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拾遗记
1
作者 张梦洁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12-I0012,共1页
设计说明:《拾遗记》是一组纺织品图案设计作品,主要元素为象征传统文化的“凤凰”与象征现代文明的“机器人”。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新生”的寓意,在本设计图案中,凤凰抬头看向上方,身体上有磅礴的山水纹样。右上角由齿轮、芯片... 设计说明:《拾遗记》是一组纺织品图案设计作品,主要元素为象征传统文化的“凤凰”与象征现代文明的“机器人”。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新生”的寓意,在本设计图案中,凤凰抬头看向上方,身体上有磅礴的山水纹样。右上角由齿轮、芯片、几何图形组成的机器人低头俯视,二者的对视寓意着过去与未来的交织,象征着新时代的来临。图案的配色作用了天青、靛蓝等传统颜色,并加入了一些赛博朋克的色彩,同样寓意时代交融,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说明 机器人 拾遗记 现代文明 拾遗记 几何图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拾遗记》看先秦至魏晋时人的域外观念
2
作者 赵丽云 《天中学刊》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拾遗记》成书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记述了上古伏羲至晋代诸多异域远国的传说、神话、奇闻逸事,包含着先秦至魏晋时人对异域孝文化、历法、耕织文化、幻术、学术等方面的认知,总体上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域外文明观念。这一域外观念与传统... 《拾遗记》成书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记述了上古伏羲至晋代诸多异域远国的传说、神话、奇闻逸事,包含着先秦至魏晋时人对异域孝文化、历法、耕织文化、幻术、学术等方面的认知,总体上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域外文明观念。这一域外观念与传统华夷观并存,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天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域外文明 域外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史杂传为体,地理博物为用——论《拾遗记》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兴芬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0,共6页
《拾遗记》结构上史的特征以及内容上的博杂,使其成为一部兼具杂史杂传与地理博物两种文体特征的典型的志怪小说。《拾遗记》这种一书兼综二体的文体特征,是魏晋南北朝多种体例的志怪小说在长期发展演变中由分离逐渐走向融合过程的体现... 《拾遗记》结构上史的特征以及内容上的博杂,使其成为一部兼具杂史杂传与地理博物两种文体特征的典型的志怪小说。《拾遗记》这种一书兼综二体的文体特征,是魏晋南北朝多种体例的志怪小说在长期发展演变中由分离逐渐走向融合过程的体现,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文体特征 杂史杂传 地理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拾遗记》女性命运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兴芬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4,共4页
《拾遗记》通过对统治者先宠后弃的女性命运的述写,作者王嘉宣扬了"房中术"这一神仙道教的修炼方法,迎合了魏晋时期统治者"广置姬妾"的陋习;通过对忠贞类女性命运的述写,既反映出儒家思想对王嘉的影响,揭示了以美... 《拾遗记》通过对统治者先宠后弃的女性命运的述写,作者王嘉宣扬了"房中术"这一神仙道教的修炼方法,迎合了魏晋时期统治者"广置姬妾"的陋习;通过对忠贞类女性命运的述写,既反映出儒家思想对王嘉的影响,揭示了以美女殉葬的恶习,同时又反映出王嘉对神仙道教思想的宣扬。另外,通过对其他女性命运的述写,也揭示了当时普遍存在的"红颜祸国"的思想观念以及统治者为得到美女而不惜劳民伤财等社会现象,探讨了隐藏于其中的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女性命运 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拾遗记》的唯美倾向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晶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9,共6页
《拾遗记》用华美的语言与奇特的想象 ,描绘出若干糅合了道教玄想和现实生活诗意的美好境界 ,显示出相当明显的唯美艺术倾向。本文通过对《拾遗记》唯美描写与艺术旨趣的考察 ,论述了它所具有的唯美倾向 ,以及这种倾向在小说发展史中的... 《拾遗记》用华美的语言与奇特的想象 ,描绘出若干糅合了道教玄想和现实生活诗意的美好境界 ,显示出相当明显的唯美艺术倾向。本文通过对《拾遗记》唯美描写与艺术旨趣的考察 ,论述了它所具有的唯美倾向 ,以及这种倾向在小说发展史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唯美倾向 古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拾遗记》新词新义考释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7-51,共5页
前秦王嘉所撰十卷本志怪小说《拾遗记》,所记内容生动有趣,其语言既袭用古语,也采用了六朝时出现的新词,并赋予新义。文章对此作了较为细致的梳理、辨析与研究,试图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分析其独具的语料价值。
关键词 拾遗记 新词 新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拾遗记》创作的史学化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春红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31-134,共4页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记载的国度,强烈的史学观念影响着上自史官下至小说家的创作与著述。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拾遗记》虽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但在其艺术审美特征上也表现出史学化的倾向。《拾遗...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记载的国度,强烈的史学观念影响着上自史官下至小说家的创作与著述。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拾遗记》虽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但在其艺术审美特征上也表现出史学化的倾向。《拾遗记》的这种史学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史书式的结构体例、尚实的著录意识、以史为鉴的撰述目的和补正史遗阙的史料价值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史学化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拾遗记》确为王嘉所作补证——兼论不同卷数版本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9-103,共5页
关于《拾遗记》的作者,前人多有论述,如"王嘉说""、虞义说""、萧绮说"等,莫衷一是。笔者在研究该书的过程中,找到了多条材料能够进一步证明原本《拾遗记》确实出自王嘉之手,萧绮《拾遗记序》中所说"... 关于《拾遗记》的作者,前人多有论述,如"王嘉说""、虞义说""、萧绮说"等,莫衷一是。笔者在研究该书的过程中,找到了多条材料能够进一步证明原本《拾遗记》确实出自王嘉之手,萧绮《拾遗记序》中所说"搜检残遗"并非虚言。同时,有关《拾遗记》的版本,卷数上有二卷本、十卷本、三卷本、十九卷本之别,不同卷数版本的出现是古书整理流传的方式和古人著书通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王嘉 作者 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拾遗记》校勘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丽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4期279-282,共4页
前秦王嘉所撰十卷本《拾遗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齐治平先生凭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根据明世德堂翻宋本、明吴《古今逸史》本等版本对此书进行了认真的校注,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然而仍存有讹误和值得商榷之处。现主要依据此书流传的版本... 前秦王嘉所撰十卷本《拾遗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齐治平先生凭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根据明世德堂翻宋本、明吴《古今逸史》本等版本对此书进行了认真的校注,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然而仍存有讹误和值得商榷之处。现主要依据此书流传的版本、唐宋类书、史书,结合上下文义和语词,对齐治平本的误校、漏校之处进行校勘,以期纠正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更准确地理解语词和文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校勘 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拾遗记》佛学影响探源
10
作者 王兴芬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拾遗记》中部分源自佛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一系列佛教术语的出现,说明《拾遗记》的作者道士王嘉受到了佛学的影响。而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教思想的盛行、王嘉与佛教高僧道安非同寻常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道教徒普遍的道教方术与佛教幻化之术... 《拾遗记》中部分源自佛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一系列佛教术语的出现,说明《拾遗记》的作者道士王嘉受到了佛学的影响。而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教思想的盛行、王嘉与佛教高僧道安非同寻常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道教徒普遍的道教方术与佛教幻化之术并不相互抵忤的思想则是王嘉受到佛学影响的重要原因。《拾遗记》记述的这些与佛经有关的传说故事,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土逐步发展兴盛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向中土世人宣传佛学内容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王嘉 佛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校勘学上的零度与偏离法则--《王子年拾遗记》异文释例
11
作者 林嵩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7,共10页
零度与偏离学说不仅适用于语言学领域,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方法论原则,也可运用于校勘学的异文分析中。本文以《王子年拾遗记》一书的校勘为例,具体说明如何运用零度偏离法则推求异文、梳理版本源流、辨析避讳字。
关键词 校勘学 零度偏离 《王子年拾遗记 异文避讳
原文传递
王嘉《拾遗记》中的海外神仙世界
12
作者 孙国江 《天中学刊》 2021年第4期86-90,共5页
《拾遗记》是晋代道士王嘉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书中记载了大量关于海外神仙世界的奇异传说。在这些传说中,王嘉展示了一个由远方仙境、不死仙药和海外异民构成的神奇世界。《拾遗记》中所载海外神仙世界既有对战国以来神仙家和方术士... 《拾遗记》是晋代道士王嘉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书中记载了大量关于海外神仙世界的奇异传说。在这些传说中,王嘉展示了一个由远方仙境、不死仙药和海外异民构成的神奇世界。《拾遗记》中所载海外神仙世界既有对战国以来神仙家和方术士们所描绘的海外仙境传说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秦汉以后传入中原的域外故事的改编与重述,代表了当时人对于域外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当时人这种介于虚幻与真实之间的海外世界观,通过志怪小说得以保存和流传,《拾遗记》即是其中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嘉 拾遗记 海外 神仙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拾遗记》研究综述
13
作者 王兴芬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王嘉及其《拾遗记》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各个时代不乏关注者,也取得了大量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就是对《拾遗记》研究历程的客观陈述。
关键词 王嘉 拾遗记 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嘉《拾遗记》的语言特色
14
作者 王兴芬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8,16,共5页
《拾遗记》的语言,不仅受魏晋时渐趋靡丽文风的影响,文辞华丽,铺排夸饰,体现出鲜明的骈化、赋体化倾向,而且还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诗歌、谣、谚,诗文融合。同时,在对一些远方异域神奇名物的命名上,也显出了王嘉的匠心独具,体现出了形... 《拾遗记》的语言,不仅受魏晋时渐趋靡丽文风的影响,文辞华丽,铺排夸饰,体现出鲜明的骈化、赋体化倾向,而且还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诗歌、谣、谚,诗文融合。同时,在对一些远方异域神奇名物的命名上,也显出了王嘉的匠心独具,体现出了形象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王嘉 语言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拾遗记》及其作者
15
作者 顿嵩元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拾遗记》的作者不是萧绮而是王嘉。该书的思想内容有揭露统治者荒淫无耻,反映人民追求理想生活的积极一面,也杂有诸多荒诞迷信的色彩。艺术形式方面对人物刻画、气氛烘托都相当成功。特别是语言精粹优美,富有感染力。书中还保存了不... 《拾遗记》的作者不是萧绮而是王嘉。该书的思想内容有揭露统治者荒淫无耻,反映人民追求理想生活的积极一面,也杂有诸多荒诞迷信的色彩。艺术形式方面对人物刻画、气氛烘托都相当成功。特别是语言精粹优美,富有感染力。书中还保存了不少谣、谚、诗歌,有较高艺术和欣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王嘉 思想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文化在《拾遗记》中的体现及其英译策略探究
16
作者 刘莉莉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23期10-11,共2页
中国用玉历史已有8000余年,玉文化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拾遗记》是由东晋王嘉编写的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是魏晋时期的一部重要文言小说,其间记载了中国古代玉文化。《拾遗记》全书共10章,记录了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 中国用玉历史已有8000余年,玉文化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拾遗记》是由东晋王嘉编写的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是魏晋时期的一部重要文言小说,其间记载了中国古代玉文化。《拾遗记》全书共10章,记录了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异闻。据笔者统计,全书“玉”字共出现110余次,记录玉器近50件。对《拾遗记》的英译有利于中国玉文化的传播。但《拾遗记》的英译必然面临玉文化的理解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拾遗记》中出现的玉文化的内涵及不同思想寓意下玉文化的归化和异化策略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 拾遗记 翻译策略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 文言小说 志怪小说 庖牺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拾遗记》创作的神奇化追求
17
作者 张春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3-77,共5页
尚奇猎异是一种人类的审美需求。受时代风气影响,六朝志怪小说大量产生,并体现和追求着奇异之风。作为六朝时期"拾遗"体志怪的代表作,《拾遗记》的神奇性审美追求更典型。笔者经过对《拾遗记》文本的细致分析、归纳和论证,认... 尚奇猎异是一种人类的审美需求。受时代风气影响,六朝志怪小说大量产生,并体现和追求着奇异之风。作为六朝时期"拾遗"体志怪的代表作,《拾遗记》的神奇性审美追求更典型。笔者经过对《拾遗记》文本的细致分析、归纳和论证,认为《拾遗记》的神奇化审美特征体现为神异性和奇异性两大类。在具体内容上则通过大量、生动的神奇的人、事、物乃至异域的记叙描写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神奇化 神异性 奇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萧绮对《拾遗记》的整理和批评──从小说批评史的角度加以考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2-87,共6页
前秦王嘉的《拾遗记》,经荷秦末年战乱而散佚,南朝萧缚缀拾残文,整理编次并以"序"和"录"的方式作了批评,其序针对《拾遗记》"爱广"、"尚奇"、"简古"的特点,提出"纪其实美"、"考验真怪"、"文存靡丽"的批评主张,其... 前秦王嘉的《拾遗记》,经荷秦末年战乱而散佚,南朝萧缚缀拾残文,整理编次并以"序"和"录"的方式作了批评,其序针对《拾遗记》"爱广"、"尚奇"、"简古"的特点,提出"纪其实美"、"考验真怪"、"文存靡丽"的批评主张,其附于原文一些篇章后的"录",则通过补正辩难、发挥评价,对序的思想又有突破和发展,代表了当时小说批评的最高水平。他创立的"录"作为后世评点的滥觞,尤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志怪小说 批评史 《山海经》 小说批评 艺术风格 批评方式 小说家 批评家 萧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农业的发展——《拾遗记》农业资料辨析
19
作者 康丽娜 陈三保 《农业考古》 2015年第1期26-29,共4页
《拾遗记》保存了大量魏晋时期的农业资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魏晋时期农学著作的阙略。通过《拾遗记》的记载,我们可以掌握魏晋农业发展的一些信息,如粮食作物品种日益丰富,作物栽培技术和耕作技术不断提... 《拾遗记》保存了大量魏晋时期的农业资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魏晋时期农学著作的阙略。通过《拾遗记》的记载,我们可以掌握魏晋农业发展的一些信息,如粮食作物品种日益丰富,作物栽培技术和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境外引进了许多蔬菜、瓜果新品种,新土地的开发等。由此可知,魏晋时期的农业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比前代有较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遗记 农业资料 魏晋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拾遗记》关于伏羲的记载看王嘉的宗教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谆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125,共5页
王嘉兼具方士和道士的双重身份,其宗教思想分别表现为谶纬神学和神仙道教。从《拾遗记》关于伏羲的记载可见,王朝更迭的叙述顺序以及伏羲的出生、长相、功业等,反映了作为方士的王嘉的谶纬神学思想;神灵变化以授符、潜心修炼方得道... 王嘉兼具方士和道士的双重身份,其宗教思想分别表现为谶纬神学和神仙道教。从《拾遗记》关于伏羲的记载可见,王朝更迭的叙述顺序以及伏羲的出生、长相、功业等,反映了作为方士的王嘉的谶纬神学思想;神灵变化以授符、潜心修炼方得道之类的故事,反映了作为道士的王嘉的神仙道教思想。王嘉及其《拾遗记》,是时人思想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嘉 拾遗记 伏羲 谶纬 道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