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社会的“必然”未来——访技术哲学家凯文·凯利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大巍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第6期107-110,共4页
未来商业发展的挑战在于如何组织人们合作,使合作创造的价值超越每个人独立工作创造的价值之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可能消灭人类;互联网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将是体验式互联网凯文·凯利(Kevin Kelly),被称为网络文化的观察者和科技商业... 未来商业发展的挑战在于如何组织人们合作,使合作创造的价值超越每个人独立工作创造的价值之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可能消灭人类;互联网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将是体验式互联网凯文·凯利(Kevin Kelly),被称为网络文化的观察者和科技商业的预言家,著有《失控》《科技想要什么》《技术元素》等畅销书。他在2015年出版的新书《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利 技术哲学家 中国经济报告 商业发展 虚拟现实 体验式 发展阶段 人类智能 计算机仿真系统 游戏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钟表到电视——技术哲学家们在忧虑什么?
2
作者 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第19期20-20,共1页
教育信息化需要哲学吗?从积极的意义上讲,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哲学首先意味着反思,如技术哲学——一个重要的哲学分支,就一直试图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系统的反思。面对历史上每一次出现的新技术,技术哲学家们始终都保持着天然的警觉。这... 教育信息化需要哲学吗?从积极的意义上讲,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哲学首先意味着反思,如技术哲学——一个重要的哲学分支,就一直试图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系统的反思。面对历史上每一次出现的新技术,技术哲学家们始终都保持着天然的警觉。这样的反思给了我们看待技术的一种全新视角,让我们在为每一种新技术喝彩的同时,也能对这种技术的局限性有所了解,对过度使用它们带来的负面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先来看一种习以为常的技术工具——钟表。当提起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时,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蒸汽机。但著名的技术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却一语惊人:“工业时代的核心技术是钟表,而不是蒸汽机。”更准确地说,工业时代的核心技术是那种日渐精确化的钟表——从16世纪只能每15分钟计时到19世纪出现秒针,钟表作为时间机器塑造了工业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时间机器 一语惊人 刘易斯·芒福德 过度使用 蒸汽机 技术哲学家 钟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位哲学家的在线教育实验
3
作者 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第23期22-22,共1页
在我们的印象中,以思考为天职的哲学家和在线教育实验这样的实践活动似乎毫不相干。但就有这么一位哲学家,他不但深入思考在线教育的本质,还积极开展在线教育实验,他就是当代著名的技术哲学家安德鲁·芬伯格。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 在我们的印象中,以思考为天职的哲学家和在线教育实验这样的实践活动似乎毫不相干。但就有这么一位哲学家,他不但深入思考在线教育的本质,还积极开展在线教育实验,他就是当代著名的技术哲学家安德鲁·芬伯格。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多数哲学家并不支持在线教育的发展,他们的理由也是“哲学式”的:在线教育这样的技术工具不过是技术专家和教育管理者手中的“构造物”,而当时流行的在线教育方式——提前录制好一些明星教授的授课内容再播放给学生收看,只是向学生进行单向灌输,这漠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的精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育 教育管理者 单向灌输 教育的本质 授课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 技术哲学家 教育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昌曙技术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
4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6-186,共1页
2012年3月20日是我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陈昌曙先生辞世一周年的祭日,3月25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学会、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举办的"陈昌曙技术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
关键词 陈昌曙 技术哲学家 学术研讨会 哲学思想 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与社会”若干问题引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昌曙 陈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1-56,共6页
“高技术与社会”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本文试从对高技术的哲学思考入手,来探讨高技术社会的劳动前景,技术园区与大学城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选择高技术等问题。
关键词 技术 劳动 哲学思考 产业 大学城 不发达国家 技术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尔·马克思技术思想论纲——对马克思技术观的评述
6
作者 刘西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7-17,共11页
技术是生产的伴生物,其历史源远流长。但技未开始成为人们重要的研究对象则是17世纪的事,当时出现了我们今天称之为“机器”(machine)的东西,取“工具”(tool)而代之成了技术的最重要载体,人们由研究机器而开始重视对技术的研究:对技术... 技术是生产的伴生物,其历史源远流长。但技未开始成为人们重要的研究对象则是17世纪的事,当时出现了我们今天称之为“机器”(machine)的东西,取“工具”(tool)而代之成了技术的最重要载体,人们由研究机器而开始重视对技术的研究:对技术进行分门别类的纵向、微观、具体的研究,是技术科学;对技术进行横向、宏观、抽象的研究,便是技术哲学。技术科学追求的是技术的实用价值,技术哲学追求的是技术的发展规律。 鉴于技术与经济的密切关系,马克思一生都注视着技术的进展并对技术的产生、概念、本质、属性、内容、形式、发展阶段以及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其见解之丰富和深刻,远在当时(甚至以后)许多西方学者之前、之上。马克思留给技术哲学家们一笔巨大的技术思想和技术文化遗产。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阶级偏见),“经济学家”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被西方的技术哲学家们严重忽视,作者指出:这是导致今天国内外技术哲学研究“思想活跃、概念混乱”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以后”的这一个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狂飙”时代,在技术方面,有待技术哲学家“提炼”的思想材料之丰富是马克思那个时代无法比拟的,历史有充足的理由要求技术哲学出现更大的飞跃。但是——本文作者着力强调——技术哲学首先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家 技术 技术思想 技术哲学研究 思想材料 技术发展史 技术文化 论纲 概念混乱 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时间
7
作者 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第13期33-33,共1页
在技术时代,有一对矛盾始终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那就是技术与时间。西班牙技术哲学家奥特加曾给技术下过一个另类的定义——技术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而花费的时间。人类要生存,就有许多不得不做之事,这些机械劳动让我们每天不停地忙活。为... 在技术时代,有一对矛盾始终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那就是技术与时间。西班牙技术哲学家奥特加曾给技术下过一个另类的定义——技术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而花费的时间。人类要生存,就有许多不得不做之事,这些机械劳动让我们每天不停地忙活。为了省下时间,我们才会想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发明各种技术,让技术帮我们做那些重复、机械的琐事。且慢,这样一个定义表述完整了吗?哲学家的思考永远是深刻的,奥特加接下来的质问才触及本质:如果技术帮我们节省下了时间,那么,省下来的时间去哪儿了?白白闲着吗?再被消磨掉吗?奥特加的回答是:省下来的时间要用于创造性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家 奥特加 陈述性知识 信息技术 生活情境 教学研究 毫无价值 电子教案 数学问题 去哪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炉和暖气--用技术为学生建构起有“温度”的精神生活
8
作者 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第22期1-1,共1页
作为取暖工具,过去的壁炉、火炉和现代的暖气有何区别呢?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暖气的功能性显然更强了。但德国技术哲学家鲍尔格曼(Albert Borgmann)却为我们讲述了另一个关于壁炉和暖气的故事--在他看来,壁炉并不只是一种取暖工具。因为... 作为取暖工具,过去的壁炉、火炉和现代的暖气有何区别呢?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暖气的功能性显然更强了。但德国技术哲学家鲍尔格曼(Albert Borgmann)却为我们讲述了另一个关于壁炉和暖气的故事--在他看来,壁炉并不只是一种取暖工具。因为,在用壁炉取暖的过程中,父亲砍柴,母亲生火,孩子添柴,全家都参与进来,人们在壁炉旁用餐,在火焰旁祈祷。在这里,壁炉俨然成了家庭精神生活的中心。而后来出现的各种中央供暖设备,虽然取暖功能越来越强,但因为不需要人们的参与,反而更像一个单纯的工具,使生活失去了很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暖设备 技术哲学家 暖气 取暖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法国技术哲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永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6,共3页
斯蒂格勒去世,媒体、艺术界和文艺研究界反响强烈,世界技术哲学界反应并不大。世人皆以斯蒂格勒为技术哲学家,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技术哲学家,甚至称自己"超哲学"。[1]可是,他却成功地帮助技术哲学尤其是法国技术哲学,吸引到... 斯蒂格勒去世,媒体、艺术界和文艺研究界反响强烈,世界技术哲学界反应并不大。世人皆以斯蒂格勒为技术哲学家,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技术哲学家,甚至称自己"超哲学"。[1]可是,他却成功地帮助技术哲学尤其是法国技术哲学,吸引到更多的关注。就提升技术哲学曝光度而言,斯蒂格勒与拉图尔贡献不相上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图尔 斯蒂格勒 曝光度 技术哲学家 哲学 艺术界 法国
原文传递
培养新模式下的知识生产者
10
作者 任友群 《中国科技教育》 2016年第11期14-16,共3页
非常高兴受到主办方的邀请,也很荣幸。今天我给大家报告一下自己在"培养新模式下的知识生产者"这个角度的一些心得。我大概谈两个问题,一是对工程和技术教育的判断,二是分享对技术与科学区别的理解。我觉得不管东方还是西方,特别是东... 非常高兴受到主办方的邀请,也很荣幸。今天我给大家报告一下自己在"培养新模式下的知识生产者"这个角度的一些心得。我大概谈两个问题,一是对工程和技术教育的判断,二是分享对技术与科学区别的理解。我觉得不管东方还是西方,特别是东方,尤其是在中国,从历史上看,从儒家文化开始就不太重视技术,一直到近代对外开放以后,我们更多强调的是科学与科学教育,对所谓的"赛先生"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对技术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教育 儒家文化 赛先生 基础教育界 学习过程 改革热潮 技术哲学家 不可通约性 嵌入性 大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伯特·伯格曼和中国 被引量:2
11
作者 卡尔·米切姆 陈雨晴(译)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8,共5页
美国技术哲学家阿尔伯特·伯格曼(又译作“鲍尔格曼”“波哥曼”)从未到过中国,他只在作品中数次提及中国。美国在伯格曼的哲学体系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其家乡蒙大拿州密苏拉市。美国主要技术哲学家中,讨论度最低、作品被... 美国技术哲学家阿尔伯特·伯格曼(又译作“鲍尔格曼”“波哥曼”)从未到过中国,他只在作品中数次提及中国。美国在伯格曼的哲学体系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其家乡蒙大拿州密苏拉市。美国主要技术哲学家中,讨论度最低、作品被译成中文数量最少的,伯格曼是其中之一。伯格曼独特的技术哲学思想值得引起中国学者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对技术物质文化弊病的诊断以及为此开出的药方,对于当今的中国社会同样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尔格曼 伯格曼 阿尔伯特 技术哲学家 蒙大拿州 技术哲学思想 哲学体系 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技术哲学——经典文献和当代成果》简介
12
作者 王前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7-128,共2页
《中国的技术哲学——经典文献和当代成果》(英文)一书,近日已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下面简要介绍该书的编写经过和主要内容。2016年3月,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工程与技术哲学》丛书主编、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彼得·弗马斯教授... 《中国的技术哲学——经典文献和当代成果》(英文)一书,近日已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下面简要介绍该书的编写经过和主要内容。2016年3月,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工程与技术哲学》丛书主编、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彼得·弗马斯教授和国际著名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教授与大连理工大学王前教授一起商议,要编一本《中国的技术哲学》,由王前教授来担任主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文献 技术哲学家 卡尔·米切姆 斯普林 大连理工大学 哲学
原文传递
“硬技术”与“软技术”:论米歇尔·福柯的技术哲学
13
作者 刘铮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389-389,共1页
米歇尔·福柯认为人是被“技术”所构成的,人的言语、思想、行为和态度皆是技术统治和技术生产的结果。正是从福柯的这种反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一个技术哲学家。福柯提到了技术作为一种意识目标,事实上是一种实... 米歇尔·福柯认为人是被“技术”所构成的,人的言语、思想、行为和态度皆是技术统治和技术生产的结果。正是从福柯的这种反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一个技术哲学家。福柯提到了技术作为一种意识目标,事实上是一种实践理性能力。“技术”实际上隐含着与权力、知识、话语和真理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方面,福柯区分了“硬技术”与“软技术”,认为前者是指技术物及其制作活动,后者是指与治理功能密切相关的实践理性;另一方面,福柯也提出了一套技术分类学,即作为“硬技术”的生产技术和作为“软技术”的权力技术、符号系统技术和自我技术。在这一技术分类学视域下,“硬技术”与“软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叠、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连贯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性 符号系统 治理功能 福柯 分类学 技术哲学家 内在关联 视域下
原文传递
主编的话
14
《科学.经济.社会》 2021年第3期2-2,共1页
本期论文继续在经典与热点问题之间进行思索。记得有学者说过,疫情之后,哲学成为了一种现实。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如何解读新冠疫情?来自中、美和德三国的3位技术哲学家对全球疫情技术治理展开了合作研究,在本刊2021年第1期发表了阶段性成... 本期论文继续在经典与热点问题之间进行思索。记得有学者说过,疫情之后,哲学成为了一种现实。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如何解读新冠疫情?来自中、美和德三国的3位技术哲学家对全球疫情技术治理展开了合作研究,在本刊2021年第1期发表了阶段性成果《全球疫情技治的文化比较》一文。本期设"笔谈"专栏刊发9位世界著名技术哲学家对上述成果发表的针对性意见的译文,以推进和加深该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成果 技术哲学家 针对性意见 热点问题 疫情 主编 专栏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物化:作为传播权力的印章的形成与流变
15
作者 林喦 朱晶 《艺术广角》 2021年第3期80-87,共8页
技术的伦理问题总是技术哲学家们思考与争论的中心,技术哲学不断整合人与技术的关系,分析何为伦理与伦理何为的答案。在这一语境中,技术哲学首先关注了经验化的模式,将焦点集中在技术自身,20世纪90年代,技术研究的伦理维度快速增长,技... 技术的伦理问题总是技术哲学家们思考与争论的中心,技术哲学不断整合人与技术的关系,分析何为伦理与伦理何为的答案。在这一语境中,技术哲学首先关注了经验化的模式,将焦点集中在技术自身,20世纪90年代,技术研究的伦理维度快速增长,技术哲学开始突破早期对于技术条件的过度关注,转向技术赋予的价值的分析。维贝克正是基于对技术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在阿特胡思"装置道德化"的启发下,研究道德物化的调节作用,不断追问技术的道德意蕴。以印章的设计、形成与流变为研究对象,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道德物化与技术的权力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维度 伦理问题 道德化 印章 流变 道德意蕴 传播权力 技术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生活世界
16
作者 王小伟 《中学生天地(初中综合版)(A版)》 2024年第10期32-33,共2页
技术哲学家唐·伊德曾写过一本书,叫《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书里提到了创世神话: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最初是赤身裸体的。后来,他们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意识到不着寸缕是羞耻的,开始用无花果树叶做衣服。从那时起,亚... 技术哲学家唐·伊德曾写过一本书,叫《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书里提到了创世神话: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最初是赤身裸体的。后来,他们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意识到不着寸缕是羞耻的,开始用无花果树叶做衣服。从那时起,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堕落到了尘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创世神话 伊甸园 技术哲学家 树叶 夏娃 亚当
原文传递
Responsibility for Life: A Descriptive View on Hans Jonas' Ethics
17
作者 Mikhael Du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4期191-198,共8页
Among the few philosophers who dedicate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the problem of technology, Hans Jonas would be the leading one. Still in a close affinity with Martin Heidegger, his teacher, Jonas argued that mode... Among the few philosophers who dedicate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the problem of technology, Hans Jonas would be the leading one. Still in a close affinity with Martin Heidegger, his teacher, Jonas argued that modem technology bore some annoying characters. In line of this anxiety, Jonas suggested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life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thical project he intended to build. Departing from his basic notion that human life is never separated from other organic life, Jonas has opened a wider space for ethical responsibilities towards life of the whole cosmos. In what sense is his no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towards the whole life should be understood is one of the aim of this paper. Baring in mind that Jonas developed his concept on life and human responsibility towards it as an argumentation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social context in which modem technology finds its root is worthed to be discus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separating ethics from ontology as many theorists and philosophers did so far has strengthened the old notion of human autonomy with its defects, and by that, the destruction of life seemed to be accepted as a consequence of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s Jonas RESPONSIBILITY ontology of life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rchival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Through Digital Art
18
作者 John Charles Ry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4年第5期373-390,共18页
In many ways, digital practices have precipitated remarkable changes in the global accessibility of art. However, the digital revolution has also radically influenced the conservation processes surrounding art, includ... In many ways, digital practices have precipitated remarkable changes in the global accessibility of art. However, the digital revolution has also radically influenced the conservation processes surrounding art, including archiving, preserving, and remember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ervation of digital (or "variable media") artworks for the future benefit of cultur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creators and viewers of art, as well as participants in interactive artworks. More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hilosophical and technical approaches adopted by creators, conservators, and philosophers involved in the preservation of variable media artworks. Issues of programming,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archival systems, and enhanced public access increasingly inform the design of digital archives. Indeed, the continuously shifting technological landscape-marked by the centrality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everyday life-problematizes the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art through mainstream museological paradigms. Part of this analysis of digital art conservation will be drawn from the archival philosophies of Boris Groys and Rick Prelin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art new media CONSERVATION ARCHIVE PHILOSOPH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歇尔·福柯、技术和行动者网络理论 被引量:6
19
作者 史蒂夫·马修曼 孙中伟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4年第4期100-114,共15页
米歇尔·福柯作为社会理论家的地位毋庸置疑,但人们却常常低估他作为技术理论家的重要性。通过考察福柯的著作和他接受的访谈,追踪他在行动者网络理论内部的影响,本文探讨了福柯关于技术的思想的丰富性和广度。本文认为,如果不理解... 米歇尔·福柯作为社会理论家的地位毋庸置疑,但人们却常常低估他作为技术理论家的重要性。通过考察福柯的著作和他接受的访谈,追踪他在行动者网络理论内部的影响,本文探讨了福柯关于技术的思想的丰富性和广度。本文认为,如果不理解技术在福柯的著作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就不可能充分理解福柯,而如果不了解福柯,我们就不能理解行动者网络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歇尔·福柯 网络理论 FOUCAULT 社会理论家 拉图尔 理论内部 科学技术 身体动作 技术哲学家 人类行动
原文传递
科技·文化·幸福——《技术文化》中译本评介
20
作者 方映灵 《南方论丛》 201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近日,由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深圳市社科联副主席黄发玉研究员主译的《技术文化》(The Culture of Technology)中文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原著为英文版,初版于1983年,是英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阿诺德佩斯(Arnold Pacey)早期最... 近日,由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深圳市社科联副主席黄发玉研究员主译的《技术文化》(The Culture of Technology)中文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原著为英文版,初版于1983年,是英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阿诺德佩斯(Arnold Pacey)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家 社科院副院长 社科联副主席 阿诺德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 ARNOLD 黄发 必读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