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孙盼 陈戬宏 杜晨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1-0024,共4页
评估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96例,时间跨足自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其中,48例接受了持续封闭负压引流作为治疗手段(观察组),而另外48例则采用了传统治疗方法... 评估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96例,时间跨足自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其中,48例接受了持续封闭负压引流作为治疗手段(观察组),而另外48例则采用了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通过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评估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治疗中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14.6±1.16)天对比对照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18.2±1.18)天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10.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感染率(20.8%)。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6.7%)相较于对照组患者(29.2%)显著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治疗中展现出卓越的临床效果。采用这项技术能够迅速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成效,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骨科创伤领域,倡导广泛推广和运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骨科创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张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实施持... 目的 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评价两组病例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瘢痕评分(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瘢痕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瘢痕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和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舒适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交、环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交、环境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难愈性创面效果较明显,可以减轻创面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减轻瘢痕情况,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创面修复治疗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杰 辛杰 +1 位作者 初涛 郝清海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39-40,45,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2008年8月临床收治的23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2008年8月临床收治的23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6~8天后,拆除敷料行二期植皮术。结果23例患者中21例患者使用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全部成活;2例患者行两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成活。结论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治疗 创面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7
4
作者 朱磊 李国庆 +4 位作者 王来斌 姜峰 周晓东 杨海涛 陈子龙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7期534-535,I0002,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骨科创伤中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临床收治的16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骨科创伤中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临床收治的16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7-9d后,拆除敷料(必要时可更换VSD敷料)然后行游离植皮术。结果 16例患者中10例患者使用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全部成活;6例患者行两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成活。结论 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快速控制感染,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骨折 术后感染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素斌 李守霞 +2 位作者 张文娴 张宪斌 张子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N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5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5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N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5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5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应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价两组患者8个维度的得分,分析VS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比例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5,P<0.05);观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6.53±9.2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5±7.16)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37,P<0.05)。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和精神健康(MH)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t=3.07,t=2.62,t=4.98,t=3.55,t=2.57;P<0.05);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SF)和情感职能(R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t=0.68;P>0.05)。结论:利用持续VSD技术治疗NF具有促进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和缩短病程等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坏死性筋膜炎 生活质量评价 VSD敷料 生物半透明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志勇 施耘 +1 位作者 阮建春 曲年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例深度烧伤患者,因为就诊晚,治疗不当,延误了手术一期封闭创面的时机,造成局部感染,组织缺损,在手术清创后,创面采用VSD技术1~2个疗程后,植皮或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例深度烧伤患者,因为就诊晚,治疗不当,延误了手术一期封闭创面的时机,造成局部感染,组织缺损,在手术清创后,创面采用VSD技术1~2个疗程后,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观察疗效。结果 12例中,10例经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全部成活,2例经两次VSD治疗后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论 VSD技术可有效促进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缩短疗程,减轻换药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深度烧伤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rb-bFGF冲管治疗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2
7
作者 周丽娜 张斌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研究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rb-bFGF)冲管治疗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在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行慢性创面修复的患者(包括深Ⅱ~Ⅲ度烧伤、糖尿病... 目的:研究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rb-bFGF)冲管治疗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在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行慢性创面修复的患者(包括深Ⅱ~Ⅲ度烧伤、糖尿病足溃疡、Ⅱ~Ⅲ期压疮、四肢大面积创伤)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行VSD联合rb-bFGF冲管治疗)和对照组(n=40,行VS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更换次数、换药次数、局部组织液氧分压、肉芽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肉芽成熟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引流管更换次数、换药次数明显减少,脓性分泌物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面局部组织液氧分压、SDH活性高于对照组,而LDH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肉芽成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rb-bFGF在促进慢性创面修复中的疗效优于单纯VSD治疗,能够纠正创面组织缺血缺氧,促进肉芽生长成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RB-BFGF 慢性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广森 才晓军 +2 位作者 李宏伟 冯孟明 李林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5月~2010年5月临床收治的33例腰椎结核患者经前路腹膜外或后路经椎弓根椎体病灶清除,术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7~10天,观察在院治疗效果和...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5月~2010年5月临床收治的33例腰椎结核患者经前路腹膜外或后路经椎弓根椎体病灶清除,术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7~10天,观察在院治疗效果和愈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33例腰椎结核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28个月,无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是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在促进炎性积液排空、伤口愈合和防止术后复发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手术治疗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创伤中关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朱述浪 许刚 +1 位作者 黄波 王辉辉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4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中关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创面处理,观察组给予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处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中关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创面处理,观察组给予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处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以及植皮次数分别为(17.23±6.37)d、(1.31±0.73)次;对照组分别为(25.13±4.71)d、(2.42±1.17)次;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式处理骨科创伤,能够彻底清除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邓件良 刘宝恒 +5 位作者 陈先礼 李亮 丑克 沈枫 李良军 徐诣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目的 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2月一2010年2月临床收治的30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手术清创,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8~1... 目的 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2月一2010年2月临床收治的30例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手术清创,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8~10d,拆除敷料行二期植皮术.结果 本组27例一次使用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全部成活;3例行两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成活.结论 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组织生长,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治疗 创面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承德 钟源 +5 位作者 吴德勇 王进勇 邰菂 邹晓辉 徐向荣 李波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2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行生物敷料A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行生物敷料A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Mc Gill疼痛评分、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显著提高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深度烧伤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韦瑛 黄建鸿 +2 位作者 欧举胜 陈宝耀 姚燚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722-723,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在骨科创伤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骨伤科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创面处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的持续封闭...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在骨科创伤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骨伤科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创面处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处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植皮后的伤口愈合率9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骨科创伤处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斌 席云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469-1471,共3页
深度烧伤患者以出现创面感染、血管损伤、深部神经损伤、骨质或肌腱外露等为主要表征,若治疗不及时,创面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与细菌、粉尘接触,容易导致感染,影响关节活动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多应用清创换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 深度烧伤患者以出现创面感染、血管损伤、深部神经损伤、骨质或肌腱外露等为主要表征,若治疗不及时,创面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与细菌、粉尘接触,容易导致感染,影响关节活动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多应用清创换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后期采取经皮瓣转移、皮片移植等方法封闭创面。但传统换药方法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影响患者恢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应用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封闭,保护创面组织、外露骨及关节,避免外界细菌导致的创面二次感染,持续冲洗将创面的渗出物、创面水蒸气、坏死物产生的气体清洗干净,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愈合[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创面修复 价值分析 深度烧伤 封闭引流技术 烧伤患者 创面感染 关节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感染1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昌茂 陈祖星 林根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22-124,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进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开放性外伤感染及开放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14例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进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开放性外伤感染及开放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14例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7~21d后,拆除敷料然后行直接缝合皮肤、游离植皮或行局部皮瓣转移。结果 2例行1次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周,1例行3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3周,11例患者均行2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2周。创面感染控制后4例直接伤口周皮下游离后缝合皮肤,5例直接中厚皮片植皮,4例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经随访3月,创面均未再发感染或窦道形成。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快速控制感染,明显缩短骨科外伤感染及开放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感染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利军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6期2478-2479,共2页
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是外科临床经常遇到的情况,常规治疗方法是换药和引流管创面引流,治疗时间长,感染率高。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VSD)由德国医生Fleischmann首创,利用高负压将引流区内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及时清除,以改善局部微循... 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是外科临床经常遇到的情况,常规治疗方法是换药和引流管创面引流,治疗时间长,感染率高。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VSD)由德国医生Fleischmann首创,利用高负压将引流区内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及时清除,以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组织水肿,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加快组织的修复。本院对两种术式对骨科创伤的临床疗效做了客观观察和科学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常规用药引流 骨科创伤 创面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86例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杨继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2例骨科创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对照组8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创面处理以后,采用持续封闭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2例骨科创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对照组8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创面处理以后,采用持续封闭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一次植皮伤口的愈合率达到90.70%,两次植皮伤口的愈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一次性植皮伤口愈合率55.13%,两植皮伤口愈合率为24.42%,两组患者愈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伤口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7.34±6.43)d,对照组患者的伤口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4.12±8.51)d,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明显地促进创面的肉芽组织的生长,使创面的愈合速度加快,缩短病程,同时降低例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0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90例同期接受治疗的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使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创面修复治...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90例同期接受治疗的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使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创面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McGill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临床治疗有效率评估本次研究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McGill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烧伤患者创面修复中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创面愈合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及McGill疼痛评分,缓解疼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疾病的好转,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深度烧伤 创面修复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昌丹 林建昌 +1 位作者 王顺宾 楼非鸿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23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纳米银敷料治...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纳米银敷料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两周后显效率(53.13%)、有效率(37.50%)、总有效率(90.6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给予持续VSD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纳米银敷料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敷料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深度烧伤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欣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24期4002-400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CVSD)治疗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坏死性筋膜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创面治疗,研究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CVSD)治疗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坏死性筋膜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创面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CVSD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渗出、血性水疱、破溃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肉芽长出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期间清创次数,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炎性渗出、血性水疱、破溃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肉芽长出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且治疗期间清创次数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中应用CVSD能够积极控制症状,促进恢复,减少清创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坏死性筋膜炎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电击伤后皮肤及软组织损伤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云峰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电击伤后皮肤和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8月-2016年8月接诊的电击伤后皮肤及软组织损伤患者中,选出94例患者纳入随机对照试验中,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治... 目的:分析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电击伤后皮肤和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8月-2016年8月接诊的电击伤后皮肤及软组织损伤患者中,选出94例患者纳入随机对照试验中,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治疗组患者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感染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创面清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是治疗电击伤后皮肤和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疗程短,痛苦小,操作简单的优点,且该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皮瓣成活率,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电击伤 皮肤损伤 软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