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室结快慢径路双文氏型传导阻滞伴快径路蝉联现象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景芝 张良洁 《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房室快慢径路双文氏型传导阻滞 快径路蝉联现象 并发症 心电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房室结传导功能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志权 李学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344-346,共3页
关键词 房室传导功能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房室结传导阻滞 全身性疾病 心肌炎 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3
作者 郑磊 李学文 +3 位作者 刘向东 王群 吴萍 吕吉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1258-1259,共2页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治疗方法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下心房刺激判断慢径阻断指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
4
作者 蒋树中 张毅刚 +3 位作者 李卫东 刘奕 宗雪峰 傅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8-29,共2页
目的减少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并减少放电、手术时间。方法选择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龄14-64岁,中位年龄为37岁。全部患者均有明确SVT发作史,并经心电图或食管电生理证实。常规检查均无器质性心... 目的减少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并减少放电、手术时间。方法选择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龄14-64岁,中位年龄为37岁。全部患者均有明确SVT发作史,并经心电图或食管电生理证实。常规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A组32例为常规技术组,B组28例为使用慢性改良消融技术组。慢径改良消融时消融靶点的确定:自希氏束至冠状静脉窦口依次分为上、中、下3个区,首先在中1/3段与下1/3段交界处附近标得碎、宽、小A波和大V波、无希氏束电位的心内膜电图、电极稳定贴靠于间隔。然后以AVNRT频率相近的周期(S1S1刺激)起搏心房显示慢径前传,放电后15 S内观察到慢径前传被阻断,则此点为消融靶点,继续消融60s以上。结果60例患者消融成功率为100%,常规组3例患者有一过性II度房室传导阻滞,本技术组房室结传导阻滞发生率为零。A组放电次数为(8.1±2.1)次,显著高于B组的(4.2±1.4)次(P<0.05),A组手术时间为(2.1±0.7) h,显著长于B组的(1.5±0.5)h(P<0.05)。结论经典消融慢径方法学和疗效肯定,但缺乏及时判断放电阻断慢径并以此指导连续放电达有效消融的方法和标准,易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刺激显示慢径传导作为消融时判断慢径阻断指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慢径前传是否被阻断及阻断的时间标准明确,可减少损伤放电的次数,避免过多的损伤房室交界区。新方法能明显减少放电次数,避免过多地损伤房室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刺激 房室结传导阻滞 消融靶点 希氏束 房室传导阻滞 放电次数 房室交界区 AVNRT 发作史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相关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被引量:3
5
作者 郝星 刘西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2期3664-3665,共2页
目前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已成为一线治疗。射频消融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慢径改良中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0~3%,多发生于消融过程中[1]。
关键词 射频消融 AVNRT 室上速 TACHYCARDIA 交界区心律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结传导阻滞 心动过速 心内电生理检查 永久起搏器
原文传递
运动员分支型室速合并房室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洪涛 余阳 卢清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87-288,共2页
患者男,24岁,因"反复发作心悸,加重1h"入院。入院后第一份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度150ms,频率140bpm,患者当时测血压正常,无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宽QRS波心动过速持续约10余分钟后自行转变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 患者男,24岁,因"反复发作心悸,加重1h"入院。入院后第一份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度150ms,频率140bpm,患者当时测血压正常,无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宽QRS波心动过速持续约10余分钟后自行转变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图2)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300ms)、左后分支阻滞(QRS波群宽度104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速 房室结传导阻滞 运动
原文传递
VDD起搏器和心房漂浮电极的应用和长期稳定性评价
7
作者 诸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VDD起博器 心房漂浮电极 应用 长期稳定性 房室结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致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旭东 薛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85-86,共2页
患者,男,54岁。以鼻咽癌3年,突然出现晕厥、意识不清、低血压,于1988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1985年12月确诊为鼻咽癌伴有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低分化鳞癌),
关键词 低分化鳞癌 左侧颈部 淋巴转移 放射治疗 放射线照射 房室结传导阻滞 脑外科手术 双侧颈部 声带麻痹 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姆病(Lyme Disease)的螺旋体病原学 被引量:1
9
作者 Steere A.C. 陶增珖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4期74-75,共2页
莱姆病于1975年首次被确认,该病发生于夏季,具有独特的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皮肤损害,可伴发头痛、颈僵、发热、肌肉痛、关节痛、不适、疲倦或淋巴腺病。几周或几个月后,有些病例还患有脑膜炎、脑炎、颅神经或周围神经病、心肌炎或房... 莱姆病于1975年首次被确认,该病发生于夏季,具有独特的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皮肤损害,可伴发头痛、颈僵、发热、肌肉痛、关节痛、不适、疲倦或淋巴腺病。几周或几个月后,有些病例还患有脑膜炎、脑炎、颅神经或周围神经病、心肌炎或房室结传导阻滞,或游走性肌肉骨骼痛。其后可产生明显的关节炎症状,一般至少可反复发作几年,形成慢性,使骨及软骨侵蚀。莱姆病同特异免疫异常有关。病情严重,病程长的患者常有B细胞异抗原DR<sub>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LYME Disease 螺旋体病 慢性游走性红斑 房室结传导阻滞 异抗原 游走性 周围神经病 肌肉痛 关节炎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10
作者 朱文青 蔡迺绳 +4 位作者 俞济舟 朱仪 屠红 周达新 周京敏 《中国临床医学》 1997年第2期78-79,共2页
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204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8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成功 189例,成功率为92.7%。有5例出现并发症,占2.45%。随访 1~36个月,有8例复发,5例再次消融成功。我们认为... 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204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8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成功 189例,成功率为92.7%。有5例出现并发症,占2.45%。随访 1~36个月,有8例复发,5例再次消融成功。我们认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旁道 房室双径路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訾刘留 赵庆彦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1期63-66,共4页
近年来,学者对巨噬细胞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心脏中具有大量固有巨噬细胞和血液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它们在心脏正常电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数量、分布或表型的分化与极化异常可能与房性和室性心... 近年来,学者对巨噬细胞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心脏中具有大量固有巨噬细胞和血液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它们在心脏正常电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数量、分布或表型的分化与极化异常可能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为未来的心律失常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巨噬细胞 综述 心房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