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
1
作者 许成祥 吴双玙 +1 位作者 吴永昂 朱红兵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建立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与位移延性比u的关系,得到易损性曲线。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5g、0.78g、0.98g,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9g、0.91g、1.20g。随着损伤程度的加大,双层框架式桥墩易损性曲线的差异区间随着PGA的增大而增大;9度(0.40 g)罕遇地震时,长、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发生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的概率分别为25.57%、8.61%和16.98%、4.79%,说明当PGA较大时,双层框架式桥墩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框架式桥墩 抗震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和不同持时指标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2
作者 王志涛 赵兴德 +2 位作者 郭小东 王巨 王子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77,共15页
选取70条具有不同持时的天然地震波,并采用5%~75%重要持时将谱匹配后的地震记录划分为长、短持时地震记录集,对10层RC框架结构进行IDA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进一步选取35条天然地震波,采用有效持续... 选取70条具有不同持时的天然地震波,并采用5%~75%重要持时将谱匹配后的地震记录划分为长、短持时地震记录集,对10层RC框架结构进行IDA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进一步选取35条天然地震波,采用有效持续时间、5%~75%和5%~95%重要持时等不同强震持时指标分别截取相应的加速度时程段,构建不同的地震记录集,分析不同持时指标对RC框架结构峰值响应和滞回耗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震动强度下,长持时地震动会导致更大的结构层间变形和结构倒塌概率,且随着持时的增加,结构总滞回耗能大幅增加;在罕遇地震水准下,可选取有效持续时间和5%~95%重要持时指标用于结构层间变形和楼层峰值位移分析,而在极罕遇地震水准下,选用有效持续时间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对于楼层峰值速度,不同地震集计算结果均值和变异系数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相同地震动强度下,建议优先选用有效持续时间用于结构滞回耗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地震动持时指标 弹塑性程分析 结构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持时地震动对建筑结构抗震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维 李爱群 王星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0,共13页
该文综述了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长持时地震动的定义和特性;梳理了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研究进展;详细综述了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延性性能、耗能能力、... 该文综述了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长持时地震动的定义和特性;梳理了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研究进展;详细综述了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延性性能、耗能能力、易损性和抗倒塌性能的研究进展。此外,介绍了考虑长持时地震作用影响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长持时地震作用的考虑方法,并对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建议关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一步研究长持时地震动的定义和特性,改进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方法,深入探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易损性和抗倒塌性能,为未来结构抗震设计及评估中考虑长持时地震作用的影响和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综述 持时地震动 定义 建筑结构 抗震性能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持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钢梁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晓庆 费智达 +1 位作者 柳扬清 邱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4-1661,共8页
大规模爆炸时引起的长持时平面爆炸波会造成结构的整体破坏,与接触爆炸或近场爆炸的破坏模式有显著差异,但相关研究不多。为研究长持时冲击波作用下钢梁的动力响应,首先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大型数值激波管模型,然后采用该... 大规模爆炸时引起的长持时平面爆炸波会造成结构的整体破坏,与接触爆炸或近场爆炸的破坏模式有显著差异,但相关研究不多。为研究长持时冲击波作用下钢梁的动力响应,首先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大型数值激波管模型,然后采用该数值激波管得到作用在钢梁上的反射超压时程,最后通过显式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冲击波入射方向、持时、超压等参数对钢梁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值激波管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长持时爆炸波的绕射现象,可得到可靠的反射超压和冲量时程;随着冲击波入射角度的增加,简支钢梁跨中位移增大;冲击波超压峰值相同时,随着持时的增加,简支梁跨中的最大位移有增大的趋势,最大位移的增长速率则会变缓;简支钢梁在长持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容易发生受弯破坏,梁跨中翼缘板会出现局部屈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激波管 持时冲击波 显式动力学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激波管产生的长持时冲击波的特性研究
5
作者 程建华 孟兵兵 +3 位作者 王辉 顿志林 张新生 郭帅房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0,共8页
为得到长持时冲击波,在大型激波管高压段2个位置预设TNT和预充高压气体,进行了压力测试,并得到了测点处的压力时程曲线;又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上述工况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参数校正;然后,对不同工况产生的冲击波特性进行仿真研究;最后... 为得到长持时冲击波,在大型激波管高压段2个位置预设TNT和预充高压气体,进行了压力测试,并得到了测点处的压力时程曲线;又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上述工况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参数校正;然后,对不同工况产生的冲击波特性进行仿真研究;最后,明确了不同装药位置、装药量、预充高压气体压力和泄压口长度对冲击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2处TNT装药,装药量和泄压口长度不变时,峰值超压和超压时长随着预充高压气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峰值到达时间不一定降低;当预充高压气体压力和泄压口长度一定,2处TNT装药量增幅不大时,峰值超压和峰值到达时间会降低,但超压时间增加;同时增加TNT装药量和预充高压气体压力,会提高峰值超压,但对超压时长的影响不明显;当TNT装药位置为1个,装药量和泄压口长度一定时,预充高压气体压力增大会增加超压时长和峰值压力,与2处装药位置时规律一致,但冲击波的峰值到达时间降低;当其余条件不变时,减小泄压口长度会增加峰值超压压力,但是峰值到达时间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管 持时冲击波 TNT 预充高压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持时-条件谱双准则选取地震动的RC框架结构地震损伤分析
6
作者 韩建平 王宁 黄小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15,共15页
采用持时-条件谱双准则选择地震动记录,以损伤指数为性能指标对结构进行地震损伤分析。首先,根据选择的性能目标,确定不同水准地震加速度反应谱S_(a)(T_(1),5%),通过概率地震危险解聚分析确定不同水准S_(a)(T_(1),5%)对应的设计震级和... 采用持时-条件谱双准则选择地震动记录,以损伤指数为性能指标对结构进行地震损伤分析。首先,根据选择的性能目标,确定不同水准地震加速度反应谱S_(a)(T_(1),5%),通过概率地震危险解聚分析确定不同水准S_(a)(T_(1),5%)对应的设计震级和设计震中距,结合地震动重要持时预测模型,通过调节持时预测模型标准差系数的范围,构建满足重要持时要求的待选地震动记录库。其次,建立地震动条件谱,从待选地震动记录库中选择地震动,并验证持时-条件谱双准则选择地震动记录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以选择地震动为输入对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结合考虑构件重要性系数的变形-滞回耗能双参数损伤模型,以损伤指数为性能指标分析结构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与仅利用条件谱作为目标谱选择地震动相比,基于持时-条件谱双准则的地震动选取方法对结构变形和滞回耗能响应的离散性均可控且效果良好;对结构进行地震损伤分析发现,滞回耗能引起损伤的占比随S_(a)(T_(1),5%)的增大明显增大,同时滞回耗能可使结构的损伤模式发生改变,在地震损伤分析中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选择 条件谱 地震动持时 地震易损性 损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形变数据中暂态短持时异常信号的检测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源 崔庆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分别将线性叠加及零延迟相乘算法用于人工合成数据中的暂态信号检测实验,对比2种算法在暂态信号识别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将同台多道、多台多道数据进行零延时相乘能够更有效地压制数据中的干扰和噪声,使准同步暂态信号得到放大凸显,实... 分别将线性叠加及零延迟相乘算法用于人工合成数据中的暂态信号检测实验,对比2种算法在暂态信号识别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将同台多道、多台多道数据进行零延时相乘能够更有效地压制数据中的干扰和噪声,使准同步暂态信号得到放大凸显,实现暂态异常信号的初步检测与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零延时相乘算法处理2002~2022年云南定点形变观测数据,从中识别出11组暂态短持时信号,并进一步分析信号与云南境内M_(S)5.0以上地震的时空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短持时信号 同类同分向数据 零延迟相乘 信号检测与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持时组合的地震事件数据序列提取方法
8
作者 宁静 王秀英 +2 位作者 赵国存 马志霞 张珊珊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4期58-65,共8页
利用地震触发检测方法及地震工程学中确定地震动持时的方法,构建了一种组合确定持时的方法:首先利用STA/LTA方法确定事件波形的起始位置,然后以括号持时截取和有效持时结合确定事件波形的结束位置。2020年唐山古冶5.1级地震事件记录数... 利用地震触发检测方法及地震工程学中确定地震动持时的方法,构建了一种组合确定持时的方法:首先利用STA/LTA方法确定事件波形的起始位置,然后以括号持时截取和有效持时结合确定事件波形的结束位置。2020年唐山古冶5.1级地震事件记录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实现从大量连续的地震波形数据中快速自动截取关键地震事件数据序列,有利于后续对地震波形数据的快速灾害评估计算和处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有效持时 极震区 地震预警 唐山古冶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在工程抗震设计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涛 王巨 郭小东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63,共17页
长持时地震动对工程场地震害和建筑结构累积损伤具有不利影响,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选取地震波时,应充分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对几类典型的地震动持时定义进行阐述,分析其特点与适用性,并总结持时影响因素及预测方程的... 长持时地震动对工程场地震害和建筑结构累积损伤具有不利影响,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选取地震波时,应充分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对几类典型的地震动持时定义进行阐述,分析其特点与适用性,并总结持时影响因素及预测方程的研究进展。基于持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总结考虑持时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持时影响因素 持时预测方程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记录的旋转不变平均持时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峰 钟菊芳 邱卓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60,共10页
强震持时计算分析中,选取记录不同分量会导致持时的离散性。针对持时与传感器布设方向存在不合理的依赖性这一问题,引入旋转不变平均持时概念。分析了断层距小于300km的87个台站汶川地震加速度记录的旋转不变平均持时与记录持时及合成... 强震持时计算分析中,选取记录不同分量会导致持时的离散性。针对持时与传感器布设方向存在不合理的依赖性这一问题,引入旋转不变平均持时概念。分析了断层距小于300km的87个台站汶川地震加速度记录的旋转不变平均持时与记录持时及合成时程持时的相关性,探讨了旋转不变平均持时随断层距的空间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旋转不变平均持时与记录持时及合成时程持时均具有强相关性,其中:旋转不变平均持时与合成时程持时的相关性强于与记录持时的相关性;旋转不变平均持时与合成时程的重要持时的相关性强于Bolt持时,90%重要持时相关性强于70%重要持时,绝对Bolt持时相关性强于相对Bolt持时。分析认为可将合成时程的90%重要持时代替不受加速度传感器布设方向影响的旋转不变平均持时。旋转不变平均重要持时和相对Bolt持时将随断层距的增大而增加,旋转不变平均绝对Bolt持时则将随断层距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不变平均持时 重要持时 Bolt持时 合成三分量 相关性 空间变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旋转不变平均持时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峰 钟菊芳 邱卓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地震动持时对结构低周疲劳、破坏累积效应以及非弹性破坏具有显著影响,合理确定地震动持时至关重要。基于汶川地震记录资料,分析旋转不变平均持时与测点记录持时的大小比值关系和相关性,探讨其随断层距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旋转不... 地震动持时对结构低周疲劳、破坏累积效应以及非弹性破坏具有显著影响,合理确定地震动持时至关重要。基于汶川地震记录资料,分析旋转不变平均持时与测点记录持时的大小比值关系和相关性,探讨其随断层距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旋转不变平均持时在数值上不恒等于测点记录持时、两水平分量持时的算术平均值及矢量和时程持时的任一量。旋转不变平均能量持时和相对Bolt持时将随断层距的增大而增加,旋转不变平均绝对Bolt持时则将随断层距的增大而减小。旋转不变平均持时与测点记录持时具有强相关性;相比较而言,90%能量持时的相关性强于70%能量持时;绝对Bolt持时的相关性强于相对Bolt持时;能量持时的相关性强于Bolt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不变平均持时 能量持时 Bolt持时 相关性 空间变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反应谱与地震动持时的地震输入能量谱研究
12
作者 郑彦君 王湛 +2 位作者 刘德铭 潘建荣 胡方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1-30,45,共11页
建立具有设计意义的地震动总输入能量谱是实现结构能量设计的基础。根据中长周期段修正的加速度反应谱及地震动有效持时,提出了一种生成地震动输入能量谱的方法。统计270组人工波的时程分析结果,得到了以等效速度表征的四段式弹性单自由... 建立具有设计意义的地震动总输入能量谱是实现结构能量设计的基础。根据中长周期段修正的加速度反应谱及地震动有效持时,提出了一种生成地震动输入能量谱的方法。统计270组人工波的时程分析结果,得到了以等效速度表征的四段式弹性单自由度(single degree of freedom,SDOF)体系总输入能量谱,并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型、抗震设防烈度等设计条件下归一化等效速度谱的参数取值。在考虑延性系数及刚度折减系数的影响后,提出了弹塑性SDOF体系修正输入能量谱的等效速度谱,估算了引起结构损伤的滞回耗能占总能量的比值。该能量谱可为基于能量的结构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等效速度谱 弹塑性单自由度(SDOF)体系 地震动持时 滞回耗能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持时爆炸波作用下钢结构防护门动力响应研究
13
作者 姜龙 张国凯 +4 位作者 刘黎旺 何勇 刘举 杨晓宁 张效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6-766,共11页
为了研究长持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钢结构防护门动力响应行为,采用自主研发的爆炸波模拟装置对原型梁板式钢结构防护门开展了4次不同药量的爆炸试验。分析了冲击波特征参数与防护门动力响应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LS-DYNA软件建立了... 为了研究长持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钢结构防护门动力响应行为,采用自主研发的爆炸波模拟装置对原型梁板式钢结构防护门开展了4次不同药量的爆炸试验。分析了冲击波特征参数与防护门动力响应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LS-DYNA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长持时爆炸载荷下防护门的响应特征与不同门板厚度组合下防护门的抗爆性能。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爆炸波模拟装置产生的冲击波正压持时可达319 ms;准静态压力阶段冲击波呈现持续震荡的波形特征,此阶段爆炸冲量增长迅速,爆炸产生的准静态压力和冲量与药量呈正相关;长持时爆炸波作用下防护门持续发生受迫振动,响应完全的时间显著增加,试验药量下防护门的变形模式近似弹性变形;保持防护门门板总厚度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增加面板厚度、减少相应背板厚度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小防护门的变形,为钢结构防护门抵抗长持时爆炸波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时爆炸波 内爆炸 准静态压力 防护门 动力响应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双震地震动显著持时特征
14
作者 李培旭 胡进军 +2 位作者 赵一男 丁龙兵 刘巴黎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6-456,共11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连续发生2次M_(W)7.8、M_(W)7.5强震,震害调查表明地震序列下工程结构更易发生破坏。本研究选取2次强震中台站记录的311组地震动数据,通过随机效应回归方法给出了土耳其双震下水平及竖直方向5%~75...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连续发生2次M_(W)7.8、M_(W)7.5强震,震害调查表明地震序列下工程结构更易发生破坏。本研究选取2次强震中台站记录的311组地震动数据,通过随机效应回归方法给出了土耳其双震下水平及竖直方向5%~75%显著持时D_(S5-75)和5%~95%显著持时D_(S5-95)回归模型,与现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研究回归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土耳其2次地震竖直方向D_(S5-75)和D_(S5-95)均明显高于水平方向,断层距>10 km时显著持时回归结果随断层距增大速率大于其他模型。本研究得到的地震动水平和竖直方向显著持时特征可为此次土耳其双震部分震害特征提供合理解释,同时表明了地震动竖向显著持时研究的重要性,可为序列型地震显著持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双震 地震动 显著持时 断层距 剪切波速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持时作用的地震能量表达式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顺群 张吉明 +2 位作者 朱朝艳 张业民 张成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由于地震的极度复杂性,目前基于应力法的考虑地震作用的土木工程研究工作相当复杂且误差较大,因此能量法作为一种标量方法应运而生。在评估地震能量强弱时,持时与震级和频率特性一样是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目前通用的地震能量表达式没有考... 由于地震的极度复杂性,目前基于应力法的考虑地震作用的土木工程研究工作相当复杂且误差较大,因此能量法作为一种标量方法应运而生。在评估地震能量强弱时,持时与震级和频率特性一样是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目前通用的地震能量表达式没有考虑持时的效应。利用统计方法建立了震级、持时半对数关系表达关系式,与文献提供的数据相比,此方程具有更小的残差和更高的相关系数。地震能量公式经此关系式修正之后,对能量的预测与评估更加准确。本文的结果对于工程抗震、隔震和液化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持时 线性回归 方差分析 持时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强地面运动持时的概率分布对桥梁结构概率地震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亮 李建中 盛光祖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52,共6页
根据桥梁所在场地条件,选择合理的谱加速度衰减关系生成场地中值加速度反应谱,选择合理的持时衰减关系,抽取持时样本,生成2个匹配场地中值加速度反应谱的人工波库,对1座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将持时对于EDP概率预计和P... 根据桥梁所在场地条件,选择合理的谱加速度衰减关系生成场地中值加速度反应谱,选择合理的持时衰减关系,抽取持时样本,生成2个匹配场地中值加速度反应谱的人工波库,对1座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将持时对于EDP概率预计和PSDM的影响与幅值和频谱的影响进行解耦。得到以下结论:(1)考虑持时的分布与否对于EDP概率预计的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地减小离散度,而且对能量需求参数的影响大于对位移需求参数。(2)当选择结构第1模态周期谱加速度和合理的能量需求参数分别作为地面运动强度参数和EDP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时,可以通过选择地震波来考虑持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强地面运动持时 持时概率分布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山区非规则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刘彬 李亚峰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12期1-4,24,共5页
文章以一座山区非等高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基于SAP 2000软件建立抗震计算有限元模型,按能量截取100%持时、90%持时和70%持时地震波,研究持时对非规则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持时越短的地震,结构动力响应越低;结构响应在90%持时... 文章以一座山区非等高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基于SAP 2000软件建立抗震计算有限元模型,按能量截取100%持时、90%持时和70%持时地震波,研究持时对非规则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持时越短的地震,结构动力响应越低;结构响应在90%持时地震与100%持时地震下最大差异仅为6.09%,而响应差异在70%持时与100%持时之间达36.08%;90%持时和70%持时地震波计算结果的离散性优于100%持时计算结果。研究得出,此类山区非规则梁桥可以采用90%能量持时的地震波进行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则梁桥 持时 程分析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考虑持时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亮 任伟新 +2 位作者 张广锋 左小晗 黄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2,共8页
在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PBSD)中,是否考虑持时的效应会显著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了将持时与幅值、频谱的影响进行解耦,选择多组匹配同一目标谱的实际地震波和人工波,并使各组地震波的5-95%显著持时服从不同的概率分布,对一座... 在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PBSD)中,是否考虑持时的效应会显著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了将持时与幅值、频谱的影响进行解耦,选择多组匹配同一目标谱的实际地震波和人工波,并使各组地震波的5-95%显著持时服从不同的概率分布,对一座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IDA分析。对比持时与桥梁结构地震需求的相关性表明:持时的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对于位移工程需求参数(EDP)影响较小,但对能量EDP以及包含能量项的疲劳破坏和累积损伤参数的概率预计(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影响显著。因此,在PBSD中如采用能量EDP,则必须考虑到所选地震波的持时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均要符合工程场地实际的地震危险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全概率理论的PBSD,提出一种能够考虑持时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影响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 实际地震波 持时 优化选择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考虑梁柱节点区不同破坏模式RC框架的地震易损性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小云 韩建平 +1 位作者 党育 周颖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3-203,共11页
地震动持时对非弹性结构的累积损伤和破坏有较大影响,但目前抗震分析设计中对地震动持时的规定是不明确的。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地震动数据库中选择具有不同持时和加速度峰值的60条地震动记录(PEER)中选取具有不同持时和加速... 地震动持时对非弹性结构的累积损伤和破坏有较大影响,但目前抗震分析设计中对地震动持时的规定是不明确的。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地震动数据库中选择具有不同持时和加速度峰值的60条地震动记录(PEER)中选取具有不同持时和加速度峰值的60条地震动记录,并划分为长、短持时两组各30条。利用Open Sees分析软件建立了一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教学楼的三维空间模型。分别以梁柱节点区不考虑非弹性变形、梁柱节点区考虑钢筋黏结滑移、梁柱节点区考虑钢筋黏结滑移和剪切变形三种工况来依次模拟节点区的破坏模式。以此60条地震动记录为输入进行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到在五种损伤水平下,对应于不同工况两组持时记录的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评估地震动持时对考虑节点区不同破坏模式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短持时地震动记录,长持时地震动记录使结构在相应损伤水平和工况下的超越概率明显提高;同一损伤水平下,按照梁柱节点区不考虑非弹性变形,考虑钢筋黏结滑移,同时考虑钢筋黏结滑移和剪切变形的顺序,长、短持时地震动记录作用下其超越概率均显著提高,且长持时地震动记录对节点区考虑钢筋黏结滑移和剪切变形结构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持时 钢筋混凝土(RC)框架 抗震性能 损伤水平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压缩比对可液化地基地震反应影响的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5
20
作者 许成顺 豆鹏飞 +2 位作者 高畄成 陈苏 杜修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5,共9页
在与可液化场地相关的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地震动持时按照时间相似比压缩后,所输入地震动的持时、频率、能量等特性均发生改变,这将对液化地基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产生显著影响。以持时压缩比例为研究的唯一变量,依托小型振动台试验,... 在与可液化场地相关的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地震动持时按照时间相似比压缩后,所输入地震动的持时、频率、能量等特性均发生改变,这将对液化地基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产生显著影响。以持时压缩比例为研究的唯一变量,依托小型振动台试验,分析了各组试验中可液化地基土在地震中的宏观现象、加速度反应、孔压比发展等,针对与可液化场地相关振动台试验设计中的地震动持时按照时间相似比压缩后对液化场地动力响应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地震动记录按照很小的相似比压缩后持时太短,地震动峰值一定时,可液化场地则有可能不发生液化;地震动持时越长,地震动能量越大,超孔隙水压力随地震动的输入积累迅速,场地土液化现象越明显,土体中加速度反应也表现出不同规律。根据得到的试验结果,建议在涉及可液化场地的振动台模型试验中,所输入的地震记录采用原始持时地震动记录或按照较大时间相似比压缩的地震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压缩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加速度 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