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城市居民时空行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昊 刘凌波 《城市建筑》 2018年第5期81-83,共3页
手机数据在分析城市居民行为方面具备高覆盖率、不受调研对象主观影响、可进行时空定位等优势,因此受到众多城市研究学者的青睐。研究依托我国中部一特大城市的手机通话定位数据,对城市居民的时空行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与空间可视化,... 手机数据在分析城市居民行为方面具备高覆盖率、不受调研对象主观影响、可进行时空定位等优势,因此受到众多城市研究学者的青睐。研究依托我国中部一特大城市的手机通话定位数据,对城市居民的时空行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与空间可视化,结果表明在人口数量分布、时空活动特征等方面与普查数据接近,可作为城市宏观层面的规划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手机定位数据 居民时空行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滑动窗口算法的手机定位数据用户驻留区域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金童 陈以松 +3 位作者 肖锋 刘纪平 朱军 王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年第8期161-167,共7页
针对手机定位数据分析过程中存在的噪声数据处理不佳、用户路径信息丢失、参数适宜性差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滑动窗口的手机定位数据用户驻留区域识别方法。首先讨论了驻留区域识别过程中噪声信息处理与参数自适应等难点;其次通过样本拟... 针对手机定位数据分析过程中存在的噪声数据处理不佳、用户路径信息丢失、参数适宜性差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滑动窗口的手机定位数据用户驻留区域识别方法。首先讨论了驻留区域识别过程中噪声信息处理与参数自适应等难点;其次通过样本拟合方法,提出出行范围相关的距离阈值计算方法,对经典滑动窗口算法进行改进,生成位置点聚簇结果;最后对通过空间约束规则对乒乓效应进行识别和优化,并对时空相邻聚簇进行归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异常漂移点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并有效处理乒乓效应,可明显提升用户时空行为刻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定位数据 驻留区域识别 滑动窗口算法 噪声处理 参数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婷婷 《美与时代(城市)》 2016年第3期32-32,共1页
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迅速发展,手机定位数据支撑城市规划焦点问题量化分析是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结合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国内外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人流... 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迅速发展,手机定位数据支撑城市规划焦点问题量化分析是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结合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国内外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人流量分布等方面的运用,探索手机定位数据为建立更合理的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提供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定位数据 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游客步行行为特征及与旅游区功能布局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莞姝 党煜婷 钮心毅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0-476,共17页
对步行旅游区游客步行轨迹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步行行为特征与旅游区功能布局的关系,有助于步行旅游区功能布局和空间格局的优化。本研究基于记录海量个体时空轨迹的手机定位数据,以十一黄金周期间鼓浪屿为例,使用数据挖掘与空间分... 对步行旅游区游客步行轨迹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步行行为特征与旅游区功能布局的关系,有助于步行旅游区功能布局和空间格局的优化。本研究基于记录海量个体时空轨迹的手机定位数据,以十一黄金周期间鼓浪屿为例,使用数据挖掘与空间分析方法从步行游客空间分布、步行轨迹网络结构、街区间步行路径与速度、街区内步行速度等方面分析游客步行行为特征及其与功能布局的关系,并与规划文件比较,提出旅游区发展建议。研究发现,旅游区空间布局对游客步行行为特征存在直接影响。功能布局导致各街区游客到访率以及步行轨迹网络中心度的差异。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人流量大的街道作为步行游览路线。商业街区虽然游客密集,但是街道上的游客流量并不大。在热门景点区域,游览路线单一造成的拥挤,导致游客停留意愿较低。大尺度开发与互动体验欠缺使得自然景观区和某些热门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对比游客步行时空特征与旅游区功能布局,提出了旅游区功能布局优化策略。本研究为旅游区用地和旅游线路的优化提供量化支持,对智慧旅游和城市高质量建设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旅游 步行轨迹 行为特征 功能布局 数据挖掘 手机定位数据 智慧旅游 鼓浪屿
原文传递
从大规模短期规则采样的手机定位数据中识别居民职住地 被引量:49
5
作者 许宁 尹凌 胡金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0-756,共7页
使用大规模手机定位数据获取居民职住地分布是大数据趋势下城市研究的新兴技术。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使用了长期不规则稀疏采样的手机通话数据,对短期规则采样的手机定位数据缺乏尝试。基于大规模短期规则采样的手机定位数据,提出了一... 使用大规模手机定位数据获取居民职住地分布是大数据趋势下城市研究的新兴技术。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使用了长期不规则稀疏采样的手机通话数据,对短期规则采样的手机定位数据缺乏尝试。基于大规模短期规则采样的手机定位数据,提出了一种居民职住地识别的方法。这是首次从大规模短期规则采样的手机定位数据中进行居民职住地识别的尝试,并对识别结果进行了较全面的验证。该研究成果为职住平衡等相关城市问题研究探讨了一种新型大规模数据源的可行性,在低成本大幅度提高相关研究的样本代表性和分析结果可靠性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定位数据 时空数据挖掘 职住平衡 通勤距离 深圳市
原文传递
基于大规模手机定位数据的群体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曹劲舟 涂伟 +1 位作者 李清泉 曹瑞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7-474,共8页
城市空间与居民行为不断交互,相互影响。探究城市空间中的群体活动分布及其时空变化能够帮助数据驱动的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基于大数据的时空间群体活动研究是当前时空大数据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约1000万手机用户在... 城市空间与居民行为不断交互,相互影响。探究城市空间中的群体活动分布及其时空变化能够帮助数据驱动的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基于大数据的时空间群体活动研究是当前时空大数据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约1000万手机用户在某一工作日的基站尺度的手机定位数据,识别用户停留位置和停留活动,重建活动语义信息,分析用户的停留点和停留活动的分布差异,研究群体活动的时空分布模式,探讨人群活动模式的多样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停留位置和活动分布存在差异,每人每天平均的停留个数约为2.1个,而每人每天平均从事的活动约为3.4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在时间上存在波动;群体活动存在空间分异特征,整体上服从"空间幂律"。本研究揭示了城市空间中群体活动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城市居民活动研究、城市交通优化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定位数据 轨迹分析 时空大数据 群体活动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滑动窗口的手机定位数据个体停留区域识别算法 被引量:8
7
作者 林楠 尹凌 赵志远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2-771,共10页
手机的普及使手机定位数据成为分析个体时空行为特征的新兴重要数据源之一,并被逐渐应用到人口管理、城市规划、交通分析和流行病防控等众多领域的研究中。从手机定位数据中识别个体的停留区域是众多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研究的重要基础环... 手机的普及使手机定位数据成为分析个体时空行为特征的新兴重要数据源之一,并被逐渐应用到人口管理、城市规划、交通分析和流行病防控等众多领域的研究中。从手机定位数据中识别个体的停留区域是众多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研究的重要基础环节。然而,当前常用的手机定位数据定位精度相对较低,且往往存在定位震荡和定位漂移导致的数据噪声,这些因素增加了从手机定位数据中识别停留区域的难度。为了提高从手机定位数据中识别个体停留区域的准确性,本研究结合个体行为的时空连续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增长聚类算法。实验结果显示,相较常用的ST-DBSCAN算法和SMo T算法,对于采样时间间隔稀疏的手机定位数据,本研究提出的滑动窗口聚类算法在准确率方面的提升幅度最大可以达到35%。由于隐私问题,当前研究和应用中使用的大规模手机定位数据集中的时间分辨率往往较低,因此,本研究提出的滑动窗口聚类算法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可增强基于手机用户停留区域的众多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手机定位数据的广泛合理应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定位数据 数据噪声 轨迹分析 聚类 停留区域识别
原文传递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深圳市热浪人口暴露度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铖 黄波 +2 位作者 刘晓倩 周涛 王宇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42,共12页
热浪作为城市化特征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目前针对热浪的研究主要聚焦基于静态数据的时空模式、风险管理和脆弱性评价分析方向,对动态人口暴露度的研究尚少。论文基于手机定位数据,首先融合深圳市逐时人口与气温时... 热浪作为城市化特征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目前针对热浪的研究主要聚焦基于静态数据的时空模式、风险管理和脆弱性评价分析方向,对动态人口暴露度的研究尚少。论文基于手机定位数据,首先融合深圳市逐时人口与气温时空分布模型,揭示热浪动态人口暴露度水平;其次,构建基于7类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与不同时段人口分布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初步分析了热浪环境下POI对人群行为模式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①相比于基准时段(2018年7月28日12:00~18:00),2018年7月26日至8月1日热浪平均辐射范围在7月29日以8.66倍速增长,至7月30日则以18.93倍速跃至峰值,覆盖区域整体呈现西部高于东部、南部低于北部的特征;②人口在不同时段均表现为明显的带状聚集分布态势,且人口暴露度与气温和人口的动态演变紧密关联,其暴露度同热浪扩散幅度相似,总体呈2.29倍等比增长,辐射范围包括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等城市商业、工业、住宅中心人口密集区域;③同类POI在不同时刻、不同POI在相同时刻对人群减少热浪暴露的移动交互行为具有明显的时空驱动机制差异及选择偏好特征。在持续性城市化背景下,该研究方法可为同类的城市灾害人口暴露度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定位数据 热浪 人口暴露度 POI 地理加权回归 深圳市
原文传递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突发事件下道路修复和物资配送集成优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梦玲 王晶 +1 位作者 黄钧 焦子豪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应急道路的修复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有效开展物资配送的前提,而道路修复和物资配送二者集成研究极大地提高整个应急救援效率。但是由于灾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决策者很难立即获取充分的灾情信息,尤其是灾民分布情况、位置、灾害影响和物... 应急道路的修复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有效开展物资配送的前提,而道路修复和物资配送二者集成研究极大地提高整个应急救援效率。但是由于灾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决策者很难立即获取充分的灾情信息,尤其是灾民分布情况、位置、灾害影响和物资需求等信息。传统的获取灾情信息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救援人员的现场报导和调查,卫星图像等,阻碍了救援活动的迅速开展,效率低下。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得手机定位数据为灾害情况下的应急救援提供了更加快捷的信息获取手段,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效率。本文基于手机定位数据,同时结合道路修复和物资配送二者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通过手机定位数据获取灾民分布情况、位置、灾害影响和物资需求等信息,实现精准道路修复和物资配送的决策,并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将手机定位数据下的救援结果与缺少手机定位数据的常规救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文章所提出的手机定位数据的应用在应急救援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定位数据 道路修复 物资配送 集成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手机信令定位数据的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49
10
作者 李祖芬 于雷 +3 位作者 高永 吴亦政 龚大鹏 宋国华 《交通运输研究》 2016年第1期51-57,共7页
为了得到可靠的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并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准确的出行现状数据,基于手机信令定位数据设计了提取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方法。通过对重复冗余的手机数据进行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手机数据映射至所研究的交通区域、... 为了得到可靠的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并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准确的出行现状数据,基于手机信令定位数据设计了提取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方法。通过对重复冗余的手机数据进行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手机数据映射至所研究的交通区域、划分交通小区、定义出行识别、建立OD矩阵及绘制出行期望线等出行数据挖掘,得到了居民的出行时空分布特征。为了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以北京市的手机信令定位数据为例,提取出北京市居民的出行时空分布特征,并将所得的结果与北京市第4次综合交通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两者的出行时间分布特征平均偏差为0.78%,早晚高峰进出城方向比例的偏差为0.1,全市的出行发生量与吸引量的平均偏差均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信令定位数据 时空分布 居民出行 OD矩阵 期望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珠海市职住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作江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2-1180,共9页
深入分析职住平衡的概念及内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提出了两种职住平衡测度方法。采用移动手机定位数据对珠海居民的就业和居住空间分布、通勤距离、通勤来源进行了分析,同时测算了各规划分区的职住指数。结果表明:就业地与居住地在... 深入分析职住平衡的概念及内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提出了两种职住平衡测度方法。采用移动手机定位数据对珠海居民的就业和居住空间分布、通勤距离、通勤来源进行了分析,同时测算了各规划分区的职住指数。结果表明:就业地与居住地在空间分布上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全市居民以短距离通勤为主,平均通勤距离为2048m,各规划分区的居民通勤距离存在较大差异;各规划分区有80%以上的居民实现了本地就业或居住。同时,从自然、规划、政策方面分析了职住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产业和人口空间配置、打通各规划分区之间交通瓶颈、合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空间 通勤 手机定位数据 特征 珠海
原文传递
手机基站定位数据可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海生 黄媛洁 +3 位作者 宋璇 杜军平 陈国润 丁富强 《大数据》 2017年第1期61-71,共11页
手机基站定位数据蕴含丰富的时空信息。设计了一种基于电信每次呼叫测量数据的可视分析方法,给出了基于每次呼叫测量数据的基站定位方法,提取手机用户的出行轨迹,对凝聚层次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可以高效率地对轨迹进行聚类,利用流向图和... 手机基站定位数据蕴含丰富的时空信息。设计了一种基于电信每次呼叫测量数据的可视分析方法,给出了基于每次呼叫测量数据的基站定位方法,提取手机用户的出行轨迹,对凝聚层次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可以高效率地对轨迹进行聚类,利用流向图和热力图表示轨迹聚类结果和手机用户在某时刻的整体分布。将该方法应用于上海电信手机基站定位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基站定位数据 轨迹聚类 流向图 可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in Ahas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方法创新与地理研究
13
作者 陈晓雪 冯健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52,共9页
本文对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Rein Ahas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方法创新与地理研究做了相对全面的梳理与综述。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机的大规模普及,手机定位数据可以突破有限的时空框架,实现海量、客观、实时、... 本文对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Rein Ahas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方法创新与地理研究做了相对全面的梳理与综述。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机的大规模普及,手机定位数据可以突破有限的时空框架,实现海量、客观、实时、准确和电子编码的数据收集,从而便于研究者发现人的时空间行为模式和规律。Ahas以社会定位法为主线,以手机定位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地理可视化为分析手段,不断地通过时空间行为和活动空间研究参与到旅游、通勤、交通、社会隔离和智慧城市等多样化的领域中。他的研究方法及经典案例有助于国内学者扩宽视野,更加深入理解这一新型数据源的使用特点和应用潜力,并进一步对其进行理论与方法上的挖掘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定位数据 时空间行为 地理应用 Rein Ahas
原文传递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个体出行行为特征分析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旭 郑浩毅 《综合运输》 2019年第9期38-44,共7页
个体出行行为特征分析一直以来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领域的重要基础,传统的人工调查由于受主观回忆较多、调查成本较高等因素的限制,数据结果的准确度往往较低,无法支撑精细化的规划设计任务。智能手机与无线通信网络的成熟发展带来... 个体出行行为特征分析一直以来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领域的重要基础,传统的人工调查由于受主观回忆较多、调查成本较高等因素的限制,数据结果的准确度往往较低,无法支撑精细化的规划设计任务。智能手机与无线通信网络的成熟发展带来了海量手机数据,这为探究个体出行活动规律提供了新的数据源。本文综述已有基于手机数据分析个体出行行为特征的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待研究的问题,提出可从完善已有个体出行信息采集内容、探索基于精细化数据的模型改进以及多源数据融合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反应个体出行行为特征,为交通规划等领域的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手机定位数据 个体出行 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手机APP定位数据及其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殷振轩 王德 +1 位作者 王颖 郁海文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3期37-42,共6页
随着我国规划实践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对理性规划、精细管理的需求日益提升,而大数据由于其成本低、周期短、样本大、精度高等特性,在城乡规划中具有巨大的价值。手机APP定位数据作为新兴大数据,需要把握其特性,挖掘其在... 随着我国规划实践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对理性规划、精细管理的需求日益提升,而大数据由于其成本低、周期短、样本大、精度高等特性,在城乡规划中具有巨大的价值。手机APP定位数据作为新兴大数据,需要把握其特性,挖掘其在定量分析研究中的潜力。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视角,探索手机APP定位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适用领域及方法,旨在为城乡定量研究提供帮助。得出结论:对于区域联系,手机APP定位数据可以描述跨乡镇的人流联系,部分替代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分析;对于城市活力,手机APP定位数据可以识别驻留行为,测度城市活力;对于公共服务设施评估,手机APP定位数据可以反映用户使用设施的时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APP定位数据 城乡规划 大理白族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基站定位数据在旅游领域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伟民 李梦玲 +1 位作者 庄歆怡 高胜男 《旅游导刊》 2021年第4期37-57,共21页
手机基站定位数据凭借其普适性和时空广泛性等优势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为系统梳理手机基站定位数据在旅游领域的研究现状并评估其应用潜力,本文在全面回顾现有文献基础上:(1)对手机基站数据的概念及分类、特点,以及研究过程进行介... 手机基站定位数据凭借其普适性和时空广泛性等优势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为系统梳理手机基站定位数据在旅游领域的研究现状并评估其应用潜力,本文在全面回顾现有文献基础上:(1)对手机基站数据的概念及分类、特点,以及研究过程进行介绍;(2)从游客识别和分类、旅游统计、旅游流分析、游客行为研究及旅游活动影响等5个主题总结现有研究;(3)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及研究对象/内容3个方面评述现有研究。最后,本文结合手机基站定位数据热门应用领域的研究状况,讨论其在旅游领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手机基站定位数据 旅游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大数据在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瑞琪 陈建均 《智能城市》 2019年第15期151-153,共3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终端设备的普及,全球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持续上升,中国所有省份的移动端普及率都超过了80%。手机大数据契合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活动规律分析的需求。文章将介绍大数据背景下移动信令数据与空间地理数据应用于交...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终端设备的普及,全球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持续上升,中国所有省份的移动端普及率都超过了80%。手机大数据契合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活动规律分析的需求。文章将介绍大数据背景下移动信令数据与空间地理数据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联合分析方法,以及交通运输行业转型与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手机定位数据 居民出行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定位的智慧商圈选址研究
18
作者 胡纯 《无线互联科技》 2022年第1期32-33,共2页
基于手机定位和大数据计算平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挖掘等大数据技术,对城市商圈美食、住宿、旅游景点、停车场、加油站、商超等衣食住行配套设施覆盖情况、商圈内密度、消费购买力、地价发展潜力进行综合分析。城市规划设计... 基于手机定位和大数据计算平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挖掘等大数据技术,对城市商圈美食、住宿、旅游景点、停车场、加油站、商超等衣食住行配套设施覆盖情况、商圈内密度、消费购买力、地价发展潜力进行综合分析。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迅速发展,手机定位数据支撑城市规划焦点问题量化分析是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结合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大数据时代国内外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商圈的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人流量分布等方面的运用,探索手机定位数据,为建立更合理的城市商圈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定位数据 商圈选址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手机用户道路交通状态探测
19
作者 陈震霆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8-23,共6页
针对若干手机用户对象,挖掘整理历史手机定位数据,获取用户的平均行程速度等交通状态参数值。结合模糊理论原理,分析定位数据与道路交通状态的关系,以平均行程时间延误等参数作为综合评价因子,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交通状态探测算... 针对若干手机用户对象,挖掘整理历史手机定位数据,获取用户的平均行程速度等交通状态参数值。结合模糊理论原理,分析定位数据与道路交通状态的关系,以平均行程时间延误等参数作为综合评价因子,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交通状态探测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获取用户途径道路的交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理论 平均行程速度 交通状态 手机定位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GPS定位数据的交通方式换乘点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振兴 许心越 +1 位作者 邵海鹏 杨飞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6-287,共12页
交通方式换乘点识别长期以来是手机大数据交通调查领域的一大技术难点,既有研究大多通过设置出行时间、距离阈值进行识别,算法经验性强,普适性不佳,且易将起讫点、信号控制、交通拥堵等停留误识别为换乘停留。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机GP... 交通方式换乘点识别长期以来是手机大数据交通调查领域的一大技术难点,既有研究大多通过设置出行时间、距离阈值进行识别,算法经验性强,普适性不佳,且易将起讫点、信号控制、交通拥堵等停留误识别为换乘停留。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机GPS定位数据的交通方式换乘点识别新方法:首先,构建模糊时空聚类算法识别个体运动-静止状态,算法同步实现了定位点时空密度双重聚类约束与聚类边界弹性需求,对个体运动状态识别效果更佳;其次,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交通方式换乘点识别,有效解决了起讫点、信号控制、交通拥堵等停留对换乘停留造成的干扰;最后,从出行链视角出发,提出了基于序列相似度算法的误差回溯自检与优化模型,能够有效修复换乘点漏识别与错误识别问题。此外,在成都市开展了大范围实测试验,由150名志愿者采集了近2 160 h得到的777.6万条数据被用于技术实证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对交通方式换乘点平均识别准确率达89.3%,换乘时间平均识别误差控制在20 s以内;与既有空间聚类、小波分析算法相比,换乘点识别精度提升近10%,换乘时间误差最大可降低20 s以上,算法适用性与效果更佳。研究成果可为基于活动的交通需求模型演进提供数据支撑,为交通规划与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换乘点识别 模糊时空聚类 手机GPS定位数据 支持向量机 出行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