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一大市场、技术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彭桥 陈双娇 《统计学报》 2024年第2期40-52,共13页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统一大市场、技术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对欠发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具有滞后性,对...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统一大市场、技术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对欠发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具有滞后性,对于发达区域的促进效应则没有明显的滞后期;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统一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技术流动,并存在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调节效应;统一大市场不仅能直接影响相邻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还能通过技术流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发挥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商品市场 统一要素市场 技术流动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流动与国家创新能力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艳秀 刘修铭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0期132-140,共9页
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IPP)在激励创新中的重要制度保障作用及其影响机制。首先构建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纵向深度测量法、文本分析法测度94个经济体签署的103项自由贸... 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IPP)在激励创新中的重要制度保障作用及其影响机制。首先构建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纵向深度测量法、文本分析法测度94个经济体签署的103项自由贸易协定(FTA)中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的保护深度;其次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选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净流入及FDI技术转移等多指标分析技术流动在其中的作用效果,并分析技术距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影响更为强劲;国际协定纳入及透明度对中等收入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强;技术流动在IPP深度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技术距离对IPP的创新促进作用产生反向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深度 国家创新能力 技术流动 技术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技术流动与数字经济发展
3
作者 刘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2,共8页
选取200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借助多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论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该作用在各地区间存在异质性;新... 选取200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借助多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论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该作用在各地区间存在异质性;新型城镇化通过助力技术流动间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即技术流动在新型城镇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间具有中介效应;技术流动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新型城镇化双重门槛效应,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技术流动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断扩大。此外,新型城镇化与技术流动在不同数字经济发展层次上存在差异化作用,其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仍有较大挖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型城镇化 技术流动 要素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技术流动的扬州市重点产业布局优化分析
4
作者 叶晨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22期43-48,共6页
加快以优势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为主的“613”产业体系发展是扬州市推动制造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挖掘扬州市“613”产业体系的流动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产业体系布局,文章从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类型、主要企业、跨产业... 加快以优势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为主的“613”产业体系发展是扬州市推动制造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挖掘扬州市“613”产业体系的流动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产业体系布局,文章从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类型、主要企业、跨产业领域的专利技术流动5个方面,深入分析近5年扬州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六大重点产业的发明技术流动特征和规律,通过构建多层次专利技术流动网络,找准技术布局优势、薄弱点,探索跨领域的技术融合申请和布局优化脉络,提出优化产业技术布局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布局 专利技术流动 专利网络 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大数据的中国国际专利技术流动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闵超 步一 孙建军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9,共7页
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专利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的国际专利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与影响仍然缺乏基于实证数据的系统研究。文章基于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发布的专利数据,从近400万件专利及引用网络中分析我国相关专利的发... 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专利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的国际专利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与影响仍然缺乏基于实证数据的系统研究。文章基于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发布的专利数据,从近400万件专利及引用网络中分析我国相关专利的发展态势与国际交流情况,以期为我国深度参与国际技术活动提供政策启示。研究发现,中国专利与特定地区的技术交流频繁,在某些技术领域具有显著特色,整体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不过,在USPTO专利数量和影响方面仍然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明显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TO 中国专利 国际专利 技术流动 引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药产业技术流动状态分析——以专利转移数据为样本 被引量:8
6
作者 邓飞飞 袁红梅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意义]通过对制药企业中药专利转移数据进行解析,将中药产业技术流动状态清晰呈现,为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流动、活跃中药产业技术市场提供一些建议。[方法/过程]以中药专利转移数据为样本,运用突变级数法、网络图等研究方法,从专利... [目的/意义]通过对制药企业中药专利转移数据进行解析,将中药产业技术流动状态清晰呈现,为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流动、活跃中药产业技术市场提供一些建议。[方法/过程]以中药专利转移数据为样本,运用突变级数法、网络图等研究方法,从专利转移的时间演进、区域格局、主体关系、转移时机、技术信息5方面研究中国中药产业技术流动状态。[结果/结论]发现中药产业的技术流动状态在2003年和2007年分别发生了状态的跃升及突变,2007年之后趋于稳定增强状态;中国跨区域的中药专利转移关系整体较为脆弱,各省区的中药专利转移行为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企业间技术流动关系极为分散孤立,状态不够活跃,处于技术流动的初级阶段等现象;以及有关转移最佳时机的把握及转移蕴含的技术信息等情况,并针对这些发现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产业 技术流动 专利转移 区域格局 主体关系 转移时机 技术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研发中心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影响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新健 章东明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随着中国企业跨国研发中心的不断涌现,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影响因素成为学术关注的焦点。基于文献梳理,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关注参与主体,二是关注逆向技术流动过程因素。本文基于后者研究逆向技术流动二阶段(初阶段和终阶段)过程... 随着中国企业跨国研发中心的不断涌现,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影响因素成为学术关注的焦点。基于文献梳理,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关注参与主体,二是关注逆向技术流动过程因素。本文基于后者研究逆向技术流动二阶段(初阶段和终阶段)过程的四因素影响。研究表明,逆向技术流动初阶段相对终阶段对四因素的变化更为敏感,而四因素对于逆向技术流动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流动渠道、技术、动力和流动情境。从具体影响来看,动力和流动渠道均呈正向影响,前者的短期驱动更强,后者的长期影响更平稳有力;技术的可观察性(可表达性)和团队依赖性分别呈正负方向影响,且团队依赖性长期相对更具决定作用;流动情境的负向影响在短期并不明显,长期呈较弱的负向影响。文章进一步丰富了影响因素研究,也为跨国公司正确评估其跨国研发行为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研发中心 逆向技术流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引用的国际化技术流动测度研究——以玉米育种技术领域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孙轶楠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意义]利用专利引用关系测度技术领域内组织实体的国际化技术流动情况,对该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国际技术吸收水平和国际技术扩散水平两个维度,建立通用的国家层面上的国际技术流动测度指标... [目的/意义]利用专利引用关系测度技术领域内组织实体的国际化技术流动情况,对该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国际技术吸收水平和国际技术扩散水平两个维度,建立通用的国家层面上的国际技术流动测度指标体系,选择玉米育种技术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提出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价值性和创新性。研究结果可以直观的看到在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各个国家技术流动的相对位置及互相之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献 专利引文 技术流动 玉米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技术流动的研究基础 被引量:1
9
作者 孔翔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12,共5页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资源的重要性日渐提升,技术的空间流动日渐频繁,客观上也要求这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加强。文章主要从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技术流动的动力机制、基本要素、流动环境以及二次开发的相关研究等方面总结了技术流动...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资源的重要性日渐提升,技术的空间流动日渐频繁,客观上也要求这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加强。文章主要从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技术流动的动力机制、基本要素、流动环境以及二次开发的相关研究等方面总结了技术流动的研究成果,强调要结合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以知识资源的开发及其效益发挥为视角,进一步探究技术流动的空间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流动 研究基础 知识经济 技术资源 技术创新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流动性的成因及其防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迎军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29,共3页
技术流动性的成因及其防范王迎军(南开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系)技术作为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可重复使用的方法和能力,不仅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积累、创新活动得到快速提升,而且可以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流动。这种流动至少表现在以下... 技术流动性的成因及其防范王迎军(南开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系)技术作为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可重复使用的方法和能力,不仅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积累、创新活动得到快速提升,而且可以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流动。这种流动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的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流动 技术要素 技术风险管理 技术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民两用技术流动模式与军民两用政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延军 《国防技术基础》 2009年第5期3-8,共6页
基于流的观点,给出了军民两用技术流动的概念。在分析美国基于国家技术基础的技术流动模式和中国军民两用技术流动的副产品(spin-off)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军民协同国家创新体系基础之上的军民两用技术流动模式。建立了包括军民两... 基于流的观点,给出了军民两用技术流动的概念。在分析美国基于国家技术基础的技术流动模式和中国军民两用技术流动的副产品(spin-off)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军民协同国家创新体系基础之上的军民两用技术流动模式。建立了包括军民两用能力社会-技术网络、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军民两用能力型"武器装备生产"预备役"企业的军民两用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两用技术流动 军民协同 军民两用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R&D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技术流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斌 《经济前沿》 2001年第4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世界 技术流动 R&D 全球化 跨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全球化的世界技术流动格局
13
作者 欧阳斌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7,共2页
关键词 R&D 全球化 世界 技术流动 全球战略 技术进步 跨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技术流动效应与中国GDP增长的协整分析——以1982—2008年数据为例
14
作者 王海军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1-44,共4页
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形式和对外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杠杆,其本身作为一种代表较高技术水平的资本形式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从FDI技术流动效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综述出发,进而分析一个时期以来FDI... 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形式和对外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杠杆,其本身作为一种代表较高技术水平的资本形式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从FDI技术流动效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综述出发,进而分析一个时期以来FDI在我国的投资概况,然后重点用协整方法对FDI技术的流动效应与我国GDP增长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但是其产出和利润效率明显高于国内投资,有着比较明显的技术溢出和技术示范效应。就实证协整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技术流动 GDP增长:协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亚区域的技术流动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影响探析
15
作者 唐志武 盛洪昌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6-18,共3页
中国东北地区正处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地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提升了东北地区的区位优势,对东北亚地区的技术流动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东北地区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强化区位优势,增强对东北亚日韩等国技术流动的吸引力... 中国东北地区正处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地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提升了东北地区的区位优势,对东北亚地区的技术流动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东北地区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强化区位优势,增强对东北亚日韩等国技术流动的吸引力,从而以技术进步推动东北经济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经济合作 技术流动 东北振兴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0人大会堂与55米跨度薄壳:从顺德人民礼堂看20世纪50年代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的技术流动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发文 冯江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4期129-142,共14页
1959年建成的用以召开5000人大会的顺德人民礼堂,为彼时全国最大跨度(55.04米)的钢筋混凝土薄壳建筑和规模最大的县级礼堂。通过历史档案整理、口述史访谈和实地调查,梳理顺德人民礼堂从擘画到实现的过程,探讨其建筑设计、结构计算和施... 1959年建成的用以召开5000人大会的顺德人民礼堂,为彼时全国最大跨度(55.04米)的钢筋混凝土薄壳建筑和规模最大的县级礼堂。通过历史档案整理、口述史访谈和实地调查,梳理顺德人民礼堂从擘画到实现的过程,探讨其建筑设计、结构计算和施工中的关键,兼及地方实践与技术流动之间的关系。认为顺德人民礼堂的空间设计以广州中山纪念堂为蓝本,结构计算与设计参照了苏联同类建筑并吸收了华南工学院的工程经验,施工中土洋并举,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得以在11个月内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德人民礼堂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 大跃进 土洋并举 技术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跨国研发中心的实证研究
17
作者 章东明 崔新健 崔志新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9-117,共9页
基于知识转移理论,剖析逆向技术流动的过程,构建逆向技术流动过程四纬度因素与二阶段绩效的理论研究模型,并以中国跨国研发中心为样本,使用PLS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按四维度因素对二阶段绩效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初阶段依次受流动渠道、流... 基于知识转移理论,剖析逆向技术流动的过程,构建逆向技术流动过程四纬度因素与二阶段绩效的理论研究模型,并以中国跨国研发中心为样本,使用PLS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按四维度因素对二阶段绩效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初阶段依次受流动渠道、流动情境、动力和技术的影响,终阶段依次受流动渠道、技术、动力的影响,流动情境对终阶段的负向影响不显著。在实践中,跨国公司应对二阶段给予不同的资源关注和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技术流动 影响因素 跨国研发中心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技术环境下技术差距对国际技术流动的影响
18
作者 邓慧君 钟苇思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49,共4页
国际技术贸易是技术差距所带来的结果,是国际之间技术差距的体现。首先分析了技术差距对国际技术流动的影响,并基于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不同的技术水平会带来不同的国际技术流动。
关键词 技术差距 技术扩散 国际技术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引用的国际化技术流动测度研究——以玉米育种技术领域为例
19
作者 孙轶楠 《竞争情报》 2016年第4期62-62,共1页
利用专利引用关系测度技术领域内组织实体的国际化技术流动情况,对该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国际技术吸收水平和国际技术扩散水平两个维度,建立通用的国家层面上的国际技术流动测度指标体系,选择玉米育种技... 利用专利引用关系测度技术领域内组织实体的国际化技术流动情况,对该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国际技术吸收水平和国际技术扩散水平两个维度,建立通用的国家层面上的国际技术流动测度指标体系,选择玉米育种技术领域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价值性和创新性。研究结果可以直观地看到在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各个国家技术流动的相对位置及互相之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流动 育种技术 专利引用 测度技术 国际化 玉米 测度指标体系 国际技术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专利技术流动网络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城际数据
20
作者 高艳慧 马渭斌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3年第11期28-37,共10页
通过构建陕西省专利技术流动网络,了解陕西省技术流动网络演化特征,以及从多维距离角度分析技术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陕西省技术流动表现为西安市“一家独大”,区域发展存在明显梯度差异以及资源极化效应,核心城市对边缘城市产... 通过构建陕西省专利技术流动网络,了解陕西省技术流动网络演化特征,以及从多维距离角度分析技术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陕西省技术流动表现为西安市“一家独大”,区域发展存在明显梯度差异以及资源极化效应,核心城市对边缘城市产生较小辐射带动作用;(2)在技术流动的影响因素上,地理、经济、技术距离都对技术流动产生显著影响。地理距离对技术流动产生负向作用;经济距离与技术流动呈“U”型关系;技术距离对技术流动产生正向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为科学合理地引导陕西省技术流动,推动陕西省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流动 网络 专利转让 影响因素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