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本主义扎根理论(ET)简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孔浩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3-29,共7页
原生于文化人类学的扎根理论目前已基本得到社科领域的普遍认可。然而扎根理论却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渐行渐远。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理念,在对传统扎根理论进行深度思考的基础上,阐述了人本主义取向的扎根理论的立场与主张...
原生于文化人类学的扎根理论目前已基本得到社科领域的普遍认可。然而扎根理论却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渐行渐远。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理念,在对传统扎根理论进行深度思考的基础上,阐述了人本主义取向的扎根理论的立场与主张,包括扎根理论(ET)的内涵、基本假设、构建框架等。扎根理论(ET)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是人性化的世界观,而不似传统扎根理论(GT)强调的工具性方法论;扎根理论(ET)强调研究者在理论生成过程中的自身理性与感性;强调对历时性与共时性资料的并重。人本主义扎根理论希望实现扎根理论的人文价值回归,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方法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扎根
理论
(GT)
扎根
理论
(
et
)
人本主义
人性化的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政治人类学之扎根理论(ET)对政策科学的现实价值
2
作者
曹逸航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39-144,共6页
哈登的《托达人》、普里查德的《努尔人》、利奇的“钟摆”模式以及梅奥和沃纳的“霍桑实验”,都是“新政治人类学”范式下“扎根理论”(ET)、“扎根田野”“理论创新”“文化”“人”等内涵的深刻表现,这显然区别于由美国社会学家格拉...
哈登的《托达人》、普里查德的《努尔人》、利奇的“钟摆”模式以及梅奥和沃纳的“霍桑实验”,都是“新政治人类学”范式下“扎根理论”(ET)、“扎根田野”“理论创新”“文化”“人”等内涵的深刻表现,这显然区别于由美国社会学家格拉泽和施特劳斯所提出的“扎根理论”(GT),甚至在它的基础上更有所发展,是一种反思背景下的重塑。从依赖数据到回归民主,从量化分析到人文关怀,政策科学同“扎根理论”(GT-ET)表现出相似的演进脉络。其实,“扎根理论”(ET)所宣扬的“扎根田野”“以人为本”原则,也正是政策科学的路径选择,是“扎根理论”(ET)对政策科学的现实价值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
理论
(GT)
扎根
理论
(
et
)
政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唯物史观视域下“田野调查”方法论探析
3
作者
陶庆
刘婧宇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0,共10页
“田野”研究构建了“文化科学”的基石,如今已发展为重要的“田野调查”方法论,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究其根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奠定了“田野调查”的理论基础,即立足于唯物史观视域,才能探究“田野调查”具备的深刻本质内涵和...
“田野”研究构建了“文化科学”的基石,如今已发展为重要的“田野调查”方法论,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究其根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奠定了“田野调查”的理论基础,即立足于唯物史观视域,才能探究“田野调查”具备的深刻本质内涵和复杂表现形态。“田野调查”确立了主体为现实的人而非抽象的人,遵循了社会演化基本规律,贯通了人文价值与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运用“田野调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夯实了“田野调查”的理论基础,拓展了深度融合社会实践与理论创新的扎根理论(ET)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田野调查”
方法论
理论
基础
扎根
理论
(
et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归“文化”“人”与重塑扎根理论(ET)——从缅甸高地到霍桑实验的“寻根”路径
被引量:
5
4
作者
陶庆
牛潇蒙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90,共15页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扎根理论(GT)是在借鉴"改造"人类学领域田野工作与民族志文本书写等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方法,并很快适用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成为相当重要的学术工具。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有了"理论"发现,从...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扎根理论(GT)是在借鉴"改造"人类学领域田野工作与民族志文本书写等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方法,并很快适用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成为相当重要的学术工具。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有了"理论"发现,从而改变了早期人类学研究领域"无理论"的传统。然而,扎根理论(GT)范畴下的"民族志数据"似乎过度依赖量化分析,相当程度上削弱甚至放弃了文化的价值观与人的出发点终极性。其实,最早借鉴人类学并提炼理论成果的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管理学领域著名"霍桑实验",梅奥与合作者人类学家沃纳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人类学领域自身也早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自觉开启了对于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探索,居首位的是英国人类学家利奇及其提出的社会制度"钟摆"模式,始终强调"文化情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霍桑实验"与"钟摆"模式都蕴含了当下新政治人类学范式下扎根理论(ET)的质的规定性,是回归"文化""人"并重塑扎根理论(ET)的逻辑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
理论
(GT)
扎根
理论
(
et
)
民族志
霍桑实验
原文传递
题名
人本主义扎根理论(ET)简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孔浩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出处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3-29,共7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政治人类学在‘中国特色政治学三个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18BZZ010),主持人:陶庆。
文摘
原生于文化人类学的扎根理论目前已基本得到社科领域的普遍认可。然而扎根理论却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渐行渐远。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理念,在对传统扎根理论进行深度思考的基础上,阐述了人本主义取向的扎根理论的立场与主张,包括扎根理论(ET)的内涵、基本假设、构建框架等。扎根理论(ET)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是人性化的世界观,而不似传统扎根理论(GT)强调的工具性方法论;扎根理论(ET)强调研究者在理论生成过程中的自身理性与感性;强调对历时性与共时性资料的并重。人本主义扎根理论希望实现扎根理论的人文价值回归,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方法论贡献。
关键词
传统
扎根
理论
(GT)
扎根
理论
(
et
)
人本主义
人性化的世界观
Keywords
grounded theory(GT)
earth-bounded theory(
et
)
humanism
humanistic worldview
分类号
C915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政治人类学之扎根理论(ET)对政策科学的现实价值
2
作者
曹逸航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出处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39-144,共6页
基金
2018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政治人类学在‘中国特色政治学三个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18BZZ010)。
文摘
哈登的《托达人》、普里查德的《努尔人》、利奇的“钟摆”模式以及梅奥和沃纳的“霍桑实验”,都是“新政治人类学”范式下“扎根理论”(ET)、“扎根田野”“理论创新”“文化”“人”等内涵的深刻表现,这显然区别于由美国社会学家格拉泽和施特劳斯所提出的“扎根理论”(GT),甚至在它的基础上更有所发展,是一种反思背景下的重塑。从依赖数据到回归民主,从量化分析到人文关怀,政策科学同“扎根理论”(GT-ET)表现出相似的演进脉络。其实,“扎根理论”(ET)所宣扬的“扎根田野”“以人为本”原则,也正是政策科学的路径选择,是“扎根理论”(ET)对政策科学的现实价值与启示。
关键词
扎根
理论
(GT)
扎根
理论
(
et
)
政策科学
分类号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唯物史观视域下“田野调查”方法论探析
3
作者
陶庆
刘婧宇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政治人类学在‘中国特色政治学三个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18BZZ010)。
文摘
“田野”研究构建了“文化科学”的基石,如今已发展为重要的“田野调查”方法论,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究其根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奠定了“田野调查”的理论基础,即立足于唯物史观视域,才能探究“田野调查”具备的深刻本质内涵和复杂表现形态。“田野调查”确立了主体为现实的人而非抽象的人,遵循了社会演化基本规律,贯通了人文价值与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运用“田野调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夯实了“田野调查”的理论基础,拓展了深度融合社会实践与理论创新的扎根理论(ET)新境界。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田野调查”
方法论
理论
基础
扎根
理论
(
et
)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归“文化”“人”与重塑扎根理论(ET)——从缅甸高地到霍桑实验的“寻根”路径
被引量:
5
4
作者
陶庆
牛潇蒙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90,共15页
基金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2018年“年度主题”研究项目
2018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政治人类学在‘中国特色政治学三个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18BZZ010)
上海师范大学第十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新政治人类学”(310-AC 7031-19-00422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扎根理论(GT)是在借鉴"改造"人类学领域田野工作与民族志文本书写等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方法,并很快适用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成为相当重要的学术工具。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有了"理论"发现,从而改变了早期人类学研究领域"无理论"的传统。然而,扎根理论(GT)范畴下的"民族志数据"似乎过度依赖量化分析,相当程度上削弱甚至放弃了文化的价值观与人的出发点终极性。其实,最早借鉴人类学并提炼理论成果的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管理学领域著名"霍桑实验",梅奥与合作者人类学家沃纳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人类学领域自身也早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自觉开启了对于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探索,居首位的是英国人类学家利奇及其提出的社会制度"钟摆"模式,始终强调"文化情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霍桑实验"与"钟摆"模式都蕴含了当下新政治人类学范式下扎根理论(ET)的质的规定性,是回归"文化""人"并重塑扎根理论(ET)的逻辑原点。
关键词
扎根
理论
(GT)
扎根
理论
(
et
)
民族志
霍桑实验
Keywords
Grounded Theory
Earth-bounded Theory
fieldwork
et
hnography
Hawthorne studies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本主义扎根理论(ET)简论
孔浩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政治人类学之扎根理论(ET)对政策科学的现实价值
曹逸航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唯物史观视域下“田野调查”方法论探析
陶庆
刘婧宇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回归“文化”“人”与重塑扎根理论(ET)——从缅甸高地到霍桑实验的“寻根”路径
陶庆
牛潇蒙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