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重折返跑中肩扛跑和侧抱跑的下肢生物力学仿真分析
1
作者 姚军威 韦俏丽 +3 位作者 郑伟涛 李铭哲 魏鑫 代永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6-496,共1页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仿真的方法探索负重折返跑中肩扛跑和侧抱跑2种动作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损伤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光栅计时系统对10名受试者肩扛和侧抱20 kg模拟弹药箱以4 m/s速度跑步...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仿真的方法探索负重折返跑中肩扛跑和侧抱跑2种动作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损伤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光栅计时系统对10名受试者肩扛和侧抱20 kg模拟弹药箱以4 m/s速度跑步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进行采集,采用Anybody仿真软件建立个性化肌骨模型进行仿真。本研究指标包括:垂直地反力加载率、髋关节峰值力矩、膝关节峰值力矩和肌肉活动度。垂直地反力以体重进行标准化处理,力矩以身高×体重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 25.0软件以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对肩扛和侧抱研究指标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结果肩扛跑垂直地反力加载率和髋关节峰值力矩显著低于侧抱跑(P<0.05);肩扛跑膝关节峰值力矩显著高于侧抱跑(P<0.05);肩扛跑臀大肌肌肉活动度显著低于侧抱跑。结论肩扛跑和侧抱跑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损伤风险不同;侧抱跑臀大肌损伤风险高于肩扛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返跑 下肢生物力学 峰值力矩 标准化处理 损伤预防 计时系统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膝关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体质测试项目20m折返跑取代1000m跑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晓贤 沈建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27-530,551,共4页
近阶段,关于"20 m折返跑取代1000 m跑"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其中不乏一些批判之声和对此事件的误读.通过对相关媒体报道的梳理与理性分析认为:20 m折返跑与1000 m跑作为中小学体质测试项目在测试对象、方法... 近阶段,关于"20 m折返跑取代1000 m跑"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其中不乏一些批判之声和对此事件的误读.通过对相关媒体报道的梳理与理性分析认为:20 m折返跑与1000 m跑作为中小学体质测试项目在测试对象、方法和指标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用"取代"这种提法并不合理.两者无论作为体质测试方法还是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手段,都有共同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建议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究两者的契合点,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跑 20 m折返跑 体质测试 长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生中长跑与20m逐级递增负荷折返跑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比较分析——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学生为例
3
作者 陈敏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6-78,共3页
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心肺功能)的测试方法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从生理学角度探讨800m(女)、1000m(男)和20m逐级递增负荷折返跑测试过程中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而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合理性,得出20m逐级递增负荷折返跑测试更加科学合... 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心肺功能)的测试方法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从生理学角度探讨800m(女)、1000m(男)和20m逐级递增负荷折返跑测试过程中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而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合理性,得出20m逐级递增负荷折返跑测试更加科学合理与安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M跑 1000M跑 20m逐级递增负荷折返跑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米折返跑的“八字口诀”
4
作者 夏兴明 《体育教学》 2013年第1期71-71,共1页
25米折返跑是各个省市的中高考测试项目,考试要求是:①考生在跑到标志物处(标志物不低于0.5米),必须用手依次击倒标志物,返回方为有效,否则视为失败;②考生如未按要求按顺序跑完全程,或漏标志物均视为失败,没有正确掌握折返... 25米折返跑是各个省市的中高考测试项目,考试要求是:①考生在跑到标志物处(标志物不低于0.5米),必须用手依次击倒标志物,返回方为有效,否则视为失败;②考生如未按要求按顺序跑完全程,或漏标志物均视为失败,没有正确掌握折返跑技术和临场考试紧张是造成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而笔者所指导的学生绝大多数能得到满分。我将25米折返跑训练心得浓缩为:“熟、降、跨、转、击、踩、稳、测”八个字,现与同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返跑 口诀 标志物 测试项目 考生 考试 失败 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趣味折返跑游戏
5
作者 王建杰 《体育教学》 2008年第8期85-85,共1页
打电话是折返跑生活化的一种体现。游戏前,先在地上每间隔3~5米划一条线,共划若干条线,分别用数字0、1、2、3、4……标示出来,然后让一列学生依据电话号码(如31241324)触数字线进行折返跑,每拨一次号,要跑触一次该号数字线,... 打电话是折返跑生活化的一种体现。游戏前,先在地上每间隔3~5米划一条线,共划若干条线,分别用数字0、1、2、3、4……标示出来,然后让一列学生依据电话号码(如31241324)触数字线进行折返跑,每拨一次号,要跑触一次该号数字线,每触一次数字线,必须回到零位线一次,如此往返去完成拨号打电话任务。游戏时,还可采用合作跑的方式进行,如几个人并列手握一根跳绳进行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返跑 游戏 趣味 电话号码 打电话 生活化 合作跑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
6
作者 唐雪梅 《体育教学》 2005年第4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五米三向折返跑 高中 体育教学 练习方法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米折返跑用于中国学生体质测试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鹏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0-73,共4页
已提出间接心肺适能测试是预测有氧适能的一种可行的方法。研究证实20m折返跑测试(SR20m)符合间接心肺适能测试特点,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SR20m测试与预测最大摄氧量主要等式的关系。100名学生,年龄为15-21岁(49%为男生;51%为女生)参... 已提出间接心肺适能测试是预测有氧适能的一种可行的方法。研究证实20m折返跑测试(SR20m)符合间接心肺适能测试特点,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SR20m测试与预测最大摄氧量主要等式的关系。100名学生,年龄为15-21岁(49%为男生;51%为女生)参与研究。所有受试者不在同一天分别进行伴有气体分析的递增跑台运动以测定最大摄氧量和SR20m测试。比较跑台运动测得的最大摄氧量与用三种不同等式(Léger,Kuipers,and Barnett)基于SR20m测试中预测的最大摄氧量。结果表明仅对于男性,Léger等式与跑台测试有差异(P=0.016),跑台测试与三个等式强烈相关(Léger=0.81;Kuipers=0.83;Barnett=0.82)。对于女性,Léger等式与跑台测试测得的最大摄氧量无差异(P=0.173)。与三个等式中度相关(Léger=0.57;Kuipers=0.61;Barnett=0.65)。因此,使用SR20m测试预测最大摄氧量的等式选择时,男生应选择Kuipers或Barnett等式,对女生应选择Léger等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摄氧量 20m折返跑 中国学生 体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m折返跑推测20-29岁成年人的无氧阈强度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潇 薛晓婧 +3 位作者 孔振兴 于晶晶 孙婷婷 张一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231-2235,共5页
背景:适宜运动强度的选择是制定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的关键。无氧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常用无氧阈的测定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步骤复杂、成本偏高,并且需要专业的人员计算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探索用20 m折返跑测... 背景:适宜运动强度的选择是制定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的关键。无氧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常用无氧阈的测定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步骤复杂、成本偏高,并且需要专业的人员计算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探索用20 m折返跑测试成绩结合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运动情况等指标推测无氧阈强度的可行性,建立推测20-29岁成年人无氧阈强度的回归方程。方法:招募20-29岁受试者共计126人,其中男性61人,女性65人。首先采集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运动情况等指标,然后利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GXT)采集气体代谢指标并计算通气无氧阈(VT),择日进行20 m折返跑测试。根据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将通气无氧阈作为因变量,20 m折返跑测试成绩和其他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结果与结论:①20 m折返跑的总圈数与总样本的通气无氧阈绝对值中度相关,r=0.684(P <0.01);②20 m折返跑推测20-29岁成年人无氧阈强度回归方程为:通气无氧阈(L/min)=-0.201+0.008*总圈数+0.01*体质量+0.096*运动情况(R=0.828,R2=0.686,SEE=0.210);③提示:20 m折返跑推测20-29岁成年人无氧阈强度的方法可行,可用于指导大众科学、安全、有效健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通气阈 20米折返跑 无氧阈 强度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健康儿童BMI与折返跑能力关系研究
9
作者 侯勃屹 宋吉锐 王新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第35期203-204,共2页
目的研究3~6岁儿童折返跑的能力与BMI的关系,并且分析3~4岁、4~5岁、5~6岁组之间的差异。方法对542名3~6岁健康儿童进行折返跑测试。结果在折返跑的测试中3~4岁组(P〈0.05),高BMI儿童不如正常BMI儿童。在4~5岁组(P〈0.001)和5~6岁组... 目的研究3~6岁儿童折返跑的能力与BMI的关系,并且分析3~4岁、4~5岁、5~6岁组之间的差异。方法对542名3~6岁健康儿童进行折返跑测试。结果在折返跑的测试中3~4岁组(P〈0.05),高BMI儿童不如正常BMI儿童。在4~5岁组(P〈0.001)和5~6岁组(P〈0.001)儿童在折返跑测试中,低BMI儿童成绩优于高BMI儿童。在4~5、5~6岁测试组中男孩成绩普遍优于女孩组。结论高BMI儿童折返跑成绩要差于正常组与低BMI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身体质量指数(BMI) 折返跑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提高4×10m折返跑成绩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璐 《体育教学》 2010年第10期60-61,共2页
4×10m折返跑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是用手按键,用脚蹬地起动制动转体来控制身体改变方向的一种跑的形式,是一个旨在锻炼反应,测验灵敏,将速度、力量、灵敏融为一体的运动项目。
关键词 折返跑 成绩 教学实践 运动项目 灵敏 反应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用“键盘”游戏提高折返跑能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乾 《体育教学》 2011年第4期72-72,共1页
折返跑是各水平阶段跑类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笔者在折返跑教学中,根据该项目的动作形式、动作规律和动作轨迹进行了探索,摸索出利用“键盘”游戏让学生进行有趣的折返跑的练习方法,现总结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 折返跑 游戏 键盘 能力 巧用 动作规律 练习方法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变距折返跑冬训测试成绩分析
12
作者 梁有明 冯婉娟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74-76,共3页
通过对参加1999-2000年冬训的我国26名优秀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冬训前后变距折返跑冬训测试成绩结果的分析,了解参加冬训运动员的变距折返跑现状,提出对今后冬训工作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篮球 女子 青年 冬训 变距折返跑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0-15码变速折返跑提高有氧耐力的训练
13
作者 迪恩.布里特汉姆 金云 《体育科研》 2003年第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15-30-15码变速折返跑 有氧耐力 训练方法 速度耐力 测试指标 运动效率 体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折返跑中“抢”时间
14
作者 林小萍 《科技资讯》 2017年第17期163-163,165,共2页
折返跑是小学体育教材跑类练习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考项目,很多同学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折返跑技术要领,而造成成绩不理想,如何在折返跑中取得优异成绩,需要体育教师对折返跑技术动作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归纳,... 折返跑是小学体育教材跑类练习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考项目,很多同学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折返跑技术要领,而造成成绩不理想,如何在折返跑中取得优异成绩,需要体育教师对折返跑技术动作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归纳,并采用有效地练习方法,该文就如何在折返跑中"抢"时间的个人观点进行论述,以求学生能在折返跑中取得突破,希望得到同行的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返跑 “抢” 起跑 加速 急停 折回步 转身 冲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场地设置辨析折返跑和往返跑的区别
15
作者 王兴发 张国平 《体育教学》 2014年第4期60-60,共1页
往返跑和折返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一定的区别,本文就不同版本的教参在描述不同形式的往返跑、折返跑的场地画法和说明中找寻二者的本质区别,结合光的折射原理进行论证,让往返跑和折返跑更有效的在教学中进行使用,让学生明确二者... 往返跑和折返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一定的区别,本文就不同版本的教参在描述不同形式的往返跑、折返跑的场地画法和说明中找寻二者的本质区别,结合光的折射原理进行论证,让往返跑和折返跑更有效的在教学中进行使用,让学生明确二者的不同之处,便于在实践中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设置 辨析 折返跑 往返跑 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米三向折返跑常见问题与练习方法
16
作者 陈雄辉 《体育教学》 2009年第8期60-60,共1页
五米三向折回跑作为体育高考灵巧性素质中的一项,有着特定的动作规格,存在着折返多,易失误,成绩不稳定的特点,反映出运动员的灵敏性、下肢爆发力、平衡能力、协调性和节奏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常见以下问题。
关键词 练习方法 折返跑 下肢爆发力 体育高考 动作规格 平衡能力 灵敏性 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能力视角下折返跑迁移到篮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7
作者 赵辰 《体育教学》 2022年第11期32-34,共3页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例,通过论证折返跑技术迁移到篮球教学中的可行性,把握“快”和“变”的特征,结合篮球无球跑动、有球技战术配合等练习方法,以达到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拓宽教学视野、丰富学练方法的目的。实践证明,迁移策略的实...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例,通过论证折返跑技术迁移到篮球教学中的可行性,把握“快”和“变”的特征,结合篮球无球跑动、有球技战术配合等练习方法,以达到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拓宽教学视野、丰富学练方法的目的。实践证明,迁移策略的实施较传统单一技术动作教学而言,摆脱了“教教材”的束缚,为“教会、勤练、常赛”的方针落地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视角 折返跑 技术迁移 篮球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球折返跑对小学生体考5×80m项目成绩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莫劲松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第2期58-60,共3页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的研究方法,对运球折返跑对小学生体考5×80m项目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普通练习折返跑的学生实验之后的成绩变化,没有运球折返跑训练的一组学生成绩明显。可以认为是运球折返...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的研究方法,对运球折返跑对小学生体考5×80m项目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普通练习折返跑的学生实验之后的成绩变化,没有运球折返跑训练的一组学生成绩明显。可以认为是运球折返跑更加能够让小学生的5×80m项目成绩得到提升,证明了运球折返跑比起普通的折返跑训练起到的训练效果明显。基于此,建议用运球折返跑来训练学生的5×80m项目,让学生既学到运球技巧又提升田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球折返跑 小学生 体考 现状 5×80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起跑 折返跑接力”教学设计(水平二)
19
作者 钟德煊 《体育教学》 2010年第7期55-56,共2页
一、设计理念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设计理念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发挥评价功能,注意对学生的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张扬学生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 折返跑 “健康第一” 起跑 接力 体育课程标准 社会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物折返跑教学设计(水平二)
20
作者 邹鹏 《体育教学》 2019年第12期46-47,共2页
一、设计思路本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跑——触物折返跑》知识传授与技能、方法的学习。本课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过年”为切入点,通过“抱拳拜年”“点鞭炮”“打电话”等生活经验不断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同时导... 一、设计思路本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跑——触物折返跑》知识传授与技能、方法的学习。本课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过年”为切入点,通过“抱拳拜年”“点鞭炮”“打电话”等生活经验不断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同时导入本课学习内容。本课采用语言法、直观法、分解法、探究法、变换练习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与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热情参与,同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选择小组合作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二 触物折返跑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