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须藤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玉琴 华丽萍 +3 位作者 孙承韬 乔丽菲 徐伟 付艳辉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2-875,共4页
目的:研究龙须藤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滑膜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 目的:研究龙须藤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滑膜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结果:从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4-烯-3-酮(1)、β-谷甾醇棕榈酸酯(2)、1-(2,4-二羟基苯基)-3-(3,4-二羟基苯基)-3-羟丙基-1-酮(3)、7-羟基香豆素(4)、没食子酸(5)、松柏醛(6)、1-(3,4-二甲氧基苯基)-1-丙醇(7)、丁香酸(8)、没食子酸乙酯(9)。结论:其中,化合物1~4、6、7、9为首次从龙须藤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MTT法结果显示化合物1~9均对滑膜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藤 化学成分 滑膜细胞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娜 刘春芳 Akira Ito 《中国药理通讯》 2005年第3期51-51,共1页
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肯定的中药,因其作用特点及机制未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的合理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本文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旨在探索雷公藤主要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对R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肯定的中药,因其作用特点及机制未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的合理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本文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旨在探索雷公藤主要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对R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特别是集中在有关炎症软骨和骨关节破坏方面。结果雷公藤甲素在培养的滑膜成纤维细胞中,对由IL-1诱导的MMP。的产生和基因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TIMPs则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体内外研究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滑膜成纤维细胞 IL-1诱导 TIMPS 作用特点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EBS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研究
3
作者 刘柏合 白金叶 +2 位作者 李怡棠 关慕贞 程桂芳 《中国药理通讯》 2006年第3期42-42,共1页
白介素-1(IL-1)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是引起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该因子通过与IL-1受体(IL-1R)特异性结合,激活系列蛋白激酶,最终激活转录因子NF-KB,从而导致多种其它细胞因子和淋巴因子的释放,形成炎症反应... 白介素-1(IL-1)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是引起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该因子通过与IL-1受体(IL-1R)特异性结合,激活系列蛋白激酶,最终激活转录因子NF-KB,从而导致多种其它细胞因子和淋巴因子的释放,形成炎症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动物和临床试验证明,抑制IL-1的作用可以改善关节病变进程和减轻疾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 受体拮 EBS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概述
4
作者 刘春芳 林娜 万蓉 《中国药理通讯》 2005年第3期13-14,共2页
以雷公藤甲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多种雷公藤提取物在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确切,已得到广泛认可。为了有利于临床的合理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本文复习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资料,从如下几方面对雷公藤甲素抗PLA作用的分... 以雷公藤甲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多种雷公藤提取物在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确切,已得到广泛认可。为了有利于临床的合理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本文复习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资料,从如下几方面对雷公藤甲素抗PLA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 分子机制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雷公藤提取物 临床治疗 活性成分 研究资料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年春酒镇痛、抗炎、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加华 卫克昭 +4 位作者 张子旭 吴欢 屈战果 章忱 高建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02-3507,共6页
目的研究万年春酒镇痛、抗炎、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热水刺激诱导小鼠缩尾反应、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研究万年春酒镇痛、抗炎作用。采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Ⅱ型胶原诱导小... 目的研究万年春酒镇痛、抗炎、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热水刺激诱导小鼠缩尾反应、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研究万年春酒镇痛、抗炎作用。采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Ⅱ型胶原诱导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以鼠足体积或足掌厚度、关节炎评分、关节病理组织学改变为评价指标,研究万年春酒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结果2.5、5.0、10.0 mL/kg万年春酒可提高小鼠热水刺激的痛阈水平,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程度;在1.25、2.5、5.0 mL/kg剂量下可降低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关节炎大鼠治疗后足体积或关节炎评分,减轻大鼠踝关节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在5.0、10.0 mL/kg剂量下小鼠足掌厚度或关节炎评分降低;在5.0 mL/kg剂量下小鼠踝关节骨质损伤、侵蚀或破坏方面有一定改善,骨质侵蚀程度的病理评分降低。结论万年春酒对小鼠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对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和Ⅱ型胶原诱导的小鼠关节炎有一定对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年春酒 镇痛作用 炎作用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叶梅芳 刘媛媛 +3 位作者 丘琴 蒙雪雁 江露娟 史俊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60,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比较难治愈的慢性全身性免疫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及浆膜、眼、皮肤、心肺、血管等结缔组织广泛性炎症。如何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及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比较难治愈的慢性全身性免疫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及浆膜、眼、皮肤、心肺、血管等结缔组织广泛性炎症。如何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及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民族药中广泛存在具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的药物,从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肠道菌群等方面对民族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该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鹿筋蛋白提取工艺及体外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郅慧 兰梦 +4 位作者 李晶峰 张晔 杨小倩 张辉 李春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78-184,共7页
目的:优化鹿筋蛋白提取工艺,探究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增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鹿筋蛋白含量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鹿筋蛋白最佳提... 目的:优化鹿筋蛋白提取工艺,探究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增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鹿筋蛋白含量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鹿筋蛋白最佳提取工艺。采用6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诱导MH7A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25、50、100、200μg/mL)鹿筋蛋白对MH7A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IL-6)、TNF-α含量。结果:鹿筋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1 g/mL、提取温度88℃、提取时间8.6 h,此条件下测得鹿筋蛋白含量为12.53%。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25、50、100、200μg/mL)的鹿筋蛋白均可显著(P<0.05)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和NO、IL-6、TNF-α的释放(P<0.05),模型组的NO、IL-6、TNF-α释放量分别为:4.07、21.95、16.31 pg/mL,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鹿筋蛋白对上述三种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0.05),其释放量分别为:1.60、13.60、7.29 pg/mL。结论:鹿筋蛋白通过抑制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增殖,同时减少炎症因子NO、IL-6、TNF-α的释放,发挥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本研究为研究鹿筋蛋白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并证明鹿筋蛋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筋蛋白 响应面优化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 MH7A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2012—2014年口服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栩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7期44-46,共3页
目的对该院2012—2014年门诊口服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门诊口服抗RA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用药金额(DDC)﹑排序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RA药销售金额:美洛昔... 目的对该院2012—2014年门诊口服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门诊口服抗RA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用药金额(DDC)﹑排序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RA药销售金额:美洛昔康、仙灵骨葆、来氟米特一直位列前3位;二氟尼柳从2012年的第4位跌至第8位。DDDs:仙灵骨葆连续两年位列首位,2014年微跌至第2位;美洛昔康由第2位跌至第3位;值得注意的是甲氨蝶呤,2012年为第4位,2014年升至首位;二氟尼柳2012年居第3位,2013年即跌至第7位。DDC:风湿二十五味、美洛昔康、来氟米特一直居前三位,甲氨蝶呤最低,DDC值各药均为2012年最高。排序比:甲氨蝶呤、泼尼松(强的松)、仙灵骨葆、二氟尼柳、昆明山海棠、羟氯喹的排序比均大于1.0,居前六位。结论该院门诊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口服抗RA药物中的应用比例偏高,辅助型用药突破性的占有一席之地,慢作用抗风湿药依然是未来抗RA药的主力军。总体来说,本院临床用药基本合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防治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 销售金额 用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紫珠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自通 易侨祺 王红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研究木紫珠Callicarpa arborea Roxb.叶化学成分,并考察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方法木紫珠叶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MCI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CC... 目的研究木紫珠Callicarpa arborea Roxb.叶化学成分,并考察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方法木紫珠叶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MCI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CCK-8法测定各化合物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乌苏酸(2)、白桦脂酸(3)、白桦脂醇(4)、α-香树素(5)、β-香树素(6)、(+)2,6-dimethyl-6(S)hydroxyl-2-trans-2,7-octadienoic acid(7)、对羟基苯甲醛(8)、半齿泽兰素(9)、紫花牡荆素(10)、芥酸酰胺(11)、叶绿醇(12)、methylα-hydroxypalmitate(13)、亚麻酸甲酯(14)、sesamin-2,2′-diol(15)。化合物4(100、200μmol/L)、7(200μmol/L)对HFLS-RA具有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3、5~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具有一定的抑制HFLS-RA细胞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紫珠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研发及其市场趋势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培奇 《药学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 研发 市场趋势 阿司匹林 萘普生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治疗有希望用于抵抗类风湿性关节炎
11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2-1112,共1页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Paul P.Tak博士及其同事在9月的《风湿病年鉴》(Ann Rheum Dis,2007;66:1143-1150.)中报道,通过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基因方法可被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阻断剂的关节内使用。
关键词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因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 阿姆斯特丹 RHEUM 动物模型 基因方法 风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棘枝叶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
12
作者 张明明 汪钰善 +6 位作者 饶有娣 吴文慧 景佳楠 胡佳怡 刘叶萍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48-3254,共7页
目的研究桑科植物构棘Maclura cochinchinensis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纯化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 目的研究桑科植物构棘Maclura cochinchinensis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纯化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比较,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的活性测试评价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结果从构棘枝叶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angelin(1)、oxypeucedanin hydrate(2)、smyrindiol(3)、isooxypeucedanin(4)、buddlenol A(5)、buddlenol E(6)、cedrusin(7)、curcasinlignan B(8)、3′,4-O-dimethylcedrusin(9)、pinnatifidanin C I(10)、杜仲树脂酚(11)、丁香脂素(12)、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13)、zanthopyranone(14)、对羟基苯甲醛(15)、1-(4-羟基-苯基)-乙酮(16)。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1~16的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4对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增殖抑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5.08±0.16)~(23.47±0.12)μmol/L。结论化合物1~7、9~11、14和16为首次从橙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棘 香豆素 木脂素 酚酸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杜仲树脂酚 1-(4-羟基-苯基)-乙酮 pangelin smyrindiol
原文传递
海南腺萼木枝叶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
13
作者 傅小雅 胡佳怡 +5 位作者 于婧苏 刘延智 江科金 孙冰燕 刘艳萍 付艳辉 《中国中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692-6698,共7页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腺萼木属植物海南腺萼木Mycetia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腺萼木属植物海南腺萼木Mycetia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已经报道的相应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从海南腺萼木枝叶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12个化合物,分别为mycehainanic acid(1)、11-methoxyviburtinal(2)、isovaltrate acetoxyhydrin(3)、jatamanvaltrate K(4)、jatamanin C(5)、sarmentol F(6)、4,5-dihydroblumenol A(7)、petasitolone(8)、xylaguaianol D(9)、aristolan-9-en-1-one(10)、3α-hydroxycostic acid(11)、ilicic acid(12)。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12为首次从腺萼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采用MTS法通过测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12的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活性评价了化合物1~12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6~12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它们对MH7A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IC_(50)为(5.27±0.07)~(172.68±0.32)μmol·L^(-1),它们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与阳性药甲氨蝶呤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相当[IC_(50)为(132.39±0.21)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腺萼木 降倍半萜 环烯醚萜 倍半萜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原文传递
山油柑枝叶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
14
作者 傅小雅 李林轩 +4 位作者 李昕怡 王天玉 崔龙城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932-7938,共7页
目的研究芸香科山油柑属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NMR波谱数据和MS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山油柑枝叶的... 目的研究芸香科山油柑属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NMR波谱数据和MS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山油柑枝叶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里二醇(1)、款冬二醇(2)、马尼拉二醇(3)、齐墩果-12-烯-3,11-二酮(4)、16β-羟基-羽扇豆-20(29)-烯-3-酮(5)、岩高兰三萜-21-烯-3-酮(6)、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7)、5,6,7-三甲氧基香豆素(8)、6-羟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9)、6,7,8-三甲氧基香豆素(10)、秦皮素(11)、丝立尼亭(12)、紫花前胡苷元(13)、佛手酚(14)、佛手柑内酯(15)和花椒毒素(16)。其中化合物1~7为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8~16为香豆素类化合物。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1~16的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7对MH7A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9.26±0.10)~(156.28±0.17)μmol/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油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4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油柑属 山油柑 三萜 香豆素 阿里二醇 款冬二醇 齐墩果-12-烯-3 11-二酮 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原文传递
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等多种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万辉 王泽筠 +4 位作者 亓琳 耿丽丽 张璐璐 刘义庆 许瑞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975-978,共4页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蛋白33(RA33)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及其亚型、红细胞沉降率(ES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蛋白33(RA33)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及其亚型、红细胞沉降率(ES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RA患者165例、非RA结缔组织病患者120例、体检健康者80名,分别检测其血清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GPI抗体、抗MCV抗体、RF-IgA、RF-IgG、RF-IgM、RF及ESR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诊断RA的敏感性分别为抗CCP抗体85.4%、抗RA33抗体11.0%、抗GPI抗体67.2%、抗MCV抗体84.0%、RF-IgA 82.4%、RF-IgG 17.0%、RF-IgM83.6%、RF 87.8%、ESR 81.8%,特异性分别为抗CCP抗体95.0%、抗RA33抗体98.3%、抗GPI抗体83.3%、抗MCV抗体90.0%、RF-IgA 91.6%、RF-IgG 95.8%、RF-IgM 70.8%、RF 83.3%、ESR 70.8%。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8%和96.7%。结论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是对RA有较高诊断价值的血清学标志物,与抗RA33抗体、抗GPI抗体、RF-IgA、RF-IgG、RF-IgM、RF及ESR的检测结果相结合,可提高对RA的诊断率,有助于RA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瓜氨酸多肽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蛋白33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 类风湿因子 红细胞沉降率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海洲 《药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0期733-740,共8页
依据美国药物研究与生产商协会(PhRMA)发布的报告和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与相关新药数据库的数据,对2014年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或获批的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4个候选新药的临床研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将其... 依据美国药物研究与生产商协会(PhRMA)发布的报告和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与相关新药数据库的数据,对2014年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或获批的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4个候选新药的临床研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将其中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或获批的9个药物分为化学合成的、生物学原创的和仿制生物学的缓解病情类抗风湿药物以及治疗性疫苗等类别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 缓解病情类风湿药物 治疗性疫苗
原文传递
国外新型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研发动态
17
作者 范鸣 《药学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428-430,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具高发病率的病种,尤其女性的发病风险高于男性3倍。抗RA疗法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关节损伤和提高其正常生活能力。目前,RA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所谓病情缓解型抗风湿药物(DMARDs)疗法,这类药物包括老...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具高发病率的病种,尤其女性的发病风险高于男性3倍。抗RA疗法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关节损伤和提高其正常生活能力。目前,RA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所谓病情缓解型抗风湿药物(DMARDs)疗法,这类药物包括老产品,如硫唑嘌呤、氯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 作用靶点 研发动态
原文传递
基于Nrf2/HO-1/GPX4通路探讨大戟脂总三萜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茂杰 谭为 +3 位作者 哈木拉提·哈斯木 徐磊 顾政一 赵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834-4842,共9页
旨在探讨大戟脂总三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FCA)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7.... 旨在探讨大戟脂总三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FCA)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7.5 mg·kg^(-1))组,大戟脂总三萜低、中、高剂量组(32、64、128 mg·kg^(-1));除对照组大鼠外,在大鼠右后足趾注射0.2 mL FCA。给药组灌胃给予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每日1次,期间测量大鼠后足肿胀度并进行关节炎评分至第30天。给药结束后,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生化比色法检测关节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因子和Fe^(2+)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RT-PCR法检测关节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关节组织中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GPX4、ACSL4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经雷公藤多苷(7.5 mg·kg^(-1))和大戟脂总三萜(32、64、128 mg·kg^(-1))治疗后,大鼠双侧后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关节炎评分显著下降,关节组织病变程度减轻;关节组织中MDA和Fe^(2+)含量降低,GSH含量和SOD活性增加;氧化因子Nrf2、GPX4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显著增加,ACSL4的蛋白表达和mRNA相对含量显著降低;Nrf2/HO-1/GPX4通路的Keap1、NQO1、HO-1、SOD2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综上所述,大戟脂总三萜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细胞异常铁死亡发挥抗RA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Nrf2/HO-1/GPX4信号通路的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脂 总三萜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Nrf2/HO-1/GPX4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海南虎刺枝叶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
19
作者 蓝创 谢珍 +4 位作者 石倪霏 符永泉 熊舒荭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656-7663,共8页
目的 研究茜草科虎刺属植物海南虎刺Damnacanthus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离得... 目的 研究茜草科虎刺属植物海南虎刺Damnacanthus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报道的波谱数据进行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S法通过对分离得到化合物的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的活性进行测试以评价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结果 从海南虎刺枝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aucleidinal(1)、1,2,3,4-tetrahydronorharman-1-one(2)、19-O-methyl-3,14-dihydroangustoline(3)、latifoliamide B(4)、latifoliamide D(5)、bacilsubteramide A(6)、vinmajine I(7)、naucleofficine D(8)、1-甲氧甲酰-β-咔巴啉(9)、naphthisoxazol A(10)、1,6-dihydroxy-2-methyl-9,10-anthraquinone(11)、rubiadin-1-methylether(12)、1,3,6-trihydroxy-2-methoxymethyl-9,10-anthraquinone(13)、3,6-dihydroxy-2-hydroxymethyl-9,10-anthra quinone(14)、7-羟基色原酮(15)、5,7-二羟基色原酮(16)、6,4’-dihydroxy-3’-methoxyaurone(17)和farnisin(18)。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1~14、17和18对滑膜成纤维MH7A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8.93±0.09)~(152.58±0.32)μmol/L。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虎刺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4、17和18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虎刺 naucleidinal rubiadin-1-methyl ether farnisin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原文传递
抗类风湿关节炎中草药剂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继红 郝艳霞 +2 位作者 相会欣 李素霞 蒋翠岚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异质性系统性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还不能被根治,也无特效药。西药主要以减轻症状为主,但不能改变疾病进程或阻止关节破坏,而且有胃肠反应和肾毒性等不良反应。而传统的中草药在类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异质性系统性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还不能被根治,也无特效药。西药主要以减轻症状为主,但不能改变疾病进程或阻止关节破坏,而且有胃肠反应和肾毒性等不良反应。而传统的中草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疗效确切、效果显著。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借鉴西药制剂手段,人们从民族医药中研究和开发出了一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新剂型中草药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使得中草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就近几年中草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新剂型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草药 新剂型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 自身免疫性疾病 现代科学技术 不良反应 西药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