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琯溪蜜柚疏果黄酮酶法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淑安 丁红霞 +1 位作者 杨远帆 倪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166,共8页
本论文旨在探讨β-葡萄糖苷酶法辅助提取琯溪蜜柚疏果黄酮的工艺及提取得到的黄酮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试验对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酶解pH、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并研究总黄酮提取物对酪氨... 本论文旨在探讨β-葡萄糖苷酶法辅助提取琯溪蜜柚疏果黄酮的工艺及提取得到的黄酮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试验对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酶解pH、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并研究总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琯溪蜜柚疏果黄酮提取的最优条件是: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0.0128 U/mL、酶解pH4.4、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8 h,在该工艺条件下疏果总黄酮提取量为34.0 mg/g;该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31 mg/mL。本研究结果说明酶法工艺可显著提高琯溪蜜柚疏果黄酮的提取量,且琯溪蜜柚疏果黄酮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琯溪蜜柚疏果黄酮提取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利于促进琯溪蜜柚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琯溪蜜柚 疏果 黄酮 Β-葡萄糖苷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薰衣草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斌 钱骅 +3 位作者 赵伯涛 周谦 黄晓德 朱羽尧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10-1612,共3页
目的研究薰衣草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方法提取不同极性部位的浸膏分别进行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结果总抗氧化能力(TAC)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二氯甲烷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 目的研究薰衣草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方法提取不同极性部位的浸膏分别进行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结果总抗氧化能力(TAC)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二氯甲烷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二氯甲烷相、石油醚相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83.06%、51.27%、47.74%、43.28%;乙酸乙酯相、二氯甲烷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分别为80.26%、52.34%、45.26%、28.22%。;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二氯甲烷相、石油醚相对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达73.52%、36.42%、28.55%、20.21%。结论本研究对下一步薰衣草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叶 抗氧化 抑制酪氨酸酶 综合利用
原文传递
曲酸三氮唑氨基硫脲席夫碱的合成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3
作者 罗亚园 刘进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4,共9页
本研究基于蘑菇酪氨酸酶晶体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1个曲酸三氮唑氨基硫脲席夫碱衍生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发现,所有化合物均能一定程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化合物7j抑制效果最好,其IC_(50)为1.584μM,优于阳性对照曲酸(IC_(50)... 本研究基于蘑菇酪氨酸酶晶体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1个曲酸三氮唑氨基硫脲席夫碱衍生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发现,所有化合物均能一定程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化合物7j抑制效果最好,其IC_(50)为1.584μM,优于阳性对照曲酸(IC_(50)为22.230μM);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为混合型抑制剂,不仅能与游离酶结合,还能与酶-底物复合物相结合,其K_(I)和K_(IS)分别为0.059 3μM和0.100 6μM;进一步的荧光猝灭和实际抗褐变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不仅对酪氨酸酶有很好的动态猝灭作用,其实际抗褐变效果也优于曲酸和抗坏血酸;上述研究结果为开发安全、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物 生物活性 抑制机理 抗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嵛菜抗氧化与抑制酪氨酸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先俊 邓显锋 周慧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为了探讨山嵛菜植物各部分的抗氧化与抑制酪氨酸酶能力,将新鲜山嵛菜的叶、叶柄、块茎、根须等,用20%乙醇水溶液提取后,分别检测各部分的总抗氧化能力、灭活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抑制酪氨酸酶能力。结果表明,总抗氧化能力以山嵛菜叶最强(68.... 为了探讨山嵛菜植物各部分的抗氧化与抑制酪氨酸酶能力,将新鲜山嵛菜的叶、叶柄、块茎、根须等,用20%乙醇水溶液提取后,分别检测各部分的总抗氧化能力、灭活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抑制酪氨酸酶能力。结果表明,总抗氧化能力以山嵛菜叶最强(68.4单位,0.1 g/mL);灭活超氧阴离子能力也是山嵛菜叶最强(IC50值0.7mg/mL);抑制酪氨酸酶能力以山嵛菜块茎、根须最强(IC50值0.3或0.4 mg/mL)。上述资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山嵛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嵛菜 总抗氧化力 灭活超氧阴离子 抑制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美白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琦 刘洋 +3 位作者 吴金昊 陶丽莉 王楠 赵华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22-26,30,共6页
对几种美白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进行测定。以L-酪氨酸为底物,测定一定质量分数下的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选用α-熊果苷测定实验方法的重现性与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与0.96%;几种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 对几种美白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进行测定。以L-酪氨酸为底物,测定一定质量分数下的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选用α-熊果苷测定实验方法的重现性与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与0.96%;几种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效果,抑制作用为可逆抑制,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重现性 精密度 量效关系 可逆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草酚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敏 余雄英 +2 位作者 舒青龙 唐芳瑞 左爱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4-277,共4页
目的检测麝香草酚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方法采用清除DPPH、ABTS、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方法,检测麝香草酚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结果麝香草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和抑... 目的检测麝香草酚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方法采用清除DPPH、ABTS、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方法,检测麝香草酚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结果麝香草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效应。在清除DPPH、ABTS、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试验中,麝香草酚的体系终浓度IC_(50)分别为120,40.9,24,60,29.17μmol/L和37.49μmol/L。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的山柰酚的体系终浓度IC_(50)分别为80,9.09,12,12,8.33μmol/L和3.33μmol/L。麝香草酚具有1个酚羟基,山柰酚具有3个酚羟基,分子结构的不同,导致麝香草酚、山柰酚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结论研究表明麝香草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抗氧化防衰老类候选药物、化妆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羟自由基 超氧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
原文传递
3种根皮素酰腙衍生物的合成及抑制酪氨酸酶和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杜鹏 余燕影 曹树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529,共5页
以根皮素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三种新的酰腙类化合物1~3:根皮素苯甲酰腙(1)、根皮素2-羟基苯甲酰基腙(2)和根皮素4-羟基苯甲酰基腙(3)。采用UV、IR、1H NMR、13C NMR及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测定了根皮素及其酰基腙的抑制酪氨酸酶... 以根皮素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三种新的酰腙类化合物1~3:根皮素苯甲酰腙(1)、根皮素2-羟基苯甲酰基腙(2)和根皮素4-羟基苯甲酰基腙(3)。采用UV、IR、1H NMR、13C NMR及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测定了根皮素及其酰基腙的抑制酪氨酸酶的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化合物2(IC50=13.4±1.1μM)和化合物3(IC50=19.1±0.82μM)抑制酪氨酸酶能力比母体根皮素(IC50=23.7±1.8μM)有了明显提高;化合物1~3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构效关系探讨,表明化合物芳酰基苯环上羟基数目和位置在抑制酪氨酸酶和清除自由基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素 合成 抑制酪氨酸酶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皮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彭思琪 王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32-140,共9页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香蕉皮中的总黄酮,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2种成熟度的香蕉皮总黄酮的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乙醇浓度95%,温度60℃,超声时间50 min,在此条件...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香蕉皮中的总黄酮,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2种成熟度的香蕉皮总黄酮的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乙醇浓度95%,温度60℃,超声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1.82%。成熟度1级、成熟度6级香蕉皮总黄酮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对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Fe3+还原能力均显著高于V_(C)。成熟度1级、成熟度6级香蕉皮总黄酮以及VC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12、0.09、15.06 m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14、0.14、0.29 mg/mL。香蕉皮总黄酮具有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成熟度1级、成熟度6级香蕉皮总黄酮与曲酸抑制单酚酶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0.10、0.03、0.01 mg/mL,抑制二酚酶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0.15、0.14、0.11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皮 总黄酮 提取 抗氧化 抑制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二酸的化学改性及产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杨 杨子佳 +1 位作者 祝钧 董银卯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94-496,528,共4页
以壬二酰二氯和氨基酸乙酯盐酸盐为原料,采用改进后的肖顿-鲍曼缩合反应首先合成了壬二酸二丙氨酸乙酯、壬二酸二亮氨酸乙酯和壬二酸二缬氨酸乙酯,然后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水解最终得到壬二酰二丙氨酸钠、壬二酰二亮氨酸钠和壬二酰二缬氨酸... 以壬二酰二氯和氨基酸乙酯盐酸盐为原料,采用改进后的肖顿-鲍曼缩合反应首先合成了壬二酸二丙氨酸乙酯、壬二酸二亮氨酸乙酯和壬二酸二缬氨酸乙酯,然后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水解最终得到壬二酰二丙氨酸钠、壬二酰二亮氨酸钠和壬二酰二缬氨酸钠;对两步反应的产物结构采用1HNMR和LC-MS进行表征确认;考察了壬二酸化学改性产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并与壬二酰二甘氨酸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在壬二酸中引入丙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后,其水溶性明显增强,壬二酰二丙氨酸钠、壬二酰二亮氨酸钠和壬二酰二缬氨酸钠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率均随之升高;当4种样品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达到50%时,壬二酰二丙氨酸钠和壬二酰二缬氨酸钠的质量浓度(IC50)约为6.5 g·L-1,阳性对照壬二酰二甘氨酸钾的IC50约为15 g·L-1,与阳性对照壬二酰二甘氨酸钾比较,壬二酰二丙氨酸钠和壬二酰二缬氨酸钠在质量浓度较低时对酪氨酸酶活性发挥更强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二衍生物 合成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体外实验反应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楼彩霞 朴香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80-2582,共3页
目的研究连翘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在微孔板检测系统中适宜的反应体系。方法以连翘两个极性部位的萃取物为受试对象,将反应总体积定为200μl,保持底物L-酪氨酸的体积40μl不变,依次变化酪氨酸酶和溶剂二甲亚砜的体积,在37℃环境下每2 mi... 目的研究连翘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在微孔板检测系统中适宜的反应体系。方法以连翘两个极性部位的萃取物为受试对象,将反应总体积定为200μl,保持底物L-酪氨酸的体积40μl不变,依次变化酪氨酸酶和溶剂二甲亚砜的体积,在37℃环境下每2 min检测一次吸光度A475,持续40 min,以不含药时吸光度的变化值或含药时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作为参考指标,从酶体积、二甲亚砜体积及孵育时间等变化因素分析此实验适宜的反应体系。结果①吸光度值随着酶体积的增加而增高。酶体积为70μl时,吸光度值最高。不同酶体积的反应体系分别在20~26 min之间出现最大吸光度变化速率。②吸光度值随着二甲亚砜体积增加而增高。二甲亚砜终体积分数为5%时,样品溶解程度和线性关系均较2%时好。结论此实验适宜的反应体系为:底物L-酪氨酸40μl,酶体积70μl或以下,加入适量pH 6.8缓冲液和受试药物,使二甲亚砜的终体积分数为5%,体系总体积为200μl,恒温37℃下孵育20~26 min之后检测。此反应体系为下一步研究连翘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提供基础,也为其他药物的同类实验提供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抑制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白及抑制酪氨酸酶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有效部位筛选及其制备工艺考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美君 刘珈羽 +2 位作者 李峰庆 陈鸿平 刘友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对白及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考察,筛选具有抗氧化及美白作用的功效部位,为白及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70%乙醇、70%乙醇提取后水提等提取方式分别对白及进行回流提取,酪氨酸酶抑制法及... 目的:对白及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考察,筛选具有抗氧化及美白作用的功效部位,为白及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70%乙醇、70%乙醇提取后水提等提取方式分别对白及进行回流提取,酪氨酸酶抑制法及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对各提取部位进行相关活性比较。以酪氨酸酶抑制率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对醇提浓度及具体制备工艺进行考察。结果:白及水提物具有促进酪氨酸酶活性作用(-96.78%),其作用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减弱,白及醇提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抑制率(68.36%),而醇提后水提物对酪氨酸酶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后促进作用减弱;白及醇提物与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其中醇提物抗氧化能力较高,为37.13%,而醇提水提物有增强自由基活性作用(为-43.73%)。综上结果得出,白及醇提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因此对醇提部位进行提取浓度、用量及提取时间、次数的考察,结果以95%乙醇,用量为100倍,提取时间为2 h,共提取1次,所得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结论:白及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美白功效,其中具体活性成分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抑制 DPPH自由基清除率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翠衣抑制酪氨酸酶、抗自由基作用及其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园园 龙娴 +2 位作者 钟大妹 葛月宾 汪振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65-67,102,共4页
评价西瓜翠衣的抑制酪氨酸酶和抗自由基作用,并测定其成分的含量。采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活性测定方法,分析西瓜翠衣提取物的多糖、总氨基酸和VC含量。西瓜翠衣用95%乙醇作为溶剂,提取物活性较高,其多糖、总氨基酸... 评价西瓜翠衣的抑制酪氨酸酶和抗自由基作用,并测定其成分的含量。采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活性测定方法,分析西瓜翠衣提取物的多糖、总氨基酸和VC含量。西瓜翠衣用95%乙醇作为溶剂,提取物活性较高,其多糖、总氨基酸和VC含量分别为50.10、2.59、26.75 mg/g;提取物经大孔树脂纯化后,水洗脱部位的活性较好且富集量最大;进一步透析水洗脱部位,其透析液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达到58.12%,与0.25 mmol/L曲酸作用相当,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56.82%。通过此研究确定了西瓜翠衣的抑制酪氨酸酶和抗自由基功效及其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翠衣 抑制 DPPH自由基清除率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雪 李雪峰 +2 位作者 胡瑞峰 郭万春 刘学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93-199,共7页
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筛选指标,对5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菌体细胞和破碎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发酵上清液抑制酪氨酸酶能力远高... 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筛选指标,对5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菌体细胞和破碎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发酵上清液抑制酪氨酸酶能力远高于菌体细胞和破碎提取物,其中MNJ-9菌株发酵上清液抑制酪氨酸酶能力可达68.9%。菌体细胞和破碎提取物仅为50.9%和34.8%。MNJ-9菌株发酵上清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达93.1%。因此,对MNJ-9菌株进行16S rDNA菌种鉴定。基于液相色谱-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对MNJ-9菌株发酵上清液进行主要成分分析。对其主要成分的10种化合物进行抑制率测定,结果表明,5-氨基戊酸抑制率最高。将5-氨基戊酸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进行细胞毒性实验、黑色素含量测定、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测定评价其美白能力。结果表明,5-氨基戊酸质量浓度为70μg/mL连续培养72 h时细胞存活率≥80%,细胞无明显毒性;质量浓度为10~70μg/mL时,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分别为85.4%~45.2%和76.53%~40.5%,说明5-氨基戊酸具有一定的美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 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 发酵上清液 5-基戊 B16F1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二酸衍生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秋华 汪峰 周春英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壬二酸衍生物(K-ADG)与壬二酸相比,易溶于水,使用量少,有效浓度低,美白作用更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许多美白、祛斑产品都是以抑制酪氨酸酶达到美白作用,1故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强弱是评价增白化妆品的主要指标.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了... 壬二酸衍生物(K-ADG)与壬二酸相比,易溶于水,使用量少,有效浓度低,美白作用更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许多美白、祛斑产品都是以抑制酪氨酸酶达到美白作用,1故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强弱是评价增白化妆品的主要指标.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了多种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的研究结果.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实验研究 壬二 衍生物 美白作用 有效浓度 抑制作用 增白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芥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性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15
作者 岳文明 都晓伟 王昌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10期446-449,共4页
本文研究了水田芥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液的总酚,总黄酮,Vc含量,以及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对羟基致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对水田芥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田芥中各... 本文研究了水田芥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液的总酚,总黄酮,Vc含量,以及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对羟基致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对水田芥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田芥中各物质随提取液乙醇浓度变化而含量变化明显,总酚含量0.034—0.062mg/mL,黄酮0.265—0.407mg/mL,Vc含量0.0414~0.262mg/mL。抗氧化性方面,DPPH清除实验中20%乙醇提取液清除率最高,羟自由基实验中20%,40%乙醇提取液作用强。对DNA保护作用实验,20%,40%作用强。酪氨酸酶抑制实验中各浓度作用强度均较强,水提作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水田芥 总酚 总黄酮 DPPH 羟自由基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花中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白美美 李丹凤 +1 位作者 李石飞 张立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8-1694,共7页
本文首次对连翘花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连翘不同器官[叶、果实(青翘、老翘)、花]抑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连翘花对酪氨酸酶的抑制表现出了浓度依赖性;进而对连翘花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95%乙... 本文首次对连翘花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连翘不同器官[叶、果实(青翘、老翘)、花]抑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连翘花对酪氨酸酶的抑制表现出了浓度依赖性;进而对连翘花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抑酶活性最高。然后根据活性导向分离方法,对连翘花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连翘酯苷A(1)、芦丁(2)、(+)-松脂素-β-D-葡萄糖苷(3)、(+)-甲基松脂素-β-D-葡萄糖苷(4)、连翘苷(5),其中化合物4是首次从连翘花中分离得到。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均显示出一定的抑酶活性,同时各化合物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这表明这些成分可能是连翘花美白作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花 提取和分离 抑制 化学物质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中螺甾总皂苷和呋甾总皂苷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对比研究
17
作者 王文姣 《技术与教育》 2022年第1期25-28,共4页
为研究蒺藜中螺甾总皂苷和呋甾总皂苷抑制酪氨酸酶能力的相对强弱,在玻璃试管中加入5.0 mL的pH=6.8的磷酸缓冲溶液、5.0 mL的L-酪氨酸溶液,再加入不同浓度的蒺藜呋甾总皂苷和蒺藜螺甾总皂苷水溶液,加入酪氨酸酶后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反... 为研究蒺藜中螺甾总皂苷和呋甾总皂苷抑制酪氨酸酶能力的相对强弱,在玻璃试管中加入5.0 mL的pH=6.8的磷酸缓冲溶液、5.0 mL的L-酪氨酸溶液,再加入不同浓度的蒺藜呋甾总皂苷和蒺藜螺甾总皂苷水溶液,加入酪氨酸酶后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反应30 min后取出;以等量的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75 nm处测量其吸光度,计算样品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浓度相同的蒺藜螺甾总皂苷和呋甾总皂苷在相同条件下,螺甾总皂苷抑制酪氨酸酶的能力比蒺藜呋甾总皂苷效果好,在蒺藜总甾体皂苷中起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主要成分是蒺藜螺甾总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 螺甾总皂苷 呋甾总皂苷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合成及其抑制酪氨酸酶二酚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凯 许虎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1-595,共5页
以十一烯酸和苯丙氨酸为原料,使用氯化亚砜将十一烯酸酰氯化,采用肖顿-鲍曼法(Schotten—Baumann)缩合反应合成了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钠,再经酸化分离后得到了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利用IR,MS和1H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 以十一烯酸和苯丙氨酸为原料,使用氯化亚砜将十一烯酸酰氯化,采用肖顿-鲍曼法(Schotten—Baumann)缩合反应合成了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钠,再经酸化分离后得到了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利用IR,MS和1H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活性抑制的机制。结果表明,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可逆抑制,其半抑制浓度为3.711g/L,抑制常数(Ki)为3.651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白化妆品添加剂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 抑制 竞争性可逆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抗氧化分析和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快速筛选桂花抗氧化及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慧吉 李廷钊 李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79,共13页
目的:研究桂花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活性化学成分。方法:以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这3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指标来衡量桂花水提物及其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超高效液相-ABTS^(+)&... 目的:研究桂花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活性化学成分。方法:以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这3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指标来衡量桂花水提物及其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超高效液相-ABTS^(+)·-质谱(UPLC-PDA-QDa-ABTS^(+)·)在线法对桂花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Ultra-filtration affinity-liquid chromatography spectrometry,UF-LC-MS),筛选桂花中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用H_(2)O_(2)致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评价桂花水提物及其化合物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氧化应激保护作用。结果:桂花水提物清除DPPH·及ABTS^(+)·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值分别为37.66和38.32μg/mL。当桂花浓度达到2 mg/mL时,FRAP值可高达3.17。桂花水提物抑制酪氨酸酶双酚酶的EC_(50)为595.9μg/mL。通过UPLC-Triple-TOF/MS分析,初步鉴定了桂花水提物中28种化学成分。采用UPLC-PDA-QDa-ABTS^(+)·在线法及UF-LC-MS技术,快速筛选出桂花提取物中5种具有较好抗氧化作用并兼具显著酪氨酸酶结合率的化学成分,鉴定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毛蕊花糖苷。体外抗氧化和酪氨酸酶实验,验证了毛蕊花糖苷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毛蕊花糖苷清除DPPH·及ABTS^(+)·的EC_(50)值分别为10.27和14.96μg/mL。当毛蕊花糖苷浓度达到1 mg/mL时,FRAP值可高达4.22。毛蕊花糖苷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EC_(50)为477.5μg/mL,对双酚酶的抑制活性几乎没有。利用H_(2)O_(2)致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进一步验证桂花提取物及毛蕊花糖苷对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结论:桂花水提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毛蕊花糖苷具有很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氧化应激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毛蕊花糖苷 UPLC-ABTS · 在线抗氧化 超滤亲和-液质联用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酪氨酸酶抑制肽的牛奶外泌体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栗瑞斌 王倩 +2 位作者 张雷杰 荆韧威 尹海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48-352,371,共6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酶抑制肽(YRS)功能化的牛奶外泌体(mEXOYRS),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获取牛奶外泌体(mEXO);利用外泌体特异锚定肽CP05将YRS修饰在mEXO表面,获得mEXOYRS,随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YRS... 目的:探讨酪氨酸酶抑制肽(YRS)功能化的牛奶外泌体(mEXOYRS),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获取牛奶外泌体(mEXO);利用外泌体特异锚定肽CP05将YRS修饰在mEXO表面,获得mEXOYRS,随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YRS的负载效率;在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中,检测细胞对mEXOYRS的摄取效率以及YRS与酪氨酸酶的共定位效率,评估mEXOYRS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及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将mEXOYRS均匀涂抹于Nude BALB/c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所成皮下瘤模型上,评估其在体内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作用;通过对C57BL/6小鼠表面皮肤涂抹mEXOYRS,评估其对小鼠毛囊的着色程度及小鼠皮肤的美白效果。结果:YRS通过外泌体特异锚定肽CP05高效负载至mEXO,并且不影响mEXO的形态结构及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在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摄取实验中,mEXO能够增强YRS与细胞内酪氨酸酶共定位的效率,在1周、2周及6周时均显著抑制细胞产生黑色素(F=56.117、48.954、560.006,均P<0.05);在Nude BALB/c小鼠黑色素皮下瘤模型中,与YRS组相比,mEXOYRS更好的抑制了黑色素的产生;在C57BL/6小鼠模型中,mEXOYRS降低了黑色素的产生,并显著降低了黑色素含量(F=173.083,P<0.05)及酪氨酸酶活性指标(F=34.156,P<0.05),取得了美白效果。结论:YRS修饰的mEXO可通过内体转运途径,靶向运输到酪氨酸酶处,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并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提高YRS的美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牛奶外泌体 抑制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