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素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红琳 杨利国 《家畜生态学报》 2006年第6期244-246,共3页
抑制素受体目前还没有确定,本文论述了有关抑制素受体的三种假说及抑制素与受体作用的假说,目的是为该受体以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抑制 抑制素受体 β-多聚糖 抑制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效果评估
2
作者 杨伟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41-044,共4页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从2023年5月-2024年5月间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择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从2023年5月-2024年5月间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择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在心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普遍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
3
作者 荀姗妹 刘丰 +2 位作者 赵沙沙 王晓东 王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86-089,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B-ACEI)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从我院选择了1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别,每组50人:一个为实验组,采... 本文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B-ACEI)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从我院选择了1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别,每组50人:一个为实验组,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另一个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降血压治疗。对所有参与者在治疗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包括血压、血糖、肾功能和心血管事件在内的一系列指标测量,并记录所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在治疗后,受试者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这些指标包括血压、血糖和肾功能,包括血压、血糖和肾功能,所有受试者在治疗后这些指标均显著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实验组的患者们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者发现,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该药物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显著,相较于其他药物,它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这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应用值得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高血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衰弱情况的影响
4
作者 檀慧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05-008,共4页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衰弱情况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0月-2023年1月为时间节点,研究纳入无锡市锡山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借助抛硬币法将其等比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遵临床治疗...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衰弱情况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0月-2023年1月为时间节点,研究纳入无锡市锡山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借助抛硬币法将其等比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遵临床治疗指南开展常规对症治疗)与研究组(遵临床治疗指南停用ARB/ACEI类药物,改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将心功能、衰弱及并发症作为两组对比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各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FRAIL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肌酐增高、血钾升高等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有效促进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缓解衰弱情况,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衰弱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素、抑制素及其受体与动物生殖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超 罗艳梅 +2 位作者 张家骅 赵中权 谢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激活素和抑制素均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的多功能生长和分化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生理功能是通过受体与靶器官结合而实现的。作者主要就抑制素、激活素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和对生殖的作用及其... 激活素和抑制素均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的多功能生长和分化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生理功能是通过受体与靶器官结合而实现的。作者主要就抑制素、激活素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和对生殖的作用及其与受体的作用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 抑制 激活受体 抑制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系统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罗艳梅 于明举 +2 位作者 张超 赵中权 张家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3,共2页
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系统是卵巢卵泡内重要的局部调节因子,通过内分泌机制调节垂体卵泡刺激素的分泌,经自分泌和旁分泌调节卵巢卵泡的发育、闭锁和黄体化过程,进而调节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抑制素受体和激活素受体的发现使得对抑制素... 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系统是卵巢卵泡内重要的局部调节因子,通过内分泌机制调节垂体卵泡刺激素的分泌,经自分泌和旁分泌调节卵巢卵泡的发育、闭锁和黄体化过程,进而调节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抑制素受体和激活素受体的发现使得对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系统有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系统,抑制素受体和活化素受体的作用机制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激活-卵泡抑 抑制素受体 活化受体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的用药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小奎 吴杰杰 邹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老年患者中的用药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使用ARNI治疗的168例老年HFrEF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相...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老年患者中的用药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使用ARNI治疗的168例老年HFrEF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分析患者应用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剂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68例老年HFrEF患者中,初始剂量≤50 mg bid的占比较大(71.43%);随访6个月后,8例(4.76%)滴定至靶剂量,137例(81.55%)低于靶剂量,23例(13.69%)撤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住院是老年HFrEF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剂量增加的影响因素(P<0.05);有药物毒副作用、医嘱执行不到位是老年HFrEF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剂量减少或撤药的影响因素(P<0.05)。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多数应用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老年HFrEF患者用药剂量维持在低于靶剂量水平,再住院、药物毒副作用和医嘱执行不到位是影响滴定变化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老年 沙库巴曲缬沙坦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曾凡鹏 《中外健康》 2024年第3期72-74,共3页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治疗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治疗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B型利钠肽(BNP)指标、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BNP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发现,ARNI治疗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射血分数减低慢性心衰 B型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素及其受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各期的表达研究
9
作者 钱俊甫 孙君军 +3 位作者 刘伟峰 解刚强 金建光 郑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临床各期中肿瘤抑制素(OSM)、肿瘤抑制素受体(OSMR)表达及其在HC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HCC(临床Ⅰ期15例、Ⅱ期10例、Ⅲ期5例),5例正常肝和6例肝血管瘤组织...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临床各期中肿瘤抑制素(OSM)、肿瘤抑制素受体(OSMR)表达及其在HC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HCC(临床Ⅰ期15例、Ⅱ期10例、Ⅲ期5例),5例正常肝和6例肝血管瘤组织(对照组)中OSM、OSMR的表达水平。结果30例HCC组织中OSM、OSM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CC组织中临床Ⅲ期OSM表达低于Ⅰ、Ⅱ期(P<0.05);OSMR临床Ⅰ、Ⅱ、Ⅲ期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中分化组HCC组织中OSM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组(P<0.05),低分化与中分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中OSMR表达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M、OSMR的表达和HCC临床分期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肿瘤抑制 肿瘤抑制素受体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及联合应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章晓燕 於佳炜 +3 位作者 刘春凤 滕杰 钟一红 丁小强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7-222,273,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单药治疗及联合应用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循环和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表达的影响及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24例CKD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单药治疗及联合应用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循环和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表达的影响及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24例CKD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予贝那普利20mg/d、缬沙坦160mg/d、贝那普利10mg/d和缬沙坦80mg/d治疗8周。记录随访过程中的血压、血清肌酐(SCr)、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和尿RAS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血、尿RAS组分活性以及三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贝那普利组的尿蛋白定量[(0.61±0.25)g/24hvs(0.35±0.20)g/24h,P<0.05]、尿血管紧张素原[(60.76±28.05)ng/(mg·Cr)vs(23.09±14.74)ng/(mg·Cr),P<0.05]低于基线;缬沙坦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线[(99.17±10.56)mmHgvs(84.63±9.33)mmHg,P<0.05],血浆肾素活性(PRA)高于基线[(1.33±0.76)ng/(ml·h)vs(6.02±2.59)ng/(ml·h),P<0.01]。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蛋白尿下降>30%)分别为87.5%、12.5%和62.5%,贝那普利组显著高于缬沙坦组(P<0.05)。治疗8周后贝那普利组PRA[(3.20±1.25)ng/(ml·h)vs(6.02±2.59)ng/(ml·h),P<0.05)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53.32±11.13)pg/mlvs(105.61±59.49)pg/ml,P<0.05)低于缬沙坦组。结论:贝那普利短期治疗可有效降低CKD患者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和蛋白尿,而缬沙坦可较贝那普利更显著升高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 蛋白尿血管紧张 血浆肾活性 血管紧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郑丽 张亚同 +2 位作者 张卫娜 孙雪林 赵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Cochrane、Google学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 目的系统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Cochrane、Google学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试验组)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对照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0项RCT研究共6839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数差(MD)=-170.14,95%CI:-243.15^-97.12,P<0.05]、左室射血分数(MD=2.92,95%CI:0.63~5.20,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MD=-5.32,95%CI:-10.25^-0.21,P<0.05)、6 min步行距离(MD=58.4,95%CI:40.37~56.42,P<0.05)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力衰竭治疗有效率[比值比(OR)=1.57,95%CI:0.96~2.57,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程度(MD=-1.27,95%CI:-2.62~0.08,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改善程度(MD=-1.36,95%CI:-10.72~8.00,P>0.05)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0.95,95%CI:0.73~1.23,P<0.05;I 2=6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步行距离、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但应注意低血压、高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 心力衰竭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邱爽 杨波 +2 位作者 平海芹 王慧 周三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1-1133,共3页
心力衰竭(心衰)的传统治疗致力于神经体液系统过度激活,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衰的病理生理中扮演基础作用,然而基于传统的心衰治疗方案,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很高,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差,新近出现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 心力衰竭(心衰)的传统治疗致力于神经体液系统过度激活,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衰的病理生理中扮演基础作用,然而基于传统的心衰治疗方案,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很高,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差,新近出现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LCZ696)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既阻断RAAS又增加利尿钠肽,脑啡肽酶抑制剂抑制脑啡肽酶降解钠尿肽,增加钠尿肽从而发挥促进血管舒张和尿钠排泄,抑制病理性生长,抑制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和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作用。具有双重抑制作用的LCZ696开创了新的心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心力衰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的分类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敏 郑仁礼 祁珊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1期25-26,共2页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和AT1受体的结合,发挥扩张血管、排钠利尿、抵制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根据结构分为二苯四咪唑类、非二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和AT1受体的结合,发挥扩张血管、排钠利尿、抵制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根据结构分为二苯四咪唑类、非二苯四咪唑类和非杂环类三大类。该类药物作用专一、降压作用完全、副作用小,是治疗各型高血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抑制 分类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例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谢诚 叶静 缪丽燕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使用情况,为该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住院患者...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使用情况,为该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对其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的转换情况、不良反应和靶剂量达标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1例患者使用了沙库巴曲缬沙坦,其中7例(11.48%)为无适应证用药,5例(8.20%)存在禁忌证用药;34例初始剂量不合理(55.74%),4例给药频次不合理(6.56%),与ACEI转换不合理的有7例(11.48%),与ARB转换不合理的有2例(3.28%);9例患者(14.75%)出现了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达到目标剂量,但有27例患者(44.26%)血压达标。结论:61例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使用与《2016年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年心力衰竭管理指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和药物转换等方面,尤其是初始给药剂量普遍较低。建议今后应通过实时审方和定期点评等手段进一步规范该药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力衰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53
15
作者 李小荣 郑旭辉 李新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5-198,共4页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最新研发出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多项临床研究显示ARNI可以改善症状、改善预后,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最新欧美心力衰竭指南也均推荐其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 EF)的治疗。本文就ARNI在心力...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最新研发出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多项临床研究显示ARNI可以改善症状、改善预后,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最新欧美心力衰竭指南也均推荐其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 EF)的治疗。本文就ARNI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历程及展望做一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沙库巴曲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力衰竭治疗理念变化看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晨 刘梅 +1 位作者 罗敏 徐珽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8期1670-1675,共6页
随着对心力衰竭的认识不断加深,其治疗理念也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理论发展到以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为主的神经内分泌理论。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心力衰竭治疗理念的变化,对心力衰竭治疗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 随着对心力衰竭的认识不断加深,其治疗理念也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理论发展到以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为主的神经内分泌理论。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心力衰竭治疗理念的变化,对心力衰竭治疗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治疗理念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沙库巴曲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林 韦敏克 +1 位作者 韦建勋 柳达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均将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第7天开始,假...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均将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第7天开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服0.5 m L生理盐水,氯沙坦治疗组小鼠按照10 mg/(kg·d)的剂量灌服氯沙坦水溶液0.5 m L。建模后8周和12周时,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雌二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OCN)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采用Micro-CT三维成像系统对小鼠腰椎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腰椎组织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降低;模型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治疗组8周、12周时小鼠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差异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8周时相比,模型组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骨密度(BMD)、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均降低,而骨小梁间隙(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BMD、Tb.N、BV/TV和Tb.Th均升高,而Tb.Sp和SM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小鼠腰椎组织中OPG m RNA、RANK m 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而RANKL m RNA相对表达量和RANKL/OPG比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小鼠腰椎组织中OPG m RNA、RANK m 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而RANKL m RNA相对表达量和RANKL/OPG比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可能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减少负转换而导致的骨丢失,从而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骨质疏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质疏松 卵巢 血管紧张Ⅱ1型受体抑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急性期治疗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2
18
作者 康铁朵 刘文娴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8期740-742,750,共4页
目的: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我国人群众多,治疗效果仍有一定改善空间。本文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在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急性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 目的: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我国人群众多,治疗效果仍有一定改善空间。本文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在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急性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年龄>18岁的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且使用ARNI的患者45例,匹配年龄(±3)岁,性别,射血分数(±5%)后单纯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药物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9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住院结局等。结果:入组人群入院时ARNI组中NYHA分级II-III级的比例是46.7%,在ARB组比例是38.9%,两组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酐在ARB组有低于ARN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6±31.20)vs.(94.57±29.97)mmol/L,P=0.064]。在两组人群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发现,ARNI组较ARB组在住院期间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高(11%vs.6.7%,P<0.001)。但在转归情况如心源性休克,住院期间死亡、住院天数上无明显差异。结论:ARNI在HF-REF人群中初次用药时有肾功能恶化的风险,需要严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鑫鑫 常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1-23,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的有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HFmrEF患者116例,分为ARNI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100 mg,2次/d,n=58)和ARB组(给予缬...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的有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HFmrEF患者116例,分为ARNI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100 mg,2次/d,n=58)和ARB组(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1次/d,n=58)。比较两组患者的LVEF、NT-proBNP、HF再住院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ARB组比较,ARNI组患者治疗1年后LVEF、NT-proBNP改善显著(P<0.01),HF再住院率显著降低(12.1%vs.27.6%,P=0.036)。两组患者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vs.8.6%,P=0.377)。结论:与缬沙坦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改善HFmrEF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减少HF再住院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20
作者 宓宇仙 宓宇波 +1 位作者 于艳梅 王雪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18期15-15,共1页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抑制剂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90例,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厄贝沙坦片)1片,每日1次,连用4周。结果: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有效率87.8%,不良反应少。结论...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抑制剂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90例,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厄贝沙坦片)1片,每日1次,连用4周。结果: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有效率87.8%,不良反应少。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抑制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