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前儿童思维方式指标建构研究
1
作者 霍力岩 熊倪 姚聪瑞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5-106,共12页
思维方式是学前儿童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动力源泉。本研究按照框架确立、文本选择与编码、对文本并置比对和穿梭比较、分析结果与主要特点的研究思路,使用MAXQDA软件对美国九个州早期学习标准文本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学前... 思维方式是学前儿童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动力源泉。本研究按照框架确立、文本选择与编码、对文本并置比对和穿梭比较、分析结果与主要特点的研究思路,使用MAXQDA软件对美国九个州早期学习标准文本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由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萌芽)3个一级指标构成,下设表意性动作、工具性动作、智慧性动作等7个二级指标,分步操作、分解组合、使用工具等23个细化指标。研究提出,学前儿童的动作、形象与抽象三种思维方式具有发展必要性、依序进阶性、交叠共进性、领域渗透性和情境依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思维方式 指标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为本的民族高校教师评价指标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寅 刘毅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2,136,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在教育改革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艰巨性的任务,正在从各个层面破局。民族高校肩负普通高校与民族高校的“双重使命”,新时代也赋予了其“立德树人”新要求,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一主线要求下,如何优化“高... 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在教育改革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艰巨性的任务,正在从各个层面破局。民族高校肩负普通高校与民族高校的“双重使命”,新时代也赋予了其“立德树人”新要求,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一主线要求下,如何优化“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为民族地区培养大批“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以生为本”理念为指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贯穿评价内容与过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教育主体入手,反转评价视角,通过评价学生的水平、成长的速度和幅度等方面的成就评价教师的育人质量,为解决教师评价“五唯”问题提供“立”之方法。此外,在指标建构方面,结合对S大学“以生为本”的教师评价指标问卷调查结果,将评价指标建构为以生为本理念下“三用心一收获”评价体系,助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民族高校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 民族高校 以生为本 指标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评价指标建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晓焕 刘晓连 白晓娟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构建适用于高校教师的数字胜任力评价指标,不仅是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的混合方法研究,构建了一个涵盖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评价体系且对其权重进... 构建适用于高校教师的数字胜任力评价指标,不仅是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基于行为事件访谈法的混合方法研究,构建了一个涵盖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评价体系且对其权重进行了详细计算。基于指标构建及其权重分析结果,提出了以下提升措施:构建系统化的教师数字胜任力培训方案、创新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模式及建立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的长期跟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高校教师 数字胜任力 指标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击剑运动员个性化心理能力指标建构及监控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成林 刘微娜 任莉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36,52,共7页
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击剑运动项目特征为切入点,在对国家击剑队进行科技攻关服务、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测量方法,对高水平击剑运动员个性化心理能力构成因素及监控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构成击剑运动... 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击剑运动项目特征为切入点,在对国家击剑队进行科技攻关服务、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测量方法,对高水平击剑运动员个性化心理能力构成因素及监控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构成击剑运动员个性化心理控制能力的指标是注意转换能力、竞技控制能力和应对困境能力。根据所构建个性化心理指标,结合击剑技、战术特点的专项辅助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击剑运动员个性化注意转换能力的提高;对击剑运动员实施的关键分模拟训练及各种针对个性化模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击剑运动员比赛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了其竞技心理能力的提高;应对策略训练能较好地提高击剑运动员逆境的合理应对能力,从而促进运动员最佳竞技心理状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剑 运动员 个性化 心理能力 指标建构 监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评价的企业软实力指标建构与测度 被引量:6
5
作者 禹海慧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软实力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吸引力与影响力,企业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础与重要实现形式。文章拟采用模糊层次评价方法,在建构企业软实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软实力进行的定量评价,以期为提高企业软实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模糊层次评价 软实力 指标建构与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学前教育的现代化及其指标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慧敏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6年第2期13-15,共3页
文章在阐述当前社会转型期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学前教育现代化应具备的时代特征,并站在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立场,提出借鉴国际学前教育考核指标,从教育背景、教育过程、教育效果等方面构建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学前教育现代化 指标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精神引领下的公安学报内涵发展及指标建构
7
作者 刘敏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9,共5页
延安精神对于公安工作的实践引领多于理论探索。公安学报是学术性理论刊物,办刊方针既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又要遵从学术期刊的标准。实事求是既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又是公安学报的办刊宗旨;为民服务既是延安精神的宗旨,又是公安学报的使... 延安精神对于公安工作的实践引领多于理论探索。公安学报是学术性理论刊物,办刊方针既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又要遵从学术期刊的标准。实事求是既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又是公安学报的办刊宗旨;为民服务既是延安精神的宗旨,又是公安学报的使命和责任;自力更生既是延安精神的特征,又是公安学报的现实困境与机遇;开拓创新既是延安精神的内涵,又是公安学报的挑战与未来。本文构建了公安学报“实事求是的办刊宗旨、为民服务的担当和使命、自力更生的现实行动、开拓创新的探索实践”4个1级指标,以及“坚持学术原则、突出行业办刊、吸引优质作者、稳固读者群体、培育审稿专家、公安高校职业化建警、高校期刊变革、公安学报大数据创新、公安学报融媒体传播”9个2级指标,并提出在延安精神引领下的公安学报改革创新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精神 公安学报 精神内涵 指标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质量指标建构及其前沿述评 被引量:30
8
作者 周长城 刘红霞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生活质量研究是社会科学中颇具影响力的研究领域之一,该领域中测量指标的建构是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生活质量的最新研究成果,论述了生活质量研究的指标选择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活质量 指标建构
原文传递
省属高校研究生资助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构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峰 曲绍卫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88,共6页
省属高校研究生资助管理绩效评估是针对管理过程进行的动态性评估,其目的是为决策者及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结合我国政府关于省属高校研究生资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要求,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初始指标的提出,进而运用能力层次分析法(AHP)进行... 省属高校研究生资助管理绩效评估是针对管理过程进行的动态性评估,其目的是为决策者及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结合我国政府关于省属高校研究生资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要求,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初始指标的提出,进而运用能力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判断权重一致性。主要建构的指标体系包括:制度建设、政策落实、资金管理和信息管理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基于3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数据的评估结论是:研究生资助制度建设全面,资助政策贯彻落实比较到位,资金管理基本符合政策规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成效明显;但存在还款救治机制缺位,资助经费占事业费比例较低,生均贷款额度不足,资助经费预算与支出失衡等问题。从评估分值结果看,基本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降低的分布趋势。所得结论将为改革完善我国省属高校研究生资助政策,提供客观性、参考性和可行性的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属高校 研究生资助管理绩效 评估指标建构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理论建构的融媒体指标体系建构与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成良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 2017年第2期93-116,共24页
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来看,媒介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由媒介融合所建构的融媒体形态过程,正是基于复杂系统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系统要素所形成的非线性关系影响着融媒体形态的发展与演进。本文基于复杂系统中的熵理论,对融媒... 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来看,媒介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由媒介融合所建构的融媒体形态过程,正是基于复杂系统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系统要素所形成的非线性关系影响着融媒体形态的发展与演进。本文基于复杂系统中的熵理论,对融媒体指标体系加以系统建构,并根据熵值法确定组织维、信息维、文化维、技术维和资源维在系统评测中所占的权重,最终对不同地区的媒介融合加以评测,获取这些地区融媒体发展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理论 融媒体 熵值法 指标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明晰阅读指标体系 有效指导阅读教学——基于中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陈述框架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先锋 董小玉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1年第7期122-124,共3页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采用"三维"陈述框架。这虽然能保证阅读教学内容标准的全面性,却不足以指导教师评价阅读教学效果,易造成阅读教学的各种偏差。可参照澳大利亚的做法,在"三维"框架内,再做一次更具...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采用"三维"陈述框架。这虽然能保证阅读教学内容标准的全面性,却不足以指导教师评价阅读教学效果,易造成阅读教学的各种偏差。可参照澳大利亚的做法,在"三维"框架内,再做一次更具体的框定,建立明晰的阅读指标体系,以便更有效地指导阅读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阅读教学偏差 中澳阅读目标陈述框架比较 建构明晰阅读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党建工作绩效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12
作者 张俊霞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64-66,共3页
在高校党建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中,绩效指标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绩效指标体系的建构是确立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绩效指标的明确性、全面性、可信性、有效性。尝试采用德尔菲法来建构指标体系... 在高校党建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中,绩效指标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绩效指标体系的建构是确立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绩效指标的明确性、全面性、可信性、有效性。尝试采用德尔菲法来建构指标体系,不仅能使高校党建工作变得可以测量和管理,而且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建工作 绩效评价 绩效指标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建构研究
13
作者 刘俊玲 《中国新通信》 2022年第19期212-214,共3页
现阶段,信息化正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核心信息技术带给了我国现代教育十分剧烈的冲击,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在这样一种全新的信息环境下,我国也结合实践教育情况,全面... 现阶段,信息化正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核心信息技术带给了我国现代教育十分剧烈的冲击,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在这样一种全新的信息环境下,我国也结合实践教育情况,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领域的推进,在这一教学背景下,教师围绕相关课程、信息技术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因此本文选择围绕小学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建构展开探讨分析,希望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英语 信息化课堂教学 评价指标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理论内涵、功能特征及其指标体系建构 被引量:22
14
作者 闫臻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2,共9页
本文运用结构化理论讨论了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理论内涵、功能特征及其指标体系建构。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理论内涵包括结构和行动者两个相互作用的维度,从结构层面来看,城市的制度设计、政策选择以及弹性的城市物质和社会环境能够促进青年与... 本文运用结构化理论讨论了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理论内涵、功能特征及其指标体系建构。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理论内涵包括结构和行动者两个相互作用的维度,从结构层面来看,城市的制度设计、政策选择以及弹性的城市物质和社会环境能够促进青年与城市良性互动;从行动者层面来看,青年能够在城市中通过实践意识促进城市变迁,满足自身需要,与城市互惠共赢。青年友好型城市具有主体性、包容性、参与性、流动性和可持续性的功能特征。在此基础上建构三级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友好型城市 理论内涵 功能特征 指标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适应性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黎炜 刘红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0,共5页
国家高度重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而提升高职教育适应性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尚未建立高职院校教育适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教育质量评估视角考量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参考国内外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经验... 国家高度重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而提升高职教育适应性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尚未建立高职院校教育适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教育质量评估视角考量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参考国内外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经验,构建基于提升教育适应性的“BSEI四维立体”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框架,从“基向度适应”“自向度适应”“外向度适应”“内向度适应”4个适应度进行评估,建立了25个维度114个一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适应性 高等职业教育 质量评估 指标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发展型城市何以评价与何以施策——来自丽水9县(市、区)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吴慧慧 张孟洋 《丽水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7-48,共12页
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政府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而建立一套客观科学、层次分明的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则是其重要保障。文章从“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和“让青年对城市更有为”的双向维度构建了涵盖12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的... 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政府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而建立一套客观科学、层次分明的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则是其重要保障。文章从“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和“让青年对城市更有为”的双向维度构建了涵盖12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指标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对丽水9县(市、区)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衡量城市环境的指标权重为61.11%,衡量青年作为的指标权重为38.89%。其中,青年岗位有为和青年宜居环境的相关指数对结果的影响程度最大。政府必须牢固树立青年发展型城市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施政理念,充分发挥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估的数据支撑作用,加大发展青年适配产业和青年人才队伍引育力度,推进城市和青年的双向奔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展型城市 指标建构 熵权法 丽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媒体报道质量分析评价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振涛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9-80,共2页
媒体报道质量分析评价体系由价值观认同、舆论监督、公信力、影响力等6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构成,可完成对不同类型媒体报道质量的分析评价,同时可测评各媒体栏目及重要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媒体报道质量 评价体系 指标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依据及基本原则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淑清 张鑫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65-69,共5页
数字化教材作为信息媒体时代教科书的一种新形态,应用范围已较为广泛。数字化教材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是基于教育发展的时代性诉求。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对加强数字化教材质量评估,促进教材深层发展,具有极大... 数字化教材作为信息媒体时代教科书的一种新形态,应用范围已较为广泛。数字化教材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是基于教育发展的时代性诉求。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对加强数字化教材质量评估,促进教材深层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构建优质的数字化教材标准主要依据明确的数字化教材的内涵要素和现行的数字化教材评价指标,为顺利开展数字化教材质量评价提供积极的指导。构建数字化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多样性、易操作性等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教材 质量评价 指标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绩效评估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妞 李怡 +1 位作者 许梦 尤志兵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年第13期82-86,共5页
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绩效评估模型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当前相关绩效评估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绩效评估模型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当前相关绩效评估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综述,基于相关理论构建了新的城乡均衡发展的绩效评估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基础教育信息化 绩效评估模型 指标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评价体系设计——基于礼县王坝镇初级中学的行动研究
20
作者 张松涛 《求知导刊》 2024年第1期11-13,118,共4页
在充分研判礼县王坝镇初级中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评价标准具体化为12个对应“核心素养”内容的行为方式,以包含意愿、行为、方法和基本结果的“会”来提领,形成12项指标,以这些指标和维度作为评价者判断的基本标准,建立指向“核心素... 在充分研判礼县王坝镇初级中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评价标准具体化为12个对应“核心素养”内容的行为方式,以包含意愿、行为、方法和基本结果的“会”来提领,形成12项指标,以这些指标和维度作为评价者判断的基本标准,建立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评价体系,制作“知行”少年成长手册,以“评价”来诊断和检测教育行为,同时指出教师应在实践过程中动态地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育教学行为和社团活动,将评价反作用于教育教学行为,旨在构建适宜农村学校的育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价 核心素养 指标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