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花菊花心褐化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
1
作者 胡雅鑫 郭梓婷 +4 位作者 方萍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王利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切花菊在采后储运过程中面临花心褐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切花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由于该问题成批次暴发,推测为病原菌感染所致。为探究该问题成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本研究对夏菊‘金扇’花心褐化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科赫(Koch)法则分... 切花菊在采后储运过程中面临花心褐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切花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由于该问题成批次暴发,推测为病原菌感染所致。为探究该问题成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本研究对夏菊‘金扇’花心褐化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科赫(Koch)法则分离鉴定病原菌,借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并通过平板抑菌试验和鲜切花处理试验筛选鉴定高效抑制剂。结果显示:花心褐化导致夏菊生产每年损失约10%;病原菌为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其最适生长条件为pH=7.0和42℃。在评价的15种常用绿色低毒杀菌药剂中,80%乙蒜素为最优杀菌剂,其1 000倍稀释液可显著抑制其他2个品种菊花的花心褐化。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导致切花菊花心褐化问题的病原菌,并筛选到绿色、低毒且高效的抑菌药剂,为防治切花菊采后花心褐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花心褐化 病原分离鉴定 抑菌药剂筛选 乙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蓝变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和抑菌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曹翠 宋瑞清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5期30-34,共5页
通过对2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蓝变真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蓝变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强,在pH4.0~9.0范围内均能生长,在酸性环境下发育较好;以葡萄糖和果糖为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甘氨酸,此外菌株O... 通过对2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蓝变真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蓝变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强,在pH4.0~9.0范围内均能生长,在酸性环境下发育较好;以葡萄糖和果糖为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甘氨酸,此外菌株Ophiostoma penicillatum 1也可很好利用酵母粉.甲基托布津、扑海因对2个试验菌株的生长有极强的抑制效果,百菌清和中生菌素仅对Ophiostoma penicillatum 2有很强的抑制效果,可杀得和硫酸链霉素对所有菌株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八齿小蠹 蓝变 生物学特性 抑菌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