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刺抽吸、手掌持续压迫治疗小儿头皮血肿103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明亮 严振球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778-779,共2页
关键词 头皮血肿 穿刺抽吸 手掌持续压迫 治疗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腰神经根持续压迫时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酶学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原泉 王欢 王海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持续性受压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酶学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 3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 15只。实验组行L7椎板切除术后以微血管夹钳夹右侧L7神经根制成神经根机械压迫动物模型 ,对照组仅...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持续性受压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酶学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 3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 15只。实验组行L7椎板切除术后以微血管夹钳夹右侧L7神经根制成神经根机械压迫动物模型 ,对照组仅行L7椎板切除术。分别于术后 3,7,14d切取L7脊髓节段 ,定量分析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内乙酰胆碱脂酶 (AChE)和酸性磷酸酶 (ACP)的活性变化。结果 :术后 3,7,14d脊髓前角运动细胞AChE活性以灰度值表示分别为 180 .88± 11.2 2、2 0 7.30± 9.12、2 15 .0 3± 7.92 ,ACP活性分别为 15 5 .31± 16 .2 4、133.0 8± 7.6 9、10 7.4 1± 7.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 (P <0 .0 1)。结论 :脊神经根持续受压可导致其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细胞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腰神经根持续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气囊三腔管持续压迫止血的观察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云华 《天津护理》 1996年第2期76-77,共2页
报告72例门脉高压性胃底及食管静脉丛出血采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持续时间≥5天(中间不放气),与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每24小时放气30分钟)比较有止血率高,近期(二周内)发生致命性再出血率低,且未发现有局部粘膜因较长时间压迫而明... 报告72例门脉高压性胃底及食管静脉丛出血采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持续时间≥5天(中间不放气),与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每24小时放气30分钟)比较有止血率高,近期(二周内)发生致命性再出血率低,且未发现有局部粘膜因较长时间压迫而明显坏死者。二周内再出血发生率为27.7%,而对照组为45.2%。因此,为患者赢得外科及综合治疗机会,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并指出护理观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三腔管 持续压迫止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盐水冰袋持续压迫冷疗在减少置换术后切口引流量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春萍 苏学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13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浓盐水冰袋持续压迫冷疗在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引流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浓盐水冰袋持续压迫冷疗,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使用浓盐水冰袋持续压迫冷疗在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引流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浓盐水冰袋持续压迫冷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水冰袋外敷冷疗。观察两组术后8、12、24 h切口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8、12、24 h的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引流量明显多于实验组(P<0.01);相同条件下,3 h后对照组冰袋呈水状、温度为5℃,实验组冰袋呈霜水状、温度为-5℃。结论:浓盐水冰袋持续压迫冷疗能显著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引流量,且简单、经济、实用,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盐水冰袋 持续压迫冷疗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引流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压迫后miRNA差异表达谱的分析及功能研究
5
作者 李丹阳 余道广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5-1452,共8页
目的: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压迫后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模型的DRG组织进行miRNA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靶基因在疾病中的定位与功能。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大... 目的: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压迫后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模型的DRG组织进行miRNA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靶基因在疾病中的定位与功能。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大鼠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CCD背根神经节持续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组,术后进行行为学检测。确定痛觉敏感的天数后重复造模,取材后进行miRNA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miRNA,预测相关靶基因并对其GO功能及KEGG富集情况进行分析,使用在线数据库对miRNA与靶基因之间的属性关系建立miRNA-靶基因的调控网络。最后,通过qPCR验证差异最为显著的4条miRNA在CCD模型DRG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CD造模7天后,大鼠痛觉最为敏感。重复造模,在第7天取材并进行miRNA转录组测序。将差异表达的miRNA以|log2(fold change)|>1且P<0.05为阈值,筛选符合要求的miRNA,与假手术组相比,有57种miRNA在CCD模型组表达上调,有17种miRNA在CCD模型组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miRNA对应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外泌体、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等结构,在细胞固有免疫、炎症信号传导、氧化应激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PI3K-AKT、MAPK、JAK-STAT、钙信号等通路上均存在富集。经实验验证,miR-21-3p、miR-675-5p、miR487b-5p、miR-3585-3p的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在大鼠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所致NP模型的DRG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RNA及其富集的相关信号通路可为NP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持续压迫 MIRNA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脐疝硬币松紧腰带持续压迫治疗64例
6
作者 高雪兰 高登柱 高锦 《中原医刊》 2003年第13期21-21,共1页
我们对 64例婴幼儿脐疝患儿均采取了硬币松紧带持续压迫固定治疗 ,使疝囊保持持续内陷状态 ,加速脐部缺损愈合。方法简便易行 ,病人家属容易接受 ,缩短了治疗病程 ,治愈率高 ,并且治疗用品经济简便 ,提示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无不良反... 我们对 64例婴幼儿脐疝患儿均采取了硬币松紧带持续压迫固定治疗 ,使疝囊保持持续内陷状态 ,加速脐部缺损愈合。方法简便易行 ,病人家属容易接受 ,缩短了治疗病程 ,治愈率高 ,并且治疗用品经济简便 ,提示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无不良反应 ,不影响婴幼儿饮食及生长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脐疝 硬币松紧腰带 持续压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降低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闭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小平 乔积民 +1 位作者 李凯 王志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22-125,130,共5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降低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桡动脉非闭... 目的 探讨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降低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桡动脉非闭塞性压迫,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定制的脉搏波血压计进行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持续4 h。比较2组患者穿刺处出血、疼痛、拇指皮温、护士工作量、延时取压率、桡动脉血流速度、术后24 h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穿刺处出血、疼痛、拇指皮温、护士工作量和延时取压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解除血压计前0.5 h桡动脉血流速度较快,术后24 h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疼痛、护士工作量和延时取压率的前提下,采用定制脉搏波血压计选择性持续循环压迫4 h可以增加桡动脉血供,降低术后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尺动脉 持续循环压迫 桡动脉闭塞 桡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脊髓压迫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昊天 张英泽 +2 位作者 李增炎 王鹏程 吴月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压迫时间与脊髓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20只犬随机分为两组,应用水囊压迫造成脊髓损伤,分别压迫30min和180min。在压迫期间和去除压迫后不同时间监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和脊髓灰质血流量。去除压迫后不... 目的:探讨组织压迫时间与脊髓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20只犬随机分为两组,应用水囊压迫造成脊髓损伤,分别压迫30min和180min。在压迫期间和去除压迫后不同时间监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和脊髓灰质血流量。去除压迫后不同时间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去除压迫后28天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脊髓压迫期间SSEP波幅迅速下降并消失。30min组去除压迫后SSEP波幅缓慢恢复,180min组始终无恢复(P<0.05)。加压后两组血流量迅速下降,去除压迫即刻两组血流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肢运动功能检查30min组恢复较快,180min组较慢(P<0.05)。180min组较30min组组织损伤重(P<0.05)。结论:脊髓压迫时间越长组织破坏程度越重,神经功能恢复时间越长,效果越差。脊髓受压后尽早行减压术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脊髓压迫 神经功能恢复 相关性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证及痿证中药方对大鼠脊髓持续性压迫损伤局部ET-3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施杞 胡志俊 +2 位作者 王拥军 李晨光 谢兴文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9期540-542,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持续性压迫后缩血管因素ET-3mRNA的改变,探讨痉、痿证方对大鼠脊髓持续性慢性损伤局部ET-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中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轻压、中压及重压模型组和轻、中、重压的痉证方、痿证方治疗组。采...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持续性压迫后缩血管因素ET-3mRNA的改变,探讨痉、痿证方对大鼠脊髓持续性慢性损伤局部ET-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中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轻压、中压及重压模型组和轻、中、重压的痉证方、痿证方治疗组。采用大鼠颈椎前路螺钉压迫颈脊髓,螺钉留置持续压迫30d以产生慢性损伤,用RT-PCR方法检测受压局部ET-3mRNA表达变化。结果:正常脊髓组织中有ET-3mRNA表达,脊髓受压后ET-3mRNA表达明显增高,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均P<0·01;ET-3mRNA表达增高程度与压迫程度有关,与轻压组相比,中、重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重压与中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痉、痿证方干预后,增高的ET-3mRNA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痉、痿证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痉、痿证中药方对增高的ET-3mRNA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内皮素 中药疗法 MRNA表达 持续压迫 ET-3 中年大鼠 慢性损伤 颈脊髓 中药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压迫持续缺血损伤压疮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鞠桂芳 佟峰 +2 位作者 刘欣 焦玉红 张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磁力压迫持续缺血损伤压疮模型的最佳构建方法。方法将100只豚鼠随机分为A组40只和B组60只,均于实验室条件下,用手动剃须刀脱掉豚鼠脊柱左侧靠臀部处毛发,并使表皮层有刮痕,分别使用大铁片(长4 cm、宽1.8 cm、厚0.18 cm,重5 g)... 目的探讨磁力压迫持续缺血损伤压疮模型的最佳构建方法。方法将100只豚鼠随机分为A组40只和B组60只,均于实验室条件下,用手动剃须刀脱掉豚鼠脊柱左侧靠臀部处毛发,并使表皮层有刮痕,分别使用大铁片(长4 cm、宽1.8 cm、厚0.18 cm,重5 g)、小铁片(长2 cm、宽1.6 cm、厚0.18 cm,重4 g)及强力磁铁建立磁力压迫持续缺血损伤压疮模型。观察两组成模情况,行局部组织病理检测及自制中药压疮膏治疗。结果两组创伤组织病理检查均呈慢性炎症性表现,证实压疮模型建立成功;B组压疮形成期与压疮治疗期死亡率均大于A组(P均<0.05)。结论采用小铁片构建磁力压迫持续缺血损伤压疮模型效果好、死亡率低,适宜于进行压疮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压疮模型 磁力压迫持续缺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脊髓压迫对脊髓损伤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迎春 冯虎 +1 位作者 张轶 汤押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脊髓压迫时间对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自行设计一种犬的运动—静止压迫型SCI模型,选择T13为损伤中心,压迫脊髓,当 CSEP波幅下降达基础值的 50%时,维持静止压迫。...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脊髓压迫时间对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自行设计一种犬的运动—静止压迫型SCI模型,选择T13为损伤中心,压迫脊髓,当 CSEP波幅下降达基础值的 50%时,维持静止压迫。将28只犬随机分为A、B、C、D 4组,A、B、C组脊髓分别受压30 min、90 min和180 min,D组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的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和行为学变化。结果 损伤组脊髓组织学均有损害,MRI显示损害程度随脊髓受压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 P<0.01);至术后28 d,各损伤组动物后肢功能均有恢复,BBB分级评分法评估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SCI后持续性脊髓压迫能加重损伤程度,应尽早解除脊髓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脊髓损伤(SCI) 持续性脊髓压迫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钳夹并持续压迫子宫下段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仁欠卓玛 《青海医药杂志》 2020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钳夹并持续压迫子宫下段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给予钳夹并持续压迫子宫下段治... 目的:探讨钳夹并持续压迫子宫下段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给予钳夹并持续压迫子宫下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术后12h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钳夹并持续压迫子宫下段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降低术中、术后出血量,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钳夹 持续压迫 子宫下段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原文传递
TRPV4在介导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机械和热痛敏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杨 王永慧 +3 位作者 丁欣利 王艳琴 王荣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23-1130,共8页
目的:观察持续机械压迫(CCD)对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TRPV4)基因、蛋白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明确TRPV4是否参与CCD导致的机械和热痛敏。方法:建立CCD模型后,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取材前测量运动功能、机械刺激缩... 目的:观察持续机械压迫(CCD)对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TRPV4)基因、蛋白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明确TRPV4是否参与CCD导致的机械和热痛敏。方法:建立CCD模型后,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取材前测量运动功能、机械刺激缩爪反应阈值和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为了测量TRPV4反义核苷酸干扰对机械和热痛阈值的影响,在蛛网膜下腔内注入TRPV4寡脱氧核苷酸(ODN)40μg/d,每天1次,第7天后测量大鼠行为学变化。使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TRPV4基因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RPV4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检测低渗溶液和佛波醇(4α-PDD)刺激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所有动物在损伤前后步态均正常,持续压迫明显降低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TRPV4干扰可部分逆转该痛敏。持续机械压迫可以明显增加TRPV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手术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TRPV4mRNA的表达分别为假手术组大鼠的4.29倍、2.95倍和2.48倍,蛋白表达量分别为假手术组大鼠的4.34倍,3.88倍和2.47倍。持续机械压迫后,对低渗溶液和4α-PDD产生反应的DRG神经元的比例数增加,细胞内钙的峰值增高。这种反应被TRPV4反义ODN所抑制。结论:CCD可以上调TRPV4的基因、蛋白表达,敏化通道的功能;TRPV4参与介导CCD导致的机械和热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痛敏 热痛敏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 背根神经节 持续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皮肤持续受压致压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姜丽萍 蔡福满 +1 位作者 杨晔琴 韦泾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2A期4-5,8,共3页
目的通过局部皮肤持续压力动物模型,观察压力与时间对压疮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持续压迫大鼠腿及膝关节骨隆突处皮肤以建立压疮模型装置,并按不同压迫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6,未受任何压力),局部压迫1 h组(n=9)2、h组(n=10)3、h... 目的通过局部皮肤持续压力动物模型,观察压力与时间对压疮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持续压迫大鼠腿及膝关节骨隆突处皮肤以建立压疮模型装置,并按不同压迫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6,未受任何压力),局部压迫1 h组(n=9)2、h组(n=10)3、h组(n=10),以及压迫2 h缓解1 h组(n=12)、缓解2 h组(n=8)组,观察各组皮肤软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肤组织结构未发生变化;不同压迫时间组大鼠的皮肤组织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缓解组与持续压迫2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可以使皮肤软组织产生缺血、缺氧、坏死的变化,肌肉及脂肪组织比表皮对压力更敏感,反复短时间的局部压迫也可以加剧压疮发生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持续压迫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异位放电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真真 曲玉娟 +3 位作者 魏慧 王永慧 马剑锋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利用在体神经纤维电生理技术记录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持续受压(CCD)后的异位放电情况,明确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TRPV4)是否参与了CCD后受损DRG的异位放电。方法:共采用35只Wistar大鼠。制备大鼠DRG的CCD模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目的:利用在体神经纤维电生理技术记录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持续受压(CCD)后的异位放电情况,明确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TRPV4)是否参与了CCD后受损DRG的异位放电。方法:共采用35只Wistar大鼠。制备大鼠DRG的CCD模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量损伤侧的机械痛阈和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利用在体神经纤维电生理技术分别记录正常组大鼠DRG及CCD组、CCD+钌红(RR)组、CCD+佛波醇(4α-PDD)组受损DRG神经元的异位放电情况。结果:持续压迫明显降低大鼠损伤侧的机械痛阈和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n=30,P<0.05);CCD组可以记录到受损DRG神经元的异位放电,放电率约为67%,而正常组DRG的异位放电率约为4.5%;以TRP家族阻断剂钌红(RR)100μm孵育受损DRG,较CCD组受损DRG神经元异位放电的频率和波幅均明显下降(n=10,P<0.05);以TRPV4特异性激动剂佛波醇(4α-PDD)10μm孵育受损DRG,较CCD组受损DRG异位放电频率和波幅均明显增加(n=10,P<0.05)。结论:CCD后受损DRG可出现异位放电,TRPV4参与了CCD后受损DRG的异位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放电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 背根神经节 持续压迫 电生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差异蛋白质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杨 张燕 +3 位作者 王永慧 张旭华 邵建敏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8-936,共9页
目的: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查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持续受压(CCD)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特别是筛查与疼痛和组织损伤相关的蛋白。方法:78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CD组,建立CCD模型后,测量行为学指标。28d后处死大鼠,从DRGs中提取蛋白... 目的: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查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持续受压(CCD)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特别是筛查与疼痛和组织损伤相关的蛋白。方法:78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CD组,建立CCD模型后,测量行为学指标。28d后处死大鼠,从DRGs中提取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蛋白,找出差异表达蛋白,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得到其肽指纹图谱(PMF),进行鉴定。使用Westernblot和实时RT-PCR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结果:CCD明显降低机械痛阈和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正常组和CCD组98个蛋白点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成功鉴定出15种蛋白,其中8种蛋白的表达在CCD组下调,7种蛋白表达上调(其中1种蛋白只存在于CCD组)。验证显示与质谱分析的结果相符。结论:以差异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CCD对DRG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鉴定出15种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膜联蛋白A2、p11和蛋白激酶Cε(PKCε)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参与了神经性疼痛的发生过程。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上调或许参与神经元凋亡,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上调或许与神经保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神经病理性疼痛 持续压迫背根神经节 生物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压迫对损伤脊髓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初同伟 吴梅英 +1 位作者 马树支 王大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所存在的压迫物对损伤脊髓的血流量及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对急性脊髓损伤伴压迫组动物和非压迫组动物伤部脊髓行血流量测定及光镜、电镜观察。结果(1)压迫对急性损伤脊髓血流量下降幅度影响不大,却影响了伤...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所存在的压迫物对损伤脊髓的血流量及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对急性脊髓损伤伴压迫组动物和非压迫组动物伤部脊髓行血流量测定及光镜、电镜观察。结果(1)压迫对急性损伤脊髓血流量下降幅度影响不大,却影响了伤部脊髓血流量恢复。(2)长时间的压迫使伤部脊髓病理改变呈进行性加重。结论脊髓损伤后持续性压迫使损伤脊髓血流量恢复减慢,病理损害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脊髓损伤 血流量 组织病理变化 持续压迫
原文传递
褥疮患者12例的治疗与护理
18
作者 杨小雷 《中国乡村医药》 2011年第9期69-69,共1页
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实行双向转诊以来基层社区医院越来越多的碰到大医院转回的康复患者,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就是并发褥疮。褥疮是所有因持续性压迫而产生的皮肤皮下组织损伤,是一种较难治愈的顽固性创伤,临床褥疮的发... 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实行双向转诊以来基层社区医院越来越多的碰到大医院转回的康复患者,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就是并发褥疮。褥疮是所有因持续性压迫而产生的皮肤皮下组织损伤,是一种较难治愈的顽固性创伤,临床褥疮的发生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患者 褥疮 护理 治疗 社区医院 皮下组织损伤 持续压迫 双向转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手术的护理
19
作者 李兰娥 《中原医刊》 2006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 护理 持续压迫 病人需要 腰腿痛 治疗后 骨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冠心病引起头痛2例
20
作者 孙秀凤 姜宝春 杨志田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1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脑供血不足 山河屯林业局 前壁心肌梗塞 暂时性脑缺血 充血性心衰 持续压迫 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后 脑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