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西山南窖地区南东东110°~120°拉伸线理形成时间的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瑜 李锦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7-624,共8页
本文简要报导位于北京西山房山岩体以西约15km左右的南窖闪长岩脉形成的锆石U-Pb年龄,以及区内变形岩层中同变形的白云母和绢云母矿物的^(40)Ar/^(39)Ar年龄。在野外构造研究、室内岩石及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获得细粒闪长岩岩脉锆石U-P... 本文简要报导位于北京西山房山岩体以西约15km左右的南窖闪长岩脉形成的锆石U-Pb年龄,以及区内变形岩层中同变形的白云母和绢云母矿物的^(40)Ar/^(39)Ar年龄。在野外构造研究、室内岩石及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获得细粒闪长岩岩脉锆石U-Pb年龄为136±1Ma,并且该岩脉受到后期构造片理化的改造。区内变形岩层中所发育的南东东110°~120°矿物拉伸线理及相关的"褶叠层"中同变形的白云母、绢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33±1~127±1Ma。显然这些变形并非形成于三叠纪或"印支期",而是形成于大规模的向北西方向强烈的挤压变形之后,与相邻区域的岩浆热作用同期或稍晚。这些构造-热年代学证据对于区内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重要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U-Pb和Ar/Ar热年代学 拉伸线理 闪长岩脉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带运动学:重点评述三斜模式和区分韧性滑动擦痕与拉伸线理的重要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寿发 姜大志 +3 位作者 Paul F. Williams Shoufa LIN Dazhi JIANG Paul F WILLIAMS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39-1153,共15页
详细评述了剪切带运动学和内部几何学研究的新进展。剪切带内的递进变形一般为三斜对称,单斜剪切带(包括简单剪切带)是特例情形。理论模拟表明,如同许多天然剪切带中所见到的,在三斜剪切带中,拉伸线理的方位可从近水平到平行于倾向连续... 详细评述了剪切带运动学和内部几何学研究的新进展。剪切带内的递进变形一般为三斜对称,单斜剪切带(包括简单剪切带)是特例情形。理论模拟表明,如同许多天然剪切带中所见到的,在三斜剪切带中,拉伸线理的方位可从近水平到平行于倾向连续变化。过去一般将拉伸线理的方向当作剪切运动方向的做法是以简单剪切模式为基础的,不适合于一般剪切带。在三斜剪切带中,拉伸线理和剪切方向之间不存在简单关系。然而,C面上的韧性滑动擦痕平行于剪切方向发育,是剪切方向的可靠标志。因此,在剪切带运动学解释中区分韧性滑动擦痕与拉伸线理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运动学 三斜模式 剪切方向 拉伸线理 韧性滑动擦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造山带北西向拉伸线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世群 王道轩 《安徽地质》 1998年第3期27+29-31,共4页
初步研究了西昆仑造山带广泛发育的一组NW—NWW向拉伸线理的矿物组成、产状、分布层位等特征,探讨了其成因。认为该组线理为区内第三主变形期的“陆内榨挤”阶段导致西昆仑造山带逆冲推覆断层系被激发转变为大规模NW—NWW向... 初步研究了西昆仑造山带广泛发育的一组NW—NWW向拉伸线理的矿物组成、产状、分布层位等特征,探讨了其成因。认为该组线理为区内第三主变形期的“陆内榨挤”阶段导致西昆仑造山带逆冲推覆断层系被激发转变为大规模NW—NWW向右旋平移走滑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期 拉伸线理 平移走滑 西昆仑造山带
全文增补中
拉伸线理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许志琴 《四川地质学报》 1989年第2期9-15,共7页
文中着重介绍拉伸线理在不同变形岩石中的表现形式、成因类型及其伴生构造,并以实际例子指出拉伸线理在研究板块这动中的重要构造意义。
关键词 拉伸线理 构造意义 伴生构造 板块俯冲 韧性剪切带 造山带 推覆构造 褶皱枢纽 应变椭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阿尔卑斯山—挤压造山带中的拉伸
5
作者 L.Ratschbacher 杨德明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4期96-102,共7页
东阿尔卑斯山的拉伸包含以下内容:(1)伴随简单剪切地壳叠加的拉伸。近水平方向的拉伸作用是沿水平叶理和区域拉伸线理方向产生的,区域拉伸线理与高应变有关。在局部范围内,在逆冲盘叠瓦作用过程中,在刚性基底岩块之间的挤压塑性沉积物... 东阿尔卑斯山的拉伸包含以下内容:(1)伴随简单剪切地壳叠加的拉伸。近水平方向的拉伸作用是沿水平叶理和区域拉伸线理方向产生的,区域拉伸线理与高应变有关。在局部范围内,在逆冲盘叠瓦作用过程中,在刚性基底岩块之间的挤压塑性沉积物喷出导致拉伸作用。总体几何效应是地壳增厚。(2)典型的拉伸区域构造。拉伸作用最初显示陆壳和洋壳物质一系列加积和底冲,并表现为不稳定造山楔的重力调整;其次拉伸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大陆碰撞,以及例向突出地壳岩块调整。总的几何效应是地壳减薄。总体上拉伸作用与造山带的产状近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拉伸线理 构造窗 逆冲 大陆碰撞 区域构造 陆壳 基底岩石 几何效应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正断层与大型逆掩断层——喜马拉雅和法国中央高原华力西山链的又一共同特征
6
作者 M.Mattauer 嵇少丞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1-52,共2页
由于法国巾央高原和大马拉雅山系的构造地质十分相似,最近人们对法国中央高原大型结品基庇推覆构造又产生了新的兴趣。
关键词 中央高原 逆掩断层 正断层 推覆构造 构造地质 拉伸线理 山链 构造窗 显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苏鲁区残余超高压构造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1 位作者 游振东 周汉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7-563,共7页
根据构造学及岩石学研究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地质意义分析证明 ,现在观察到的大别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构造框架 ,主要是在三叠纪中朝与扬子克拉通碰撞期后( 2 0 0~ 170Ma)伸展体制和角闪岩相条件下形成的 .残余的同碰撞及... 根据构造学及岩石学研究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地质意义分析证明 ,现在观察到的大别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构造框架 ,主要是在三叠纪中朝与扬子克拉通碰撞期后( 2 0 0~ 170Ma)伸展体制和角闪岩相条件下形成的 .残余的同碰撞及超高压构造只保留在较大的榴辉岩及其他超高压变质岩体内部 .以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和何家湾、安徽省岳西县碧溪岭及江苏省东海等地区的榴辉岩为例 ,分析描述了具弱面理的块状榴辉岩、超高压剪切带和A型褶皱等残余超高压构造 .强调指出 ,只是这些早期的构造记录才反映大陆碰撞阶段的构造环境及相对运动学特征 .据此提出一个运动学模型 ,表示三叠纪 ( 2 40~ 2 10Ma)扬子克拉通向北俯冲于中朝克拉通之下并与其发生斜向碰撞的动力学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过程 挤压体制 拉伸线理 同位素年代学 残余超高压构造 运动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韧性剪切变形构造组构样式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波 张进江 +1 位作者 郭磊 戚国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8-716,共9页
结合三维变形理论,在Transpression变形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剪切方向物质挤出模型”,并从三维有限应变角度定量探讨剪切方向物质(体积)挤出对剪切带宏观组构样式、转变的影响及其与运动学涡度的关系。变形过程中剪切方向物质挤出对韧性... 结合三维变形理论,在Transpression变形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剪切方向物质挤出模型”,并从三维有限应变角度定量探讨剪切方向物质(体积)挤出对剪切带宏观组构样式、转变的影响及其与运动学涡度的关系。变形过程中剪切方向物质挤出对韧性剪切带构造组构样式影响显著在减薄型三维变形中,当竖直(z)方向体积挤出量小于剪切运动(x)方向挤出量(两者比值a<1或a=1)时,发生“拉长-减薄剪切变形”,剪切带发育稳定的竖直面理和水平线理,运动学涡度数(ωk)对面理和线理组合不产生影响;当a>1时,发生“加宽-减薄剪切变形”,剪切带组构样式取决于2个因素运动学涡度数(ωk)和剪切带收缩量(k),可能的组构组合类型为“竖直面理和水平线理”或“竖直面理和竖直线理”。根据剪切方向物质挤出模型,得到结论同一运动性质的韧性剪切带可形成不同取向的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方向不一定和变形的简单剪切组分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变形 有限应变 构造面 矿物拉伸线理 运动学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巴布韦Peak铬铁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9
作者 孙凯 王杰 +5 位作者 任军平 何胜飞 许康康 左立波 龚鹏辉 刘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059-1059,共1页
Peak铬铁矿是津巴布韦少有的大型透镜状铬铁矿床之一,位于津巴布韦中偏南部,靠近津巴布韦大岩墙,赋存在舒鲁圭(Shurugwi)地区的约3.0 Ga舒鲁圭绿岩带内(Prendergast,2008)。矿床产在一个总厚度为245 m、走向上长度超过1000m的带中,在上... Peak铬铁矿是津巴布韦少有的大型透镜状铬铁矿床之一,位于津巴布韦中偏南部,靠近津巴布韦大岩墙,赋存在舒鲁圭(Shurugwi)地区的约3.0 Ga舒鲁圭绿岩带内(Prendergast,2008)。矿床产在一个总厚度为245 m、走向上长度超过1000m的带中,在上部地层部分含有一个80 m厚的部分呈平行分布的含铬铁矿带,每个含铬铁矿带都含有一个北倾60°的扁平管状铬铁矿透镜体,与底砾岩的强烈拉伸线理相平行(Tsomondo and Chitsiku,1997)。矿体呈不规则透镜状出露长度15~400 m,宽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K 底砾岩 绿岩带 透镜状 致密块状 碳酸盐化 拉伸线理 岩墙 剪切带 成矿地质特征
原文传递
北美西南早元古宙构造地层地体的拼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K.E.Karlstrom S.A.Bowring 徐仲元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4-45,共12页
亚利桑那及其邻区内的一条宽500km的早元古宙造山带被北东向和南北向的剪切带分成了若干岩性构造块体。构造和锆石U—Pb同位素研究显示,这些岩性构造块在通过剪切带的逆冲和平移滑动而拼接之前,就经历了不同的构造历史。一个西北地质省... 亚利桑那及其邻区内的一条宽500km的早元古宙造山带被北东向和南北向的剪切带分成了若干岩性构造块体。构造和锆石U—Pb同位素研究显示,这些岩性构造块在通过剪切带的逆冲和平移滑动而拼接之前,就经历了不同的构造历史。一个西北地质省在此称为Yavapai省,它至少由5个构造块组成,是在1700Ma左右拼合而成的;每一个东南地质省,此称为Mazatzal省,则至少由3个构造块组成,它们是1695~1630Ma之间的Mazatzal造山运动期间拼合而成并与北西省拼接的。纷乱的表面上互不相容的1700Ma前的构造状态现在成为紧密的近邻。年龄缺乏横向上的系统变化以及变形变质和岩浆作用特征都说明了一个造山带形成北美生的模式,多元的构造地层地体的拼合,这个模式针对以前的北美向南渐进生长的模式提出了另一个适用的假说,也为造山带(1700~1630)的迅速生成原始地壳的大面积增生,北美西南的早元古宙构造作用在时间和样式方面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地体 元古宙 造山带 剪切带 变质作用 亚利桑那 拉伸线理 花岗岩体 构造作用 同位素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北段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变形显微构造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文信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78-79,共2页
云南哀牢山北段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变形显微构造林文信(云南省地质研究所,昆明650000)位于云南中部哀牢山北段的镇源金矿,属于哀牢山韧性剪切带的一个组成部分,矿带的走向亦与哀牢山带一致,呈北西向延伸,长达十多公里。... 云南哀牢山北段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变形显微构造林文信(云南省地质研究所,昆明650000)位于云南中部哀牢山北段的镇源金矿,属于哀牢山韧性剪切带的一个组成部分,矿带的走向亦与哀牢山带一致,呈北西向延伸,长达十多公里。带内的岩石具有强烈的韧性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带 韧性剪切 带型 显微构造 云南中部 地质研究所 千糜岩 石英脉 韧性变形 拉伸线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曲石街—大董街地区构造演化初探
12
作者 谭筱虹 赵波 余海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7-38,共2页
滇西腾冲曲石街—大董街地区区在地史上经历了多期次多机制构造活动。通过1∶5万曲石街、打苴街、大董街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经过对该区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形变质特征等综合分析研究,经构造解析,共识别出5期主要构造变形,建立起了该... 滇西腾冲曲石街—大董街地区区在地史上经历了多期次多机制构造活动。通过1∶5万曲石街、打苴街、大董街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经过对该区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形变质特征等综合分析研究,经构造解析,共识别出5期主要构造变形,建立起了该区变形序列。尤其是高黎贡山造山带,从晋宁早期结晶基底的铸就,到晋宁晚期-加里东早期褶皱基底的形成,之后经华力西末期-燕山期造山前的地块碰撞收缩和大规模酸性岩浆的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石街 腾冲 拉伸线理 构造活动 岩群 韧性剪切带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的脚印
13
作者 嵇少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3-403,共1页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分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地块,地块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就是相互逐渐远离,先形成裂谷,后来裂谷越来越宽,先变为海,再变成洋。"合"就是彼此汇聚,原先两个地块之间存在的海消失了,地块发生碰撞,之后还要继续...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分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地块,地块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就是相互逐渐远离,先形成裂谷,后来裂谷越来越宽,先变为海,再变成洋。"合"就是彼此汇聚,原先两个地块之间存在的海消失了,地块发生碰撞,之后还要继续挤压缩短,形成高山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表层 拉伸线理 岩石圈 分久必合 冲断层 右旋走滑 断层面 构造地质学 韧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新生代走滑挤压运动的幅度和结果
14
作者 PaulTappcnnier 朱湘元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89年第2期80-80,共1页
自从五十万年前印度与亚洲开始碰撞以来,这两个大陆以5cm/a速度会聚。这与地壳增厚和走滑挤压运动相对应。这两个过程引起的缩短量是很有争议的。P.England和G.Houseman在数字模拟基础上得出一个极端的观点:几乎所有的会聚均被地壳增厚... 自从五十万年前印度与亚洲开始碰撞以来,这两个大陆以5cm/a速度会聚。这与地壳增厚和走滑挤压运动相对应。这两个过程引起的缩短量是很有争议的。P.England和G.Houseman在数字模拟基础上得出一个极端的观点:几乎所有的会聚均被地壳增厚所吸收。从野外工作和高分辨率的卫星图象上所得到的新证据并不支持这观点,这表明从渐新世以来一直有大型走滑运动,并且至今仍然以很快的速度运动,该运动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 地壳增厚 卫星图象 高分辨率 渐新世 数字模拟 拉伸线理 现代雪线 中新世 构造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再认识:再论大别造山带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汤家富 侯明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共21页
就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作了较深入阐述,并据前人资料与新近调查成果,进一步明确:(1)北淮阳地区属扬子地块北缘,与华北地块南缘的分界为固始—肥中断裂以北。(2)超高压变质带内新元古代浅变质岩层确系存在,并与榴辉岩及其... 就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作了较深入阐述,并据前人资料与新近调查成果,进一步明确:(1)北淮阳地区属扬子地块北缘,与华北地块南缘的分界为固始—肥中断裂以北。(2)超高压变质带内新元古代浅变质岩层确系存在,并与榴辉岩及其他超高压岩石,共同经受两期褶皱变形,形成早期为伸展拆离,主期为收缩挤压叠加褶皱变形带,而非外来构造残片,或俯冲过程被铲刮下来的"构造加积楔"。(3)蓝片岩形成于伸展拆离构造带内。榴辉岩为地幔岩,属岩浆成因。其他超高压岩石与"柯石英"可在"地壳异常压力"与"高压釜"机制联合作用下,在地壳较浅层次的伸展拆离构造环境下形成。(4)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火山岩系及侵入岩,代表了晋宁期地壳被强烈拉伸-裂解-扩张事件,但未形成洋壳盆地。(5)详细描述了大别山及邻区构造变形及拉伸与生长线理特征以及形成机制,认为是由"地幔差速环流"所引发的岩石圈与地壳各分层间伸展拆离-滑断剪切过程中形成。大别造山带经历了裂解成盆、伸展拆离、收缩挤压、热隆成山,由多阶段构造运动所完成,而非板块碰撞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淮阳地区构造归属 浅变质岩层 榴辉岩成因 与生长线 地幔差速环流 非板块碰撞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tical Algorithms for the Blend Ratios by Fibre-bundle Tensile Curves Part I: Typical Tensile Curve and the Strength and Work Methods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伟东 POSTLE Ron 严灏景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4年第2期27-33,共7页
The blend ratio and tensile properties are vital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ed fibre bundles. Fibre-bundle tensile behaviour has been measured by means of the Sirolan-Tensor in order to derive a typical specifi... The blend ratio and tensile properties are vital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ed fibre bundles. Fibre-bundle tensile behaviour has been measured by means of the Sirolan-Tensor in order to derive a typical specific stress — extension curve. According to the typical tensile curv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lend ratio and the tensile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and established. Two new algorithms, so-called the strength method and the work method,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blend-ratio estimation of blended fibre bundles. The relevant blend-ratios and calculations of the two methods are defined in detail.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explained for every calculation and compared to each othe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lend ratios estimated from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are high coincidence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Meanwhile, the specific stress — extension curve of blended fibre bundles depends directly on the blend ratios of the fibre bund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e bundle blend ratio TENSILE STRESS EXTE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