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肥厚性硬脊膜炎1例
1
作者 李婛 杨仕林 +2 位作者 占茂芳 韩翔 陈淑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1,64,共3页
肥厚性硬脑膜脊膜炎(HP)可分为肥厚性硬脑膜炎(HCP)和肥厚性硬脊膜炎(HSP)。相较于HCP,HSP的发病率更低。本文报道1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HSP患者如下。1 病例患者,女性,7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 肥厚性硬脑膜脊膜炎(HP)可分为肥厚性硬脑膜炎(HCP)和肥厚性硬脊膜炎(HSP)。相较于HCP,HSP的发病率更低。本文报道1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HSP患者如下。1 病例患者,女性,7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月,行走不能2个月”于2021年3月10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20年10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走路有踩棉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 肥厚性硬脑膜炎 肥厚性硬脊膜炎 抗髓过氧化物酶 硬脑膜 神经内科 H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髓过氧化物酶及乳铁蛋白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谭立明 张玉红 +5 位作者 陈冬莲 明凤 李华 陈娟娟 王外梅 熊金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9-843,847,共6页
目的:探讨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MPA)及抗乳铁蛋白抗体(AL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检测的临床意义及评估。方法:对63例AIH(53例AIH-Ⅰ和10例AIH-Ⅱ)、206例非AIH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用ELISA法检测AM-PA和AL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 目的:探讨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MPA)及抗乳铁蛋白抗体(AL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检测的临床意义及评估。方法:对63例AIH(53例AIH-Ⅰ和10例AIH-Ⅱ)、206例非AIH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用ELISA法检测AM-PA和AL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观察临床评价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AIH和206例非AIH检测AMPA阳性率分别是61.9%(39/63)和3.40%(7/206),经χ2检验,P<0.01;AIH组中AIH-Ⅰ组阳性率73.6%(39/53)。63例AIH患者检测ALA阳性12例(19.0%),AIH-Ⅰ中阳性11例(20.8%)。AIH自身抗体临床评价指标显示ALA敏感性最低为19.05%,但其特异性最高为99.6%,AM-PA特异性为97.27%。结论:AMPA、ALA与AIH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其他自身抗体检测对AIH的诊断及其亚型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髓过氧化物酶 乳铁蛋白 自身免疫性肝炎 平滑肌 中性粒细胞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谭立明 彭卫华 +5 位作者 董叶 李华 刘宁 蔡莉莉 章白苓 王园园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700,704,共5页
目的探讨抗髓过氧化物酶(anti-myeloperoxidase,MPO)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临床意义及诊断的评估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56例AIH患者、176例非AIH及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抗MPO抗体和间接... 目的探讨抗髓过氧化物酶(anti-myeloperoxidase,MPO)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临床意义及诊断的评估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56例AIH患者、176例非AIH及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抗MPO抗体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抗平滑肌抗体(smoothmuscle antibod-ies,SM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等自身抗体并观察其临床评估指标,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AIH与176例非AIH检测MPO结果显示其阳性率分别为64.3%(36/56)和1.7%(3/176);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AIH及非AIH各疾病检测结果为SMA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9.6%(39/56),MPO、ANCA和SMA抗体检测在AIH与PBC中,经χ2检验,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3)AIH患者的临床评价指标在患病率不改变的情况下,结果显示除阴性似然比外最高均为SMA;阴性似然比ANCA最高为1.25。4)AIH-I患者检测MPO抗体的结果阳性率为87.2%(34/39);AIH-Ⅱ患者无1例阳性;AIH-Ⅲ患者2例阳性。表明AIH-I患者与其密切相关。5)AIH-I患者的临床评价指标在患病率不改变的情况下,结果显示除阴性似然比外亦是SMA最高;阴性似然比ANCA最高为0.19。结论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联合其他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诊断、治疗和阻止AIH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对提高AIH在临床上同其它肝病鉴别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髓过氧化物酶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中性粒细胞胞质 平滑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4
作者 沈桂芬 雷小妹 +1 位作者 胡绍先 张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抗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 目的探讨抗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脑膜炎病例,根据其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56岁妇女,主诉间断性头痛、发热以及双腿肌肉疼痛,且MPO-ANCA阳性。磁共振成像显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伴脑白质缺血。脑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血流于大脑中动脉起始区中断,且两侧大脑前动脉近端狭窄。患者的主要症状在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后得以改善。该病例在病程中出现轻度肾功能不全及肺间质性病变。MPO-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复习了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相关文献,发现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变、肾损伤及间质性肺病的比例较高。结论 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是一种罕见疾病,主要发病于年长女性,头痛为首发症状,临床医生应注意其他器官及系统受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胞质 肥厚性硬脑膜炎 脑动脉狭窄 间质性肺炎 血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蛋白酶3抗体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晋 张蜀澜 +4 位作者 胡朝军 柳乐 李庆春 李梦涛 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目的研究全自动、定量和随机上样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oteinase 3,PR3)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全自动、定量和随机上样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oteinase 3,PR3)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242例常规申请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检测的样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筛查的同时,应用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平行检测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LIA与ELISA针对抗MPO抗体的检测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和符合率,其中总符合率为93.8%,阳性符合率81.9%,阴性符合率98.8%,一致性结果显示kappa=0.84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以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66。两种方法学在检测抗PR3抗体时一致性和符合率表现较低,其中总符合率为86.8%,阳性符合率为35.1%,阴性符合率为96.1%。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839;抗PR3抗体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经第三方试剂验证结果显示,CLIA检测结果与第三方试剂验证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LISA检测结果与第三方试剂验证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LIA检测结果与IFA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为60.8%、阴性符合率为94.8%、总符合率为79.8%。而ELISA检测结果与IFA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则分别为73.6%、77.2%和75.6%。结论与ELISA比较,CLIA检测抗MPO抗体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符合率,而检测抗PR3抗体时一致性和符合率偏低。在检测抗PR3抗体和抗MPO抗体时,CLIA的特异性均优于ELISA。建议实验室开展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检测方法选择时,应同时结合IFA抗体筛查试验、样本临床信息以及方法学自身特点等因素进行严格的判断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抗髓过氧化物酶 蛋白3 中性粒细胞胞浆 间接免疫荧光法 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脑卒中病人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补体C3、C4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丽文 王铁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904-190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补体C3、C4水平与青年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年脑卒中病人107例作为脑卒中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病人... 目的:分析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补体C3、C4水平与青年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年脑卒中病人107例作为脑卒中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病人分为轻型组40例,中型组35例,重型组32例;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4名作为对照组。收集收缩压、舒张压等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补体C3、C4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青年脑卒中病人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补体C3、C4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青年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因素。结果:脑卒中组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补体C3、补体C4、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及补体C3、C4水平高于中型组、轻型组,中型组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及补体C3、C4水平高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脑卒中病人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补体C3、补体C4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3,0.509,0.547,P<0.05)。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补体C3、补体C4是青年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补体C3、补体C4在青年脑卒中病人血清中高表达,且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青年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抗髓过氧化物酶体及补体C3 补体C4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乳凝集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松照 黄永禄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胶乳凝集法 ELISA 抗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抗髓过氧化物酶 抗蛋白酶3在系统性血管炎和其他自身免疫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秀琴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蛋白酶3(PR3)在系统性血管炎和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蛋白酶3(PR3)在系统性血管炎和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法检测ANCA。结果系统性血管炎患者ACNA阳性率为46.25%,抗PR3和抗MPO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25%和12.00%;自身免疫病患者ACNA阳性率为9.86%,抗PR3和抗MPO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5%和2.42%。系统性血管炎患者ANCA检出率显著高于自身免疫病患者(χ~2=257.99,P<0.05),系统性血管炎与自身免疫病抗MPO抗体和抗PR3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MPO抗体χ~2=58.85,P<0.05);抗PR3抗体(χ~2=296.13,P<0.05)。结论 ANCA、抗PR3抗体和抗MPO抗体与系统性血管炎密切相关,抗PR3抗体主要与韦格纳肉芽肿病(WG)相关,抗MPO抗体主要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相关,ANCA、抗PR3和抗MPO抗体可作为系统性血管炎与自身免疫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炎 自身免疫病 抗髓过氧化物酶 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韦格纳肉芽肿病肺损害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居阳 方保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7期5-6,共2页
目的提高对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阳性的韦格纳肉芽肿(WG)病患者的肺损害的认识。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8年1月,对确诊的8例有肺损害的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8... 目的提高对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阳性的韦格纳肉芽肿(WG)病患者的肺损害的认识。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8年1月,对确诊的8例有肺损害的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平均49.83岁。抗MPO抗体阳性4例,抗蛋白酶3(PR3)抗体阳性4例。抗MPO抗体阳性的WG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4例,咳嗽、咳痰4例、咯血2例、呼吸困难1例、哮喘样发作1例;4例均累及上呼吸道和肾脏;胸部CT显示双肺单发或多发结节影2例、肿块影1例,双肺弥漫斑片影或磨玻璃影4例,肺实变影1例,结节性空洞1例及支气管扩张2例。误诊为肺癌、肺结核、军团菌肺炎、真菌性肺炎者各1例。结论在国人的WG患者中,抗MPO抗体阳性可能并不少见。对临床表现为发热、肺部阴影伴抗MPO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考虑WG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肿病 肺损害 抗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及抗蛋白酶3抗体双阳性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臧福宇 朱文波 +1 位作者 陶月 宁明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6期2045-2048,共4页
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双阳性的病例在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中罕见。本文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以不明原因发热和呼吸系统、肾脏受累为主要特点,抗MPO抗体、抗PR3抗体双阳性男性患者的诊疗经过及门诊随访,回顾性分析抗MP... 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双阳性的病例在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中罕见。本文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以不明原因发热和呼吸系统、肾脏受累为主要特点,抗MPO抗体、抗PR3抗体双阳性男性患者的诊疗经过及门诊随访,回顾性分析抗MPO抗体、抗PR3抗体双阳性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特点,学习该病例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和实验室对此类双阳性病例的认知,提高实验室对疑难罕见ANCA荧光模型报道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体相关性血管炎 抗髓过氧化物酶 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蛋白酶3抗体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贺芹 刘姿含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抗蛋白酶3抗体(PR3)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联合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血管炎(AA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AAV)患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采用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抗蛋白酶3抗体(PR3)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联合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血管炎(AA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AAV)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患者数量为60例,均接受临床基础检查、影像学、体液检查、病理活检等手段进行病情诊断,且被确诊为AAV,其中包含MPA、GPA、EGPA各20例,根据疾病分型分别归为MPA组、GPA组、EGPA组,另选同期前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受检者均行MPO、PR3、GBM抗体检查,并统计检查结果。结果各组MPO抗体检查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在PR3抗体检查中,MPA组、GPA组结果较对照组更高;在GBM抗体检查中,MPA组、EGPA组最终结果较对照组更高,MPA组各项抗体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更高;在GPA组中,MPO、PR3两项抗体阳性率较对照组更高,而EGPA组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项目为MPO、GBM抗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PO、PR3、GBM抗体联合检查能够对于AAV诊断产生良好的诊断效果,且其对于AAV分型具备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血管炎 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 蛋白3 肾小球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蛋白酶3抗体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中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侯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21期92-92,共1页
目的评价检测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中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蛋白酶3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8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患者,依照不同炎症类型分为3组。A组(n=20)为肉... 目的评价检测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中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蛋白酶3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8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患者,依照不同炎症类型分为3组。A组(n=20)为肉芽肿多血管炎患者;B组(n=20)为微型多血管炎患者;C组(n=20)为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再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75例受检对象作为参照组。结果相比于参照组,A、B、C组的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P<0.05);A、B两组的抗蛋白酶3抗体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B、C两组的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检测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中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蛋白酶3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联合检测,反映出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类型,检测意义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血管炎 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 蛋白3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IgG亚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峰 赵明辉 +1 位作者 章友康 王海燕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观察抗髓过氧化物酶 (MPO)IgG各亚型 (IgG1、IgG2 、IgG3 、IgG4)在小血管炎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 ,以探讨IgG亚型是否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变化。方法 选取 30例抗MPO抗体阳性的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 ,对其活动期和缓... 目的 观察抗髓过氧化物酶 (MPO)IgG各亚型 (IgG1、IgG2 、IgG3 、IgG4)在小血管炎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 ,以探讨IgG亚型是否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变化。方法 选取 30例抗MPO抗体阳性的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 ,对其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采用抗原特异性ELISA法分别测定活动期抗MPOIgG各亚型的阳性率及缓解期的转阴率 ,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总IgG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活动期抗MPO ANCAIgG的 4种亚型均为阳性 ,以IgG4最高 ;而缓解期以IgG1和IgG3 下降为著 ,其中IgG3 的转阴率最高 ,且显著高于总IgG。结论 IgG3 的变化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总IgG监测病情的发展。IgG4在疾病的活动期与缓解期都显著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检测 抗髓过氧化物酶 IGG亚型 分布 临床意义 原发性小血管炎 中性粒细胞胞浆
原文传递
丙基硫氧嘧啶诱发的小血管炎和原发性小血管炎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亲和力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华 高莹 +2 位作者 于峰 郭晓蕙 赵明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 比较丙基硫氧嘧啶(PTU)相关性小血管炎和原发性小血管炎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亲和力的大小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以纯化的人MPO为抗原,采用抗原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院确诊的13例PTU相关性小血管炎和19例原发性显... 目的 比较丙基硫氧嘧啶(PTU)相关性小血管炎和原发性小血管炎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亲和力的大小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以纯化的人MPO为抗原,采用抗原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院确诊的13例PTU相关性小血管炎和19例原发性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患者血清中抗MPO抗体的亲和力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并对两组抗体的亲和力大小进行比较。亲和常数(aK)的值以使血清抗MPO抗体百分结合率下降5 0 %所需的抑制抗原的摩尔浓度的倒数表示。结果 PTU组不同患者血清抗MPO抗体百分结合率下降5 0 %所需的抑制抗原量差异较大,从<0 .1μg ml到>5 0 μg ml不等。亲和常数的范围为<0 .2 8×10 7mol L到>14 0×10 7mol L ,其中位数为0 .75×10 7mol L。血清中抗 MPO抗体的亲和常数与伯明翰小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呈正相关(r=0 .5 83,P =0 .0 37) ,与抗体滴度、受累器官数、血红蛋白(H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浓度均没有相关性(P >0 .0 5 )。MPA组不同患者血清抗MPO抗体百分结合率下降5 0 %所需的抑制抗原量差异较PTU组小,从<0 .1μg ml到1.5 6 μg ml不等,亲和常数的范围为8.97×10 7mol L到大于14 0×10 7mol L ,其中位数为5 6 .0×10 7mol L。血清中抗MPO抗体的亲和常数与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髓过氧化物酶 原发性小血管炎 体亲和力 丙基硫氧嘧啶 C反应蛋白(CRP) mol/L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血红蛋白(Hb) 联免疫吸附法 亲和常数 MPO 诱发 临床表现 体滴度 PTU 相关性 血肌酐浓度 MPA 结合率 原量 中位数
原文传递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相关肾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占奎 李鸣 张源潮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2-185,共4页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ay,MPO—ANCA)相关肾炎是最近提出的新概念,患者血清中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α颗粒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自身抗体MPO—ANCA,病理表现为...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ay,MPO—ANCA)相关肾炎是最近提出的新概念,患者血清中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α颗粒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自身抗体MPO—ANCA,病理表现为肾毛细血管及细小血管坏死或肉芽肿性血管炎造成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fitis,RPGN),临床有血尿、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在中老年人有感染症状、贫血、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后.再出现RPGN时,首先应该考虑本病。本文就MPO—ANCA相关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髓过氧化物酶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肉芽肿性血管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 中性粒细胞 ANCA 临床表现 肾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CRP、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丽文 王铁军 赵留庄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2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myeloperoxidase antibody, Anti-MPO)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myeloperoxidase antibody, Anti-MPO)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6月-2021年6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部的96例TIA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作为TIA组,另纳入50例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分别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CRP和Anti-MPO的表达水平;依据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表现将TIA患者划分为斑块稳定组和斑块不稳定组,并比较2组血清CRP和Anti-MPO的表达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可能影响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TIA组血清CRP和Anti-MPO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不稳定组血清CRP和Anti-MPO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P<0.05);高血压病(OR=3.042,95%CI=1.141~8.103,P<0.05)、血清CRP(OR=1.403,95%CI=1.087~1.810,P<0.05)及Anti-MPO(OR=3.013,95%CI=1.153~7.872,P<0.05)表达水平可作为T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A患者血清CRP和Anti-MPO的表达水平升高,且与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关,可作为评估TIA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反应蛋白 抗髓过氧化物酶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原文传递
微型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少凌 黎磊石 胡伟新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7-199,共3页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MPO)抗体是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中的一种,其对结节性多动脉炎(PAN)的诊断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应用ELISA方法对19例PA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6/19例抗体阳性(32%),其中5例...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MPO)抗体是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中的一种,其对结节性多动脉炎(PAN)的诊断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应用ELISA方法对19例PA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6/19例抗体阳性(32%),其中5例临床表现合并肺、肾损害,1例合并皮肤、肾脏病变;另外6例中的1例动态监测,当病变处于急性活动期时,抗MPO抗体阳性;而病变趋于慢性化及临床症状趋于缓解时,抗MPO抗体阴性。此外,对22例正常对照及22例其它肾脏病患者进行检测,抗MPO抗体均无一例阳性。因而提示抗MPO抗体为PAN特别对于合并肺、肾损害的pAN的敏感指标;抗MPO抗体出现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髓过氧化物酶 结节性多动脉炎 动脉炎
原文传递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特性对其相关性血管炎发病及病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远帆 帅宗文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0-713,共4页
抗髓过氧化物酶 ANCA(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 cytopasmic antibody,MPO-ANCA)是 ANCA 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asmic antibody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是我国 AAV 患者血清中最主要... 抗髓过氧化物酶 ANCA(myeloperoxidase-antineutrophil cytopasmic antibody,MPO-ANCA)是 ANCA 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asmic antibody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是我国 AAV 患者血清中最主要的自身抗体。临床研究报道,MPO-ANCA 阳性母亲通过自身抗体的胎盘传递,导致新生儿出现 MPO-ANCA 相关性血管炎(MPO-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MPO-AAV)的临床表现(肾小球肾炎和肺出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中性粒细胞胞质 血管炎 相关性 MPO-ANCA 病情变化 抗髓过氧化物酶 发病 自身
原文传递
抗磷脂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并发抗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震 张慧娟 刘升云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7-409,I0002,共4页
患者男,64岁,因“间断头痛7年,网状青斑6年,头痛加重伴多关节肿痛3个月”于2015年8月16日入院。7年前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症状,为双颞部针扎样疼痛,阵发性加剧,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外院查头颅MRI提示脑梗死,给予对症治疗... 患者男,64岁,因“间断头痛7年,网状青斑6年,头痛加重伴多关节肿痛3个月”于2015年8月16日入院。7年前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症状,为双颞部针扎样疼痛,阵发性加剧,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外院查头颅MRI提示脑梗死,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无神经系统缺损产生。6年前出现双下肢网状青斑,天冷加重遇暖减轻,未进一步诊治。5年前出现急性左下肢肿痛,外院血管超声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溶栓后华法令抗凝治疗,病情稳定后停用华法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硬脑膜炎 抗髓过氧化物酶 类风湿关节炎 磷脂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 体阳性 华法令凝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韦格纳肉芽肿一例
20
作者 孙艳玲 白鸽 +3 位作者 白彝华 廖云娟 蒋红樱 连希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81-981,共1页
男,5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咳嗽,伴白色黏痰及发热达39.5℃,在院外经抗生素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无缓解而收住本院呼吸科。查体:T37.0℃,BP119/56mmHg,双肺无干湿性罗音,心腹未见异常,双下肢不肿。
关键词 抗髓过氧化物酶 韦格纳肉芽肿 体阳性 湿性罗音 辅助检查 呼吸科 生素 双下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