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Ⅴ级围岩全断面扩挖隧道的二次衬砌支护时机
1
作者 杨俊 秦艺源 +2 位作者 谢支钢 丁雪菲 梁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1,共7页
为了研究既有Ⅴ级围岩隧道扩挖的二次衬砌支护时机,利用Midas GTS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引入荷载释放率和位移释放率的概念,结合木鱼槽隧道扩挖工程实例,将数值模拟数据与监控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既有Ⅴ级围岩隧道扩挖的二次衬砌支护时机,利用Midas GTS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引入荷载释放率和位移释放率的概念,结合木鱼槽隧道扩挖工程实例,将数值模拟数据与监控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新建隧道,既有隧道扩挖过程中变形量较小,且变化速率较慢;随着掌子面的不断向前推进,荷载释放率和位移释放率均不断增大,并最终达到稳定;随着二次衬砌荷载承担比例的增大,拱顶沉降和水平位移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证明在隧道扩挖过程中,二次衬砌的提前施作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衬砌施作完成后变形仍会继续发生,需要后续的监控数据及时进行反馈,以保证隧道安全,同时还可以得到既有公路隧道扩挖过程中的以荷载释放率和位移释放率为控制指标的二次衬砌合理支护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全断面扩挖 二次衬砌施作时机 围岩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缩距扩挖下山岭深埋隧道扰动变形规律研究
2
作者 梁庭熹 陈伯俊 +1 位作者 成国文 陈子豪 《山西建筑》 2025年第7期152-156,共5页
山岭深埋隧道改扩建工程是我国重点规划工程。为实现双向八车道双洞隧道扩建要求,研究单边缩距扩挖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以1.5倍隧洞为扩建目标,以地表位移、扩建隧道变形、既有隧道结构变形和结构内力为研究对象,基于FLAC3D有限差分... 山岭深埋隧道改扩建工程是我国重点规划工程。为实现双向八车道双洞隧道扩建要求,研究单边缩距扩挖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以1.5倍隧洞为扩建目标,以地表位移、扩建隧道变形、既有隧道结构变形和结构内力为研究对象,基于FLAC3D有限差分方法分析线净距减小过程中净跨比和扩挖比对上述对象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建开挖引起的隧顶沉降高于隧底隆起;不利围岩性质、开挖扰动和开挖步序是引起隧道扩建后显著变形的原因;随着净跨比的减小,隧道沉降及隆起量增大;扩建过程主被动土压力的转换是对既有结构影响的主要原因;受扩建过程对既有结构的横向扰动影响,既有隧道内外侧拱腰易产生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缩距扩挖 净跨比 竖向沉降 横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隧道不同扩挖宽度下锚杆参数的优化
3
作者 杨俊 程浩 +2 位作者 谢支钢 丁雪菲 梁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8,共9页
以黄山洞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对现场数据的监测和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TS NX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扩挖宽度下隧道拱顶沉降值、周边收敛值和围岩有效应力变化的规律,并改变锚杆的长度和锚杆间距,分析在不同锚杆长度下围岩有效应... 以黄山洞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对现场数据的监测和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TS NX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扩挖宽度下隧道拱顶沉降值、周边收敛值和围岩有效应力变化的规律,并改变锚杆的长度和锚杆间距,分析在不同锚杆长度下围岩有效应力、衬砌应力以及锚杆应力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不同扩挖宽度下最优的锚杆长度和锚杆间距.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扩挖宽度的增加,围岩有效应力由大至小依次为拱脚处压应力、拱腰处压应力、拱顶处压应力和仰拱处拉应力;拱顶处压应力随扩挖宽度的增大而减小,拱腰处压应力随扩挖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趋势不明显;受单侧扩挖方式的影响,扩挖侧的应力大于非扩挖侧;拱脚处受到应力集中的影响,其压应力随着扩挖宽度的增大而增大;扩挖宽度为1.5~2.5 m时的最优锚杆长度和间距分别为2.5 m和1.7 m,扩挖宽度为3.5~4.5 m时二者分别为3.0 m和1.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单侧扩挖 锚杆支护 围岩应力 围岩位移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岭隧道扩挖稳定性及支护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健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文章以某山岭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隧道扩挖的稳定性,并重点对相关支护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现场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曲线吻合度较高,且在隧道扩挖稳定之后二者曲线基本趋于重合,说明了该数值... 文章以某山岭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隧道扩挖的稳定性,并重点对相关支护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现场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曲线吻合度较高,且在隧道扩挖稳定之后二者曲线基本趋于重合,说明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增大锚杆长度和减小锚杆纵向间距可以减小单根锚杆所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减小扩挖隧道的变形,从而增大隧道稳定性;增大喷射混凝土厚度可以减小扩挖隧道的变形,增大隧道稳定性;建议该工程锚杆长度、环向间距、喷射混凝土厚度分别优化为3.5m、1.0m和2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扩挖工程 支护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某地铁车站小盾构先行大盾构扩挖施工模拟分析
5
作者 李红 柯磊 +3 位作者 李宣颍 周浩 肖波 张姣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6,共5页
[目的]深圳地铁14号线(以下简称“14号线”)肿瘤医院站首次采用小盾构先行、大盾构扩挖的施工工法。鉴于目前根据已有成果难以预测小盾构先行开挖且回填后,大盾构在形成的人工复合地层中掘进引起的地层稳定性,需要对采用此种工艺施工的... [目的]深圳地铁14号线(以下简称“14号线”)肿瘤医院站首次采用小盾构先行、大盾构扩挖的施工工法。鉴于目前根据已有成果难以预测小盾构先行开挖且回填后,大盾构在形成的人工复合地层中掘进引起的地层稳定性,需要对采用此种工艺施工的车站进行模拟分析。[方法]采用MIDAS/GTS软件,研究大盾构隧道开挖以及支护结构施作完成后,不同回填材料和不同埋深对地层沉降以及大盾构管片结构受力的影响。[结果及结论]当小盾构隧道分别采用C40混凝土、C15混凝土及渣土回填时,随着回填材料强度递减,大盾构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递增,盾构管片结构的最大应力亦递增;当回填材料为C15混凝土和C40混凝土时,盾构掘进对围岩与地层的影响不大。建议本工程采用C15混凝土的回填方案;大盾构在小盾构隧道不回填的情况下直接掘进,存在较大的风险;埋深在21~45 m范围内,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埋深增加,地应力显著增加,隧道结构应力亦随之增加;14号线肿瘤医院站最终采取C15混凝土回填方案,地面沉降监测基本符合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站 小盾构先行 大盾构扩挖 施工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联络通道地铁区间隧道扩挖形成新建车站施工过程的围岩变形分析
6
作者 贾向峰 高杰 +3 位作者 古佩胜 邹小磊 刘贵春 李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3,共8页
[目的]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邮轮母港站是将原区间隧道(含联络通道)进行扩挖施工而建成的地铁车站。该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初始应力场和原区间隧道结构均较为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需要对施工过程中区间隧道的复杂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 [目的]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邮轮母港站是将原区间隧道(含联络通道)进行扩挖施工而建成的地铁车站。该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初始应力场和原区间隧道结构均较为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需要对施工过程中区间隧道的复杂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简述该扩挖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建立了采用各向异性节理岩体弹塑性模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进一步确定了该模型的几何特征、地层特征、结构特征及工序特征。选取了3条测线(联络通道中心线、左线大里程区间隧道中心线、右线小里程区间隧道中心线),分别对这3条测线上方的地面沉降,以及左线隧道、右线隧道的洞周变形进行分析,并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以研究区间隧道扩挖施工过程中围岩和结构的变形特征。[结果及结论]对模型的模拟结果与施工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后可认为所建模型具有合理性;联络通道扩挖施工会导致隧道洞周收敛变形明显增大,区间隧道原联络通道位置与施工主通道交汇处的洞周变形最大。应对联络通道内进行渣土回填,以确保隧道扩挖施工的安全、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扩挖 联络通道 围岩变形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盾构接收区近接既有建筑物超宽扩挖施工技术
7
作者 潘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154,160,共7页
[目的]为解决地铁车站超大断面下穿扩挖施工引起的地面既有建筑物沉降控制困难的问题。[方法]依托成都地铁新建18号线倪家桥站盾构接收区下穿既有立交桥引桥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开展了地铁车站盾构接收区近接既有建筑物超宽扩挖... [目的]为解决地铁车站超大断面下穿扩挖施工引起的地面既有建筑物沉降控制困难的问题。[方法]依托成都地铁新建18号线倪家桥站盾构接收区下穿既有立交桥引桥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开展了地铁车站盾构接收区近接既有建筑物超宽扩挖施工技术研究,并采用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及结论]采用超前大管棚、12导洞分部扩挖法以及复合式衬砌等施工技术,能够在有效控制既有建筑物沉降的前提下,实现车站主体结构长距离扩挖,保证车站盾构接收区结构的吊装净空;对既有建筑物沉降变形造成主要影响的施工步骤是①、⑦导洞围护桩的破除,以及①、⑦导洞的开挖;既有建筑物在①、④导洞处沉降明显,最大沉降值为8.82 mm,是模拟结果沉降最大值的1.21倍;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均满足安全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盾构接收区 下穿建筑物 超宽扩挖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穿地裂缝段盾构扩挖施工临时支护方式研究
8
作者 祝朋辉 高强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4期76-83,共8页
为研究采用盾构扩挖工法施工穿越地裂缝过程中,不同临时支护方式对围岩变形的影响,依托西安地铁15号线府君庙村站—祝村站区间工程,采用FLAC3D和Midas GTS NX软件对盾构扩挖穿越地裂缝过程中围岩变形与盾构隧道的受力进行分析,得出合理... 为研究采用盾构扩挖工法施工穿越地裂缝过程中,不同临时支护方式对围岩变形的影响,依托西安地铁15号线府君庙村站—祝村站区间工程,采用FLAC3D和Midas GTS NX软件对盾构扩挖穿越地裂缝过程中围岩变形与盾构隧道的受力进行分析,得出合理临时支护方式进行实际应用,并结合现场地表变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竖向临时支撑对围岩变形以及隧道结构均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首环管片破除与扩挖施工会改变隧道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导致围岩变形剧增,是盾构扩挖施工中危险环节,需要加以重视;通过现场监测,扩挖施工地表沉降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扩挖施工影响范围主要在7环以内,施工中可结合扩挖影响范围进行超前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扩挖 临时支护 围岩变形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化泥质砂岩隧道“缓冲爆破+机械扩挖”施工技术分析
9
作者 李元刚 《四川水泥》 2024年第1期176-178,共3页
在中风化泥质砂岩层中进行隧道爆破开挖容易造成开挖轮廓线外围岩松动,出现超挖或塌方等工程事故。为降低爆破震动效应,改善开挖效果,以陇漳高速公路十里铺隧道开挖工程为例,通过多次现场试验,提出“缓冲爆破+机械扩挖”技术,并进行该... 在中风化泥质砂岩层中进行隧道爆破开挖容易造成开挖轮廓线外围岩松动,出现超挖或塌方等工程事故。为降低爆破震动效应,改善开挖效果,以陇漳高速公路十里铺隧道开挖工程为例,通过多次现场试验,提出“缓冲爆破+机械扩挖”技术,并进行该技术的效果及效益分析。研究表明,“缓冲爆破+机械扩挖”技术能够实现中风化泥质砂岩隧道开挖高效、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化泥质砂岩隧道 缓冲爆破 机械扩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盾构后扩挖技术在西北地区地裂缝强发育段地铁区间施工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小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2期163-167,共5页
西安地铁15号线,有f9、f9'两条地裂缝,横穿府君庙一祝村区间,相距约160米,地质围岩破碎发育,暗挖的条件比较差,为了保证质量、安全,有效节约工期、减少投资,减少地面的征地拆迁,设计确定在此段率先使用先盾构后扩挖法的工法,即使用... 西安地铁15号线,有f9、f9'两条地裂缝,横穿府君庙一祝村区间,相距约160米,地质围岩破碎发育,暗挖的条件比较差,为了保证质量、安全,有效节约工期、减少投资,减少地面的征地拆迁,设计确定在此段率先使用先盾构后扩挖法的工法,即使用常规盾构通过地裂缝段,然后拆除地裂缝影响段管片,扩挖增大断面后再施做初支二衬的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后扩挖 地裂缝 设备 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沙沱水电站下游河床水下爆破扩挖工程控制爆破技术
11
作者 钟晓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122-0125,共4页
贵州乌江干流的沙沱水电站投产后,为达到通航安全要求,需要对厂房尾水段下游左岸河床进行扩挖,并降低河床面高程,增大过水面积。文章以该河床水下开挖工程为例,介绍大量乱毛石堆积覆盖层条件下,采用经改装的钻爆船进行水上造孔+水下爆破... 贵州乌江干流的沙沱水电站投产后,为达到通航安全要求,需要对厂房尾水段下游左岸河床进行扩挖,并降低河床面高程,增大过水面积。文章以该河床水下开挖工程为例,介绍大量乱毛石堆积覆盖层条件下,采用经改装的钻爆船进行水上造孔+水下爆破+河床填筑道路出碴的施工技术,为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进行水下爆破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环境 河床扩挖 水下爆破 钻爆船 控制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正井法与反井扩挖法施工适应性分析
12
作者 程飞 张宗龙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9期114-116,125,共4页
工程施工随着施工工艺、机械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竖井施工主要包括正井法与反井扩挖法以及竖向掘进机法,不同的施工工艺、环境和方案对其影响较大。基于此,文章从竖井正井法与反井扩挖法施工工艺出发,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竖井正井法... 工程施工随着施工工艺、机械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竖井施工主要包括正井法与反井扩挖法以及竖向掘进机法,不同的施工工艺、环境和方案对其影响较大。基于此,文章从竖井正井法与反井扩挖法施工工艺出发,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竖井正井法与反井扩挖法施工适应性与优缺点,并对两种施工工艺进行探讨,对不同工况下正井法与反井扩挖法施工过程中方案、技术及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优化,确保竖井正反井施工安全、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 正井法 反井扩挖 风险管控 施工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某地区小断面隧道错车道扩挖方式对围岩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许俊 刘钰 张鑫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0096-0101,共6页
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小断面隧道扩挖方式对围岩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选取围岩应力和围岩位移作为主要研究指标,通过对围岩应力和围岩应变进行监测,分析围岩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得到开挖方式不同对围岩影响的不同。结果表明:两侧扩挖法对围... 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小断面隧道扩挖方式对围岩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选取围岩应力和围岩位移作为主要研究指标,通过对围岩应力和围岩应变进行监测,分析围岩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得到开挖方式不同对围岩影响的不同。结果表明:两侧扩挖法对围岩扰动较小,围岩应力集中程度较为均匀,单侧扩挖法施工时,扩挖一侧应力集中,应注重交界面加强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车道 扩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斜井扩挖台车的设计实践
14
作者 陈华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0042-0046,共5页
高压管道下斜井扩挖支护按住建部安全管理规定,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请专家论证。扩挖台车和运输小车安全验算和设计计算是专家论证的重要部分,也是确保现场扩挖安全施工的基础。本文通过某水电工程项... 高压管道下斜井扩挖支护按住建部安全管理规定,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请专家论证。扩挖台车和运输小车安全验算和设计计算是专家论证的重要部分,也是确保现场扩挖安全施工的基础。本文通过某水电工程项目的斜井扩挖台车设计实践为类似项目做了示例,根据本论文的设计和计算实践,项目方案得到专家认可,并顺利完成相关施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斜井扩挖台车 设计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扩挖方式及其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建乐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8-1064,共7页
为解决TBM在软弱围岩和断层破碎带中掘进的适应性以及有效应对收敛变形造成的侵限和卡机问题,结合秦岭隧道、大瑞铁路等TBM应用案例,通过对液压式扩挖刀、边滚刀外移、预留扩挖刀箱、主驱动偏心设计和更换刀盘边块5种针对性设计方案进... 为解决TBM在软弱围岩和断层破碎带中掘进的适应性以及有效应对收敛变形造成的侵限和卡机问题,结合秦岭隧道、大瑞铁路等TBM应用案例,通过对液压式扩挖刀、边滚刀外移、预留扩挖刀箱、主驱动偏心设计和更换刀盘边块5种针对性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得出不同扩挖方式的应用特点及适用机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液压式扩挖刀可单独适用,适用于短距离扩挖,其他4种方式均适用于长距离扩挖;2)在半径方向扩挖量大于50 mm时,边刀外移必须和刀盘抬升同时使用;3)半径方向最大扩挖量不宜超过100 mm,更大的扩挖必须通过更换边块方式解决;4)随着TBM技术的发展,半径方向100 mm以上的便捷扩挖方式仍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扩挖方式 液压式扩挖 主驱动偏心 扩挖刀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块型K管片用于盾构扩挖地铁车站的风险控制
16
作者 彭智勇 刘维宁 +3 位作者 丁德云 杨秀仁 颜莓 鲁卫东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50,共6页
将既有的模型试验研究得到的分块型K管片接触面轴力与弯矩临界包络线,作为分块型K管片用于盾构扩挖车站时的风险控制标准,以埋置深度、施工工况和扩挖错距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分块型K管片应用于盾构扩挖车站的风险控制问题。结果表明... 将既有的模型试验研究得到的分块型K管片接触面轴力与弯矩临界包络线,作为分块型K管片用于盾构扩挖车站时的风险控制标准,以埋置深度、施工工况和扩挖错距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分块型K管片应用于盾构扩挖车站的风险控制问题。结果表明:分块结构的接触面经历了一个由上部区域转移到下部区域,再转移回到上部区域的受压复杂变化过程;扣拱扩挖对接触面的内力影响最大;随着扩挖错距的增大,接触面的内力也逐渐增大,且扣拱错距扩挖对接触面的内力影响较大;对3个关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接触面内力进行筛分,得到满足分块型K管片正常使用要求的不同扩挖工况下的埋置深度与临界错距的关系曲线,为分块型K管片应用于盾构扩挖地铁车站的施工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盾构扩挖 风险控制 分块型K管片 接触面内力 埋置深度 扩挖错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隧道扩挖地铁车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丁德云 鲁卫东 +2 位作者 杨秀仁 刘维宁 颜莓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81-287,共7页
日益复杂的地铁建设环境使得地铁线路布置困难、施工风险加大,同时对施工方法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采用大直径盾构建造地铁单洞双线区间并在盾构隧道基础上小规模扩挖形成车站是解决复杂环境下地铁建设的一种新思路。以北京地铁14... 日益复杂的地铁建设环境使得地铁线路布置困难、施工风险加大,同时对施工方法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采用大直径盾构建造地铁单洞双线区间并在盾构隧道基础上小规模扩挖形成车站是解决复杂环境下地铁建设的一种新思路。以北京地铁14号线高家园站为背景,提出了在外径10m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基础上采用CRD(CrossDiaphragm)法扩挖地铁车站的两种方案,利用"地层-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法模拟了车站扩挖施工过程,研究了结构体系的受力转换规律。结果表明:在扩挖施工中,结构受力转换频繁;结构体系的最大轴向应力位置由管片环转移到初期支护,最大剪应力位置转移到封顶块管片;管片环由受压状态为主转向受剪状态为主,初期支护、中隔板、梁柱及临时支撑以受压状态为主;封顶块管片和顶梁上部翼缘处的应力较大,应对这些位置进行加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隧道 地铁车站 扩挖 CR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隧道侧向扩挖施工围岩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吴张中 徐光黎 +1 位作者 吴立 叶虔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7,共6页
通过等代圆法将侧向扩挖隧道断面简化为双连通域问题,结合复变函数理论Schwarz交替法推导出了侧向扩挖隧道复应力函数的具体形式,并以深圳横龙山隧道超大异形断面(跨度29.171m,高跨比0.45)侧向扩挖工程为例,通过数值计算对单次扩挖宽度... 通过等代圆法将侧向扩挖隧道断面简化为双连通域问题,结合复变函数理论Schwarz交替法推导出了侧向扩挖隧道复应力函数的具体形式,并以深圳横龙山隧道超大异形断面(跨度29.171m,高跨比0.45)侧向扩挖工程为例,通过数值计算对单次扩挖宽度、围岩应力和位移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单次扩挖宽度为4m时最为适宜,三次分步扩挖产生的二、三、四次应力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最大应力和位移值出现于双洞近接施工段且主洞三次扩挖产生的平均拉、压应力值均大于扩挖洞,拱顶应力限差控制在4%以内,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扩挖 超大断面隧道 围岩变形 等代圆法 SCHWARZ交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扩挖法建造地铁车站的支撑方案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新金 刘维宁 +2 位作者 李海锋 路美丽 许世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2,共6页
采用盾构扩挖法建造地铁车站的关键问题是支撑方案的选择。选择北京地铁10号线三元桥车站自起始里程开始的18.6 m长的区段作为试验段,进行部分拆除盾构管片后结合明挖法拓展建造地铁车站的方案研究。根据试验段的施工步骤,选取3种方案... 采用盾构扩挖法建造地铁车站的关键问题是支撑方案的选择。选择北京地铁10号线三元桥车站自起始里程开始的18.6 m长的区段作为试验段,进行部分拆除盾构管片后结合明挖法拓展建造地铁车站的方案研究。根据试验段的施工步骤,选取3种方案的最不利工况以及方案3第2道横支撑换撑后在管片开口部位施加附加支撑的3种工况,共6种工况,采用荷载—结构模型,考虑管片和内支撑的共同作用,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支撑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第1道横支撑在施做底部临时支撑后可以拆除;第2道横支撑可以在管片上钻孔一次性架设,也可以先架设在管片外侧,待拆除部分管片后再换撑到隧道内支撑的纵向连接上;第2道横支撑换撑后在管片开口部位不需要施加斜撑和竖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盾构扩挖 地铁车站 支撑方案 管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法扩挖大直径盾构隧道修建地铁车站时结构关键节点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芳 汪挺 +2 位作者 贺少辉 刘军 邹彪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62,共9页
北京地铁14号线东风北桥站至阜通东站区段隧道采用土压平衡盾构修建,并采用PBA(PileBeam-Arch)法小规模暗挖拓展形成地铁车站。将扩挖过程中车站结构的关键节点分为管片接头、K管片分块连接处、纵梁与管片连接处以及主拱初支与K管片连接... 北京地铁14号线东风北桥站至阜通东站区段隧道采用土压平衡盾构修建,并采用PBA(PileBeam-Arch)法小规模暗挖拓展形成地铁车站。将扩挖过程中车站结构的关键节点分为管片接头、K管片分块连接处、纵梁与管片连接处以及主拱初支与K管片连接处4类。根据关键节点的结构形式,采用三维非连续接触模型模拟施工过程,分析关键节点的变形和内力。结果表明:管片接头和K管片分块连接处变形满足要求;施工过程对管片内力重分布影响很大,部分连接螺栓超出抗拉强度;顶纵梁与顶管片连接处在对称开挖情况下未产生相对滑移,但有略微分离现象,造成顶纵梁抗剪键超出抗拉强度;底纵梁和底管片连接处未出现相对滑移和分离;主拱初支与K管片连接处的焊缝强度满足要求。由此可见,本工程中车站结构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只有局部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铁车站 PBA法扩挖 车站结构 节点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