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押印
1
作者 陈宇 《江苏教育》 2016年第37期55-56,共2页
在中国印章史上,对元朝大量的民间用印,后人将之统称为'元押'。'元押'以花押、楷书、八思巴文和图案等多种形式入印,成为印史上的特殊现象,呈现出极具时代的印学特色。它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表现出元代社会种种特定的文... 在中国印章史上,对元朝大量的民间用印,后人将之统称为'元押'。'元押'以花押、楷书、八思巴文和图案等多种形式入印,成为印史上的特殊现象,呈现出极具时代的印学特色。它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表现出元代社会种种特定的文化色彩,成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代言。元代蒙古族人主中原后,在国内划分的四个民族等级中,地位最高的是一等蒙古人和二等色目人,他们大多不识汉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印 艺术 押印 改楷押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城出土元代文书押印制度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朝辉 潘洁 《西夏研究》 2013年第4期84-87,共4页
黑水城出土文书中保存了大量印文,依据其性质可分为戳印等官印与押印、画押等私印。后者基本形态为上部一横,下部更粗一横,两划中间有变化的图案。印文常见于文中或末尾,前者多为骑缝印,后者主要为日期印和签署印。这些珍贵的印文资料... 黑水城出土文书中保存了大量印文,依据其性质可分为戳印等官印与押印、画押等私印。后者基本形态为上部一横,下部更粗一横,两划中间有变化的图案。印文常见于文中或末尾,前者多为骑缝印,后者主要为日期印和签署印。这些珍贵的印文资料对研究元代押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出土文书 官币 元代 押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帝王花押印談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福祥 《紫禁城》 1994年第6期37-40,17,共5页
在《清高宗御製文集》中,有一篇很特別的論印文章,注意的人可能不多,但卻闡述了中國印學史上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錄之如下: “內府舊藏玉印一,刻為文,因非所識,問之內廷翰臣知古篆者,皆稱不能曉。更命西竺唐古特回部及西洋人識之,亦皆... 在《清高宗御製文集》中,有一篇很特別的論印文章,注意的人可能不多,但卻闡述了中國印學史上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錄之如下: “內府舊藏玉印一,刻為文,因非所識,問之內廷翰臣知古篆者,皆稱不能曉。更命西竺唐古特回部及西洋人識之,亦皆不知。因思道家通符籙者或解其義。問之法官劉元斌、周元定,則稱是其道家心印,用於醮錄上章等事。上之一畫為心字,乃通用者。其下則各從其欲為之,彼此不通,知亦不能曉。如劉元斌之一,上文為心,下文則五岳朝天也。周元定之一,一文為心,下文則一朵紅雲也。此印即刻以玉,而其紐復用蹲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印 周元 宗御 帝王花 元斌 符籙 回部 唐古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调孤行:晚清民国印人对元代押印的批评与接受
4
作者 姜政旭 《西泠艺丛》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盛行一时的元代押印随元朝覆灭而逐步湮没于印学史中,直至晚清民国时期才被印人重新发掘。文章通过梳理1840—1949年之间有关元代押印的印论、仿刻及辑录印谱情况后,发现此时印人对于元代押印的搜藏与仿刻活动日益频繁,并时常围绕其印... 盛行一时的元代押印随元朝覆灭而逐步湮没于印学史中,直至晚清民国时期才被印人重新发掘。文章通过梳理1840—1949年之间有关元代押印的印论、仿刻及辑录印谱情况后,发现此时印人对于元代押印的搜藏与仿刻活动日益频繁,并时常围绕其印制、源起、取法等方面进行考据与评论。本文深入挖掘晚清民国金石学与批评视域下元代押印的印学价值,在竭力还原印人对其接受状况的同时,力图呈现晚清民国时期篆刻理念与审美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押印 接受研究 晚清民国 谱辑录 学批评
原文传递
塔虎城出土金代押印考略
5
作者 马洪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99,共3页
从叠篆规律分析入手,并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夏城址出土的同类印为旁证,研判《前郭县文物志》《吉林出土古代官印》著录塔虎城出土的所谓"同同"押印,其首字释读应属误解,而其定性为个人名、号私押,当然亦不能成立。该印实乃&q... 从叠篆规律分析入手,并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夏城址出土的同类印为旁证,研判《前郭县文物志》《吉林出土古代官印》著录塔虎城出土的所谓"同同"押印,其首字释读应属误解,而其定性为个人名、号私押,当然亦不能成立。该印实乃"合同"二字,是一枚罕见的金代民间书契用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虎城 同同 合同 民间书契 押印 金代
原文传递
元青瓷押印考
6
作者 何效义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9-115,209,共8页
中国印章是极富民族特色的文化载体,发端于先秦时代。而就押印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而言,著名金石学家周晓陆先生曾在《元押》一书中提到:'押印起源于商周亚形图徽。早在商周之际青铜器铭文卜的族徽符号,便已有了署押的性质;商周时期,... 中国印章是极富民族特色的文化载体,发端于先秦时代。而就押印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而言,著名金石学家周晓陆先生曾在《元押》一书中提到:'押印起源于商周亚形图徽。早在商周之际青铜器铭文卜的族徽符号,便已有了署押的性质;商周时期,许多陶文戳记印也是署押的早期表现。'[1]也有学者认为,汉字押署滥觞于西汉时期的竹木简犊文末的汉字写法。据王献唐《五灯精舍印话》记载:'余藏(东汉)永建五年砖,一侧有文,亦是字,其他汉砖,时有其式。'[2]岳珂《古冢盆杆记》也云:'在西晋永宁元年甓上,有工匠姓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印 现面
原文传递
明清印学家对唐宋元印风的审视
7
作者 韦佳 《书画世界》 2024年第5期12-16,共5页
多数明清印学家从入印文字、印面形式及印文内容等角度,批评唐宋元印古法尽失。但也有部分印学家认为宋元印风亦有可取之处,圆朱文印及押印艺术均值得肯定。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印论,可了解明清印学家对唐宋元印史及至整个篆刻艺术发展... 多数明清印学家从入印文字、印面形式及印文内容等角度,批评唐宋元印古法尽失。但也有部分印学家认为宋元印风亦有可取之处,圆朱文印及押印艺术均值得肯定。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印论,可了解明清印学家对唐宋元印史及至整个篆刻艺术发展史的认知,同时,也可从侧面窥见明清印学家对篆刻创作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唐宋 元代 圆朱文 押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有天趣的宋元押印及其拍卖市场与收藏取向
8
作者 巩无缺 赵宏 《中国拍卖》 2023年第5期70-71,共2页
宋元押印是书法篆刻史中的一株奇葩,然清以前,诸家大都囿于“印宗秦汉”的观念,故宋元押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为世人所重,宋元押印的艺术价值直至清末才逐渐被艺术家发觉。随着时代发展,宋元押印为更多印人、收藏人所青睐,宋元押印在艺... 宋元押印是书法篆刻史中的一株奇葩,然清以前,诸家大都囿于“印宗秦汉”的观念,故宋元押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为世人所重,宋元押印的艺术价值直至清末才逐渐被艺术家发觉。随着时代发展,宋元押印为更多印人、收藏人所青睐,宋元押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表现也愈发突出。本文通过梳理宋元押印的相关著录、收藏情况、收藏价值,风格种类等,为学人、投资者、收藏者了解宋元押印提供参考,并通过宋元押印在拍卖市场中的交易情况,分析现今宋元押印的收藏偏好取向,为收藏者的收藏活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拍卖市场 书法篆刻 押印 宋元 收藏者 收藏价值
原文传递
日本的印章文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崔营 《日语知识》 2002年第9期28-29,共2页
对于印章的起源有诸多看法,有学者认为印章原本产生于公元前古巴比伦文明时代驱邪的"徽识图腾"雕刻;也有印章起源于"宗教",起源于"生殖崇拜"或"劳动工具"等诸种说法.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史... 对于印章的起源有诸多看法,有学者认为印章原本产生于公元前古巴比伦文明时代驱邪的"徽识图腾"雕刻;也有印章起源于"宗教",起源于"生殖崇拜"或"劳动工具"等诸种说法.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明:印章的发源地是在我们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文化 日本 文书 春秋运斗枢 押印 署名 签名 合成树脂 合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德县博物馆藏印选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翰章 李林 《文博》 1990年第3期91-96,共6页
绥德县博物馆建国四十多年以来,曾收集到一批很有价值的古代玺印,这些玺印的收集绝大部分是从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动土中发现,也有一些是从废品收购和私人手中征集。由于绥德地处陕西北部,为古代军事重地和少数民族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 绥德县博物馆建国四十多年以来,曾收集到一批很有价值的古代玺印,这些玺印的收集绝大部分是从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动土中发现,也有一些是从废品收购和私人手中征集。由于绥德地处陕西北部,为古代军事重地和少数民族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因而这些玺印绝大部分为古代武官用印或少数民族的押印,它具有一定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兹就其中选择一部分,并作了一些粗略的考释,供有关研究工作参考。一、历代官印 1.巍率善羌仟长:铜印羊纽,正方形印面,通高2.6、边长2.1厘米,篆书阳文“巍率善羌仟长”六字。(图一、5)“巍”乃古“魏”字,汉魏以前凡“魏”均作“巍”,自曹魏始改“巍”为“魏”,此处巍即三国曹魏。率善,乃率从归附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德县博物馆 押印 羊纽 参考资料 民族特点 安边堡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押”谈趣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叶 《书法艺术》 1994年第6期26-27,共2页
现代篆刻艺术中,有一类“花押”的姓名印章。上刻楷书姓,下刻花写的名,花押往往较难摹仿。有趣的是,古人作为取信的凭证,如立契或打官司时,其中有不会签名者,官老爷就叫且画个圈,俗称“花押”,此亦当时借鉴“花押”的实用。花押始于唐宋... 现代篆刻艺术中,有一类“花押”的姓名印章。上刻楷书姓,下刻花写的名,花押往往较难摹仿。有趣的是,古人作为取信的凭证,如立契或打官司时,其中有不会签名者,官老爷就叫且画个圈,俗称“花押”,此亦当时借鉴“花押”的实用。花押始于唐宋,盛于元朝。元朝人多用八思巴文,故又有“元押”“元戳”等别称。其实花押又缘于古代的“花书”,所谓“今之花押,唐以来之花书也!”按《东观余论》介绍“唐太宗时,令大臣上表,可任意选用真书或草体,但自己的署名却不得楷写。人们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在正式的文章或书法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东观余论 八思巴文 签名者 上表 一笔书 怀素 押印 八大山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赣州城墙铭文城砖印章艺术研究
12
作者 常雪超 《大学书法》 2023年第1期112-119,共8页
先秦时期印章已经出现,至秦汉,印章艺术大气磅礴,后世遂有“印宗秦汉”之理念。唐宋时期,押印艺术流布开来,江右赣州城墙之上,铭文城砖开始出现押字、押印的痕迹,为研究两宋时期押字、押印之风提供了契机,进一步丰富了两宋篆刻艺术史,... 先秦时期印章已经出现,至秦汉,印章艺术大气磅礴,后世遂有“印宗秦汉”之理念。唐宋时期,押印艺术流布开来,江右赣州城墙之上,铭文城砖开始出现押字、押印的痕迹,为研究两宋时期押字、押印之风提供了契机,进一步丰富了两宋篆刻艺术史,是十分难得的艺术史料遗存。本文汇集两宋时期赣州城墙所见押字、押印符号及钤盖印章,以管窥彼时之篆刻艺术理念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赣州城墙 铭文城砖 押印 篆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书家的告诫印
13
作者 王竞 《紫禁城》 1993年第2期30-30,15,共2页
明清两代,私人藏书盛行。很多藏书家积毕生之力,聚书几万卷,希望能传之久远。可是子孙不肖者多,一二傅已不多见,三世四世简直是凤毛麟角了。因此,在许多散出的名家旧藏上,可以看到一些告诫后人的印章。印文少的不过几个字,如“宝之”“... 明清两代,私人藏书盛行。很多藏书家积毕生之力,聚书几万卷,希望能传之久远。可是子孙不肖者多,一二傅已不多见,三世四世简直是凤毛麟角了。因此,在许多散出的名家旧藏上,可以看到一些告诫后人的印章。印文少的不过几个字,如“宝之”“子孙永保”之类,多的可有几十字。文辞雅驯一些的,如张晓源的印:“清俸贝来,勤加雠校,鬻及抛残,谓之不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藏书 澹生堂 张晓 典衣 二字 押印 宝之 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文化交流视野下的越窑青瓷与宋元瓷器书法艺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俊 《陶瓷》 CAS 2022年第3期32-36,共5页
自东汉越窑青瓷产生开始,中国瓷器的对外贸易就拉开序幕,至唐代形成规模,遍及亚非大陆。越窑青瓷的形制、纹样、色彩等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期,而瓷器则是古代中外交流中于海... 自东汉越窑青瓷产生开始,中国瓷器的对外贸易就拉开序幕,至唐代形成规模,遍及亚非大陆。越窑青瓷的形制、纹样、色彩等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期,而瓷器则是古代中外交流中于海上贸易里最为畅销的商品。笔者将从中外交流的视野出发,围绕越窑出土青瓷铭文和日本博多遗址群、“南海I号沉船遗址”等考古发现的墨书瓷器,探讨唐宋元书法范畴中的押字押印的流行与应用,以及墨书内容与押字、押印的比较,为研究古代瓷器书法艺术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交流 墨书瓷器 书法 押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赌徒的路
15
作者 汪祥欣 《江西老区建设》 1988年第1期39-40,共2页
徐友复员回家,乡政府安排他为民办小学教师,他教的小学生毕业时有90%以上考上了初中,在学区被评为成绩第一,受到教育局的表彰,准备把他转为公办学校教师,并调到某中学任教。在荣誉面前他骄傲了,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但收入... 徐友复员回家,乡政府安排他为民办小学教师,他教的小学生毕业时有90%以上考上了初中,在学区被评为成绩第一,受到教育局的表彰,准备把他转为公办学校教师,并调到某中学任教。在荣誉面前他骄傲了,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但收入低,住房旧,家俱过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这样 同样大小 工作马虎 讲义气 罪囚 居作 西拉 押印 从参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戰國時期的箴言璽舆吉語璽
16
作者 琦楓 《紫禁城》 1992年第5期5-7,43,共4页
战国时期人们讲究修身,体现在印章上(那时印章称玺),就有很多讲如何做人的箴言,我们称这类印章为箴言玺。如“敬文”,“文”指标志古代等级制度的车马器服的不同纹饰,玺文意为遵守当时的等级制度,不得逾越:“敬位”,遵守礼制规定的君臣... 战国时期人们讲究修身,体现在印章上(那时印章称玺),就有很多讲如何做人的箴言,我们称这类印章为箴言玺。如“敬文”,“文”指标志古代等级制度的车马器服的不同纹饰,玺文意为遵守当时的等级制度,不得逾越:“敬位”,遵守礼制规定的君臣上下长幼的名位制度;“日敬毋治”,“治”为怠的通假字,玺文意为对父母尊长要日夜敬奉,不得懈怠;“中身”,“中”读作忠,“身”读作信,玺文章即忠诚信义;“中爱”,“中”亦读作忠,意为忠恕仁爱;“言身”,“身”亦读作信,意为言而有信;“中青”,“中”指心中,“青”读作精,玺文意为心中洁净粹美;“正行亡私”,亡训无,玺文意为要时刻注意端正自己的行为,不要有私心;“自私”,“私”训爱,自私即自爱,意犹自己要爱护自己的名声,不要做有损於自己信誉的事。这类箴言多取自儒家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文 敬位 战国时期 通假字 中爱 等级制度 宜官 押印 千秋万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杨守敬辑《元押》略说
17
作者 宋凯 《西泠艺丛》 2024年第7期11-15,共5页
押印是我国篆刻史上的一个分支,尤其在元代出现的大量的民间用印,被称为“元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国家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年(1877)杨守敬辑《元押》钤印本两册,是专门辑录元代押印的印谱,在我国篆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文对杨守... 押印是我国篆刻史上的一个分支,尤其在元代出现的大量的民间用印,被称为“元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国家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年(1877)杨守敬辑《元押》钤印本两册,是专门辑录元代押印的印谱,在我国篆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文对杨守敬及其学术成就、押印的发展脉络略作梳理,对《元押》的成书、内容简述一二,以期对学界认识和研究押印尤其是元押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守敬 押印 《元
原文传递
花押简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萧高洪 《碑林集刊》 1994年第1期215-222,共8页
说起花押,人们有似熟而生、似生而熟之感。花押是我国古代在文书、字画、契据上用作凭信的草书签名或代替签名的特种符号。花押与印章在取信方面具有同等的作用,其若与印章连用则有'信上加信'功用。古人为了使用方便往往将自己... 说起花押,人们有似熟而生、似生而熟之感。花押是我国古代在文书、字画、契据上用作凭信的草书签名或代替签名的特种符号。花押与印章在取信方面具有同等的作用,其若与印章连用则有'信上加信'功用。古人为了使用方便往往将自己习用的签押入印,成为风格别具的印章,如此,它也便成了印学范畴探讨的问题。一花押的利类可根据其使用上的差别而分为三类,即署押、花押印与指(趾)纹押。第一,署押。署即签署署之意,署押也就是用毛笔醮墨后画上押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字典》 押印 平民百姓 叶石林 魏氏春秋 司马师 燕语
原文传递
刻印刍言
19
作者 高石 《中华书画家》 2015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篆刻本为传统之术,进一步讲,亦仅为传统艺术之一小端。然则此艺何故竟致绵延数千年不绝,且与吾华文明始终相随?其必有至理在焉。诸艺之中,篆刻作为独立艺术形式出现与成熟最晚,形式既小,其生复晚,其既有之规矩愈多,独立风格创造难度亦... 篆刻本为传统之术,进一步讲,亦仅为传统艺术之一小端。然则此艺何故竟致绵延数千年不绝,且与吾华文明始终相随?其必有至理在焉。诸艺之中,篆刻作为独立艺术形式出现与成熟最晚,形式既小,其生复晚,其既有之规矩愈多,独立风格创造难度亦正愈大。盖自流派篆刻勃兴以来,世人尽以规秦摹汉为指归,此固不谬。然仅以秦汉为唯一正途,则未免视野狭窄,取资过少。观诸历史,每一文化繁盛期,均有对应之成熟印风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盛期 指归 古玺 篆法 取字 金石文字 白云高 押印
原文传递
印章的种类
20
作者 许小刚 《七彩语文(初中)》 2013年第4期15-17,共3页
在印章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大概地把印章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在古代,官印一般由皇家颁发,什么样的官职颁发什么样的印章,作为各级官员发号施令的凭据,是权力的象征。官印多为四方形,文字工整、严谨,体现国家权力的威严(如图1)。现... 在印章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大概地把印章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在古代,官印一般由皇家颁发,什么样的官职颁发什么样的印章,作为各级官员发号施令的凭据,是权力的象征。官印多为四方形,文字工整、严谨,体现国家权力的威严(如图1)。现代的政府、机关的公章也可以归类到官印的行列。除官印之外的印章大多都可称为私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刀法 朱白相间 肖形 押印 斋馆 吉语 三指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