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英俘获与扶贫资源资本化研究——基于河北南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刘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30 137-138,137-138,共8页
基于对河北省一个国家重点贫困村庄的实地调查发现,精英俘获成为影响农村脱贫效果的重要原因。国家扶贫资源存在的不同形式决定了地方精英对资源的不同俘获模式、获利模式和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于精英直接俘获货币型资源的传统方式,面... 基于对河北省一个国家重点贫困村庄的实地调查发现,精英俘获成为影响农村脱贫效果的重要原因。国家扶贫资源存在的不同形式决定了地方精英对资源的不同俘获模式、获利模式和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于精英直接俘获货币型资源的传统方式,面对以实物形式存在的非货币型扶贫资源,地方精英难以直接获利,于是借助资源下乡的项目制、后税费时代农村形成的结构性权力真空和地方社会对精英的认同文化,以俘获扶贫资源使用权,并将其以资本化经营的方式占有了扶贫资源产生的大部分收益,但由于实物扶贫资源的特殊性,精英俘获行为不但在经济上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负担,也将导致农村社会的贫困代际传递和政治上的村庄治理内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俘获 扶贫资源 资本化 获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资源配置对低收入农户收入影响——以青海省18村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洋 乔家君 +1 位作者 王伟 张二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5-336,共12页
防止致贫返贫、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落脚点。探究低收入农户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建立预防致贫返贫机制提供思路和借鉴。基于青海省3县18个行政村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角度将所访低收入农户收入特征进行分... 防止致贫返贫、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落脚点。探究低收入农户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建立预防致贫返贫机制提供思路和借鉴。基于青海省3县18个行政村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角度将所访低收入农户收入特征进行分析。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影响农户收入和收入结构的影响因子,确定因子的解释力和显著性,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低收入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增长明显,增收效果明显,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通过扶贫资源配置,农户增收意愿与内生动力明显提升,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3)收入影响单因子解释力有很大差异,且双因子交互作用驱动力均高于单一因子。其中劳动力人数和建档立卡人数交互后影响力最大。(4)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户的收入结构影响显著,不同的收入渠道影响因子各不相同。在收入提升阶段应重点关注贡献程度较高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源配置 低收入农户 地理探测器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资源配置的“内卷化”问题研究:回顾、评价与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成文 于瑞淼 《社会建设》 2017年第6期39-46,共8页
如何科学配置精准扶贫资源,乃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我国精准扶贫资源配置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卷化"困境。目前学术界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内卷化"问题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成果,已有的研究... 如何科学配置精准扶贫资源,乃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我国精准扶贫资源配置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卷化"困境。目前学术界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内卷化"问题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成果,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尚未转化为现实的政策生产力。从研究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研究主要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突破:一是如何准确识别和预警我国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内卷化"困境;二是如何正确揭示我国精准扶贫资源配置"内卷化"困境的生成机理;三是如何科学测量我国精准扶贫资源配置"内卷化"的程度和可能引致的社会风险;四是如何从制度层面科学设计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矫正机制;五是如何科学确立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政策调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源配置 内卷化 精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扶贫资源配置“内卷化”及改进--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桂荣 向大军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2期18-23,共6页
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是在一个结构性环境中展开的,由于参与权悬置化、最大效用遮蔽化、自主地位边缘化,引致了路径依赖,从而内生性地形塑着教育扶贫资源配置的“内卷化”过程。通过供需对接机制、政策沟通机制、激励相容机制、绩效评价机... 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是在一个结构性环境中展开的,由于参与权悬置化、最大效用遮蔽化、自主地位边缘化,引致了路径依赖,从而内生性地形塑着教育扶贫资源配置的“内卷化”过程。通过供需对接机制、政策沟通机制、激励相容机制、绩效评价机制、赋权机制、纠偏机制和清单制度等,可以建立适情性配置,使其走出“内卷化”困境。湘西自治州以优先保障性需求为导向,通过推行免单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立适宜州情的教育扶贫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适性选择、精准发力,实现了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资源配置 配置“内卷化” 适情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资源的乡土遭遇与分配性治理——对G村“村民评议”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明强 许汉泽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精准扶贫并不单纯是资源输入问题,扶贫资源在农村贫困地区的输入触发了国家和乡土之间关于分配原则的冲突,精准扶贫所体现的差异性分配原则与农村同一性分配原则之间的矛盾被展现出来,出现了资源反哺背景下新的治理困境。为此,基层在精... 精准扶贫并不单纯是资源输入问题,扶贫资源在农村贫困地区的输入触发了国家和乡土之间关于分配原则的冲突,精准扶贫所体现的差异性分配原则与农村同一性分配原则之间的矛盾被展现出来,出现了资源反哺背景下新的治理困境。为此,基层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创设"村民评议"制度。通过熟人互评、程序仪式、道义性协商等方式建构了资源分配的正当性基础,实现精准扶贫政策目标的同时实现了农村分配治理的基层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源 乡土遭遇 分配性治理 村民评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整合扶贫资源的必要性与制度安排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明宝 任大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我国扶贫开发的目标由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向统筹城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转型。但是由于扶贫资源具有有限性和易流失特性,难以满足新时期扶贫开发任务的需要,必须通过建立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的制度来整... 我国扶贫开发的目标由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向统筹城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转型。但是由于扶贫资源具有有限性和易流失特性,难以满足新时期扶贫开发任务的需要,必须通过建立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的制度来整合扶贫资源,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上契合新时期的扶贫目标。通过分析扶贫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以及现有制度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提出要通过立法来整合扶贫资源,并从筹集、分配、使用、监管的角度对如何整合扶贫资源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以立法的方式弥补现有制度供给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源 资源整合 制度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资源分配和贫困退出中的矛盾及其化解——基于湖北陈村贫困户和脱贫户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司可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6-53,共8页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贫困人口脱贫节奏不断加快,如何保证扶贫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持续性成为贫困退出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对湖北省陈村的田野调查显示:贫困户与脱贫户对扶贫资源分配和贫困退出的意见和想法既有共识也...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期,贫困人口脱贫节奏不断加快,如何保证扶贫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持续性成为贫困退出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对湖北省陈村的田野调查显示:贫困户与脱贫户对扶贫资源分配和贫困退出的意见和想法既有共识也有差异,贫困户希望扶贫资源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脱贫户则希望贫困退出与资源分配能够更加公平。扶贫资源分配和贫困退出机制不够健全,比如扶贫资源分配不够均衡,资源配置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是贫困户和脱贫户的共识;贫困户认为扶贫资源配置与现实需要仍有偏差,部分贫困问题难以获取相对应的资源帮扶;脱贫户认为退贫以后受到关注的频率降低,扶贫资源获取较从前明显减少,难以得到持续的扶贫资源帮扶。为及时解决社会矛盾,巩固脱贫攻坚的不易成果,需要不断优化扶贫资源分配体系,充分发挥资源分配在贫困退出中的积极作用,尽快形成持续有效和公平公正的贫困退出机制;还要强化惩处机制,加强精神扶贫与思想引导,让贫困退出不仅经得起时间和社会的检验,更能有力带动贫困人口内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退出 扶贫资源分配 贫困户 脱贫户 扶贫对象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的理论探讨
8
作者 胡德江 廖焕水 严传高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41,共3页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跟随时代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创新 ,形成新思路新举措 :1 扩大社会扶贫主体 ,增强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的组织要素。 2 健全社会扶贫组织 ,形成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的协作机制。 3 设立社会扶贫基金 ,夯...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跟随时代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创新 ,形成新思路新举措 :1 扩大社会扶贫主体 ,增强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的组织要素。 2 健全社会扶贫组织 ,形成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的协作机制。 3 设立社会扶贫基金 ,夯实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的经济基础。 4 创新社会扶贫方式 ,建立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 社会扶贫资源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资源的效率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石路明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34-38,46,共6页
扶贫资源的效率分析文/石路明引言贫困是一种特殊的均衡状态。在封闭条件下,这种均衡是长期的、稳定的。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的低收人水平陷阱理论、舒尔茨的传统农业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这种均衡的过程和机制。从... 扶贫资源的效率分析文/石路明引言贫困是一种特殊的均衡状态。在封闭条件下,这种均衡是长期的、稳定的。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的低收人水平陷阱理论、舒尔茨的传统农业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这种均衡的过程和机制。从他们的分析中可以认识到:贫困是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源 效率分析 贫困地区 配置效率 使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予型”扶贫资源供给政策浅析——以山西省临县为例
10
作者 王耀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7期11-12,92,共3页
反贫困问题是举世关注的社会性热点,中国作为脱贫攻坚的典范,在帮扶政策上有其社会主义特色。近年来,“给予型”扶贫资源供给政策在社会兜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后续问题诸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福利依赖”等也随之出现。为此,今... 反贫困问题是举世关注的社会性热点,中国作为脱贫攻坚的典范,在帮扶政策上有其社会主义特色。近年来,“给予型”扶贫资源供给政策在社会兜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后续问题诸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福利依赖”等也随之出现。为此,今后可通过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注重本土劳力的新创造;加强脱贫精神援助,树立“自助、自强”风尚;加强培训,增设农民新型社保制度等3个路径改善区域性整体贫困,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予型 扶贫资源 供给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资源输入对贫困地区分配公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管睿 王倩 余劲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5-748,共14页
扶贫资源作为惠及部分贫困人口的特殊公共资源,其本质上带有公平属性。而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背景下,扶贫资源分配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积极作用亟待检验。基于此,本文利用2017年集中连片贫困地区909户农户样本数据,通过PSM模型与带有... 扶贫资源作为惠及部分贫困人口的特殊公共资源,其本质上带有公平属性。而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背景下,扶贫资源分配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积极作用亟待检验。基于此,本文利用2017年集中连片贫困地区909户农户样本数据,通过PSM模型与带有交互项的OLS模型考察了扶贫资源输入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以转移支付及机会供给这两种方式向乡村社会输入了大量扶贫资源,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分配公平,具体表现在贫困人口年均收入增速高出非贫困人口4.2%,且其分配公平感也高出非贫困人口0.470。但贫困人口对转移支付的非理性偏好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一方面要发挥乡村熟人社会的治理功能,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脱贫主体性,改善其对转移支付的非理性偏好;另一方面也要优化扶贫资源分配结构,对不同类型贫困家庭实行差异化的扶贫政策,以此保障精准扶贫政策在促进分配公平的同时,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源 收入不平等 分配公平感 PSM模型 OLS模型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原文传递
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影响——基于贵州省国定贫困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澹远 陈始发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8-175,共8页
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是新时代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是影响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一个关键变量。文章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公共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问题。得到以下结论:... 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是新时代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是影响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一个关键变量。文章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公共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问题。得到以下结论:①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有待提升。除了经济获得感相对较高外,农村贫困人口的政治获得感、福利获得感和社会获得感相对偏低。②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配置方式或不同的配置渠道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各个维度的影响不同。其中,"输血式"扶贫资源配置方式给农村贫困人口带来了较大的获得感,而"造血式"扶贫资源配置方式尚未给农村贫困人口带来较大的获得感。要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开发就必须实现公共性扶贫资源的有效配置。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要积极倡导以资产为基础的新时代扶贫开发政策;②要尽快建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扶贫资源配置方式;③要努力健全农村医疗卫生福利的供给制度;④要着力增强2020后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识别的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 农村贫困人口 获得感 扶贫开发 医疗卫生福利
原文传递
提高扶贫资源配置效果的途径——花邑一社扶贫资源传递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棣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71-74,共4页
扶贫资源的配置,决定着扶贫效果的好坏。从理论上讲,扶贫资源只有通过传递,特别是在贫困户中按其需要进行传递,才能顺应市场法则,实现其有效配置。从实践上讲,面对具有数量大、程度深、形式多样等特征的现实贫困户,扶贫资源的使... 扶贫资源的配置,决定着扶贫效果的好坏。从理论上讲,扶贫资源只有通过传递,特别是在贫困户中按其需要进行传递,才能顺应市场法则,实现其有效配置。从实践上讲,面对具有数量大、程度深、形式多样等特征的现实贫困户,扶贫资源的使用必须有效运作、科学配置,才能使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源 传递试验 资源配置 效果评价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治理资源视角的产业扶贫与贫困治理——以陕西省延长县X村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冬慧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52-58,共7页
精准扶贫政策出台以来,产业扶贫的落地与推进在村庄治理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使村庄陷入治理困境,具体表现为:农民组织化制度供给缺失,参与决策空间小;治理主体变化导致村干部权威被削弱;多元治理主体的"分利问题"等... 精准扶贫政策出台以来,产业扶贫的落地与推进在村庄治理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使村庄陷入治理困境,具体表现为:农民组织化制度供给缺失,参与决策空间小;治理主体变化导致村干部权威被削弱;多元治理主体的"分利问题"等。为此,贫困村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贫困治理"的机制创新:一是健全农民组织化供给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二是打破资源占有主导模式,建立多元主体协商机制;三是完善资源精准对接机制,减少权力干预与分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资源 贫困治理 扶贫资源配置 分利逻辑 延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精准扶贫档案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炎培 《青海国土经略》 2021年第2期58-60,共3页
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但这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终结。精准扶贫档案资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重要作用。从国家扶贫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档案记录着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 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但这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终结。精准扶贫档案资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重要作用。从国家扶贫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档案记录着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的生活状况、生产规模、家庭人口、教育信息、医疗信息、历史信息和贫困户实际需求等真实材料。从档案的历史价值来看,见证了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十四五”期间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应充分利用精准扶贫档案资源的详实资料,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举措,充分发挥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档案资源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资源 构建社会大扶贫格局
16
作者 李锋 《老区建设》 2009年第23期39-40,共2页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和形势变化,充分利用省、市定点扶贫资源,引导区直单位开展定点扶贫重点村工作,组织全区机关干部扶贫帮困联系贫困户,在全区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社会大扶贫格局,保证了扶贫...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和形势变化,充分利用省、市定点扶贫资源,引导区直单位开展定点扶贫重点村工作,组织全区机关干部扶贫帮困联系贫困户,在全区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社会大扶贫格局,保证了扶贫开发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源 整合资源 社会 扶贫重点 扶贫帮困 机关干部 扶贫开发 吉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资源精准配置:精准扶贫的机理、困境与出路
17
作者 孙经纬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20年第3期58-65,共8页
精准扶贫是当前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其本质是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但在扶贫实践中,资源配置面临着相对贫困问题突出、特殊群体被遗漏、扶贫对象参与程度不高、扶贫体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困境。建立新型动态的多元识别瞄准机制,进一步... 精准扶贫是当前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其本质是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但在扶贫实践中,资源配置面临着相对贫困问题突出、特殊群体被遗漏、扶贫对象参与程度不高、扶贫体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困境。建立新型动态的多元识别瞄准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项目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扶贫对象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供给体系是提高扶贫资源配置质量和扶贫治理效能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资源 精准配置
原文传递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全力推进社会扶贫
18
作者 王拥军 《老区建设》 2010年第17期42-44,共3页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扶贫规划的最后一年。今年以来大余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的工作目标,强化领导,狠抓社会扶贫工作,利用“单位帮、干部扶、企业带、产业促”的方式进一步整合社会扶贫资源...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扶贫规划的最后一年。今年以来大余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的工作目标,强化领导,狠抓社会扶贫工作,利用“单位帮、干部扶、企业带、产业促”的方式进一步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推动社会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扶贫工作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社会扶贫资源 “十一五” 2010年 科学发展观 扶贫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编排视角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共赢机制——基于广药白云山“造血式”扶贫实践的案例
19
作者 王艳 陈超然 +1 位作者 蔡佳琳 朱颖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13,139,共12页
文章以广药白云山帮扶贵州刺梨产业案例为研究对象,基于扎根理论探究企业履行扶贫社会责任实现商业利益和社会福利共赢的内在机制,并构建了资源编排视角下的协同价值创造理论模型。分析表明,企业将市场化机制融入扶贫实践,通过科技赋能... 文章以广药白云山帮扶贵州刺梨产业案例为研究对象,基于扎根理论探究企业履行扶贫社会责任实现商业利益和社会福利共赢的内在机制,并构建了资源编排视角下的协同价值创造理论模型。分析表明,企业将市场化机制融入扶贫实践,通过科技赋能机制、资源互补机制及品牌引领机制能够实现企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互动共赢;文章还构建了特色化的“造血式”扶贫绩效评价体系,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角度进一步验证企业履行扶贫这一社会责任的共赢机制。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新时期深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编排“造血式”扶贫 社会责任 共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 被引量:245
20
作者 黄承伟 覃志敏 《开发研究》 2015年第2期56-59,共4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形势变化,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先后呈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贫困县瞄准为重点、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等阶段性演进特点。精准扶贫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国家推动新一轮扶贫攻坚和构建政府、市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形势变化,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先后呈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贫困县瞄准为重点、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等阶段性演进特点。精准扶贫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国家推动新一轮扶贫攻坚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扶贫机制创新。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帮扶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未能最优匹配,帮扶资源动员非制度化,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的制度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小康 农村贫困治理 精准扶贫 扶贫资源瞄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