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M1E分析法联合多学科协作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安全应用中的效果
1
作者 孙淑凤 王猛 孙晓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4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5M1E分析法联合多学科协作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安全应用中的效果,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7月在烟台毓璜顶肿瘤内科静脉输注的826件抗肿瘤药物作为对照组,经过5M1E基础上的... 目的探讨5M1E分析法联合多学科协作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安全应用中的效果,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7月在烟台毓璜顶肿瘤内科静脉输注的826件抗肿瘤药物作为对照组,经过5M1E基础上的多学科合作后,选取2023年11月在烟台毓璜顶肿瘤内科静脉输注的928件抗肿瘤药物作为观察组,分析实施前后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不规范率、抗肿瘤药物临床安全应用准确率以及护士抗肿瘤药物临床安全应用考试成绩。结果实施后,观察组在给药途径错误、给药剂量错误以及给药单位错误方面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不规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肿瘤药物的输注顺序正确率、输注时间正确率、药物应用防护到位率、药物输注巡视到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士抗肿瘤药物临床安全应用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给药频次错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M1E分析法联合多学科协作有利于抗肿瘤药物临床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M1E分析法 多学科协作 肿瘤药物 临床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2例患者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
2
作者 施嫣嫣 黄玉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5年第2期220-222,226,共4页
目的:探讨该院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汇总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该院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患者的用药信息,评价用药合理性,分析用药特征。结果:共纳入372例患者,使用新... 目的:探讨该院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汇总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该院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患者的用药信息,评价用药合理性,分析用药特征。结果:共纳入372例患者,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共1473例次,其中192例次存在不合理,不合理率为13.03%。主要表现为未完善基因检测(75例次,占5.09%)、无循证医学证据超适应证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34例次,占2.31%)、用法与用量不适宜(45例次,占3.05%)及联合用药不适宜(38例次,占2.58%)。结论:该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部分不合理,医院应建全规章制度、定期组织专项培训,临床医师应规范处方行为,药师应加强处方审核干预等,提高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用药合理性 基因检测 超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3
作者 邢玥 刘通 +2 位作者 钟璐 金瑶 滕雪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 了解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国家抗肿瘤药医保谈判相关政策落地后,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 目的 了解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国家抗肿瘤药医保谈判相关政策落地后,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版》中呼吸系统抗肿瘤药物品种,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调取2019—2022年在中国121家医院的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数据,对药品剂型、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2年中国121家医院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人数和使用金额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地区中,广州、北京、杭州及郑州的使用量较大。不同类型的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占比仍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最高,大分子靶向药物呈下降趋势,免疫治疗药物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单个品种方面,4年间使用量排名靠前的药物分别为埃克替尼、阿来替尼、吉非替尼及奥希替尼。纳入国家医保谈判品种的大部分小分子靶向药物使用量升高,用药金额逐渐下降。大部分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的DDDs排名基本稳定,个别品种存在波动。小分子靶向药物的DDC值下降显著,免疫治疗药物DDC值较高。2021—2022年多数药品B/A值接近于1,位于0.8~1.2间的品种占总药物总数的61.5%。结论 中国呼吸系统新型抗肿瘤药物应用上目前仍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主,免疫治疗药物日趋增加,多数药物用药金额与频次同步性有所提高。医保目录的调整及国家谈判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用药金额下降和用药趋势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新型肿瘤药物 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药物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药品排序比 药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止后受试者权益问题探讨
4
作者 杨凤 杨万双 龚倩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止后受试者的医疗处置措施,以保障试验结束后受试者的权益。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20—2023年申办方终止的272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信息,初步汇总了临床试验终止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临床试...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止后受试者的医疗处置措施,以保障试验结束后受试者的权益。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20—2023年申办方终止的272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信息,初步汇总了临床试验终止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临床试验非预期终止的因素,最后也对试验终止时仍在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272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非预期终止占73.9%(201/272),申办者停止研究药物开发(38.8%)是最主要终止原因。终止时仍有受试者在组的项目,分别在预期组中占4.2%(3/71)、非预期组中占14.4%(29/201),非预期终止临床试验占比更高(P=0.022),其中有78.1%(25/32)临床试验申办者继续向仍在组受试者免费提供了试验药物治疗。晚期一线治疗的受试者中,临床试验终止后继续试验药物治疗受试者占56.6%(64/113),而终止试验药物治疗受试者仅占21.4%(3/14),选择继续用药受试者在一线治疗患者中占比更高(P=0.002)。终止时疾病状态为部分缓解的受试者中,临床试验终止后继续试验药物治疗受试者占39.8%(45/113),而终止试验药物治疗仅占14.3%(2/14),选择继续用药受试者在部分缓解的患者中占比更高(P=0.024)。结论: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开展过程中,非预期终止试验时仍有相当一部分继续药物治疗可能使疾病获益的受试者,这些受试者中大多数是接受一线治疗或部分缓解的患者。伦理委员会应为试验后仍在组受试者争取试验后获取试验药物的机会,以保障受试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临床试验 非预期终止 伦理委员会 受试者权益 试验后获取
原文传递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变革与创新
5
作者 马培文 韩彦杰 李宁 《中国科学基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创新。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中国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正逐步跨入创新靶点原研时代。面对我国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领域的新需求、新变革和新...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创新。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中国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正逐步跨入创新靶点原研时代。面对我国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领域的新需求、新变革和新挑战,如何有效提升医学科学领域科学基金资助效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科学基金需要面对的时代命题之一。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变革趋势、创新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进一步讨论了创新药物临床的早期概念验证、机制转化、评价方法及体系建设等重要问题;并对科学基金支持临床研究转化创新驱动研究提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临床试验 科学基金 创新靶点概念验证
原文传递
17363条抗肿瘤药物医嘱用药合理性分析
6
作者 邹思豪 黄雨欣 +1 位作者 严丽 王宪英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5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了解抗肿瘤药物医嘱的用药合理性,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该院逸曜前置处方审核系统收集2021—2023年17363条常用抗肿瘤药物医嘱,对其中的不合理医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7363条抗肿瘤药... 目的:了解抗肿瘤药物医嘱的用药合理性,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该院逸曜前置处方审核系统收集2021—2023年17363条常用抗肿瘤药物医嘱,对其中的不合理医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7363条抗肿瘤药物医嘱中,不合理医嘱共有407条,占2.34%;不合理医嘱类型包括稀释溶剂缺失(116条,占28.50%)、给药途径不适宜(100条,占24.57%)、溶剂用量不适宜(96条,占23.59%)、溶剂选择不适宜(49条,占12.04%)、给药剂量不适宜(46条,占11.30%);医嘱不合理用药率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该院应进一步规范抗肿瘤药物的管理及医嘱审查,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及时了解抗肿瘤药物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临床医师对抗肿瘤药物规范使用的认知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医嘱,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 不合理医嘱 用药分析 处方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
7
作者 张轶惟 金秉巾 颜鲁青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30-033,共4页
围绕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探讨铂类抗肿瘤药物应用于其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的犯法,研究对象为青海省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接收并给予铂类药物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计486例。对这些患者的临... 围绕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探讨铂类抗肿瘤药物应用于其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的犯法,研究对象为青海省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接收并给予铂类药物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计486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等,进行全面收集,并以SPSS 24.0软件开展统计学指标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得出29.01%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的铂类药物呈现差异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顺铂(44.77%),其后分别为奥沙利铂(26.70%)、奈达铂(12.32%)。产生于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有4种,分别为胃肠毒性、肾脏毒性、血液毒性、神经毒性。顺铂主要引起血液毒性,而奥沙利铂和奈达铂则以神经毒性和胃肠及肾脏毒性为主。药物合理性分析显示,顺铂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溶媒错误和药品超量使用的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年龄和体质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存在显著的药物间差异。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铂类药物,并严格监控患者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类肿瘤药物 妇科恶性肿瘤 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气升降论抗肿瘤药物所致腹泻的诊疗
8
作者 刘明晨 姚涵议 +2 位作者 孙雪梅 孙芙蓉 黄利敏 《中医药通报》 2025年第1期22-25,共4页
抗肿瘤药物所致腹泻为肿瘤内科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不仅可影响抗肿瘤治疗的进程,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肿瘤本身即耗正气,而抗癌治疗所用药物更易致患者中气受损,故复健其中气实为本病治疗之关键。文中从黄元御“中气升降”... 抗肿瘤药物所致腹泻为肿瘤内科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不仅可影响抗肿瘤治疗的进程,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肿瘤本身即耗正气,而抗癌治疗所用药物更易致患者中气受损,故复健其中气实为本病治疗之关键。文中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出发,对肿瘤病机及抗肿瘤药物所致腹泻的机制进行剖析,并用以指导临证,以实现脾气升、胃气降、阳气升、枢四象、肝气升、肺气降等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对肿瘤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气升降 肿瘤 肿瘤药物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聂朋浩 程庆荣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监测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180例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外周神经毒性... 目的监测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180例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患者发生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56/180),以Ⅰ~Ⅱ度为主,占比92.86%(52/56)。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肢端麻木、疲乏无力、触觉改变,主要发生于用药后12~<72 h,以用药后24~<48 h发生率最高。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较高、化疗药物累积剂量较高、肝功能损伤较重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患者发生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为轻度。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较高、化疗药物累积剂量较高、肝功能损伤较重是其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关注,并制订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烷类 肿瘤药物 外周神经毒性 不良反应 年龄 糖尿病 临床分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现状与展望
10
作者 黄敏 耿美玉 《中国科学基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373期双清论坛“临床问题驱动的肿瘤研究新范式”会议内容,本文总结了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包括近十年来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当前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有望催生我...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373期双清论坛“临床问题驱动的肿瘤研究新范式”会议内容,本文总结了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包括近十年来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当前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有望催生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进一步取得原创突破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抗肿瘤药物研究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 新药研发 分子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 精准治疗 肿瘤靶点
原文传递
7种抗肿瘤药物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
11
作者 吕锦绣 颜楠 +3 位作者 徐文俊 赵静 朱华 杭鹏洲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81,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7种抗肿瘤药物(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紫杉醇、多西他赛、他莫昔芬、来曲唑和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血浆样品以含0.1%甲酸的甲醇-乙腈混合液(1∶1,V/V)沉淀蛋白后,以各待测成分的氘代同位...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7种抗肿瘤药物(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紫杉醇、多西他赛、他莫昔芬、来曲唑和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血浆样品以含0.1%甲酸的甲醇-乙腈混合液(1∶1,V/V)沉淀蛋白后,以各待测成分的氘代同位素为内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检测。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18为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和0.04%5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A相、乙腈(含0.1%甲酸)为流动相B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分析时间为5.5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587.1→167.1(伊立替康)、m/z 360.1→244.1(卡培他滨)、m/z 876.4→308.0(紫杉醇)、m/z 830.3→304.2(多西他赛)、m/z 372.1→129.1(他莫昔芬)、m/z 284.1→242.1(来曲唑)、m/z 455.0→308.0(甲氨蝶呤)。选择我院97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测定其血浆中7种抗肿瘤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紫杉醇、多西他赛、他莫昔芬、来曲唑和甲氨蝶呤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000 ng/mL(r=0.9943)、20~10000 ng/mL(r=0.9975)、2~1000 ng/mL(r=0.9979)、1~500 ng/mL(r=0.9958)、1~500 ng/mL(r=0.9952)、1~500 ng/mL(r=0.9964)、10~5000(r=0.9977);定量下限分别为2、20、2、1、1、1、10 ng/mL;批内精密度的RSD为0.08%~14.86%(n=6),批间精密度的RSD为1.51%~11.55%(n=3),准确度为89.17%~114.93%(n=6);基质效应为89.89%~119.74%(n=6);稳定性试验的RSD为1.98%~14.88%(n=6)。临床应用结果显示,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紫杉醇、多西他赛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704.09、909.40、36.45、150.43 ng/mL,变异系数分别为25.24%、62.65%、122.69%、92.27%。结论所建LC-MS/MS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体内7种常用抗肿瘤药物血药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筛选失败原因及方案纳排指标分析
12
作者 贾硕鹏 马海兰 +6 位作者 黄慧瑶 朱敬肖 于安琪 侯怡如 唐玉 房虹 李宁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7-502,共6页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原因以及纳排标准对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的影响,探讨提高受试者成功筛选入组的策略,为研究机构和申办方制定纳排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原因以及纳排标准对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的影响,探讨提高受试者成功筛选入组的策略,为研究机构和申办方制定纳排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开展的40项药物临床试验资料,通过频数、百分构成比对收集到的受试者筛选失败数据和方案中的纳排指标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在涵盖8个瘤种的40个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筛选失败受试者425例,<65岁受试者居多(333例,78.4%),筛选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受试者自愿退出(71例,16.7%)、基因突变不符合(61例,14.3%)、肿瘤转移(52例,12.2%)、其他疾病治疗未恢复(38例,8.9%)、骨髓功能未达标(19例,4.5%)、肝功能不符合要求(15例,3.5%)。在纳排指标中,对受试者年龄(100%)、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97.5%)、骨髓功能[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95.0%、血小板计数(PLT):97.5%、血红蛋白(HB):97.5%]、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95.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7.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95.0%]、肾功能[肌酐(Cr):80.0%,以及病毒筛查(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80.0%、乙型肝炎病毒(HBV):70.0%、丙型肝炎病毒(HCV):62.5%]的要求相对严格。结论该院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筛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受试者自愿退出、肿瘤脑转移以及生化检测指标不合格,这与临床试验纳排标准的设定密切相关。深入了解受试者特征,精准设定合适纳排标准,持续改进试验设计,加强与受试者沟通,提供更多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筛选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 临床试验方案 纳排标准 筛选失败原因 受试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抗肿瘤药物发现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王超 丁晓 +2 位作者 王亚洲 丁小雨 任峰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药物发现往往面临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等问题,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因算力、算法的不断更新迭代而飞速发展,为新药研发注入了强大动力。本文从靶点的发现与确证、蛋白质结构预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分子性... 药物发现往往面临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等问题,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因算力、算法的不断更新迭代而飞速发展,为新药研发注入了强大动力。本文从靶点的发现与确证、蛋白质结构预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分子性质预测以及加速临床试验等方面对AI在抗肿瘤药物发现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随后,对AI参与的代表性抗肿瘤药物分子的临床进展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行业研究方向提供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药物发现 肿瘤药物 临床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靶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研究
14
作者 赵青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靶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发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抗肿瘤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等信息,并... 目的:探讨抗肿瘤靶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发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抗肿瘤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等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70岁发生抗肿瘤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51.52%),30岁以下发生抗肿瘤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占比最低(4.55%);在30~70岁之间,男性出现抗肿瘤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要低于女性。药品类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出现抗肿瘤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为66.67%,抗血管类药物出现抗肿瘤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占比最低,为6.06%。药品类型中,以EGFR-TKI中吉非替尼出现抗肿瘤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为31.82%。抗肿瘤靶向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会累及多个器官及组织,其中胃肠道的反应最为常见,患者占比为33.33%,其次为皮肤、肝肾、口腔鼻黏膜以及肺部,占比依次为31.82%、15.15%、12.12%以及7.58%。结论:针对临床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需要重视使用EGFR-TKI进行治疗的患者,提前做好预后方案,保障疗效的同时也要保障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肿瘤药物 监测 用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詹峰 王迎难 +3 位作者 聂婷婷 伍旭 来宇航 倪吉祥 《医学综述》 2025年第7期813-819,共7页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肺部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抗肿瘤药物诱导的肺损伤可能通过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途径引发ILD。抗肿瘤药物的不同机制对肺组织的损伤具有不...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肺部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抗肿瘤药物诱导的肺损伤可能通过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途径引发ILD。抗肿瘤药物的不同机制对肺组织的损伤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尽管治疗方法逐渐多样化,但目前针对抗肿瘤药物相关ILD的预防和治疗仍存在较大挑战。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抗肿瘤药物相关ILD的确切发病机制,从而为减少其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肿瘤药物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2024年版)
16
作者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5年第3期197-197,206,共2页
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治疗的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涉及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以及... 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治疗的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涉及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以及适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细胞治疗等。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关键。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考虑药物可及性、患者治疗意愿、疾病预后和用药安全性等四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 肿瘤治疗 疾病预后 健康权益 细胞治疗 用药安全性 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特异性抗体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对照组选择的监管要求及案例分析
17
作者 杨雨 邵雪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5年第1期36-47,共12页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是为了证明新药相较于当前标准疗法具有可接受的获益-风险比。然而有研究显示,部分抗肿瘤药物通过与次优的标准疗法进行对照得以进入市场,未在当时最优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提高患者获益,这可能导致医疗...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是为了证明新药相较于当前标准疗法具有可接受的获益-风险比。然而有研究显示,部分抗肿瘤药物通过与次优的标准疗法进行对照得以进入市场,未在当时最优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提高患者获益,这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考虑到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双抗药物)的开发预期是较单克隆抗体药物(单抗药物)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在双抗药物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对照组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其关系到双抗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估以及开发目的验证。中美药品监管部门针对双抗药物的开发均发布了指导文件,本文重点探讨其对于抗肿瘤双抗药物临床试验对照组选择的监管要求,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以供业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 肿瘤药物 对照组 监管要求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药学干预对抗肿瘤药物点评合理性的影响
18
作者 曹芳 杨金有 +1 位作者 申永林 叶茜 《大理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0-24,共5页
目的:采用加权TOPSIS法对某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某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2022年7-12月(干预前)、2023年1-6月(干预后)使用抗肿瘤药物的出院患者病历各270份,采用加权T... 目的:采用加权TOPSIS法对某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某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2022年7-12月(干预前)、2023年1-6月(干预后)使用抗肿瘤药物的出院患者病历各270份,采用加权TOPSIS法对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对比药学干预前后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情况显著提升(P<0.05),肿瘤分期情况、化疗前ECOG或KPS评分、越级开具、溶媒等7项评价指标评分显著提高(P<0.05),无指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的疗程不适宜以及同时使用2种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等问题均显著减少(P<0.05);干预前没有使用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的病例,干预后使用NK-1受体拮抗剂者23例(占8.52%)。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药学干预,可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TOPSIS法 药学干预 肿瘤药物 合理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洗在治疗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蒋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86-089,共4页
评定中药熏洗在治疗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选取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72例,经综合评价及分析,符合入组指征,参与对照试验。调取数据,按随机摸球法分组。对照组(36例)予以营养神经治疗;在对照组基... 评定中药熏洗在治疗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选取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72例,经综合评价及分析,符合入组指征,参与对照试验。调取数据,按随机摸球法分组。对照组(36例)予以营养神经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36例)予以中药熏洗,干预8周。干预前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和生存质量。结果 与干预前比,两组干预后临床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干预后临床分级改善更明显(P<0.05)。与干预前比,两组干预后中医证候评分和VAS评分下降,KPS评分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干预后中医证候评分和VAS评分下降更明显,KPS评分上升更明显(P<0.05)。与干预前比,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 中药熏洗治疗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可以减轻疼痛,改善体力、中医证候及生存质量,总体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肿瘤靶向药物 手足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系统辅助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凯 王欢 +4 位作者 杜春晓 马雪 商磊 胡志强 漆婷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 分析信息系统辅助抗肿瘤药物处方及医嘱审核的问题,针对性完善审核规则,为提高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20—2022年信息系统辅助抗肿瘤药物处方及医嘱审核的问题,数据来源于医院美康合理用药... 目的 分析信息系统辅助抗肿瘤药物处方及医嘱审核的问题,针对性完善审核规则,为提高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20—2022年信息系统辅助抗肿瘤药物处方及医嘱审核的问题,数据来源于医院美康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由临床药师对相关问题进行点评,对点评结果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问题9 325条,其中门诊处方6 279条(67.3%),住院医嘱3 046条(32.7%);适应证不适宜6 153条(66.0%),药物禁忌证1 933条(20.7%),给药途径不适宜449条(4.8%),药品配伍不适宜345条(3.7%),用药频次不适宜177条(1.9%),用药人群不适宜133条(1.4%),单次剂量不适宜74条(0.8%),药物相互作用不适宜39条(0.4%),药品总量不适宜22条(0.2%)。临床药师点评结果为合理的4 459条,假阳性率为47.8%,假阳性问题包括:适应证不适宜2 264条(50.8%),药物禁忌证1 933条(43.3%),给药途径不适宜231条(5.2%),用药人群不适宜31条(0.7%)。结论 信息系统辅助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可有效拦截不合理用药问题,提升处方和医嘱的审核质量,但抗肿瘤药物循证医学证据更新快,药师应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维护和完善审方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 信息系统 前置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