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0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癫痫药物致住院患者药疹的临床表现及防治策略
1
作者 陈慧 张青霞 +4 位作者 张艺丹 林于樱 赵琛 赵宇 朱威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 初步评价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并探讨抗癫痫药物引发药疹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内科或儿科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经皮肤科会诊确诊为由抗癫痫药物致药疹的1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常见引发药疹的抗癫痫药... 目的 初步评价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并探讨抗癫痫药物引发药疹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内科或儿科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经皮肤科会诊确诊为由抗癫痫药物致药疹的1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常见引发药疹的抗癫痫药物种类、药疹的分型、系统受累情况、药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结果 15例患者中,最常引发药疹的药物为奥卡西平(6/15);药疹分型中以麻疹型最常见(13/15),2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型分别由奥卡西平和苯巴比妥引起;除药疹外,患者常合并肝功能异常(8/15)、发热(7/15)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6/15)。经停用/更换致敏抗癫痫药物、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后,药疹完全消退、系统损害恢复正常。结论 多种抗癫痫药物均可引发药疹,抗癫痫药物引发的药疹以麻疹型多见,但应警惕SJS型的出现及肝功能损害。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并更换抗癫痫药物的种类,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对抗癫痫药物引发的药疹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药疹 临床表现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2
作者 张颖 孙玉鹤 +2 位作者 周甜甜 韩露 赵保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20-125,共6页
目的 分析六种不同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以期为抗癫痫药物合理使用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810例癫痫患者(单一抗癫痫用药674例、二联抗癫痫用药114例、三联抗癫痫用药20例,四联抗癫痫用药2例)基本资料,观察患者单一使... 目的 分析六种不同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以期为抗癫痫药物合理使用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810例癫痫患者(单一抗癫痫用药674例、二联抗癫痫用药114例、三联抗癫痫用药20例,四联抗癫痫用药2例)基本资料,观察患者单一使用抗癫痫药物有效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疗效及安全性,按性别、年龄及联合用药进行分类,分析其对有效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810例癫痫患者中138例单一使用丙戊酸钠(17.04%),处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79例,占比57.25%;6例单一使用苯妥英钠(0.74%),处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0例;42例单一使用卡马西平(5.19%),处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7例,占比64.29%;280例单一使用奥卡西平(34.57%),处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55例,占比91.07%;149例单一使用拉莫三嗪(18.40%),处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98例,占比65.77%;59例单一使用左乙拉西坦(7.28%),处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20例,占比33.90%。共有555例获有良好疗效,总有效率为82.34%,4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3%。不同性别患者单一使用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有效浓度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年龄患者单一使用六种抗癫痫药物血浓度测定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6例联合用药中,有34例处于有效浓度范围内,占25.00%。联合用药共有102例获有效,总有效率为75.00%,低于单一用药的总有效率82.34%(χ^(2)=3.980,P<0.05);联合用药共有17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高于单一用药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23%(χ^(2)=6.585,P<0.05)。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指导,但癫痫患者个体差异大,需结合患者自身实际合理斟酌应用抗癫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癫痫药物 血药浓度监测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N2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癫痫抗癫痫药物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春霞 段文浩 +3 位作者 王左华 聂文莎 郑宇霞 王惠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4期2651-2654,共4页
目的探讨钠通道电压门控2A(SCN2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癫痫抗癫痫药物(AED)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95例,按服用AED后12个月内癫痫发作情况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未发生癫痫者作为有效组(n=6... 目的探讨钠通道电压门控2A(SCN2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癫痫抗癫痫药物(AED)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95例,按服用AED后12个月内癫痫发作情况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未发生癫痫者作为有效组(n=63),癫痫发作频率不变甚至增加者作为无效组(n=32)。使用qRT-PCR对患儿SCN2A位点rs17183814基因型进行检测。比较各组SCN2A基因型差异和临床资料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SCN2A基因型与药物疗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AED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和首次发作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发作类型、脑电图检查结果、发作频率和AED种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发作类型为肌阵挛的比例、发作频率、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的比例、左乙拉西坦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AED反应组,AED耐药组SCN2A基因位点rs17183814 AA基因型的比例更高,A基因分布频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儿SCN2A的AG基因型、GG型与左乙拉西坦呈正相关(P<0.05);无效组患儿AA型与丙戊酸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作频率(OR=8.199,95%CI:1.372~48.985)和SCN2A基因多态性(OR=8.199,95%CI:1.372~48.985)是癫痫患儿AED治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A基因型相比GG型+AG型治疗无效的风险显著更高。结论SCN2A基因多态性与与儿童癫痫AED治疗疗效相关,特别是AA基因型为治疗无效的风险因素,此外发作频率较高者也易出现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儿童 抗癫痫药物疗效 钠通道电压门控2A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发生抗癫痫药物耐药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永强 陈超 +2 位作者 李信晓 武跃辉 王新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PSE)患者发生抗癫痫药物耐药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41例PSE患者。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对于抗癫痫药物耐药的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耐药组(n=23)与非耐药组(n=118)。...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PSE)患者发生抗癫痫药物耐药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41例PSE患者。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对于抗癫痫药物耐药的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耐药组(n=23)与非耐药组(n=118)。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E患者发生抗癫痫药物耐药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筛选出的影响因素对PSE患者发生抗癫痫药物耐药的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首发年龄≤50岁、出血性脑卒中、中重度脑卒中是PSE患者发生抗癫痫药物耐药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226(1.108~1.356)、6.866(1.197~39.390)、0.073(0.013~0.417)]。脑卒中首发年龄≤50岁、出血性脑卒中对PSE患者发生抗癫痫药物耐药的预测价值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6和0.848,0.739和0.780。结论:脑卒中首发年龄≤50岁、出血性脑卒中对于PSE患者发生抗癫痫药物耐药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耐药 脑卒中首发年龄 NIHSS评分 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后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例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甜甜 张颖 王录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6-88,103,共4页
目的:了解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提取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抗癫痫药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69例抗癫痫药ADR,涉及药品6种,包括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卡马西平、... 目的:了解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提取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抗癫痫药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69例抗癫痫药ADR,涉及药品6种,包括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及苯妥英钠。ADR以神经系统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头晕、嗜睡、头痛等,其次为肝胆、胃肠及代谢系统疾病。结论:临床应关注抗癫痫药ADR,加强用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抗癫痫药物用药特点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祖木来提·木沙优夫 许丽霞 李亚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目的 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抗癫痫药物及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癫痫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该院癫痫患者抗癫痫用药具体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对患者信息、ADR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 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抗癫痫药物及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癫痫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该院癫痫患者抗癫痫用药具体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对患者信息、ADR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209例癫痫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9.81%)占比高于女性(40.19%);166例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涉及5个品种6个品规抗癫痫药物,发生抗癫痫药物相关ADR 68例(占40.96%),多药联合治疗比单药治疗易发生ADR;ADR临床表现以贫血、凝血指标下降最为常见,分别体现在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结论 该院癫痫患者以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为主,抗癫痫药物所致ADR发生率及特点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似,加强临床药师动态监测对发现严重或新的ADR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用药特点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三甲医院6537例7种新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
7
作者 李欣恬 张冬婕 +3 位作者 杨莉 赵志刚 梅升辉 霍记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6-2032,共7页
目的对7种新型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奥卡西平(OXC)、拉莫三嗪(LTG)、托吡酯(TPM)、拉考沙胺(LCM)、唑尼沙胺(ZNS)、吡仑帕奈(PER)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2021年11月—2... 目的对7种新型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奥卡西平(OXC)、拉莫三嗪(LTG)、托吡酯(TPM)、拉考沙胺(LCM)、唑尼沙胺(ZNS)、吡仑帕奈(PER)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2021年11月—2023年3月7种新型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共收集有效浓度数据6537例次。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并比较各组间的血药物浓度水平及达标率。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35∶1。OXC、LEV、LCM、TPM的血药浓度分布在性别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LEV血药浓度在儿童组与老年组、青中年组与老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XC、ZNS、TPM的血药浓度分别在儿童组与青中年组、青中年组与老年组、儿童组与青中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药浓度总达标率最高和最低的药物分别为OXC、LCM;不同年龄段间达标率进行多组间比较,儿童组OXC和TPM浓度达标率显著高于青中年组(P<0.05),老年组LEV浓度达标率显著高于儿童组和青中年组(P<0.05)。合并用药共计2133例次,添加治疗时使用频次高且疗效好、相互作用弱的药物为LEV、OXC和LTG。结论新型抗癫痫药物在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通过治疗药物监测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个体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合并用药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崔九虎 张慧 乔丽曼 《海峡药学》 2009年第5期187-189,共3页
对于癫痫的防治可进行综合治疗,有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免疫治疗、建立正常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病儿生活、饮食治疗、外科治疗。但预防和治疗癫痫发作的基本手段为药物治疗。随着癫痫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出现了新的药物,和新的剂型,本... 对于癫痫的防治可进行综合治疗,有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免疫治疗、建立正常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病儿生活、饮食治疗、外科治疗。但预防和治疗癫痫发作的基本手段为药物治疗。随着癫痫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出现了新的药物,和新的剂型,本文现就目前临床所使用的抗癫痫药物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传统或经典抗癫痫药物 新型抗癫痫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抗癫痫药物所致重症药疹与HLA基因的关系
9
作者 唐鲜艳 耿玲玲 +2 位作者 赵斯钰 温新然 李小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61-465,共5页
目的:明确西北地区汉族儿童抗癫痫药物所致重症药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应用抗癫痫药物所致重症药疹的住院患儿20例为病例组,应用抗癫痫药物3个月以上未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 目的:明确西北地区汉族儿童抗癫痫药物所致重症药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应用抗癫痫药物所致重症药疹的住院患儿20例为病例组,应用抗癫痫药物3个月以上未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患儿55例为耐受组,正常体检的40例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检测外周血HLA-B^(*)1502、HLA-A^(*)2402、HLA-A^(*)3101 3个等位基因,分析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重症药疹平均发病年龄(6.78±3.28)岁,平均潜伏期15天。三组总体基因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HLA-B^(*)150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耐受组及正常对照组有统学差异(P<0.05),HLA-A^(*)2402及HLA-A^(*)3101基因分布频率在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HLA-B^(*)150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卡马西平组与非卡马西平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癫痫药物引发的重症药疹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高发,潜伏期长。卡马西平所致重症药疹与HLA-B^(*)1502等位基因密切相关,建议患者服用抗癫痫药物前筛查HLA基因型,避免重症药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癫痫药物 重症药疹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
10
作者 郭梦杰 吕冰聪 +1 位作者 郭青云 赵海丰 《右江医学》 2024年第8期707-71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57例特发性癫痫患儿,根据患者不同发作类型将治疗组分为:①丙戊酸钠治疗组30例(全面性发作);②奥卡西平治疗组12例... 目的观察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57例特发性癫痫患儿,根据患者不同发作类型将治疗组分为:①丙戊酸钠治疗组30例(全面性发作);②奥卡西平治疗组12例(局灶性发作);③吡仑帕奈治疗组15例(局灶性发作),选取同期在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69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进行测定,检测各治疗组儿童用药前、用药6个月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用药组用药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丙戊酸钠组(全面性发作)治疗前体液免疫功能受损,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较用药前明显升高,IgM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免疫球蛋白Ig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奥卡西平组、吡仑帕奈组(局灶性发作)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儿治疗前存在体液免疫功能受损,尤其在全面性发作患儿当中表现明显,在局灶性发作患儿中不明显;丙戊酸钠有明显免疫调节作用,奥卡西平、吡仑帕奈则无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癫痫药物 免疫球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暴露抗癫痫药物对子代的影响
11
作者 石祺 王小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8-1304,共7页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同步异常放电导致的一种脑功能障碍,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对于妊娠妇女,抗癫痫药物可不同程度地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对其产生不良风险。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潜在致...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同步异常放电导致的一种脑功能障碍,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对于妊娠妇女,抗癫痫药物可不同程度地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对其产生不良风险。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潜在致畸风险最低,奥卡西平致畸风险较低,而托吡酯致畸风险较高,丙戊酸的致畸作用及对宫内暴露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负面影响较大,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目前抗癫痫药物的用药管理仍是一个临床难题,良好的孕前准备和孕期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决策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癫痫药物 宫内暴露 畸形 子代发育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者1495例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及药物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易爱玲 朱绍咏 杨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1期141-144,共4页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总结药物相关问题(DRPs),为癫痫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收集2017年6月—2022年12月于江汉大学附属黄陂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癫痫患者1495例,...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总结药物相关问题(DRPs),为癫痫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收集2017年6月—2022年12月于江汉大学附属黄陂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癫痫患者1495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癫痫发作形式、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及DRPs(DRPs分类及不良反应)。结果1495例患者中,男1003例(67.09%),女492例(32.91%);发病年龄0~91岁,其中41~70岁患者占比最高为62.47%(934/1495);癫痫的发病原因以脑血管疾病占比最高为34.78%,其次为多病因共存;癫痫发作形式7种。1495例患者中采用单药治疗815例占54.52%,联合用药418例占27.96%,最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为丙戊酸钠;DRPs分类有DRP2(498例)、DRP4(808例)、DRP5(195例)、DRP6(59例),共统计得出1560个DRPs原因,人均1.04个问题。1495例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62例,发生率为17.52%。结论临床药师需加强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化管理及DRPs的干预,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对减少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癫痫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癫痫药物 丙戊酸钠 药物相关问题 Granada-Ⅱ分类法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抗癫痫药物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效果及预后
13
作者 季思媛 李开军 +2 位作者 冯亚南 叶丽 华奇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抗癫痫药物(AEDs)最佳治疗时机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共110例,且发作后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癫痫发生时间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ES组(脑卒中后2周内)41例和LS组(脑卒中后2周以上)6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抗癫痫药物(AEDs)最佳治疗时机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共110例,且发作后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癫痫发生时间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ES组(脑卒中后2周内)41例和LS组(脑卒中后2周以上)69例,再根据首次癫痫发作后是否给予AEDs治疗分为ES治疗组、ES未治疗组,LS治疗组、LS未治疗组,对比各组在不同随访时间点再发癫痫的情况。结果ES组中,再次发生癫痫的患者共15例,占36.59%,LS组中,再次发生癫痫的患者共53例,占76.81%。LS组癫痫再发率明显高于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63,P<0.05)。ES组在随访3个月内、6个月内、9个月内、12个月内的癫痫再发率均明显低于L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3、4.52、5.37、8.50,P均<0.05)。LS未治疗组在4个时间节点的癫痫再发率均明显高于LS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37、4.54、4.47、6.10,P均<0.05);LS未治疗组在9个月内及12个月内癫痫再发率明显高于ES未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08、9.42,P均<0.05)。3个月内、6个月内、9个月内、12个月内,ES治疗组与ES未治疗组的癫痫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03、0.02、0.01、0.01,P均>0.05);LS治疗组与ES未治疗组的癫痫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5、0.41、0.87、1.51,P均>0.05)。结论脑卒中后2周后癫痫发作的患者发病后可考虑长期应用AEDs治疗,而脑卒中后2周内癫痫发作的患者不建议给予长期AEDs治疗,若给予治疗半年后未出现再发可考虑减停AEDs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抗癫痫药物 不同治疗时机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脑电图对癫痫患儿停用抗癫痫药物后复发的评估价值
14
作者 李海静 张申 +1 位作者 张雪莲 丁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54-2557,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癫痫患儿停用抗癫痫药物后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12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停用抗癫痫药物后1 a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29例)和未复发组(8...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癫痫患儿停用抗癫痫药物后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12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停用抗癫痫药物后1 a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29例)和未复发组(83例)。分析患儿停药前动态脑电图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棘尖波数量、慢波数量、慢波出现方式。结果在棘尖波数量方面,复发组患儿中量棘尖波型占比最多,其次为少量棘尖波型、大量棘尖波型、无棘尖波型;未复发组患儿少量棘尖波型占比最多,其次为无棘尖波型、中量棘尖波型、大量棘尖波型;两组患儿棘尖波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波数量方面,复发组患儿中量型占比最多,其次为少-中量型、少量型、中-大量型、大量型;未复发组患儿以少量型占比最多,其次为少-中量型、中量型、中-大量型、大量型;两组患儿慢波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波出现方式方面,复发组患儿以阵发性(P型)慢波为主,其次为散在性(S型)、局灶性(F型);未复发组患儿以S型为主,其次为P型、F型;两组患儿慢波出现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儿停用抗癫痫药物前动态脑电图显示中量、大量棘尖波,中量、中-大量、大量慢波,P型慢波时,考虑延缓停药,以降低癫痫患儿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复发 动态脑电图 抗癫痫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抗癫痫药物的分布及其生态毒性研究
15
作者 朱丹 张钊 张思远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267-269,共3页
近年来,抗癫痫药物及其代谢物在城市污水及其他环境水样中被广泛地检出。为了引起社会对水环境中抗癫痫药物污染的关注,并积极采取抗癫痫药物污染的防治措施,保护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本文系统介绍了水环境中抗癫痫药物的检测方法和污... 近年来,抗癫痫药物及其代谢物在城市污水及其他环境水样中被广泛地检出。为了引起社会对水环境中抗癫痫药物污染的关注,并积极采取抗癫痫药物污染的防治措施,保护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本文系统介绍了水环境中抗癫痫药物的检测方法和污染特征,总结了抗癫痫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毒性效应。旨在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抗癫痫药物的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为管理部门今后制定相关环境管控政策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代谢物 水环境 污染特征 生态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黄意坚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0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析丙戊酸钠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托吡酯与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接受药物联合治疗及同期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纳入研究,并划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析丙戊酸钠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托吡酯与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接受药物联合治疗及同期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纳入研究,并划分为对照组(托吡酯+拉莫三嗪治疗,25例)与观察组(丙戊酸钠呐+托吡酯+拉莫三嗪治疗,25例),对比组间癫痫发作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癫痫发作次数与每次持续时间横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癫痫的发作次数(1.55±0.46)次/月、持续时间(4.88±1.02)min及不良反应发生率(8.00%)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00%)及家属满意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常用抗癫痫药物在难治性癫痫患儿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在促进康复的同时得到患儿家属普遍认可,并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抗癫痫药物 难治性癫痫 治疗效果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一年保留率比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丽冰 吴志刚 +3 位作者 李济田 卢惠娴 杜韵华 吴伟博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1895-1897,共3页
目的比较一线的传统与新型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保留率,为癫痫患者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门诊随诊对269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按发作类型随机给予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单... 目的比较一线的传统与新型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保留率,为癫痫患者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门诊随诊对269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按发作类型随机给予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比较它们的一年保留率,并详细记录停药原因。结果一年保留率统计,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分别为苯妥英钠63.5%、丙戊酸钠67.3%、卡马西平68.6%,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分别为拉莫三嗪88.5%、托吡酯74.5%、奥卡西平75%,传统与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一年保留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药的原因方面,传统抗癫痫药物(52.5%)比新型抗癫痫药物(26.7%)更容易因为药物副作用而停药,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一年保留率较传统的抗癫痫药物高,提示对于新诊断癫痫患者应优先选择新型的抗癫痫药物作为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率 癫痫 传统抗癫痫药物 新型抗癫痫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B*15:02与芳香族类抗癫痫药物诱发SJS/TEN关联性的Meta分析
18
作者 魏翼 林意菊 +2 位作者 陈路琼 秦春凤 姚凯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869-878,共10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估HLA-B*15:02等位基因与芳香族类抗癫痫药物(AEDs)诱发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的关联。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估HLA-B*15:02等位基因与芳香族类抗癫痫药物(AEDs)诱发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的关联。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24年7月1日,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共计芳香族类AEDs诱发SJS/TEN患者794例,对照2851例,分析结果合并为OR (95% CI)为26.32 (15.67~44.21) (Z = 12.36, P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HLA-B*15:02 allele with aromatic antiepileptic drugs (AEDs) induced Stevens-Johnson syndrome/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with laxity (SJS/TEN) by meta-analysis. Methods: A comprehensive search of PubMed,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 Zhi.com, Wanfang, and Wipu databases was performed up to 1 July 2024, and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3 software. Results: A total of 26 papers, all of which were case-control studies, were included, with a total of 794 patients with SJS/TEN induced by aromatic AEDs and 2851 controls, and the combined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showed an OR (95% CI) of 26.32 (15.67~44.21) (Z = 12.36, P < 0.00001). Conclus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of HLA-B*1502 allele eliciting AEDs of the Fragrant family class causing SJS/T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抗癫痫药物 白细胞抗原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抗癫痫药物相关知识
19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4年第7期63-64,共2页
癫痫病情复杂、症状多样,多数患者是在儿童期发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治疗,也是大部分癫痫患儿的首选治疗方式。抗癫痫药物一旦开始使用,一般需要长期治疗。除了急性期或伴... 癫痫病情复杂、症状多样,多数患者是在儿童期发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治疗,也是大部分癫痫患儿的首选治疗方式。抗癫痫药物一旦开始使用,一般需要长期治疗。除了急性期或伴随疾病住院治疗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院外由患儿家属负责管理患儿服药,因此患儿及家属应掌握一定的药物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伴随疾病 癫痫患儿 住院治疗 患儿家属 癫痫 药物治疗 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用药不当及优化策略研究
20
作者 牛河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11-114,共4页
探讨神经内科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用药不当的情况及其优化策略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72例神经内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采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优化策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探讨神经内科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用药不当的情况及其优化策略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72例神经内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采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优化策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A组的86.11%;B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6.11%,显著高于A组的13.89%。在负面情绪评分上,B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化抗癫痫药物的用药策略可以提高癫痫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尽管会增加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但通过调整药物或做好相关病情管理,可以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癫痫患者 抗癫痫药物 优化策略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