可行性,进而从保护基础、确权依据、权属规则和配套机制等方面提出可行性举措,以充分发挥数据产品激活数据要素的积极效能,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据产品 著作权 排他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跨界竞争中的传导式排他性策略——以杠杆作用的竞争损害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胥智仁 《经贸法律评论》 2024年第1期138-158,共21页
在网络效应塑造下的数字平台市场上,积极网络效应不仅让数字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与用户数量形成正反馈,而且增加了平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回报。一方面,这促使平台通过对外扩张和跨界竞争进入多个相邻市场,发展和整合多产品和服务的生态... 在网络效应塑造下的数字平台市场上,积极网络效应不仅让数字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与用户数量形成正反馈,而且增加了平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回报。一方面,这促使平台通过对外扩张和跨界竞争进入多个相邻市场,发展和整合多产品和服务的生态系统,在数据、创新、技术等多维度竞争。另一方面,跨界竞争导致平台自营业务与相邻市场在位竞争者的利益冲突。数字平台有动机采取传导式的排他性策略,将其显著市场力量通过杠杆作用传导至其他市场从而排斥竞争对手和/或维护其核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以使网络效应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竞争对手。反垄断法经济学认为,杠杆作用的反竞争影响和积极的福利效应往往是模糊的。数字平台市场是被创新压力和动态竞争驱动的市场,这一事实加剧了评估杠杆作用竞争影响的难度。加之,杠杆作用会同时影响多个市场,如果不明晰其竞争损害理论的分析标准,则容易导致系统性的反垄断执法不足,或者执法过度的问题。为此,建议从提高竞争对手实现网络效应的成本、进一步巩固已有支配性市场力量以及杠杆传导的竞争优势与绩效竞争是否相符三个方面构建竞争损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杠杆作用 跨界竞争 排他性滥用 竞争损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共用物的非排他性属性研究——基于经济学理论的适用及对传统私法的反思 被引量:6
3
作者 潘凤湘 蔡守秋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98,共7页
非排他性属性在经济学物品属性分析中得到充分的研究并形成普遍适用的理论,参考并适用经济学中非排他性属性分析有助于理解公众共用物的非排他性。我国传统私法尤其在物权法中强调的是对物的排他性权利,而公众共用物的非排他性显然有别... 非排他性属性在经济学物品属性分析中得到充分的研究并形成普遍适用的理论,参考并适用经济学中非排他性属性分析有助于理解公众共用物的非排他性。我国传统私法尤其在物权法中强调的是对物的排他性权利,而公众共用物的非排他性显然有别于物权法的规制与调整,并且其决定所适用的法律制度的构建具有特殊性。因此,非排他性属性作为公众共用物的根本属性,决定其不能笼统地适用现有的物权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共用物 属性 排他性 排他性 开放进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垄断法》视野下的电商平台“二选一”排他性交易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4
作者 胡定泽 《电子商务评论》 2024年第2期1075-1081,共7页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迅速,依托互联网产生的电商平台实施“二选一”排他性交易行为愈发恶劣,对于社会和经济市场均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从当前司法实践来看,我国主要依靠反垄断法对电商平台不法行为加以规制,但治理效果收...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迅速,依托互联网产生的电商平台实施“二选一”排他性交易行为愈发恶劣,对于社会和经济市场均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从当前司法实践来看,我国主要依靠反垄断法对电商平台不法行为加以规制,但治理效果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域外反垄断规制的方法和经验,重点说明了界定《反垄断法》中的“市场”、明确滥用优势地位的要件、完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这三个方面,为《反垄断法》对于规制电商平台进行排他性交易行为提出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平台 排他性交易行为 反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排他性权利的法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书睿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8,72,共6页
体育赛事的商业化离不开赞助商的赞助,为吸引赞助商则需要保护赞助商的利益。在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约定适用排他性原则,可保障赞助商在赛事市场开发中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在对大型体育赛事、体育赛事赞助、体育赛事赞助合同进行... 体育赛事的商业化离不开赞助商的赞助,为吸引赞助商则需要保护赞助商的利益。在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约定适用排他性原则,可保障赞助商在赛事市场开发中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在对大型体育赛事、体育赛事赞助、体育赛事赞助合同进行分析之后,对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排他性进行解释,继而对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排他性权利的含义和特点进行研究。按照权利的构成要素,对体育赛事赞助排他性权利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在研究排他性权利的法源、排他性权利状态和排他性权利效力的基础上,提出排他性权利的保护策略,以保护赞助商权益,推进体育赞助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赞助 排他性 排他性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产权二元体系新论——以排他性财产权与非排他性财产权的区分为视角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69,共8页
在财产权体系内,既有支配性和排他性兼具的物权、知识产权,也有支配性和排他性都不具备的财产权(如普通的合同债权),还有无支配性但有排他性的财产权(如经预告登记的债权)。财产权的性质不同,其构造技术也不相同。如果以"排他性与... 在财产权体系内,既有支配性和排他性兼具的物权、知识产权,也有支配性和排他性都不具备的财产权(如普通的合同债权),还有无支配性但有排他性的财产权(如经预告登记的债权)。财产权的性质不同,其构造技术也不相同。如果以"排他性与非排他性及与之相适应的权利构造技术"为区分要素,可将财产权分为排他性的财产权和非排他性的财产权。这种新的财产权二元体系的建构可以在保持与传统民法上物权、债权二元权利体系的传承性的同时,涵盖知识产权及其它财产权类型,并且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各种财产权的性质、效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权利构造特点和要求,从而有助于我们对各种财产权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权体系 排他性 排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他性与非排他性:国内外职业体育俱乐部冠名探析
7
作者 张鲲 赵敏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1年第5期27-30,47,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以中外各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冠名形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中外各职业体育俱乐部名称命名规律。结果表明: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大都是以地域化+非企业化命名为主,表现出很强的非排他性;我国则以地域化+企业化命... 采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以中外各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冠名形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中外各职业体育俱乐部名称命名规律。结果表明: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大都是以地域化+非企业化命名为主,表现出很强的非排他性;我国则以地域化+企业化命名为主,显示出很强的排他性,以期为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名称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体育俱乐部 冠名 排他性 排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逻辑与模式:基于排他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会 李强 温亚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5,共7页
研究目的:以生态产品的排他性为线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逻辑,从中构建分析框架以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主要模式。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和理论演绎。研究结果:(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针对的是严格生态保护前提下具有稀... 研究目的:以生态产品的排他性为线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逻辑,从中构建分析框架以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主要模式。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和理论演绎。研究结果:(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针对的是严格生态保护前提下具有稀缺性的那些生态产品;(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逻辑是“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排他性—消费主体是否明确—制度供给主体—市场或非市场支付机制”,排他性的建立意味着支付机制与制度供给主体分离;(3)从理论逻辑演绎出支付机制、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将实现机制的模式分为5个类型,并据此辨析了8种具体模式,最后对每种模式的交易标的、支付额度基础与普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1)生态产品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消费中的排他性,是其能否采用市场支付机制的前提;(2)从理论逻辑演绎出的支付机制和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为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性质提供了统一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机制 逻辑 模式 排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F模式的排他性依据和造山型银矿实例:东秦岭铁炉坪银矿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34
9
作者 陈衍景 隋颖慧 Franco PIRAJNO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51-568,共18页
河南熊耳山区的铁炉坪银矿定位于高级变质基底中的NE向断裂带中,是熊耳山脉状造山型金、银、铅锌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作用包括了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形成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脉3类矿物组合。早阶段成 矿温度大约为... 河南熊耳山区的铁炉坪银矿定位于高级变质基底中的NE向断裂带中,是熊耳山脉状造山型金、银、铅锌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作用包括了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形成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脉3类矿物组合。早阶段成 矿温度大约为373℃左右,成矿流体δD=-90‰,δ^(13)C_(co_2)=2.0‰,δ^(18)O=9‰,来源较深;晚阶段流体温度<203℃,δD=70‰,δ^(13)C_(co_2)=-1.3‰,δ^(18)O=-2‰,属于浅源大气降水热液;中阶段流体均一温度210~249℃,δD=-109‰,δ^(13)C_(co_2)=0.1‰,δ^(18)O=2‰,是深源与浅源流体的混合。对比讨论表明,熊耳山区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熊耳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类的三者之一或它们的混合物,均无法提供具有早阶段流体D-O-c同位素组成(高δ^(18)O和δ^(13)C,低δD)的成矿流体,表明早阶段流体来自栾川群和管道口群的碳酸盐-页岩-硅质岩建造的变质脱水作用。矿石硫同位素组成较低,铅同位素比值较高,同样不可能来自熊耳山的主要地质体,更不可能来自其下伏的地幔和下地壳,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应主要来自栾川群和管道口群。尽管栾川群和管道口群地层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尚待补充,铁炉坪银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似乎只能借助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才能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炉坪造山型银矿 稳定同位素 秦岭造山带 CMF模式 排他性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T公路排他性条件对定价及社会效益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慧 范志清 石烨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3,共6页
分析了私营财团和政府在BOT(build-operate-transfer)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中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研究了公路建设中的排他性条件和出行者的不同时间价值这两个因素对道路定价和社会效益的影响问题.研究表明:私营财团在追求自身收益... 分析了私营财团和政府在BOT(build-operate-transfer)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中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研究了公路建设中的排他性条件和出行者的不同时间价值这两个因素对道路定价和社会效益的影响问题.研究表明:私营财团在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目标下的收费价格决策,同时能够带来正的社会效益.而且,理论分析的结果证实排他性条件会随着高收入类出行者数量的不同而对私营财团收费价格以及社会效益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在政府授予特许权时应慎重考虑排他性条件的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 收费公路 定价 排他性条件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许可中非排他性价格契约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岳贤平 李廉水 顾海英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通过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文章揭示了一类逆向选择条件下的技术许可中非排他性价格契约理论的内在机理。文章认为,通过针对差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包含可变费用的契约和对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纯固定费用的契约,可以达到有效的... 通过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文章揭示了一类逆向选择条件下的技术许可中非排他性价格契约理论的内在机理。文章认为,通过针对差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包含可变费用的契约和对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纯固定费用的契约,可以达到有效的排他性技术许可的目的;但为了有效的激励,技术所有者事前要对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转移一定的信息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许可 价格契约 逆向选择 排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他性机制的重构和准公共产品受益的均等化——一种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新路径 被引量:21
12
作者 叶航 王国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90,共10页
排他性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项技术特征,其机制设计决定于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即其社会性,这就要求排他性机制的设计必须与包容性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适应。对准公共产品的排他性机制进行重构,应依据该类产品的公共性、排... 排他性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项技术特征,其机制设计决定于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即其社会性,这就要求排他性机制的设计必须与包容性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适应。对准公共产品的排他性机制进行重构,应依据该类产品的公共性、排他性的强弱以及消费过程中的不均等性对个人效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大小,分别设计不同的排他性机制,并从根源上摒弃原有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公共产品 排他性机制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质属性 包容性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标记的多源性与非排他性——以汉语超预期话语标记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曹秀玲 辛慧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4-262,共9页
话语标记在语篇分布和功能表现上呈现非排他性,这种特点源自话语标记的多源性。超预期话语标记是话语标记的一个小类,在历时层面经历一个由句法成分到功能成分、由客观行为义到主观情态义、由句法功能到语篇功能的语法化过程。该语法化... 话语标记在语篇分布和功能表现上呈现非排他性,这种特点源自话语标记的多源性。超预期话语标记是话语标记的一个小类,在历时层面经历一个由句法成分到功能成分、由客观行为义到主观情态义、由句法功能到语篇功能的语法化过程。该语法化过程导致此类话语标记共时层面上语法性质的差异和功能层次的叠加,并最终表现为话语标记的多源性与非排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语法化 多源性 排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平台排他性条款下服务质量差异对双边定价策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治文 韩启然 熊强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41,共12页
凭借独特的双边市场属性,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迅速扩展至诸如在线交易、第三方支付、婚恋交友、共享经济等众多产业中。现有的双边市场理论大多强调交叉网络外部性在平台竞争中的作用,而忽略事实上平台本身服务质量差异对平台竞争均衡... 凭借独特的双边市场属性,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迅速扩展至诸如在线交易、第三方支付、婚恋交友、共享经济等众多产业中。现有的双边市场理论大多强调交叉网络外部性在平台竞争中的作用,而忽略事实上平台本身服务质量差异对平台竞争均衡的影响。针对平台排他性条款下导致的一边用户单归属、另一边用户多归属特点,构建两平台Hotelling竞争模型,考察强或弱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分别实施服务质量差异化策略对平台竞争均衡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强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提供高质量服务时,服务质量差异能强化其双边的定价优势,扩大其单归属用户规模,进而拉大其与弱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间的收益差距;当弱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提供高质量服务时,服务质量差异能助其实现高于强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的双边定价,缩小其与强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在单归属一边的用户规模差距,进而反超强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的利润;同时,强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提供高质量服务对消费者剩余及社会福利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型企业 服务质量差异 交叉网络外部性 用户归属 排他性条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产业的竞争与排他性交易行为的反垄断规制--以“3Q”案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蒋岩波 王胜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4-50,123,共7页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市场的竞争秩序与法律规范问题随之产生。对互联网行业反垄断问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案件处理,存在各种不同观点的对立和激烈的争论。历时四年的"3Q"反垄断案,最终由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市场的竞争秩序与法律规范问题随之产生。对互联网行业反垄断问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案件处理,存在各种不同观点的对立和激烈的争论。历时四年的"3Q"反垄断案,最终由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无疑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具有明确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对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竞争具有先例性的指引作用。但是,该案的判决仍然还存在对互联网企业排他性交易行为认识不清的问题。因此,对互联网企业排他性行为管制,执法机构应坚持"审慎管制"的原则,在具体经济与社会环境下依照合理原则对案件进行判断,而非简单的禁止和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产业 商业模式 平台竞争 排他性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地产权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及其优化路径选择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维芳 李光德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6,共7页
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产权结构。在农地弱排他性产权制度下,权益各方产生激烈的产权冲突。要消除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当以确保排他性权利为核心而展开。
关键词 农地产权 产权排他性 产权冲突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他性城市土地规划的理论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学梅 李忠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3-147,共5页
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分析学界就排他性城市土地规划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介绍该问题背后的动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该问题的思路。研究表明城市土地规划是一项对"公共池资源"的城市土地的集体产权安排;排他性城市土地... 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分析学界就排他性城市土地规划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介绍该问题背后的动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该问题的思路。研究表明城市土地规划是一项对"公共池资源"的城市土地的集体产权安排;排他性城市土地规划问题长期广泛存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成本;这一问题来源于城市的垄断地位和房产所有者无法对房价投保。国内外学者从实践和理论研究上提供了一些克服排他性城市土地规划问题的措施。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为当前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问题提供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他性城市土地规划 公共池资源 集体产权 房产所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他性开放:北极理事会的“门罗主义”逻辑 被引量:25
18
作者 肖洋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9期12-19,共8页
北极理事会的扩容标志着北极地区国际组织进入建章立制的关键期,但排他性开放仍是北极理事会扩容的本质。制度参与是中国参与北极治理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2013年中国获得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的身份,并未根本改变被边缘化的地位,这... 北极理事会的扩容标志着北极地区国际组织进入建章立制的关键期,但排他性开放仍是北极理事会扩容的本质。制度参与是中国参与北极治理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2013年中国获得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的身份,并未根本改变被边缘化的地位,这是因北极理事会推行的"门罗主义"所致。北极理事会并非是全球性的制度设计,而是北极八国以"享有决策权"进一步强化其主导权,推动"域内自理化"趋势的发展。以航运为核心的中国北极权益的护持需高度重视这一趋势,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理事会 域内自理 中国 北极航运 排他性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路径下排他性交易的反垄断规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晨颖 李希梁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33,共17页
排他性交易作为一种跨类型化行为,在反垄断法框架下面临适法难题:纵向协议"兜底条款"的可适用性及其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条款的关系。不同路径规范排他性交易具有"同质性"与"异质性"。我国在实务中一... 排他性交易作为一种跨类型化行为,在反垄断法框架下面临适法难题:纵向协议"兜底条款"的可适用性及其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条款的关系。不同路径规范排他性交易具有"同质性"与"异质性"。我国在实务中一概采用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条款规范排他性交易,高门槛与事后性使得单一路径模式不足以防范潜在的反竞争风险。美国和欧盟均采用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双重路径规范排他性交易,不同路径的分析框架虽有差异,但却殊途同归。我国对排他性交易的反垄断规制应采双重路径模式,将排他性交易纳入纵向垄断协议的列举性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高门槛+弱效果审查"与纵向协议的"低门槛+强效果审查"互为补充,同时,在合意、竞合关系认定上加以完善与协调,保证豁免/抗辩、法律责任的一致性,形成逻辑周延的规制路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垄断法 排他性交易 纵向垄断协议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排他性问题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军松 杨建军 吕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6,共6页
产权是关于稀缺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规则安排,它受到社会权利行为能力结构的制约。而产权制度改革关键是做好排他性权利的界限,因为它是实现制度效率的首要条件。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呈弱排他性,即:其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都表... 产权是关于稀缺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规则安排,它受到社会权利行为能力结构的制约。而产权制度改革关键是做好排他性权利的界限,因为它是实现制度效率的首要条件。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呈弱排他性,即:其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都表现出排他性不足问题。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和改革路径,全面消除农村宅基地束性产权的非排他性,着力完善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制度,重构物权性农村宅基地产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排他性产权 经济效率 产权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