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科学家摇篮——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创建、发展和历史演变(1955—2001年)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春开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45-653,共9页
20世纪的核科学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学科在北大物理 90年发展的历程中和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 ,对建立于 195 5年、专门培养核科技人才的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 -原子能系 -技术物理系的... 20世纪的核科学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学科在北大物理 90年发展的历程中和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 ,对建立于 195 5年、专门培养核科技人才的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 -原子能系 -技术物理系的创建、发展和历史演变做一简要回顾是十分必要的 .文章根据许多老师 (包括作者本人 )的亲身经历、感受和历史回忆 ,并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文件档案加以归纳、整理 ,尽可能地再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 4 6年的光辉历程 ,并展望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科学家 北京大学 技术物理系 中国 原子能科学 撤室建 原子核物理专业 技术物理系 放射化学专业
原文传递
实验物理学家:何泽慧
2
《天津政协公报》 2011年第7期39-39,共1页
2006年,某栏目对何泽慧做了4分钟的电视访谈,定格在一个碎皮缝制的钱包上的镜头足足有4分钟。92岁的何泽慧用已经不太灵活的手指翻动钱包,拉开又拉上。钱包是她亲手为钱三强缝制的。实际上,即使不是出于传统,作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心灵... 2006年,某栏目对何泽慧做了4分钟的电视访谈,定格在一个碎皮缝制的钱包上的镜头足足有4分钟。92岁的何泽慧用已经不太灵活的手指翻动钱包,拉开又拉上。钱包是她亲手为钱三强缝制的。实际上,即使不是出于传统,作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心灵手巧也是应有之义。她在"两弹一星"的光环下过了一生。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去世,一家媒体的讣闻副标题说:"享年97岁,系钱三强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泽慧 实验物理学家 钱三强 物理教授 谢长达 电视访谈 叶企孙 博士毕业 技术物理系 文物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重若重”徐光宪
3
作者 叶青 朱晶 《今日科苑》 2015年第8期29-33,共5页
在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徐光宪为了适应国家的需要和安排,曾多次改变科研方向。他在稀土化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使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化水平跃居世界首位。他提出的串级萃取理论,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水平,为我国在稀土元素的开... 在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徐光宪为了适应国家的需要和安排,曾多次改变科研方向。他在稀土化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使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化水平跃居世界首位。他提出的串级萃取理论,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水平,为我国在稀土元素的开发利用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光宪 稀土化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技术物理系 量子化 基础研究 黎乐民 上海交通大学 稀土材料 稀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创新中前进
4
作者 包尚联 《中国科技信息》 2000年第4期90-91,共2页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是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的基础上于1983年经当时的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组建的。所以,一方面,北大的核物理专业是在中国“两弹”上马时,在国务院直接关怀下,“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的条件下,从全...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是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的基础上于1983年经当时的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组建的。所以,一方面,北大的核物理专业是在中国“两弹”上马时,在国务院直接关怀下,“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的条件下,从全国各地、各重点高校中抽调最优秀的人才组建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 技术物理系 重点高校 国家教育部 研究所 北京大学 北大 中国 组建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泽慧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泽慧 沈慧瑛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2-33,共2页
核物理学家何泽慧,1914年3月5日出生于苏州。何泽慧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教育,在其外祖母、教育家王谢长达创办的苏州振华女校完成了小学至高中的学业。1932年,何泽慧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毕业后,赴德国柏林高等工业... 核物理学家何泽慧,1914年3月5日出生于苏州。何泽慧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教育,在其外祖母、教育家王谢长达创办的苏州振华女校完成了小学至高中的学业。1932年,何泽慧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毕业后,赴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学习弹道学,成为该系第一位外国学生、弹道专业第一位女生。1940年以《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论文,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物理系 工业大学 物理学家 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 清华大学 外国学生 飞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国科学家徐光宪:提取高纯度稀土达到99.99% 被引量:1
6
《稀土信息》 2023年第9期29-31,共3页
徐光宪(1920.11.7~2015.4.28)出生于浙江绍兴。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 徐光宪(1920.11.7~2015.4.28)出生于浙江绍兴。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徐光宪院士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绍兴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上海交通大学 徐光宪 技术物理系 稀土化学 化学科学部 中国稀土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守平
7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向守平.男,土家族。1945年生于湖南吉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获瑞士巴塞尔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教授。科研领域为宇宙学与相对论天体物理,至... 向守平.男,土家族。1945年生于湖南吉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获瑞士巴塞尔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教授。科研领域为宇宙学与相对论天体物理,至今已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学教授 技术物理系 1968年 北京大学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天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俊杰
8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23-323,共1页
朱俊杰 男 1938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市,1955年入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选送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59年毕业后留北京大学任教,从事核电子学科研攻关和教学工作。后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实验室主任等职。曾受... 朱俊杰 男 1938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市,1955年入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选送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59年毕业后留北京大学任教,从事核电子学科研攻关和教学工作。后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实验室主任等职。曾受中国核学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中国核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大 技术应用 南京大学物理 核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机遇——预祝中国科技大学九十年代创更高水平
9
作者 马西林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1年第1期45-47,共3页
这次在学校有机会接触一些同志,也看了部分学校建设情况,感到科大已完满地完成了80年代的任务,正在欣欣向荣地向90年代更高水平迈进。产生些想法,提出来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 九十年代 革命时代 技术学科 原子核物理 赵忠尧 彭桓武 技术物理系 经济开发 现代化经济 技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建国
10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82-382,共1页
方建国 男 1938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核电子学研究工作。先后成功地从事过电子管256道、晶体管多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多道、(CAMAC)核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的研制。80年代开始研究核测... 方建国 男 1938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核电子学研究工作。先后成功地从事过电子管256道、晶体管多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多道、(CAMAC)核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的研制。80年代开始研究核测井技术。两维晶体管4096道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岩性密度测井方法与仪器、自然γ能谱测井方法与仪器的研究分别获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 科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数字集成电路 小规模集成电路 岩性密度测井 放射性测井 核测井 全国科学大会 数据收集 数据获取 核电子学 成果奖 电子设备 电子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所经历的北大“文革”武斗
11
作者 俞小平 《江淮文史》 2016年第6期20-34,共15页
1963年,我考人北大技术物理系。自1966年6月至1970年3月,在北大全程参与了这个时期的北大“文革”运动。 1967年8月17日北大井冈山兵团成立后,不承认校“文化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校“文革”)是领导全校的权力机构。因此在1968... 1963年,我考人北大技术物理系。自1966年6月至1970年3月,在北大全程参与了这个时期的北大“文革”运动。 1967年8月17日北大井冈山兵团成立后,不承认校“文化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校“文革”)是领导全校的权力机构。因此在1968年的北大武斗时期,校“文革”和新北大北京公社是支持北大聂元梓一派势力的两个机构。校“文革”是北大权力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北大 经历 权力机构 技术物理系 革命委员会 1968年 全程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之父”徐光宪去世 曾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12
作者 金煜 《西部资源》 2015年第3期68-69,共2页
徐光宪(1920年11月7日∽2015年4月28日),浙江上虞人,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家协会会长。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 徐光宪(1920年11月7日∽2015年4月28日),浙江上虞人,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家协会会长。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第二十二届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著作有《物质结构》、《稀土的溶剂萃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光宪 技术物理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 稀土化学 联合会主席 最高科技奖 稀土产品 物理化学家 浙江上虞 中国稀土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孔
13
《今日中国》 2017年第2期7-7,共1页
赵忠贤2017年1月9日,赵忠贤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赵忠贤,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关键词 第三世界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学部 技术物理系 科学博士学位 周有光 贤获 氧化物超导体 高温超导电性 重费米子 液氮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ization of R-tree for GIS on hybrid clustering algorithm
14
作者 黄继先 鲍光淑 李青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5期601-605,共5页
The characteristic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fS) spatial data operation is that query is much more frequent than insertion and deletion, and a new hybrid spatial clustering method used to build R-tree for GI... The characteristic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fS) spatial data operation is that query is much more frequent than insertion and deletion, and a new hybrid spatial clustering method used to build R-tree for GIS spatial data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ggregation of clustering method, R-tree was used to construct rules and specialty of spatial data. HCR-tree was the R-tree built with HCR algorithm. To test the efficiency of HCR algorithm, it was applied not only to the data organization of static R-tree but also to the nodes splitting of dynamic R-tree. The results show that R-tree with HCR has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higher searching efficiency, less disk accesses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REE HCR algorithm multi-dimension spatial objects spatial clustering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15
作者 Jicheng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2期66-68,共3页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act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 st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s e-commerce not only provides a large number of or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act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 st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s e-commerce not only provides a large number of orders for logistics companies, but also puts a higher demand for logistics compan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soul of modem logistics, information revolution for logistics enterprises can provide help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then discusses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s that is a huge advantage in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s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finally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China based on issues raised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40年发展历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建明 颜学庆 +1 位作者 刘克新 郭之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6-999,共4页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是在北京大学原技术物理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成立于1955年(初期称物理研究室),是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名核科学技术人才.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是在北京大学原技术物理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成立于1955年(初期称物理研究室),是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名核科学技术人才.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当时核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形势,北京大学酝酿成立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物理系 核科学技术 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 发展历程
原文传递
Allowable Generalized Quantum Gates Using Nonlinear Quantum Optics
17
作者 李春燕 李俊林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5-77,共3页
In this paper, we give an efficient physical realization of a double-slit duality quantum gate. Weak cross- Kerr nonlinearity is exploited her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can reach 1/2. Asymmetrical slit duality cont... In this paper, we give an efficient physical realization of a double-slit duality quantum gate. Weak cross- Kerr nonlinearity is exploited her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can reach 1/2. Asymmetrical slit duality control gate also can be constructed conveniently. The special quantum control gate could be realized easily in optical system by our current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ity quantum computer quantum control gate weak cross-Kerr nonlinea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佳洱与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的粒子加速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之虞 刘克新 颜学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0-1003,共4页
陈佳洱是我国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学家.1958年,他带领年轻教师和学生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建成了我国第一台30 MeV电子感应加速器,并于次年调试出束.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访问工作期间,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诊断等时性回旋加速器越隙共振的... 陈佳洱是我国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学家.1958年,他带领年轻教师和学生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建成了我国第一台30 MeV电子感应加速器,并于次年调试出束.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访问工作期间,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诊断等时性回旋加速器越隙共振的实验判据,并发展了用可控的局域性一次谐波有效地抑制越隙共振振幅增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加速器 等时性 粒子加速器 技术物理系 一次谐波 电子感应加速器 陈佳洱 共振振幅
原文传递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for Design of Sustainable Buildings in Technique of Green Eco-Architecture
19
作者 Boris Bielek Milan Bielek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7期892-898,共7页
Architecture is defined as a symbiosis of function, aesthetics,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e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The concept is based ... Architecture is defined as a symbiosis of function, aesthetics,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e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The concept is based on a systemic link building-climate-energy.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is link allows us to define three technical level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lowest level is represented by low energy architecture that gives priority to the element of energy. Climate is defined only by physical parameters her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duction of emissions that deplete the Biocapacity of the Earth. Higher level of architecture is represented by green architecture which gives equal priority to both energy and ecology. Climate is defined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her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tendency of reduction of emissions production and move towards environmentally clean energy, material and water sources.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represents the target program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the interaction of society-energy-ecolog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balance of categories nature-man-technology and by minimizing the emissions production to the extent of their coverage by the Earth's ecosystems. This paper introduces design strategy for green building.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strategy defines,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trategy emphasizes,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of green buildings. In this strategy, the vital role is played by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s a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capital provided to man by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energy architecture green architecture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bial community study in 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by PCR-DGGE
20
作者 赵立军 马放 +1 位作者 郭静波 刘硕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9年第6期830-836,共7页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ollutants loading/degrading rates in A/O process for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ollutants loading/degrading rates in A/O process for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was investigat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etrophoresis (DGGE) of the 16S rRNA gene fragment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the influent COD and NH4^+ -N concentrations are 425.92 -560 mg/L and 64 - 100 mg/L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he effluent are 160 mg/L and 55 mg/L, which are 1. 6 and 3.6 times more than the national standards respectively.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pollutants removal process is inefficient. The analysis of PCR-DGGE profile indicates that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activated sludge in A/O system is species-rich but unstable, and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are 36% and 6. 25% respectively, which shows that remarkable community structure evolution exists in the system. The varia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ollutants loading influences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ollutants obviously, and relatively stable com- munity structure leads to the stabl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A/O process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