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8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太平洋暖池海洋热浪在2020~2022三年拉尼娜事件爆发背景下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飞 张小娟 曹庭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6-390,共15页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持续增长的海洋热浪事件(marine heat waves,MHW)对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是MHW特征显著变化的典型区域。本文基于已建立的MHW高分辨率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大...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持续增长的海洋热浪事件(marine heat waves,MHW)对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是MHW特征显著变化的典型区域。本文基于已建立的MHW高分辨率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大气海洋再分析资料、美国宇航局(NASA)Aqua卫星和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提供的叶绿素-a浓度资料,利用统计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VD)等方法,探讨了2020~2022年西太平洋暖池MHW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生态影响。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MHW的爆发频率和强度等在近30年显著增加,其特征属性的变化与连续La Ni?a事件的爆发密切相关。尤其在2020~2022年连续三年La Ni?a事件背景下,西太平洋暖池区MHW爆发频次达到全球最高,且其覆盖面积、爆发频次、总天数、累积强度均是1982年以来最显著的。通过对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混合层热收支的分析,2020~2022年期间MHW爆发主要是净海表热通量中的向下短波辐射项和海洋动力过程中的纬向平流项共同主导。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在西太平洋暖池区域,MHW与海洋生态指标叶绿素-a浓度时空尺度上呈现负相关协同变化的特征,尤其是2020~2022年的MHW事件使该区域海洋上层浮游生物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热浪 三年拉尼 西太平洋暖池 爆发机制 海洋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拉尼协会《颈性头晕立场》解读
2
作者 辛洪奎 孙永海 +1 位作者 姜树军 单希征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84-687,共4页
2022年1月巴拉尼协会发布了《颈性头晕立场》,主要包括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颈源性头晕(cervicogenic dizziness)、颈性头晕(cervical dizziness)等概念的演变过程,未能出台颈性头晕诊断标准的原因,并对未来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2022年1月巴拉尼协会发布了《颈性头晕立场》,主要包括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颈源性头晕(cervicogenic dizziness)、颈性头晕(cervical dizziness)等概念的演变过程,未能出台颈性头晕诊断标准的原因,并对未来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结合国内外颈性头晕的研究现状,对巴拉尼协会关于颈性头晕的立场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头晕 颈性眩晕 颈源性头晕 拉尼协会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器驱动方板的有限元模型和克拉尼图形
3
作者 曹磊磊 陈海峰 常博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0,133,共8页
振荡器驱动的方板在稳态振动时所形成的克拉尼图形(驻波节线图形)在噪声源识别和颗粒移动操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对方板克拉尼图形的研究多采用实验和近似的理论分析方法。基于参数分析建立振荡器驱动方板的简化有限元模型和适... 振荡器驱动的方板在稳态振动时所形成的克拉尼图形(驻波节线图形)在噪声源识别和颗粒移动操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对方板克拉尼图形的研究多采用实验和近似的理论分析方法。基于参数分析建立振荡器驱动方板的简化有限元模型和适当的边界条件,进而通过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根据振型有效质量的大小预测和再现多组实验中出现的共振频率和克拉尼图形。对薄板在任意驱动频率下的稳态振动,通过振型叠加法快速准确计算出其振幅节线图形,与实验中相同频率下的克拉尼图形几乎相同。振荡器驱动的方板在共振频率下的克拉尼图形可解释为固有频率对应的振型,在非共振频率下的克拉尼图形可以解释为多个振型的叠加。通过建立具有适当边界条件的有限元模型,对振荡器驱动方板的克拉尼图形给出具有明确物理意义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振荡器 方板 拉尼图形 有限元模型 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桑尼亚梅拉尼坦桑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
4
作者 孙国锋 张明云 +3 位作者 闫红圃 张猛 张伟杰 LLOYD Shawarira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通过野外实地矿区地质填图,对坦桑尼亚梅拉尼坦桑石矿床的地质背景及矿区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尤其对矿体及矿物宝石学特征进行了剖析和综述,探讨了宝石成因模式。认为坦桑石形成于约5亿年前的泛非运动,仅产于新元古代莫桑比克变... 通过野外实地矿区地质填图,对坦桑尼亚梅拉尼坦桑石矿床的地质背景及矿区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尤其对矿体及矿物宝石学特征进行了剖析和综述,探讨了宝石成因模式。认为坦桑石形成于约5亿年前的泛非运动,仅产于新元古代莫桑比克变质带的蚀变石墨片麻岩中,属于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矿床,主要受地层岩性和构造变形两个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地质特征 坦桑石 成因模式 拉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3年“三重”拉尼娜期间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的时空差异
5
作者 陈聪 徐楚越 +2 位作者 秦箭煌 康彦彦 王桂芬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共9页
“三重”拉尼娜在历史上罕见,但已经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系统带来了深远影响。为了提高对“多重”拉尼娜成因理解和对天气、气候的预测能力,本文通过多套观测和再分析数据,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对2020-2023年“三重”拉尼娜期间热带太平洋年... “三重”拉尼娜在历史上罕见,但已经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系统带来了深远影响。为了提高对“多重”拉尼娜成因理解和对天气、气候的预测能力,本文通过多套观测和再分析数据,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对2020-2023年“三重”拉尼娜期间热带太平洋年际、季节尺度特征以及相应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拉尼娜峰值在冬季,持续时间在“三重”拉尼娜中最长;2021年拉尼娜峰值也出现在冬季,表现为“东部型”,冷中心靠近东部;2022年拉尼娜在秋季暴发,强度相对较弱,持续时间最短,冷中心位于中部,呈现“中部型”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纬向风的变化与海面温度的变化存在耦合关系,但在“三重”拉尼娜期间,东风异常的强度和位置变化较小。相比之下,次表层海温的变化与海面温度异常中心的变化高度一致,它可能是导致拉尼娜强度和类型差异的关键因素。尽管东传开尔文波对海洋系统有一定影响,但它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在“三重”拉尼娜期间的变化较小。此外,研究发现暖水体积增长速率的不同造成了各重拉尼娜事件之间的强度差异,而暖水的经向辐合与辐散则导致了拉尼娜的季节锁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异常 次表层海温 暖水体积 ENSO 气候变化 海气相互作用 多年连续拉尼 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克拉尼”实验及音频可视化对纪念饰品创新设计的应用--以遇龙河为例
6
作者 刘世忠 袁佳鑫 《上海轻工业》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据统计,在全国仅有的300多个5A级旅游景区中,90%以上的景区存在“同质化”旅游产品供过于求、中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或严重不足的问题,面临着运营困境甚至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通过实景录制景区自然环境音,将该音频经过可视化处理形成图像... 据统计,在全国仅有的300多个5A级旅游景区中,90%以上的景区存在“同质化”旅游产品供过于求、中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或严重不足的问题,面临着运营困境甚至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通过实景录制景区自然环境音,将该音频经过可视化处理形成图像并用于饰品造型的创新设计中,不仅能让纪念品焕发生机和活力,还能提升纪念饰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开创出一条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的新思路。文章从音频收集、造型设计、产品效果等方面探讨音频可视化在纪念饰品创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以促进音频可视化技术与旅游纪念饰品设计的融合,并推动桂林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其旅游城市形象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尼实验 音频可视化 纪念饰品设计 遇龙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0
7
作者 徐冰 陈新军 +2 位作者 田思泉 钱卫国 刘必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6-707,共12页
研究大范围环境变化对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对指导渔业科学生产、掌握资源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5—2009年我国鱿钓船鱿钓生产数据,结合表温(SST)、0~200 m垂直水温(15 m水层温度T15,50 m水层温度T50,100 m水层温度T100,200 m... 研究大范围环境变化对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对指导渔业科学生产、掌握资源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5—2009年我国鱿钓船鱿钓生产数据,结合表温(SST)、0~200 m垂直水温(15 m水层温度T15,50 m水层温度T50,100 m水层温度T100,200 m水层温度T200)等资料,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和2009年10—12月受厄尔尼诺影响,作业渔场分布在79°W^84°W、10°W^17°S海域,最适SST为19~22℃;2007年10—12月受拉尼娜影响,作业渔场分布在81°W^85°W、10°W^14°S海域,最适SST为17~20℃,中心渔场作业范围相比厄尔尼诺年份向北偏移1°~2°,平均SST降低2℃。各层水温分布表明,2007年10—12月T15和T50水温均明显高于2006年10—12月,最大温度差值为6~9℃;T100和T200温度差别较小,最大温度差值为1℃。水温垂直结构结果表明,2006年10—12月作业渔场未形成明显的上升流,主要分布在外洋水与沿岸水交汇处;2007年10—12月的沿岸一侧形成了势力强劲的上升流,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上升流等温线密集交汇处。此外,由于受上升流的加强使栖息水层营养盐丰富,更有利于茎柔鱼索饵,导致茎柔鱼渔场分布也出现一定转移。研究表明,秘鲁外海中心渔场位置的变化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渔场分布 表温 水温垂直结构 厄尔尼诺和拉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中国近海鲐鱼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郭爱 张扬 +3 位作者 余为 陈新军 钱卫国 李曰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8-67,共10页
鲐鱼是中上层鱼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种群受到气候和海洋环境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近海鲐鱼捕捞和海表温度以及海面高度两个关键环境因子的数据,构建了基于捕捞努力量的鲐鱼综合栖息... 鲐鱼是中上层鱼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其种群受到气候和海洋环境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近海鲐鱼捕捞和海表温度以及海面高度两个关键环境因子的数据,构建了基于捕捞努力量的鲐鱼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条件下鲐鱼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动规律。通过计算和交叉验证,结果发现,基于算术平均法的栖息地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鲐鱼渔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鲐鱼渔场主要作业海域范围内海表温度异常与栖息地指数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海表面高度异常与栖息地指数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鲐鱼种群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相对于中强度厄尔尼诺事件(或中强度拉尼娜事件),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或强拉尼娜事件)驱动鲐鱼主要作业海域内温度下降(或上升),海面高度上升(或降低),鲐鱼渔场适宜栖息地面积显著减小(或增大),导致鲐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骤减(或显著增加)。研究表明,中国近海鲐鱼栖息地适宜性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显著相关,且随着异常气候事件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厄尔尼诺 拉尼 不同强度 栖息地变动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相联系的中国南方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异常特征 被引量:56
9
作者 袁媛 李崇银 杨崧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7-255,共19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哈得来中心海温资料、中国700多站降水资料以及全球格点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中国南方冬季降水异常的特征,并揭示了其所对应的欧亚大气环流和东亚冬季风异常与ENSO事件的联系,以及ENSO暖/冷位相对其影... 利用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哈得来中心海温资料、中国700多站降水资料以及全球格点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中国南方冬季降水异常的特征,并揭示了其所对应的欧亚大气环流和东亚冬季风异常与ENSO事件的联系,以及ENSO暖/冷位相对其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厄尔尼诺是导致中国南方冬季降水偏多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并指出拉尼娜对中国南方冬季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年之前的拉尼娜年冬季,东亚冬季风显著偏强,东亚大槽偏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中国南方受一致偏北风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多表现为冷干的气候特征。但1980年之后的拉尼娜年冬季,东亚大槽偏弱,印缅槽偏强,同时在菲律宾以西激发出异常气旋性环流,使得异常偏东风控制中国南方,有利于热带水汽输送增强,因此降水偏多。同时,1980年之后的拉尼娜事件还使得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偏北,中国南方处于急流人口区的右侧,通过二级环流使得中国南方上空的上升运动偏强,有利于降水偏多。因此,1980年之后的拉尼娜年冬季,中国南方易表现出冷湿的气候特征,有时也容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一步分析表明,1980年以后拉尼娜成熟期海温异常空间分布型的变化,以及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可能是导致拉尼娜对东业大气环流的影响在1980年之后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冬季降水 厄尔尼诺和拉尼 非对称性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东海外海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对拉尼娜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兴伟 刘尊雷 +3 位作者 姜亚洲 林楠 张辉 程家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9-1047,共9页
根据2004年12月和2008年1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多元分析[非度量多变量排序(nMDS)、SIMPER],对比分析正常年份(2004年)和拉尼娜(La Ni?a)年份(2008年)不同生态属性鱼类的变化特征,探究鱼类群落结构对拉尼娜事件的响应模... 根据2004年12月和2008年1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多元分析[非度量多变量排序(nMDS)、SIMPER],对比分析正常年份(2004年)和拉尼娜(La Ni?a)年份(2008年)不同生态属性鱼类的变化特征,探究鱼类群落结构对拉尼娜事件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2008年冬季与2004年冬季相比,调查水域的种类组成由45种增加至61种,其中,暖水性种类比例减少,暖温性种类比例增加。主要优势种年间变化不大,仍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两者资源密度之和分别占总资源密度的59.95%和55.16%。不同生态属性种类的资源密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为代表的暖水性鱼类资源密度下降,而以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代表的暖温性鱼类资源密度增加。研究水域生物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均值均有所升高,但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年间3指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捕捞压力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群落组成的变化可能与拉尼娜事件有关,未来需要掌握不同种类对拉尼娜事件的响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拉尼娜事件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多元分析 资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和ENSO:1997~1998厄尔尼诺和1998~1999拉尼娜信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永宏 郑大伟 廖新浩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8-292,共5页
采用 1 970年 1月~ 1 999年 6月期间日长变化序列 ( ΔL OD)、大气角动量 ( AAM)和南方涛动指数 ( SOI) ,通过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ΔLOD,AAM与 ENSO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ΔL OD和 AAM的年际变化与 ENSO具有相似的时变谱结构 ,从日长和 ... 采用 1 970年 1月~ 1 999年 6月期间日长变化序列 ( ΔL OD)、大气角动量 ( AAM)和南方涛动指数 ( SOI) ,通过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ΔLOD,AAM与 ENSO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ΔL OD和 AAM的年际变化与 ENSO具有相似的时变谱结构 ,从日长和 AAM资料中可以检测到 1 997~ 1 998年厄尔尼诺 ( El Nino)和 1 998~ 1 999年拉尼娜 ( La N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长变化 大气角动量 小波变换 1997年 拉尼 厄尔尼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他拉尼对乳腺癌耐药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志强 魏寅祥 +5 位作者 赵青 任志广 彭晖 李鹏 夏笠 许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4-782,共9页
目的观察新型激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瓦他拉尼(vatalanib)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的效果,研究其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或SRB法检测瓦他拉尼对耐药细胞... 目的观察新型激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瓦他拉尼(vatalanib)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的效果,研究其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或SRB法检测瓦他拉尼对耐药细胞与敏感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逆转MDR的效果;分别以罗丹明(Rh-123)、米托蒽醌(MX)、阿霉素(ADR)为P-gp、BCRP、MRP1的荧光底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药对P-gp、BCRP、MRP1外排功能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该药对耐药细胞中BCRP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细胞增殖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应用qRT-PCR检测其对耐药细胞中BCRP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超速离心法制备BCRP转运蛋白的粗膜,检测瓦他拉尼对BCRP的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无毒剂量的瓦他拉尼(5μmol·L-1)可有效逆转BCRP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HEK293/ABCG2对MX、ADR和托泊替康(TOPT)的耐药,而对P-gp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K562/A02和MRP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HEK293/ABCC1的耐药无逆转作用。该药能够下调耐药肿瘤细胞的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但对BCRP外排MX的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该药可以激活BCRP的ATPase活性,但并不改变BCRP的构象,对耐药和敏感细胞中AKT和ERK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也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瓦他拉尼可有效、特异地逆转BCRP介导的肿瘤MDR,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耐药肿瘤细胞中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来达到逆转MDR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剂 瓦他拉尼 多药耐药 ABC转运蛋白 乳腺癌耐药蛋白 逆转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恩菊 赵景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4,共5页
基于1961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山东省气候资料,分析了1961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对降水量、气温、干旱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1961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山东省气候资料,分析了1961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对降水量、气温、干旱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东省气温呈现明显波动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现明显波动减少变化趋势,但是波动程度有差别;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温、降水和干旱灾害影响显著,厄尔尼诺年降水减少,降水量低于正常年降水量87.11mm,发生干旱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一般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拉尼娜年降水增多,高于正常年降水量53.37mm,气温仅比正常年份平均气温低0.1℃,发生干旱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减少,通常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 气候变化 灾害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代际尺度的拉尼娜事件对中国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媛 申乐琳 晏红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9-185,共17页
本文利用多种资料并基于统计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1970—2019年期间的拉尼娜事件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对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70—1996年期间的拉尼娜年冬... 本文利用多种资料并基于统计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1970—2019年期间的拉尼娜事件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对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70—1996年期间的拉尼娜年冬季西南地区气温均偏低,并表现为“冷干型”特征;而1997—2019年期间的拉尼娜年冬季西南地区则可能为“冷湿型”或“暖干型”.进一步分析发现青藏高原500 hPa高度场是拉尼娜事件影响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重要桥梁,并且高原高度场明显滞后热带海温异常,其与赤道中太平洋海温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1970—1996年期间,高原高度场与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显著正相关,这期间的拉尼娜事件会导致高原高度场偏低,配合蒙古气旋偏强、冷空气以偏西北路径南下影响西南地区,从而共同导致该地区冬季气温偏低.而在1997—2019年期间,高原高度场与热带海温相互独立,只有强度较强且冷海温范围较大的拉尼娜事件才会导致高原高度场偏低,进而西南冬季低温;而较弱的拉尼娜事件对高原高度场影响不明显,在这些年冬季,高原高度场偏高,冷空气不易南下影响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 西南地区 拉尼 青藏高原高度场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与淮河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关系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连升 徐敏 梁树献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73-1081,共9页
根据1961-2015年淮河流域170站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ERSST海温资料,采用滑动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来探讨厄尔尼诺/拉尼娜与淮河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关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厄尔尼诺/拉尼娜与淮河流域汛期降水的年际关系存在不稳定... 根据1961-2015年淮河流域170站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ERSST海温资料,采用滑动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来探讨厄尔尼诺/拉尼娜与淮河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关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厄尔尼诺/拉尼娜与淮河流域汛期降水的年际关系存在不稳定性,两者11年滑动相关在1979年出现一次突变,1961-1979年两者为明显的负相关,1980-1992年为正常阶段,1993-2015年为明显的正相关。文中主要讨论两个明显相关时段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影响。1961-1979年时段和1993-2015年时段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是相反的,而且1993-2015年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淮河流域汛期降水预测的指示意义不如1961-1979年时段。厄尔尼诺事件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影响较为明显,而拉尼娜的影响不明显,两者的影响表现出不对称的特点。1961-1979年期间厄尔尼诺发展(衰减)年夏季亚洲大气环流配置有利于南北气流在淮河流域上空汇合(辐散),使得流域降水偏多(偏少),而1993-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汛期降水 厄尔尼诺 拉尼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6
作者 周大鹏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50-54,共2页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全球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大气和海洋均出现了很多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反过来又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厄尔尼诺(ELNino)现象和拉尼娜(La Nina)现象就是十分引...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全球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大气和海洋均出现了很多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反过来又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厄尔尼诺(ELNino)现象和拉尼娜(La Nina)现象就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气象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赤道太平洋 WALKER环流 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年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年 东太平洋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陕西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冲 赵景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104,共7页
通过对陕西50多年来气象资料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从陕南、关中、陕北三个不同的区域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陕西气候的影响.通过对降水量、气温、自然灾害事件等气候因子与ENSO事件的特征进... 通过对陕西50多年来气象资料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从陕南、关中、陕北三个不同的区域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陕西气候的影响.通过对降水量、气温、自然灾害事件等气候因子与ENSO事件的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揭示了ENSO事件与陕西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陕西气候的影响存在从陕南到关中再到陕北逐渐增强的趋势;ENSO事件的发生对该区不同地域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显著;ENSO暖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增温且降水减少,ENSO冷事件(拉尼娜事件)降温且降水增加;ENSO暖事件对陕西气候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影响比ENSO冷事件更为显著和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拉尼 气候 降水量 温度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黑子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佩章 陈健 赵文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3期85-90,共6页
本文分析了太阳黑子、日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之间的关系,指明了用太阳黑子和日食情况来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在时间上和强度上,都可有很高准确性,太阳黑子峰值年影响日食形成的厄尔尼诺加强,拉尼娜减弱,谷值年相反.
关键词 太阳黑子 日食 厄尔尼诺 拉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尼娜持续年的渤海海冰 被引量:11
19
作者 耿淑琴 王旭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共11页
通过对1999/2000年冬季环流背景资料的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极涡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特征变化和渤海海冰生消的重要因素,而副热带高压和极涡等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又与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及拉尼娜... 通过对1999/2000年冬季环流背景资料的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极涡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特征变化和渤海海冰生消的重要因素,而副热带高压和极涡等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又与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及拉尼娜现象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的变化来预测我国冬季天气气候变化和渤海海冰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尼 渤海 海水 副热带高压 极涡 大气环流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湾沉积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海表温度和浮游动物群落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响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海生 宁修仁 +3 位作者 乐凤凤 胡锡钢 刘镇盛 卢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50,共11页
应用沉积地层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3K7)估算1916—2003年三门湾表层海水温度(SST)与变化。SST波动范围为15.97~18.00℃,年平均为17.03℃。该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同时应用长链烯醇不饱和指数与SST的关系重... 应用沉积地层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3K7)估算1916—2003年三门湾表层海水温度(SST)与变化。SST波动范围为15.97~18.00℃,年平均为17.03℃。该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同时应用长链烯醇不饱和指数与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研究显示三门湾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在大尺度上与东太平洋一样均受制于气候影响,在变化尺度上又受到地理位置和地方性气候(季风)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在形式和年代上相互对应,但是其涛动幅度不如东太平洋的强烈。通过比较厄尔尼诺期间(2003/2002年)和非厄尔尼诺期间(2006/2005年)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动信号、生物量、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在厄尔尼诺时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呈现偏高的趋势,三门湾的暖水性浮游动物类群、数量变化与台湾暖流活动过程中携带的浮游性动物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湾 沉积地层记录 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 表层海水温度变化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 浮游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