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9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共党报党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宣传 被引量:4
1
作者 罗艳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0-155,共6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时期的一项基本政策,其基本内容在战略防御阶段已经形成,在此阶段,中共中央党报党刊对该政策进行了积极宣传。它们不仅刊载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相关文件,发表文章对该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时期的一项基本政策,其基本内容在战略防御阶段已经形成,在此阶段,中共中央党报党刊对该政策进行了积极宣传。它们不仅刊载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相关文件,发表文章对该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进行了解读,而且在宣传方式上或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日、纪念日,或采取了图文并茂的形式。中共中央党报党刊的宣传理论与实践,不仅拓展了以往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常规理解,而且对于现实的思想理论宣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报党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米特洛夫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围绕中共对蒋介石方针三次转变的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万杰 高放(指导)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季米特洛夫曾任共产国际总书记并直接负责处理中国事务,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制定关系密切。中共对蒋方针在统战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三次重要转变:从最初的"反蒋抗日"转到"逼蒋抗日",西安事变之初又短暂转向"除蒋抗... 季米特洛夫曾任共产国际总书记并直接负责处理中国事务,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制定关系密切。中共对蒋方针在统战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三次重要转变:从最初的"反蒋抗日"转到"逼蒋抗日",西安事变之初又短暂转向"除蒋抗日",继而再转为"联蒋抗日"。季米特洛夫在其中发挥过重要影响。中共一方面积极参考了季米特洛夫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自身也大有创见。他在指导中共统战方面存在一定的左右偏向问题,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米特洛夫 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淮北苏皖边根据地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维良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9-52,共4页
淮北苏皖边抗日根据地是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北抗日根据地后期的中心地区。它位于淮河以北、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皖东北和邳睢铜两块根据地。该根据地处在日军占领的徐州、蚌埠、清江三... 淮北苏皖边抗日根据地是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北抗日根据地后期的中心地区。它位于淮河以北、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皖东北和邳睢铜两块根据地。该根据地处在日军占领的徐州、蚌埠、清江三大战略据点中间,地位十分重要。在它创建、坚持和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苏皖边区党组织不断调整与统战对象的关系、坚持和灵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东 八路军 新四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重要作用 张爱萍 中共中央中原局 统战关系 部队 淮北抗日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口号”论争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4
作者 田刚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22,共8页
上世纪30年代在"左联"内部发生的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表面看起来是两种话语的表述方式之争,实际上是两种政治策略之争,更是中共中央的两个权力中心之争,即以王明为代表的"莫斯科中央"和以毛泽东为代表... 上世纪30年代在"左联"内部发生的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表面看起来是两种话语的表述方式之争,实际上是两种政治策略之争,更是中共中央的两个权力中心之争,即以王明为代表的"莫斯科中央"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陕北中央"之争。即使到了"延安时期",党中央内部对于"两个口号"论争的评价,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的政治形势下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而这时毛泽东对"两个口号"的理解和阐释与当初鲁迅有着根本的不同,他把鲁迅在"两个口号"论争中所坚持的"文学的独立性"转换成了"艺术上的政治独立性",进而演化为"艺术上的政治立场",这与当年"国防文学"论者的思想逻辑是暗合的。表面上,毛泽东是"国防文学"的批评者,但在思想逻辑上,毛泽东与以周扬为代表的"国防文学"论者有着惊人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两个口号”论争 鲁迅 毛泽东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5
作者 刘丹 张丽萍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9期55-57,共3页
在中共制定和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国际从思想、组织、物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指导与帮助,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国际也犯过不少错误,但总的来说,其功要大于过。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演变看中共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6
作者 周颖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114-116,共3页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艰难地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不断根据客观刑势的需要调整其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艰难地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不断根据客观刑势的需要调整其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东明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1-54,共4页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不计前嫌,不计得失,从反蒋、逼蒋到联蒋,与国民党及一切爱国志士、全国军民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成功经验值得永远纪念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统一战线 政策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
8
作者 李大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1-95,共5页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建立时,毛泽东就指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形式,...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建立时,毛泽东就指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形式,最关键的因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考查这一正确政策制定时所经历的由抗日反蒋—一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复杂过程,对于帮助我们认识过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今天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行,都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帝国主义 国民党 蒋介石 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 抗日反蒋 毛泽东 中共中央 第二次国共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探索和实践
9
作者 李东明 《四川统一战线》 2005年第8期16-18,共3页
一、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国民党内的一部分爱国将领出于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不满,也纷纷举起抗日反蒋的大旗,或率... 一、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国民党内的一部分爱国将领出于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不满,也纷纷举起抗日反蒋的大旗,或率领部下或与当地的红军一起对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的抵抗。国民党左派人物宋庆龄、蔡元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 国民党左派 毛泽东 不抵抗政策 相结合 张学良 抗日反蒋 宋庆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七”事变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演变
10
作者 靳宝民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68-71,共4页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渐演变的过程,有时认识有反复,政策也就出现反复,直到“九·一八”事变后四年多的1935年底才基本完成,在西安事变前后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在...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渐演变的过程,有时认识有反复,政策也就出现反复,直到“九·一八”事变后四年多的1935年底才基本完成,在西安事变前后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在“七·七”事变前后付诸了实现。“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着急剧上升的中日民族矛盾,以王明为首的临时中央做出的判断是;a、“九·一八”事变是反苏战争的序幕。①b、“九·一八”事变意味着国际帝国主义者将和中国各派军阀联合起来对付中国工农红军。②当时党内的领导人并没有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长期战略的起点,当然也并没有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矛头是指向除汉奸以外的中国一切阶级和阶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日本帝国主义 共产国际 事变 政策问题 统战政策 蒋介石集团 逼蒋抗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政策的转变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
11
作者 杨钦良 《党校教学》 1988年第4期41-44,共4页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提出的呢?还是应主要归功于共产国际?这是在党史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回顾了从1931年至1936年共产国际政策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和完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提出的呢?还是应主要归功于共产国际?这是在党史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回顾了从1931年至1936年共产国际政策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和完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个历史过程,以期弄清这两者之间真实的关系。一、“九·一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人 统一战线政策 国民党政府 民族革命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革命 政策转变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陇东根据地的成功实践
12
作者 赵艳林 《甘肃理论学刊》 2002年第3期75-78,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 ,陇东抗日根据地遵照中国共产党抗战总路线、总任务的要求 ,动员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建立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贯彻落实了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各项政治、经济统战政策。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 ,... 抗日战争时期 ,陇东抗日根据地遵照中国共产党抗战总路线、总任务的要求 ,动员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建立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贯彻落实了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各项政治、经济统战政策。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 ,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政策 陇东 成功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推动作用——以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双向互动为视角
13
作者 兖芳芳 《苏区研究》 2019年第5期94-106,共13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西安事变发生前,在共产国际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中共在吸取自身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变其统战政策中的关门主义倾向,打开了联合国民党内爱国将领共同抗日的大门并逐渐提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西安事变发生前,在共产国际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中共在吸取自身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变其统战政策中的关门主义倾向,打开了联合国民党内爱国将领共同抗日的大门并逐渐提出了逼蒋抗日的方针。西安事变发生后,对蒋介石的处置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吸取共产国际建议,将蒋介石南京政府包含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内,解除了内战危机,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逼蒋抗日政策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共产国际 苏联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14
作者 李维志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0-13,共4页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①这对中国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①这对中国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任何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政策的形成,总是有一个过程的。党决定和实行的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也经历了酝酿、提出和最终形成的曲折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政策 中国人民 毛泽东同志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下层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
15
作者 昝亚俊 《理论导刊》 1986年第12期16-19,6-15,共6页
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于一九三五年侵略华北,妄图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从此,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根据西北的形势,首先致力于争取围攻根据地的东北军.... 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于一九三五年侵略华北,妄图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从此,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根据西北的形势,首先致力于争取围攻根据地的东北军.西北军的工作.(一)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是蒋介石派来陕西围攻陕甘宁根据地的国民党所谓“杂牌”部队,与蒋介石及其嫡系部队有着深刻的矛盾.同时,两军在陕北进攻红军前线屡遭挫败,张,杨深知红军并不能用武力消灭,围攻红军不过是白自地销耗自己的实力,继续下去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在民族敌人日益深入国土、广大群众抗日怒潮日益高涨的形势下,他们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日益表示不满,倾向抗日.根据这些情况,党便把争取东北军、西北军参加抗日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便以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实现全国的对日抗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红军 蒋介石 “西安事变” 张学良 五十周年 西北军 杨虎城 内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二方面军长征时期土地革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践
16
作者 王明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0-53,共4页
作为一次成功的战略转移,红二方面军的长征,一方面继续坚持红二方面军历史上土地革命的光荣传统,在流动作战途中不断在有利条件下寻求建立革命根据地,从而继续宣传和实践苏维埃土地革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就是这一努力的具体体... 作为一次成功的战略转移,红二方面军的长征,一方面继续坚持红二方面军历史上土地革命的光荣传统,在流动作战途中不断在有利条件下寻求建立革命根据地,从而继续宣传和实践苏维埃土地革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就是这一努力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红二方面军在长征期间注意及时落实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确立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示,沿途开展了一系列以抗日反蒋为内容的宣传与组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 土地革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中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刘少奇同志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志良 许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7-11,共5页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武器。抗日战争开始后,刘少奇同志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决定,来到华中,曾任中原局、华中局书记和新四...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武器。抗日战争开始后,刘少奇同志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决定,来到华中,曾任中原局、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等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华中抗日根据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陈毅 机会主义路线 苏北 刘少奇 八路军 军队 部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五十周年
18
作者 尹凤英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87年第5期35-37,共3页
五十年前的七月七日,一场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在中华大地全面爆发。我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御侮,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 苏北 新四军 五十周年 陈毅 五十年 黄桥决战 部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
作者 陈一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6期19-25,共7页
1936年12月12日,中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人都不能不承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近代中国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的解决中作出了卓越的... 1936年12月12日,中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人都不能不承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近代中国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的解决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根据中国共产党为坚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进行艰巨斗争的历史事实,着重论述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是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努力分不开的,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必然发展。(一)西安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引起国内外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的结果。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的独占殖民地是蓄谋已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 和平解决 日本帝国主义 蒋介石 张学良 国民党 东北军 杨虎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20
作者 杨庆华 《丹东师专学报》 1998年第3期73-75,共3页
在皖南事变过程,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坚持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随着时局的起伏和矛盾冲突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灵活运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 在皖南事变过程,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坚持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随着时局的起伏和矛盾冲突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灵活运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气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