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2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veillance of Antibiotic Use and Adherence to the WHO/INRUD Core Prescribing Indicators at a Primary Healthcare Hospital in Southern Zambia: Opportunities for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Programs
1
作者 Steward Mudenda Ronald Simbaya +12 位作者 Given Moonga Florence Mwaba Mildred Zulu Rabecca Tembo Harriet K. Chiyangi Pipina Vlahakis Shafiq Mohamed Adriano Focus Lubanga Manal Hadi Ghaffoori Kanaan Maisa Kasanga Ngoni Veddie Muzondo Nathan Mugenyi Webrod Mufwambi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Background: The irrational use of medicines remains a key health problem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is a key driver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 This study surveyed antibiotic use a... Background: The irrational use of medicines remains a key health problem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is a key driver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 This study surveyed antibiotic use and adherence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prescribing indicators at the Request Muntanga Hospital in the Kalomo District of Southern Province, Zamb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July 2023 to September 2023 at Request Muntanga Hospital in Zambia and reviewed 600 medical record prescriptions which were issued from July 1, 2022 to June 30, 2023 using the WHO prescribing indicators.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 version 23.0. Results: From the 600 prescriptions sampled, 1246 medicines were prescribed, with antibiotics making up 86.7% of the encounters. Additionally, the average number of drugs prescribed per encounter was 2.1 and the prevalence of polypharmacy was 61.3%. Further, 17.8% of medicines were prescribed as injectables. Furthermore, 76.7% of the drugs were prescribed from the Zambia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 and 38.9% by generic names. Conclusions: This study found a high use of antibiotics and deviations from the WHO/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RUD) core prescribing indicators at the Request Muntanga Hospital indicating non-adherence to the prescribing indicators. There is a need to promote adherence to the WHO/INRUD core prescribing indicator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prevent the emergence and spread of A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 Prescribing indicators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tibiotic Use POLYPHARMACY SURVEILLANCE Zamb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Blood Test Indicators for Anemia
2
作者 Xueguo Yu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blood test indicator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nemia. Methods: Sixty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nemia (disease group)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4 were selected. Based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blood test indicator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nemia. Methods: Sixty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nemia (disease group)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4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type of disease, the group was subdivided into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with 31 cases, hemolytic anemia (HA) with 11 cases, and aplastic anemia (AA) with 18 cases. Based on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the group was divided into mild anemia (30 cases), moderate anemia (19 cases), and severe anemia (11 cases). Sixty healthy individuals (control group) were also included, and all underwent blood tests.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the red blood cell (RBC) indicators of the dise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test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types of anemia, and the serum iron levels of varying severity of anemia. Results: Except for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 the RBC indicators in the disea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mparisons of RBC indicator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anemia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Serum iron level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different degrees of anemia severity (P < 0.05). Conclusion: Blood tests can detect anemia, distinguish types of anemia, and assess anemia severity, offering high diagnostic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test indicators ANEMI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Laboratory Analytical Indicators on Positive Blood Culture Detection Rates: A Single Center Study
3
作者 Di Wang Lingli Liu +5 位作者 Ruirui Ma Lijun Du Guixue Cheng Yali Liu Qiaolian Yi Yingchun X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25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Objective Blood culture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ng bloodstream infections.Clinical laboratories must ensure the quality of blood culture processes from receipt to obtaining definitive results.We examined... Objective Blood culture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ng bloodstream infections.Clinical laboratories must ensure the quality of blood culture processes from receipt to obtaining definitive results.We examined laboratory analytical indicator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blood culture results.Methods Blood cultures collected from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1,2020,and December 31,2022,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mode of transportation(piping logistics delivery vs.staff),source of blood cultures(outpatient/emergency department vs.inpatient department),rotation of personnel,and time of reception(8:00–19:59 vs.20:00–07:59)were compared between blood culture-positive and-negative results.Results Between 2020 and 2022,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was 8.07%.The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s in the outpatient/emergency depar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patient department(12.46%vs.5.83%;P<0.0001).The time-to-detection of blood culture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delivery mode and personnel rotation.The blood culture positive rate of the total pre-analytical time within 1 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within 1–2 h or>2 h(P<0.0170).Conclusion Laboratory analytical indicators such as patient source,transportation mode,and personnel rotation significantly impacte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r time of blood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culture Laboratory analytical indicators Total pre-analytical time Time-to-detection PATHOGE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热应激肉羊生理指标、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郎利敏 张青娴 +5 位作者 王亚洲 施巧婷 赵彩艳 王二耀 辛晓玲 师志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5,共7页
为探讨复方中草药对热应激条件下肉羊生理指标、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育肥期杂交肉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喂基础日... 为探讨复方中草药对热应激条件下肉羊生理指标、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育肥期杂交肉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羊舍内环境温湿度指数(THI)>76,处于中度热应激状态。试验第20天,1.0%组羊的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4.3%,差异显著(P<0.05);第30天,1.0%和1.5%组羊的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6.07%和5.67%,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0%组羊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27%、12.46%,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0%组羊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分别提高了10.26%、12.24%、8.56%、5.19%、12.38%和8.50%,差异显著(P<0.05);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葡萄糖(GLU)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分别降低了6.05%、10.52%、8.98%、7.73%和7.88%,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1.5%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了10.07%、9.56%,差异显著(P<0.05),1.0%组免疫球蛋白A(IgA)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分别提高了10.60%、11.46%,差异显著(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可以显著改善肉羊的热应激反应,添加量以1.0%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热应激 肉羊 生理指标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辉 孙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构建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借鉴CIPP教育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引入国际中文教育“能动性评价”这一维度,创建了由“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能动性”构成的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五位... 构建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借鉴CIPP教育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引入国际中文教育“能动性评价”这一维度,创建了由“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能动性”构成的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五位一体”评价模型CIPPA,涵盖了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体现了其发展特征和规律。基于此模型,开发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的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活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高质量发展 评价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蛙种养模式下放养密度对黑斑蛙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和抗氧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韩光明 覃宝利 +5 位作者 吴雷明 张家宏 寇祥明 王守红 徐荣 马林杰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2-1172,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稻蛙种养模式下放养密度对黑斑蛙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和抗氧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8.12±0.03)g的黑斑蛙幼蛙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放养密度,M1、M2、M3、M4、M5组放养密度分别为6、12、24、48和96只/m^(... 本试验旨在研究稻蛙种养模式下放养密度对黑斑蛙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和抗氧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8.12±0.03)g的黑斑蛙幼蛙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放养密度,M1、M2、M3、M4、M5组放养密度分别为6、12、24、48和96只/m^(2)(即0.4万、0.8万、1.6万、3.2万和6.4万只/亩),每组3个重复,养殖80 d。结果显示:1)放养密度超过24只/m^(2)时,黑斑蛙的成活率出现显著下降(P<0.05);M3组黑斑蛙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且饲料系数显著低于M4和M5组(P<0.05)。2)各组之间血清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甲状腺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M3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M5组(P<0.05)。3)随着黑斑蛙放养密度的增加,肠道菌群的Chao1、Faith_pd、Observed_species、Shannon指数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其中M5组显著高于M1组(P<0.05)。4)在门水平上,与M1和M2组比较,M4组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在属水平上,随着黑斑蛙放养密度的增加,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乳球菌属(Lactococcus)的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和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的相对丰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黑斑蛙放养密度过高不利于个体生长,适当增加放养密度可以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在稻蛙种养模式下,建议黑斑蛙的放养密度为12~24只/m^(2)(即0.8万~1.6万只/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放养密度 血清激素 抗氧化指标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马母马补喂半胱胺锌对马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杨帆 李晓斌 +4 位作者 王建文 李佳豪 经宏鑫 阿依娜扎尔·努尔买买提 陈开旭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89,共6页
为研究在放牧条件下通过给伊犁马母马补喂半胱胺锌(Zn-CS)对马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8匹母子关系的泌乳马(24匹)和哺乳马驹(24匹),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随机分为4组,马驹与母马分组一致。对照组母马每天补喂0 mg/kg·B... 为研究在放牧条件下通过给伊犁马母马补喂半胱胺锌(Zn-CS)对马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8匹母子关系的泌乳马(24匹)和哺乳马驹(24匹),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随机分为4组,马驹与母马分组一致。对照组母马每天补喂0 mg/kg·BW半胱胺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补喂3、5、7 mg/kg·BW半胱胺锌,进行为期100 d的补喂试验,其中预饲期10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马驹血中总蛋白(TP)含量均显著高于未饲喂Zn-CS的对照组(P<0.05)。给母马补喂Zn-CS能显著降低马驹血中尿素(UERA)含量,并提高甘油三酯(TG)含量,试验Ⅰ组马驹血浆中UERA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了7.54%(P<0.05)。试验Ⅱ组马驹血浆中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了28.57%(P<0.05)。补喂不同剂量Zn-CS对马驹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有极显著影响,对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的比值有显著影响。给母马补喂Zn-CS能显著影响马驹血中矿物质元素含量,试验Ⅲ组马驹血中钙离子(Ca^(2+))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提高了9.29%(P<0.01),试验Ⅰ组马驹血中镁离子(Mg^(2+))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了20%(P<0.05)。综上所述,在放牧条件下给泌乳母马补喂不同剂量的Zn-CS,能够提高马驹血液中TP、GLB、TG、Ca^(2+)和Mg^(2+)的含量,增加ALT、AST和ALP的酶活力,且补喂时间越长,越能提升马驹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胺锌 伊犁马 哺乳马驹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方桂友 刘景 +3 位作者 俞清霞 陈鑫珠 缪伏荣 董志岩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50头初始体重为(6.48±0.4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断奶日龄为(25±3)日龄],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5个重...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50头初始体重为(6.48±0.4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断奶日龄为(25±3)日龄],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5头)。负对照组(NC组)饲喂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基础饲粮(不添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7.72%),正对照组(抗生素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50 mg/kg杆菌肽锌+75 mg/kg金霉素,试验1组(T1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试验2组(T2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丁酸梭菌,试验3组(T3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500 mg/kg丁酸梭菌。预试期3 d,正试期16 d。结果表明:1)与NC组相比,PC组和T3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ADG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PC组和T3组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T1组和T2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差异(P>0.05)。2)与NC组相比,PC组、T1组、T2组和T3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和T3组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IGF-Ⅰ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NC组相比,PC组、T2组和T3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PC组、T1组、T2组和T3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T-AOC显著提高(P<0.05)。4)与NC组相比,PC组和T3组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T1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T1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PC组相比,T3组血浆IgG、IL-1β、IL-6和IL-10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均可提高断奶仔猪ADG,降低腹泻率,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且二者联合添加效果优于单一添加,与复合抗生素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精油 丁酸梭菌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人机协同的多源生理指标融合研究进展
9
作者 吴晓莉 晏彪 +4 位作者 武愈涵 张欣悦 欧依琳 曲昊 吴传宇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35,共20页
目的对多源生理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为人因测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人因测评和多源生理指标概念出发,结合主客观测评理论模型与技术方法,梳理国内外眼动、脑电以及心率等多源生理指标融合的研究现状,分析归纳人机协同领... 目的对多源生理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为人因测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人因测评和多源生理指标概念出发,结合主客观测评理论模型与技术方法,梳理国内外眼动、脑电以及心率等多源生理指标融合的研究现状,分析归纳人机协同领域的人因测评研究热点与趋势。结论如何对人机协同进行全面精准的评估是当前学界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应以多源生理指标融合为着力点,建立跨领域的多维评估指标体系,驱动人机协同向着多源融合的方向发展,以提升人因测评在人机协同应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人因测评 多源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全面审视与改革思路:一个整体性分析框架
10
作者 姜国兵 韩笑 《深圳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26-35,共10页
指标体系在绩效评价中处于核心位置,优化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是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路径。预算绩效指标承担价值判断和管理导向职能,存在实质上呈现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形式上呈现绩效指标的可衡量性和功能上呈现结果... 指标体系在绩效评价中处于核心位置,优化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是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路径。预算绩效指标承担价值判断和管理导向职能,存在实质上呈现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形式上呈现绩效指标的可衡量性和功能上呈现结果的有效性的三重特性。基于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特性,构建“价值导向-规范控制-激励发展”三重功能分析框架,引入指标固恋理论,对地方政府预算绩效指标测量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绩效指标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不足导致难以充分发挥价值引导、规范控制和激励发展功能,严重影响预算绩效管理效能。绩效目标结构不完整和价值缺失限制了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导致绩效目标价值引导功能不足;绩效目标指标之间关联模糊和指标结构失衡削弱了绩效指标的可测量性和准确性,无法充分发挥规范控制功能,造成绩效测量过程失范和测量结果偏差;受限于评价主体专业性和评估方法程序规范性,难以形成以目标为牵引、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改进方案,阻碍激励发展功能的充分发挥。深层原因在于量化诉求不断高涨,忽视了并非所有目标都能够测量的客观事实,过度追求指标测量使其陷入指标固恋困境,造成公共价值损失、目标偏离和数字形式主义,消解了绩效指标功能。需要在价值融入、过程控制和激励改进层面实施预算绩效指标改革,为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破除指标固恋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目标 绩效指标 预算绩效改革 测量失灵 指标固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男子单打网球运动员不同类型场地比赛的技战术关键指标研究
11
作者 刘畅 侯会生 +1 位作者 王怡雪 蒋丽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7—2021年210场网球“四大满贯”以及大师赛的比赛录像(硬地、红土、草地各70场)进行数据分析,并引入关键表现指标理论体系,建立判别函数模型,找出运动员在不同类型场地比赛...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7—2021年210场网球“四大满贯”以及大师赛的比赛录像(硬地、红土、草地各70场)进行数据分析,并引入关键表现指标理论体系,建立判别函数模型,找出运动员在不同类型场地比赛时影响比赛胜负的技战术关键表现指标。结果:不同类型场地中,影响比赛胜负的技战术关键表现指标模型分别是Y(硬地场)=−12.00+10.73×接发球得分率+8.74×一发得分率+4.15×二发得分率;Y(红土场)=−13.26+13.67×接发球得分率+7.53×一发得分率+5.68×制胜分与非受迫性失误比值(W/U);Y(草地场)=−9.63+10.27×接发球得分率+4.70×二发得分率+4.95×网前得分率;模型的Wilks’lambad统计量依次为0.40、0.31、0.45,X^(2)值依次为124.93、136.43、74.58,P值均小于0.05。结论:硬地场技战术关键表现指标包括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和接发球得分率;红土场技战术关键表现指标包括一发得分率、制胜分与非受迫性失误比和接发球得分率;草地场技战术关键表现指标包括网前得分率、二发得分率和接发球得分率。不同场地比赛中接发球得分率始终是对比赛结果影响力最大的技战术关键表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运动员 不同场地 训练负荷 网球技战术 关键表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ICU 12h内相关指标构建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
12
作者 李淑娴 翁慧纯 洪春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以入ICU 12h内指标构建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ICU接收的危重症患者资料,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Nomogram模...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以入ICU 12h内指标构建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ICU接收的危重症患者资料,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Nomogram模型展示影响因子对预后影响可视化。结果:共纳入259例危重症患者,入ICU 28d存活180例,死亡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1,95%CI:1.002~1.040)、收缩压(OR=0.990,95%CI:0.981~0.999)、血清肌酐(OR=1.142,95%CI:1.018~1.281)、氧合指数(OR=0.998,95%CI:0.996~1.000)、格拉斯哥昏迷评分(OR=0.992,95%CI:0.868~0.981)是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P<0.05);建立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预测模型为P=1/(1^(+)e^(-z)),Z=0.021×年龄-0.010×SBP^(+)0.133×SCr-0.002×OI-0.081×GCS,该模型对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AUC为0.752(95%CI:0.685~0.819,P<0.001),敏感度为0.658,特异度为0.767。结论:入ICU 12h内的年龄、收缩压、血清肌酐、氧合指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本组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依托入ICU 12h内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早期预测危重症患者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重症监护室 12h内相关指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简支梁桥震致轨道几何不平顺速度谱强度量化指标研究
13
作者 周旺保 祖凌智 +3 位作者 彭东航 蒋丽忠 余建 刘韶辉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8,共10页
桥面轨道作为直接承载列车行驶的载体,轨道平顺状态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因此量化震后轨道平顺程度对指导震后运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创新地将量化地震动强度的速度谱强度应用于量化震后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劣化程度,利用车桥耦合模型... 桥面轨道作为直接承载列车行驶的载体,轨道平顺状态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因此量化震后轨道平顺程度对指导震后运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创新地将量化地震动强度的速度谱强度应用于量化震后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劣化程度,利用车桥耦合模型计算的车辆响应与震致轨道不平顺的速度谱强度值作相关性分析及函数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震后轨道不平顺的速度谱强度值随行车速度的增加近似线性增长;震后轨道不平顺的速度谱强度值与车辆响应特性及行车指标存在明显的线性和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速度谱强度指标可用于建立震后轨道平顺程度与桥上行车性能及车体响应特性间映射关系,该指标的建立可为基于行车性能的震后轨道平顺量化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RTSⅢ型无砟轨道 轨道几何不平顺 速度谱强度指标 行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优化模型研究
14
作者 陆悠 陈洋 +4 位作者 傅启明 刘文亮 王飞 王蕴哲 孙云飞 《高教学刊》 2025年第7期106-109,113,共5页
课程质量评价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评价结果能够为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针对性建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现行评估方法的评价指标大多采用简单加权平均等策略给定指标权重,存在主观性... 课程质量评价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评价结果能够为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针对性建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现行评估方法的评价指标大多采用简单加权平均等策略给定指标权重,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局限。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引入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基于强化学习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优化模型。首先分析现有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优缺点,然后引入强化学习方法,提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自适应优化方法,最后引入苏州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有教学评估数据,验证指标优化模型准确性。结果证明,该文模型优化后的评价指标权重更为合理,评价结果更符合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评价结果,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可靠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教学质量 强化学习 评价模型 指标优化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酶协同发酵百香果壳对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王华 周华林 +5 位作者 顾孝明 韦建云 张秋红 徐雅丽 尹会方 周孝琼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协同发酵百香果壳对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约为29.00 kg、健康的150日龄公湖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湖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 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协同发酵百香果壳对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约为29.00 kg、健康的150日龄公湖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湖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饲喂分别用10%、20%和30%菌酶协同发酵百香果壳替换花生秧的基础饲粮。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湖羊总增重(TWG)、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提高(P<0.01),分别提高了32.10%、32.10%和14.28%;试验Ⅲ组湖羊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湖羊DM、CP和A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Ⅲ组湖羊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OB)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10.86%、10.29%、和21.59%;试验Ⅲ组湖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4 (IL-4)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Ⅲ组湖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提高(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菌酶协同发酵百香果壳能够提高湖羊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其中30%添加量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百香果壳 湖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人体生理指标敏感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孙佳琳 冯国会 +1 位作者 臧艳 李兆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数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工况下,各项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敏感性生理指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疲劳症状、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耳道温度,对相对湿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热感觉、疲劳症状、心率、耳道温度、皮肤温度;提出了人体生理综合评价指标。基于小样本试验得出了耳道温度、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以及疲劳症状为敏感性生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 热应激 敏感性生理参数 生理综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三维超声心动图变化及白细胞衍生炎症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邓彬 陶陶 +4 位作者 王宏 田朝伟 龙耀波 沈锋 谢积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三维超声心动图变化及白细胞衍生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冠心病患者122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与观察组6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和...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三维超声心动图变化及白细胞衍生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冠心病患者122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与观察组6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和曲美他嗪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两组治疗周期1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心电图参数,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和白细胞衍生炎症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胸闷和胸痛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闷和胸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QTc间期和QRS时限值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QTc间期和QRS时限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血量(CO)高于治疗前,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和CO高于对照组,而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介数(IL)-6和IL-18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L-33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和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气虚血瘀型 冠心病 三维超声心动图 白细胞衍生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教研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8
作者 陈任 郑信 +3 位作者 程静 陈贵梅 白忠良 胡志 《医学教育管理》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 构建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教研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推进卫生管理专业教研室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理论框架,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开展2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采用百分权重法计算各级指标权... 目的 构建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教研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推进卫生管理专业教研室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理论框架,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开展2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采用百分权重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研究有效咨询专家17人,形成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55个。其中,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组织建设(0.272)、教学活动(0.256)、教学建设(0.151)、教学研究(0.037)、科学研究(0.068)和教学效果(0.216)。本研究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9.5%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9与0.859,专家协调程度逐轮提升。结论 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稳定性,能够为卫生管理专业教研室建设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室 公共事业管理 卫生管理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创建研究
19
作者 李兴洲 龙语兮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共11页
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于支持和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遵循指标体系创建的普遍原则和常规做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创建应当以基本概念为逻辑起点,抓住“可比”“领先”“... 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于支持和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遵循指标体系创建的普遍原则和常规做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创建应当以基本概念为逻辑起点,抓住“可比”“领先”“特色”三个衡量要点,在一定质量观、教育观和评价观的指导下,依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蕴、政策规定、评估经验进行创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应当全面评估职业教育发展在背景、输入、过程、输出各维度的高质量,具体可分解为基础条件、核心机制、内生能力、办学成效、社会贡献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65个三级观测点,突出“充裕度”“协调性”“类型化”“认可性”“服务力”等多元评估关注点,体现量化和质性相结合、分值评定与等级判定相综合的评价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级医院口腔癌规范诊疗评价指标(试用版)》的制订
20
作者 叶晨 王延安 何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研究制订《上海市级医院口腔癌规范诊疗评价指标(试用版)》。方法:对口腔癌规范诊疗及质量评价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成立多学科工作小组进行头脑风暴,征集遴选指标。院内专家小组多轮评价...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研究制订《上海市级医院口腔癌规范诊疗评价指标(试用版)》。方法:对口腔癌规范诊疗及质量评价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成立多学科工作小组进行头脑风暴,征集遴选指标。院内专家小组多轮评价筛选指标,反复修改直至达成一致意见后,提交同行专家(非院内专家小组成员)以RAM法确定指标合理性,最后制作指标索引卡片。结果:工作小组头脑风暴提出评价指标38个;专家小组进行讨论后修改再讨论,共3轮筛选至31个指标;同行专家RAM法评价有3个指标意见不一致,再经院内专家小组讨论调整,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结论:共确定31项指标,从口腔癌的诊断、外科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管理5个维度评价口腔癌全生命周期诊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规范诊疗 诊疗质量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