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媒体时代新拟态环境下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创新路径研究
1
作者 周楹 《传播力研究》 2025年第6期37-39,共3页
为了探讨融媒体时代新拟态环境下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创新路径,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融媒体时代对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影响,阐述内容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创新路径,包括提升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为了探讨融媒体时代新拟态环境下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创新路径,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融媒体时代对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影响,阐述内容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创新路径,包括提升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融合多元形式与技术、构建互动平台与机制、聚焦人文关怀与共鸣,以及优化议程设置与引导等。同时,探讨主流媒体内容创新的保障措施。这些创新路径和保障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在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内容传播方式,以更好地履行传播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拟态环境 主流媒体 主流价值观 内容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态环境下教育领域“舆情幻象”的审视与化解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建义 欧惠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61,共8页
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信息偏差为教育领域“舆情幻象”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基础。尤其是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催生了拟态环境的新特征,进一步使“舆情幻象”的形成有了更加泛在的条件。人们易于把网络“个体意识”当成“群体意识”,把舆情的... 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信息偏差为教育领域“舆情幻象”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基础。尤其是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催生了拟态环境的新特征,进一步使“舆情幻象”的形成有了更加泛在的条件。人们易于把网络“个体意识”当成“群体意识”,把舆情的“可能性”当作“事实性”,以“大动作”应对“小舆情”。深入分析教育领域“舆情幻象”的生成诱因和其给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认为要加强调查研究,筑牢对教育舆情“处变不惊”的基石;加强上下沟通协同,保持面对教育舆情的理性心态;加强舆情信息管理,着力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督;增强内外有效协调,构建教育舆情有效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态环境 舆情幻象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态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东 裘永晓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9期88-91,共4页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拟态环境虚实融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思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高校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网络思政的引领力,强化高校思政工作,具有实践的必要性和现实的迫切性。文章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拟态环境虚实融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思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高校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网络思政的引领力,强化高校思政工作,具有实践的必要性和现实的迫切性。文章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策缺位、观念滞后和形式较单一等方面的实然困境,并提出高校对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教育要重视媒介思维能力培养,突出隐性把关能力培养,强化议程设置能力培养,从而推进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态环境 辅导员 媒介素养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态环境的重构与后真相的兴起——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治理
4
作者 张侃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自媒体时代,公众舆论崛起,自媒体不仅重构了拟态环境,还促成了后真相的兴起,网络舆论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舆情治理面临巨大挑战。博弈下的多元共治是自媒体时代实现网络舆情治理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推动政府主动变革,重塑... 自媒体时代,公众舆论崛起,自媒体不仅重构了拟态环境,还促成了后真相的兴起,网络舆论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舆情治理面临巨大挑战。博弈下的多元共治是自媒体时代实现网络舆情治理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推动政府主动变革,重塑自媒体时代政府话语权;推进媒体积极应对,构建完善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持续优化环境,维护公众公共表达与社会参与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拟态环境 后真相 多元共治 网络舆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大语言模型呈现中华文化符号:智能拟态环境的建构
5
作者 何苑 张洪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5,共12页
由大模型建构的“智能拟态环境”基于海量数据和计算进行“拟真”,影响着人们对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认知。在以ChatGPT、Bard、文心一言和智谱清言等为代表的国内外主流大模型上,中华文化仍呈现出以传统人文和古代科技要素为统领... 由大模型建构的“智能拟态环境”基于海量数据和计算进行“拟真”,影响着人们对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认知。在以ChatGPT、Bard、文心一言和智谱清言等为代表的国内外主流大模型上,中华文化仍呈现出以传统人文和古代科技要素为统领的“符号图景”,在现当代中国风貌和科技成就上存在“数据空洞”。“中华文化符号”的呈现在国内外大模型和不同大模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表现出语料欠全面、偏态化曝光、文化多样性较匮乏和既有刻板印象的“表征趋同”现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拟态环境 大语言模型 文化表征 中华文化符号 数据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关人”视域下网络拟态环境的多元建构力量探析
6
作者 游雨欣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网络拟态环境的建构主体是机构媒体及其衍生的自媒体、个人自媒体、政务新媒体等,“信息把关”则是其建构的必备环节。具体来讲,机构媒体严守内容把关,以构建和谐正面的网络虚拟图景为主;自媒体的内容把关主要基于微观叙事、个人爱好、... 网络拟态环境的建构主体是机构媒体及其衍生的自媒体、个人自媒体、政务新媒体等,“信息把关”则是其建构的必备环节。具体来讲,机构媒体严守内容把关,以构建和谐正面的网络虚拟图景为主;自媒体的内容把关主要基于微观叙事、个人爱好、个体生活场景、个人情感和个体认知,具有明显的表演性,是建构网络虚拟图景的非专业抗衡力量;政务新媒体主要基于政务机构信息传播的把关,建构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政务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把关” 网络拟态环境 多元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拟态环境的隐性风险及其治理 被引量:14
7
作者 舒刚 王雅蕾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10期114-119,共6页
网络拟态环境隐形风险源于网络信息的泛滥与失真、传播者发布信息的"低质量"、受众获取信息的选择性等。治理网络拟态环境隐性风险,应提升网络拟态环境建构主体的媒介素养,加强网络媒体把关人的角色构建和作用发挥,促进传统... 网络拟态环境隐形风险源于网络信息的泛滥与失真、传播者发布信息的"低质量"、受众获取信息的选择性等。治理网络拟态环境隐性风险,应提升网络拟态环境建构主体的媒介素养,加强网络媒体把关人的角色构建和作用发挥,促进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的融合和互相监督,构建由多元主体组成的风险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态环境 网络拟态环境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拟态环境下河南区域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8
作者 刘飞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拟态环境下的河南区域形象饱受争议,而融媒体时代拟态环境出现的新样态,使新时代河南形象的建构与传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大众传播舆论引导建构新时代的河南区域形象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运用SWOT分析法来梳理融媒时代拟态环境下的... 拟态环境下的河南区域形象饱受争议,而融媒体时代拟态环境出现的新样态,使新时代河南形象的建构与传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大众传播舆论引导建构新时代的河南区域形象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运用SWOT分析法来梳理融媒时代拟态环境下的河南区域形象,探究如何充分利用大众传播的传播优势,建构新时代河南形象、传播新时代河南声音,从而提升河南综合区域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拟态环境 河南省 区域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视角下短视频拟态环境分析与重构
9
作者 练瑜琦 欧洁莹 《新闻前哨》 2024年第22期49-50,共2页
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多模态传播重塑拟态环境.以"点读机女孩"高君雨事件为例,短视频创新交流同时易导致信息失真,其患癌谣言暴露情感操控与流量导向问题.故需从多模态角度优化短视频,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强化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 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多模态传播重塑拟态环境.以"点读机女孩"高君雨事件为例,短视频创新交流同时易导致信息失真,其患癌谣言暴露情感操控与流量导向问题.故需从多模态角度优化短视频,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强化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以重构健康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短视频传播 拟态环境 新闻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控制下的拟态环境——回顾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
10
作者 任静 侯旭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90-193,共4页
《楚门的世界》讲述的是主人公楚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媒体控制下的拟态环境里,多年后发现自己身边的人以及环境都是“假”的,楚门由不能接受到选择反抗。最终他拒绝导演的请求,毅然决然地走出这个虚假的环境并且开始新... 《楚门的世界》讲述的是主人公楚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媒体控制下的拟态环境里,多年后发现自己身边的人以及环境都是“假”的,楚门由不能接受到选择反抗。最终他拒绝导演的请求,毅然决然地走出这个虚假的环境并且开始新的生活。影片投射到现实生活,折射出各种媒介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给大众带来便利和消遣的同时,也消费了大众的时间与金钱,且在媒介所构造的虚拟环境中,大部分受众无意识地被各种媒介驱使着控制着。文章通过媒介控制下的拟态环境理论来解析电影《楚门的世界》,希望能给媒介参与者一些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门的世界》 拟态环境 媒介控制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思维下抖音APP拟态环境的建构与传播
11
作者 何佳仪 《新闻前哨》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媒介的发展往往深刻影响着用户的日常行为,同样用户的需求也在深刻影响着媒介生产。本文通过分析抖音APP拟态环境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探讨抖音APP拟态环境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抖音APP 拟态环境 算法推荐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拟态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亚莉 刘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05-112,共8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共同构建,网络拟态环境是拟态环境的时代产物。随着网络拟态环境在高校的广泛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拟态环境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大众化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共同构建,网络拟态环境是拟态环境的时代产物。随着网络拟态环境在高校的广泛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拟态环境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大众化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权威,传播内容的碎片化、非主流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传播参与的自由性、交互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对话概率。通过夯实优化网络拟态环境的“硬实力”、强化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丰富多元的校园网络场域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态环境 网络拟态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态环境的形成及其与现实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建宏 沈彤 李雪铭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2-67,共6页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由对现实环境的直接感知转变为通过大众媒体打造的拟态环境来对客观世界间接的认知。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的出现,使人们在认识...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由对现实环境的直接感知转变为通过大众媒体打造的拟态环境来对客观世界间接的认知。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的出现,使人们在认识现实环境时产生了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环境,而这种经过"二次加工"的心理环境正是拟态环境形成的关键。从三个方向探讨拟态环境的形成及其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出拟态环境的心理学实质,这三个方向是:(1)从拟态环境的传播者以及受众这两个主体角度出发分析拟态环境的形成;(2)从拟态环境对现实环境的依赖、拟态环境对现实环境的反作用以及二者的偏离三个方面阐述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逻辑关系;(3)从心理学视角探索拟态环境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态环境 现实环境 心理环境 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态环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4
作者 隋雪 杜盼 +1 位作者 李欢欢 李雪铭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8-32,共5页
由媒介环境和心理环境构成的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等同于现实环境,又与现实环境密不可分,人的主观环境(心理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拟态环境的研究重点大多在空间定位与导航领域,而缺少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拟态环境... 由媒介环境和心理环境构成的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等同于现实环境,又与现实环境密不可分,人的主观环境(心理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拟态环境的研究重点大多在空间定位与导航领域,而缺少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拟态环境的研究有必要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态环境 现实环境 心理环境 认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理论下微信对拟态环境的重构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畅 陈雪奇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90,99,共3页
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媒体框架往往是受众认知的唯一途径,媒体通过消息来源的选择与组织建构不同的新闻价值。但在微信时代,受众的认知则更多包含了对媒体框架的修饰、充实甚至推翻。媒体框架的重要程度在降低,它成为受众的认知途径之一... 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媒体框架往往是受众认知的唯一途径,媒体通过消息来源的选择与组织建构不同的新闻价值。但在微信时代,受众的认知则更多包含了对媒体框架的修饰、充实甚至推翻。媒体框架的重要程度在降低,它成为受众的认知途径之一,并往往被微信人际传播中的个体经验和群体传播中的常人理论所检验。本文通过对微信传播模式、文本内容、传播特点、受众需求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微信如何形成对拟态环境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媒体框架 受众框架 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度的消融与重构——以网络拟态环境为话语空间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林 胡晓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1-75,共5页
从传播学视域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作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流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两个部分。网络拟态环境作为拟态环境的时代性产物,是网络对各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结构化... 从传播学视域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作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流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两个部分。网络拟态环境作为拟态环境的时代性产物,是网络对各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其信息传播的广泛化、构建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主题的多变化、控制主体的大众化等特征分解和消融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中心性"、"主流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参与网络拟态环境的议程设置,加强对网络拟态环境的"把关",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来重构其在网络拟态环境中的传播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拟态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 传播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3D电影的兴起看3D影像营造的“拟态环境”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灏鑫 占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3-164,共2页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名著《舆论学》一书中提到了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的问题。李普曼指出人类生活的"两个环境",一个是现实环境,另一个是虚拟环境(即拟态环境)。现实环境是被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名著《舆论学》一书中提到了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的问题。李普曼指出人类生活的"两个环境",一个是现实环境,另一个是虚拟环境(即拟态环境)。现实环境是被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境,而虚拟环境则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人借助大众媒介间接体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态环境 3D 影像 电影 虚拟环境 大众媒介 《舆论学》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拟态环境的主体建构 被引量:59
18
作者 曹劲松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3,共6页
拟态环境理论从舆论学研究的角度揭示了媒介传播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本文在梳理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从传播者与受众两个方面分析了拟态环境建构的主客观特征,提出了建构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和主体要求。
关键词 拟态环境 传播者 受众 建构原则 主体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媒介体育拟态环境的建构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巍 万兴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4,69,共4页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媒体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承担着传播社会文化的责任,因此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中,媒介如何来为受众营造一个正态、平衡的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该文通过...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媒体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承担着传播社会文化的责任,因此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中,媒介如何来为受众营造一个正态、平衡的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该文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媒介体育的全新定位,阐述了媒介体育营造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体育 拟态环境 体育传播 体育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拟态环境”的重构及其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45
20
作者 靖鸣 张朋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75,共5页
自媒体解构传统媒体营造建构的'拟态环境',并重构新型的'拟态环境',其新的把关模式、大数据技术、网络直播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使'拟态环境'越来越接近现实环境,实现了'拟态环境环境化'。新型拟态环境最... 自媒体解构传统媒体营造建构的'拟态环境',并重构新型的'拟态环境',其新的把关模式、大数据技术、网络直播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使'拟态环境'越来越接近现实环境,实现了'拟态环境环境化'。新型拟态环境最显著的特征是公众参与拟态环境的建构,自媒体'意见领袖'在建构拟态环境中成为关键力量。传统媒体拟态环境背景的改变使公众参与传播的议程设置,大众传播媒体议程设置能力下降,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高度相关。同时自媒体时代的新型'拟态环境'对拟态环境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涵化理论及其模式等经典大众传播理论亦形成挑战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拟态环境 “意见领袖” 客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