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蛋白通过动力学陷阱与空间位阻的拮抗效应调控整合素介导的癌症进程
1
作者 林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1-81,共1页
目的糖萼是一层密集分布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层,已有研究表面其表达水平与癌症进程息息相关,但其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动力学陷阱模型指出过表达大分子量的糖蛋白普遍促进整合素受体聚集。然而,该模型未能解释部分小分子量糖蛋白对癌... 目的糖萼是一层密集分布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层,已有研究表面其表达水平与癌症进程息息相关,但其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动力学陷阱模型指出过表达大分子量的糖蛋白普遍促进整合素受体聚集。然而,该模型未能解释部分小分子量糖蛋白对癌症进展的抑制作用。在本研究中,发现糖萼的分子组成是决定其促进还是抑制癌症转移的关键可控因素。方法实验主要包括人胰腺癌细胞系培养、慢病毒转染、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免疫印迹、ORIS迁移实验、免疫染色、牵引力显微镜、酶联免疫试验、免疫共沉淀、流式细胞术,以及动物实验等。还建立了一个基于黏附动力学的格点弹簧模型,刻画了多层糖萼与整合素之间的力学相互作用,同时考虑了小分子量糖蛋白的动力学陷阱与空间位阻的拮抗效应。结果糖蛋白组分的变化通过相互拮抗的动力学陷阱与空间位阻效应来控制整合素激活和聚集,形成3种不同状态分别促进或抑制癌细胞迁移。细胞和动物实验表明,小分子量糖蛋白MUC15的过表达可以通过空间位阻效应抑制整合素激活和胰腺癌转移,符合模型预测的糖蛋白对整合素的抑制状态。结论这些发现为糖萼在癌症中的复杂作用提供了统一的认知,并提出了通过调控糖萼组分来治疗癌症的潜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试验 抑制状态 空间位阻效应 动物实验 拮抗效应 整合素 可控因素 免疫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菊总黄酮对铅诱导小鼠氧化损伤的拮抗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道宗 吕圭源 +2 位作者 于新芬 王慧铭 杨晴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803-2808,共6页
目的:探讨杭白菊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M)对铅诱导小鼠脑、肝脏和肾脏氧化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将90只雄性小鼠分为9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TFCM低、中、高(150,300,500 mg.kg-1)剂量组,TFCM... 目的:探讨杭白菊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M)对铅诱导小鼠脑、肝脏和肾脏氧化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将90只雄性小鼠分为9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TFCM低、中、高(150,300,500 mg.kg-1)剂量组,TFCM低、中、高剂量+二巯基丁二酸(DMSA,70 mg.kg-1)组。前20 d,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隔天腹腔注射醋酸铅建立铅中毒模型;接下来的10 d,各组小鼠灌胃给予受试物。实验结束后,摘眼球取血及各脏器,测定全血、脑、肝脏、肾脏中铅、锌和铜的含量,计算脏体比重系数,并对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TFCM可拮抗铅中毒小鼠体重的下降和脏体比重的升高。单独使用TFCM对小鼠血液及组织中铅浓度并无显著影响,但与DMSA联合使用时排铅效果显著(P<0.01),且未造成锌、铜的流失。中、高剂量TFCM在增加小鼠脑GSH含量,GSH-Px,SOD,CAT活性及降低MDA含量方面,效果明显优于DMSA;高剂量TFCM在增加小鼠肝脏和肾脏GSH-Px,CAT活性及降低MDA含量方面,效果也明显优于DMSA。TFCM与DMSA联合使用时,也可显著改善小鼠脑、肝脏和肾脏脂质过氧化,增加GSH,GSH-Px,SOD和CAT的活性,效果优于单独使用DMSA。结论:TFCM可显著提高铅中毒小鼠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善脂质过氧化,从而明显拮抗铅诱导的脑、肝脏和肾脏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总黄酮 铅中毒 氧化损伤 药物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与水杨酸在诱导黑麦草颖花开放中的拮抗效应 被引量:26
3
作者 甘立军 曾晓春 +1 位作者 夏凯 周燮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在意大利黑麦草完全没有开颖的情况下 ,1mmol·L-1MeJA处理离体穗 2min ,11h内可使其单穗颖花开放数达 2 5左右 ,表现出明显的诱导效应 ,滞后期约为16 0min ;10mmol·L-1和 1mmol·L-1的SA对MeJA诱导的开颖效应均有抑制作... 在意大利黑麦草完全没有开颖的情况下 ,1mmol·L-1MeJA处理离体穗 2min ,11h内可使其单穗颖花开放数达 2 5左右 ,表现出明显的诱导效应 ,滞后期约为16 0min ;10mmol·L-1和 1mmol·L-1的SA对MeJA诱导的开颖效应均有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可被MeJA处理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水杨酸 黑麦草 颖花 开花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宋福强 王占斌 +2 位作者 王倡宪 杜春梅 常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8期166-170,共5页
为了挖掘对植物病害防治有效的生防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等研究了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应,旨在对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引进菌株B.ochroleuca对植物病原真菌Alternaria solani、B... 为了挖掘对植物病害防治有效的生防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等研究了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应,旨在对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引进菌株B.ochroleuca对植物病原真菌Alternaria solani、Botrytis cimerca、Fusarium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Fusarium graminearum Sch1.f.sp vasinfectum(Atk.)Snyd&Hans.、Colletotrichum capsici、Fusrium moniliforme、Fusarium graminearum、Cercosporidium sofinum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平均抑菌带宽度在3.5-14.4 mm范围内,且其发酵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F.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抑制效果最好,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73.3%,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高达78.2%,并使萌发孢子的芽管发生畸变。B.ochroleuca发酵产物能够显著降低病原真菌菌丝内的SOD、CAT保护酶活性(P〈0.05),处理21 h时,F.oxysporum.sp cucumebrium菌丝体内的SOD酶活仅是对照处理的28.8%,CAT酶活是其对照处理的34.8%。引进菌株B.ochroleuca作为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nectriaochroleuca 植物病原真菌 拮抗效应 SOD 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致鸡脾脏细胞凋亡及硒拮抗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刚 王刚 +1 位作者 徐世文 石发庆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镉中毒 脾脏细胞凋亡 拮抗效应 免疫毒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对大鼠血清补体抑制活性的影响及硒的拮抗效应 被引量:8
6
作者 郑金平 祝寿芬 刘慧荣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93-494,共2页
采用补体溶血抑制实验 ,观察砷及砷硒联合染毒对大鼠血清补体抑制活性的影响 ,以探讨砷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硒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 ,染砷组大鼠血清补体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砷 +硒组血清补体抑制率比染砷组明显升高 ... 采用补体溶血抑制实验 ,观察砷及砷硒联合染毒对大鼠血清补体抑制活性的影响 ,以探讨砷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硒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 ,染砷组大鼠血清补体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砷 +硒组血清补体抑制率比染砷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剂量硒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 ,砷可致血清补体抑制活性下降 ,使补体自稳状态遭到破坏 ,可能参与砷中毒引起的免疫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抑制剂 血清 拮抗效应 砷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锂的拮抗效应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芳 李积胜 +2 位作者 杨烽 王延坤 王大宁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皮层神经元 体外研究 拮抗效应 毒性作用 原代培养 神经元保护作用 神经毒性 拮抗作用 长期低剂量 神经元凋亡 情感状态 学习记忆 神经酰胺 作用机制 药物提供 铅接触 体内外 谷氨酸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庆大霉素所致小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拮抗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董杨 王静 +2 位作者 施建蓉 韩志芬 郭瑞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8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庆大霉素所致小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完整分离小鼠耳蜗基底膜,无血清培养液常规培养24小时,然后同时加入0.3ml庆大霉素和不同浓度葛根素(1mg/ml,2mg/ml,4mg/ml),共同培养24h,并设立平行对照。标本置荧光显...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庆大霉素所致小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完整分离小鼠耳蜗基底膜,无血清培养液常规培养24小时,然后同时加入0.3ml庆大霉素和不同浓度葛根素(1mg/ml,2mg/ml,4mg/ml),共同培养24h,并设立平行对照。标本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行全耳蜗毛细胞计数,应用全耳蜗毛细胞定量分析软件自动分析,根据耳蜗毛细胞损失率的变化确定葛根素对庆大霉素所致耳蜗毛细胞损伤效应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组葛根素均表现小鼠耳蜗毛细胞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0.01),但以4mg/ml浓度效果最好,呈现剂量依赖性特点。结论葛根素对庆大霉素所致的小鼠耳蜗毛细胞损伤有明显拮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耳毒性 葛根素 拮抗效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与辐射损伤的拮抗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蒲荣 张德纯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1-122,12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拮抗辐射损伤的时效、量效和理想的拮抗分子。方法实验动物均选用SPF级C57BL小鼠,用不同药物和不同照射剂量处理后,建立急性放射损伤模型。WBC计数:用不同数量级浓度的双歧杆菌菌悬液对小鼠灌肠28 d后,5.0 Gy照射后3 d...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拮抗辐射损伤的时效、量效和理想的拮抗分子。方法实验动物均选用SPF级C57BL小鼠,用不同药物和不同照射剂量处理后,建立急性放射损伤模型。WBC计数:用不同数量级浓度的双歧杆菌菌悬液对小鼠灌肠28 d后,5.0 Gy照射后3 d、6 d和10 d采取小鼠外周血检测WBC数。30 d小鼠生存率:用1×109CFU/m l双歧杆菌菌悬液灌肠28 d后,用一次性8.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损伤模型,每日上下午各观察小鼠1次,记录死亡动物数和死亡日期。抗氧化指标检测:用双歧杆菌菌体3种不同成分LTA、WPG和EPS,连续7 d腹腔注射小鼠后6.0 Gy照射,检测肝组织CAT和SOD的活性。结果WBC计数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提高了辐射损伤WBC的最低值(P<0.05),随着剂量增加有上升趋势,理想的双歧杆菌菌悬液浓度为1×109CFU/m l。30 d小鼠生存率试验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将小鼠生存率提高了43.3%。抗氧化结果显示:双歧杆菌菌体3种成分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尤其LTA抗氧化作用最为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对辐射损伤具有拮抗作用,其较为理想的双歧杆菌菌悬液浓度数量级为109CFU/m l,双歧杆菌细胞壁的3种成分中抗辐射较为理想的效应分子是L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辐射损伤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腧穴拮抗效应的思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放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38-739,共2页
关键词 腧穴 拮抗效应 配伍 降低 看法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转移因子对人AFP抑制鼠脾淋巴细胞生长的拮抗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卫民 牛立国 +3 位作者 王易伦 柴玉波 金明 苏成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用亲和层析法从胎儿肌肉组织中提纯AFP,用纯化AFP免疫小鼠制备AFP抗原特异转移因子(简称SP-TF),体外用[~3H]-UR,[~3H]-leu参入鼠脾淋巴细胞的方法,从转录、翻译两个水平观察SP-TF对AFP抑制鼠脾淋巴细胞生长的拮抗效应。结果表明SP-TF和... 用亲和层析法从胎儿肌肉组织中提纯AFP,用纯化AFP免疫小鼠制备AFP抗原特异转移因子(简称SP-TF),体外用[~3H]-UR,[~3H]-leu参入鼠脾淋巴细胞的方法,从转录、翻译两个水平观察SP-TF对AFP抑制鼠脾淋巴细胞生长的拮抗效应。结果表明SP-TF和AFP抗体均能非常显著地拮抗AFP抑制鼠脾淋巴细胞RNA和蛋白质合成作用,SP-TF和AFP抗体对AFP上述两个水平的拮抗效应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因子 AFP 拮抗效应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对蚕豆根尖细胞核畸变的拮抗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超美 张再君 张杏芝 《湖北农业科学》 1995年第6期30-32,共3页
蚕豆种子在60Co-Y射线照射前后,分别用抗坏血酸溶液浸泡处理,统计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间期细胞微核率。结果: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种子在照射前用抗坏血酸处理可有效降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以较低浓度抗坏血酸溶液处... 蚕豆种子在60Co-Y射线照射前后,分别用抗坏血酸溶液浸泡处理,统计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间期细胞微核率。结果: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种子在照射前用抗坏血酸处理可有效降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以较低浓度抗坏血酸溶液处理照射后的种子亦可产生类似的效果。抗坏血酸对种子辐射损伤的拮抗效应与抗坏血酸溶液浓度、处理时间及照射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蚕豆 核畸变 拮抗效应 种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对肝脏补体抑制活性的影响及硒的拮抗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金平 祝寿芬 刘慧荣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肝脏补体抑制活性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苷对赛洛西宾过氧化作用的拮抗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红焰 黄喆 李玉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黄酮苷对赛洛西宾的过氧化作用的的拮抗效应。方法将SD大鼠分为5个实验组:赛洛西宾低剂量组、赛洛西宾高剂量组、赛洛西宾低剂量+黄酮苷组、赛洛西宾高剂量+黄酮苷组、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ALT、AST、BUN、MDA、SOD。... 目的研究黄酮苷对赛洛西宾的过氧化作用的的拮抗效应。方法将SD大鼠分为5个实验组:赛洛西宾低剂量组、赛洛西宾高剂量组、赛洛西宾低剂量+黄酮苷组、赛洛西宾高剂量+黄酮苷组、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ALT、AST、BUN、MDA、SO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赛洛西宾高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动物肝脏脏器系数明显增大,肝脏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心肌损伤特异性标志物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肾功能指标BUN活力水平增加;给予黄酮苷可减轻指标改变的程度。结论赛洛西宾可引起多脏器氧化损伤,而黄酮苷可减轻这种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苷 赛洛西宾 过氧化损伤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肥对尖叶菠菜硝酸盐积累的拮抗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百俊 张国英 杨立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2,111,共4页
研究了微肥对尖叶菠菜硝酸盐积累的拮抗效应,结果表明:微肥配合尿素施用与单施尿素相比,尖叶菠菜的生物量最多可增加25.77%;硝酸盐含量最多可减少29.74%;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多可提高28.27%.
关键词 尖叶菠菜 微肥 硝酸盐含量 硝酸还原酶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油脂减弱小鼠胃肠推进功能的腧穴拮抗效应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放明 陈日新 《河南中医》 2000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腧穴 拮抗效应 协同效应 胃肠推进率 电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醋酸铅毒性拮抗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端礼荣 张志坚 邢光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GF 2 .5S)对不同浓度的醋酸铅神经毒性拮抗效应 ,观察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同时进行了醋酸铅的毒性试验和细胞分化的比较。方法 :利用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作原代微团培养。观察不同浓度 ( 0 .0 0 1~...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GF 2 .5S)对不同浓度的醋酸铅神经毒性拮抗效应 ,观察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同时进行了醋酸铅的毒性试验和细胞分化的比较。方法 :利用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作原代微团培养。观察不同浓度 ( 0 .0 0 1~ 5 0 μmol/L)醋酸铅对中脑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 :染毒组的细胞集落数形成率明显降低 ,细胞体积小 ,细胞间神经纤维减少 ,表明醋酸铅可抑制胚胎中脑神经细胞的分化 ,其半数分化抑制浓度为 1 .0 μmol/L ,半数增殖抑制浓度为 2 0 .0 μmol/L ,并显剂量 效应关系。当加入NGF 2 .5S后 ,在同浓度的醋酸铅情况下 ,微团中的集落形成率有明显的增加。结论 :NGF 2 .5S对醋酸铅的神经毒性有一定的拮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醋酸铅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腧穴拮抗效应的实验研究——电针对正常小鼠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徐放明 陈日新 《天津中医》 2002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 :观察内关、脾俞、足三里两穴、三穴配伍是否产生拮抗效应。方法 :以正常小鼠为观察对象 ,以胃肠推进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电针足三里、内关配脾俞、内关配足三里均能明显促进正常小鼠胃肠推进功能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3组P值均<... 目的 :观察内关、脾俞、足三里两穴、三穴配伍是否产生拮抗效应。方法 :以正常小鼠为观察对象 ,以胃肠推进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电针足三里、内关配脾俞、内关配足三里均能明显促进正常小鼠胃肠推进功能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3组P值均<0.05) ,而足三里配脾俞及内关、脾俞、足三里三穴配伍 ,其效应均明显减弱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两组P值均>0.05)。结论 :脾俞配足三里及内关、脾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拮抗效应 实验 胃肠推进功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小鼠耗氧速率影响的腧穴拮抗效应观察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放明 陈日新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腧穴 拮抗效应 耗氧速率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郁金对紫外线致雄性小鼠免疫遗传损伤的拮抗效应
20
作者 钱晓薇 吴秀毅 +2 位作者 林国栋 南旭阳 罗蔚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34-338,共5页
以ICR雄性小鼠为实验动物、以紫外线为诱变剂,研究了温郁金对紫外线致ICR雄性小鼠免疫遗传损伤的拮抗效应.采用了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简称PCE)微核实验等方法.测定了小鼠血象、血红蛋白含量、胸腺及脾指数... 以ICR雄性小鼠为实验动物、以紫外线为诱变剂,研究了温郁金对紫外线致ICR雄性小鼠免疫遗传损伤的拮抗效应.采用了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简称PCE)微核实验等方法.测定了小鼠血象、血红蛋白含量、胸腺及脾指数,小鼠肝脏过氧化氢酶(catalase,简称CAT)活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率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剂量的温郁金均能使紫外线引起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红细胞数、白细胞数以及血小板数、血红蛋白含量和CAT活性的下降明显回升;实验剂量的温郁金则能使紫外线引起PCE微核率的上升明显回落.结论是温郁金对紫外线引起的小白鼠免疫遗传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 紫外线 免疫遗传损伤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