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6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托洛尔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1
作者 杨晓 彭海燕 李璐娜 《河北医学》 2025年第2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AVB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行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术后...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AVB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行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美托洛尔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持续用药3个月,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混杂因素,最终每组63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电图数据(静息心率、平均心率、QT间期离散度)、心脏标志物[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AD、LVEDD、LVMI时限值、静息心率、平均心率、QT间期离散度、BNP、cTnI、CK-M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能够显著改善接受DDD型起搏器治疗的三度AVB患者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脏标志物,并优化QT间期离散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DDD型起搏器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 QT间期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马西平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报道
2
作者 杨如利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卡马西平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癫痫的治疗,但是关于卡马西平治疗癫痫导致的副作用也时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服用卡马西平导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癫痫患者。
关键词 卡马西平 癫痫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及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文心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6期16-18,120,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及特征。方法选择80例通过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鉴定诊断的心房颤动患者(2023年2月—2024年2月)为研究对象,根据伴有或不伴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未... 目的探究分析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及特征。方法选择80例通过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鉴定诊断的心房颤动患者(2023年2月—2024年2月)为研究对象,根据伴有或不伴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未伴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设为对照组(32例),伴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设为观察组(48例),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相关心电图指标,分析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颤动发生频次为(0.81±0.19)次/min,平均心室率为(70.96±8.25)次/min,低于对照组的(2.03±0.44)次/min、(81.89±10.23)次/min;长间歇时间为(2.78±0.27)s,长于对照组的(2.42±0.3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平均心室率的诊断中,≤55次/min、≤60次/min、≤65次/min、≤70次/min的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8.33%、18.75%、93.75%;在长间歇时间的诊断中,≥1.5 s、≥2.0 s、≥2.5 s、≥3.0 s的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92%、52.08%、25.00%、12.50%;在逸博占总心博比的诊断中,≥0.1%、≥0.5%、≥1.0%的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42%、6.25%、0%;平均心室率≤70次/min、长间歇时间≥1.5 s和逸博占总心博比≥0.1%这3种情况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绘制散点图后发现,观察组的形态学特征更显著,条带宽度分布均等,上界清晰,下界不明显。结论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相较于不伴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颤动发生频次、平均心室率更低,长间歇时间更长。在不同的诊断指标中,不同诊断范围的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检出率有明显差异。伴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散点图形态学特征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散点图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钟杭美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2期106-110,114,共6页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延长而引起激动从心房至心室传导过程中出现传导延迟、部分中断或全部中断的一种心电异常现象。按其传导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高度、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上房室传...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延长而引起激动从心房至心室传导过程中出现传导延迟、部分中断或全部中断的一种心电异常现象。按其传导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高度、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上房室传导阻滞并非少见,但由于其多呈间歇性出现,特别是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动态心电图的传统分析方法中,有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确定其发生的时间、频次以及伴发其它心律失常的情况(如期前收缩、逸搏等),因此,快速、明确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异常现象 散点图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系统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结构学参数与功能学参数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琴 李奎 +3 位作者 王建灵 周红 钟惠 朱正芬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究希氏束起搏(HBP)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脏结构学参数与功能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4例AV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BP组和RVAP组各52例,HBP组行HBP治疗,RVAP组行RVAP治疗,比较两组术前... 目的:探究希氏束起搏(HBP)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脏结构学参数与功能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4例AV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BP组和RVAP组各52例,HBP组行HBP治疗,RVAP组行RVAP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心脏结构学参数、心脏起搏参数、心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QRS时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心脏结构学参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心脏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阻抗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HR、SV、CI、LVEF、QRS时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6个月,HBP组HR、SV、CI、LVEF显著高于RVAP组(均P<0.05),RVAP组QRS波时限显著低于HBP组(P<0.05);结论:HBP对AVB患者的电-机械同步性优于RVAP,近期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结构学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6
作者 张永旭 王岳松 +4 位作者 杨达 董学滨 曹明勇 汪韶君 涂克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46-1850,共5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和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 rate episodes,AHRE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行起搏治...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和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 rate episodes,AHRE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行起搏治疗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根据心室电极位置分为LBBaP组(n=42)和右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n=4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QRS波时限(QRSd)、心室起搏参数,并发症、脑卒中事件和NOAF、AHREs发生率。结果(1)LBBaP组术后NOAF、AHREs发生率均低于RVSP组(P<0.05)。(2)LBBaP组的p-QRSd短于RVSP组(P<0.05)。(3)两组患者心室起搏参数、并发症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右室起搏,LBBaP术后AHREs、NOAF的发生率较低,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右室起搏 心房颤动 心房高频事件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和生物信息学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吴文俊 张赤道 +3 位作者 李雪 卫靖靖 王新陆 朱明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0期1183-1189,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及生物信息学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得麻黄附子细辛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和DisGeNET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及生物信息学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得麻黄附子细辛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相关性靶点;借助韦恩图获取麻黄附子细辛汤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交集靶点信息,导入Cytoscape建立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将STRING平台和Cytoscape结合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关键靶点,并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和Pymol等软件对关键靶点与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并将其可视化。结果:得到有效成分51个,对应靶点240个,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疾病靶点映射后共获得94个交集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1742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75条,主要影响有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细胞对有机环化合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信号通路、癌症通路、流体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Akt)和缺氧诱导因子-1等通路;分子对接方法将前5种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进行对接,显示木犀草素、柚皮素和β-谷甾醇等化合物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和Akt1等核心靶点结合较好,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协同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网络药理 生物信息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足月分娩1例报道
8
作者 陈国庆 苏炳峰 +1 位作者 谢育娣 周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2-957,共6页
本文报道了1例妊娠合并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足月分娩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已报道的类似病例对其最新诊疗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胎儿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自身免疫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温阳活血中药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冠状T波及肺栓塞1例
9
作者 张笑涵 崔景润 +4 位作者 张振鹏 王师菡 李军 胡元会 杜柏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23-225,共3页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可导致心电图广泛前壁导联缺血性改变,合并有传导异常改变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却较为少见[1]。2021年欧洲心脏学会(ESC)指南中,将“不推荐可纠正的AVB患者接受起搏治疗”列为...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可导致心电图广泛前壁导联缺血性改变,合并有传导异常改变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却较为少见[1]。2021年欧洲心脏学会(ESC)指南中,将“不推荐可纠正的AVB患者接受起搏治疗”列为Ⅲ级推荐[1]。寻找PE后新发AVB病因并判定可逆性,对衡量老年患者群体起搏器植入风险与获益有重要临床意义。本例以温阳救急为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法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肺栓塞 益气温阳活血 参附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10
作者 詹丹丹 王大英 张良洁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3期333-338,共6页
房室传导阻滞(AVB)是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其中获得性因素更为常见。近年来,对获得性AVB的病因学进行探讨发现,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冠心病、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风湿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浸润... 房室传导阻滞(AVB)是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其中获得性因素更为常见。近年来,对获得性AVB的病因学进行探讨发现,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冠心病、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风湿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浸润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等。因此,早期明确获得性AVB的病因至关重要,可为其治疗提供针对性策略,以改善预后。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更多获得性AVB病因的发现将会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 病因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三焦之阳,理气化痰通脉”法则论治房室传导阻滞
11
作者 杨芮姗 谷丰 高健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230-1232,1236,共4页
房室传导阻滞是发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激动传导异常,使心脏不能正常收缩和泵血,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并伴有明显临床症状。一般以心肌炎为主要病因。现代医学对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有限、方法单一,而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显著、方法多样... 房室传导阻滞是发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激动传导异常,使心脏不能正常收缩和泵血,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并伴有明显临床症状。一般以心肌炎为主要病因。现代医学对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有限、方法单一,而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显著、方法多样。阳虚脉阻为房室传导阻滞的主要病机,笔者以温阳通脉为法,扶助心、脾、肾三焦阳气,化痰祛瘀的同时兼顾梳理气机,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通脉法 温三焦之阳 理气 化痰 通脉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洁教授运用温阳祛瘀通脉汤治疗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经验
12
作者 王向阳 宋彦洁 +1 位作者 吴赛 李洁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5期127-130,共4页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属于中医“心悸”范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黑朦甚至晕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恒定不变,部分P波后QRS波脱漏。西医在...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属于中医“心悸”范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黑朦甚至晕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恒定不变,部分P波后QRS波脱漏。西医在治疗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时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然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较多,在临床用药时对医生及患者产生极大困扰;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电极放电会直接导致心肌损伤,并会长期存在心肌细胞慢性炎症反应。西药治疗和介入治疗均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临床上患者接纳程度普遍偏低。李洁教授从中医角度分析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的病机多为心阳不振或气血亏虚,标实的病机多为痰饮停滞或瘀血阻滞。温阳祛瘀通脉汤是李洁教授根据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30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创立而成,具有温通心阳、活血化瘀、益气复脉之功,主要用于治疗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阻止病情进展,收效甚佳。现根据一则验案分析李洁教授运用温阳祛瘀通脉汤诊治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思路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祛瘀通脉汤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悸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束支起搏与右心室起搏的临床对照研究
13
作者 潘非非 张冰航 +1 位作者 车星星 王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2070-2073,共4页
目的:比较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右心室起搏(RVP)与左束支起搏(LBBP)的起搏特点及起搏参数长期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4月—2023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病人,25例病人接受了RVP,作为RVP组,... 目的:比较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右心室起搏(RVP)与左束支起搏(LBBP)的起搏特点及起搏参数长期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4月—2023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病人,25例病人接受了RVP,作为RVP组,另外25例病人接受了LBBP,作为LBB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电极放置及透视时间、QRS间期、术中及随访时心室导联参数。结果:5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起搏器植入。LBBP组术后QRS间期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而RVP组术后QRS间期呈现增加趋势(P<0.05),且RVP组术后QRS间期较LBBP组延长(P<0.01)。术中LBBP组起搏阈值低于RVP组[(0.83±0.25)mV与(1.33±0.61)mV,P<0.01],R波振幅明显升高[(10.8±5.3)mV与(6.9±3.4)mV,P<0.01],两组起搏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BP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VP组(P<0.01)。在随访过程中,RVP组与LBBP组起搏参数都保持稳定。结论:与RVP相比,LBBP具有更低的起搏阈值、更高的R波振幅和更短的QRS时间来实现更接近生理传导的起搏,表明LBBP是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一种生理起搏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左束支起搏 右心室起搏 生理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单心房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左束支起博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丽雅 赵平 +4 位作者 许利冬 范影 张艳芳 全晓璐 叶畅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64-866,共3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主因胸憋,气短伴恶心,头痛20年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30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憋,气短,无明显胸痛,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旋转,偶有黑朦,伴有恶心,偶有呕吐,既往脑梗死病史30余年,遗留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查体:BP 123/...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主因胸憋,气短伴恶心,头痛20年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30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憋,气短,无明显胸痛,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旋转,偶有黑朦,伴有恶心,偶有呕吐,既往脑梗死病史30余年,遗留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查体:BP 123/80 mmHg(1mm Hg=0.133k Pa)、P 40次/min、R 25次/min、SpO_(2) 90%。口唇略黑紫、双颊略紫、双肺呼吸音粗、散在干鸣及痰鸣、双肺底有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至我院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单心房,房水平双向分流,房间隔中下部回声脱失约65mm,彩色多普勒成像(color Doppler imaging,CDI):房水平探及双向分流。室间隔及左心室、右心室壁厚度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单心房 房室传导阻滞 左束支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在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15
作者 田亮 唐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治疗老年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因AVB于同济大...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治疗老年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因AVB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56例患者(≥6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起搏方式将患者分为RVAP组(n=121)和LBBP组(n=135)。比较两组起搏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起搏参数(阈值、感知和阻抗)在术中、术后7 d、术后1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BBP组患者术后QRS波群时限明显缩短(均P<0.001)。术后1年随访中,与RVAP组相比,LBBP组起搏术式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如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NT-proBNP表达水平(均P<0.05)。此外,LBBP组和RVAP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和起搏器依赖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LBBP患者术后1年内再住院率显著降低(P=0.004)。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BBP起搏术式与老年AVB患者的再住院率有关(全部进入模式P=0.014,向前逐步回归模式P=0.010)。Kaplan-Meier累积事件曲线的比较显示RVAP和LBBP的累积再住院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3)。ROC曲线分析也揭示了不同起搏术式对老年AVB患者的再住院率有预测价值(P=0.011,AUC=0.703,灵敏度=0.857,特异度=0.550)。结论与传统RVAP相比,LBBP起搏术式治疗老年AVB患者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老年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藏药后导致急性III°房室传导阻滞1例
16
作者 阿桑 达娃次仁 《西藏医药》 2024年第3期158-159,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系藏族男性,42岁,以“胸闷、呼吸困难8天,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8天前到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4910m)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伴有咳嗽、咯痰、发热,亦无心慌、胸痛、晕厥等。予以吸氧对症后上述症状较前好转,6天前开始自行... 1临床资料患者系藏族男性,42岁,以“胸闷、呼吸困难8天,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8天前到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4910m)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伴有咳嗽、咯痰、发热,亦无心慌、胸痛、晕厥等。予以吸氧对症后上述症状较前好转,6天前开始自行口服藏药(上午:十一味维命丸;中午:十八味檀香丸;晚上:八位沉香散),规律口服3天后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呼吸困难 胸痛 沉香散 晕厥 临床资料 高海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群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基于开滦队列研究
17
作者 陶锦涛 吴寿岭 赵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34-4539,共6页
背景房室传导阻滞与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而我国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相对缺乏,筛查并消除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以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参加2018—2... 背景房室传导阻滞与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而我国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相对缺乏,筛查并消除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以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参加2018—2020年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员工及离退休人员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参与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和服药史。患者空腹8 h后,于体检当日晨起抽取肘静脉血5 mL用于生化检测,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观察对象80859名,平均年龄(53.8±14.9)岁。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7%(786/80859),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1%(732/80859),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07%(54/80859)。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高血压、糖尿病、饮酒比例、血尿酸、服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比例高于无房室传导阻滞者,舒张压、心率低于无房室传导阻滞者(P<0.05)。进一步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房室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房室传导阻滞组(n=8007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组(n=732)和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组(n=54)。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心率、高血压、BMI、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饮酒、ASCVD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尿酸血症、高BMI及饮酒为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心率增加为房室传导阻滞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开滦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7%,高龄、男性、高BMI、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尿酸血症及饮酒为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高心率为房室传导阻滞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开滦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用于指导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房室间期优化的随机对照研究
18
作者 王双玲 杨倩 +3 位作者 李国春 蔡可欣 郭涛 郭雨龙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0-546,共7页
目的评估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在指导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起搏器房室间期(AVI)优化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二度Ⅱ型及以上AVB且植入永久双腔起搏器患者95例,按照... 目的评估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在指导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起搏器房室间期(AVI)优化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二度Ⅱ型及以上AVB且植入永久双腔起搏器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生成器软件自动生成的单双数字将患者随机分为USCOM程控AVI优化组(双数,USCOM组,56例)和常规经验性程控组(单数,常规组,39例)。使用USCOM测量患者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速度时间积分(VTI)、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在AVI优化前及优化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在AVI优化后,即刻测量USCOM组血流动力学指标,USCOM组CO、CI、VTI和SV高于常规组(Z=-4.194、-3.679、-3.618和-4.548,均为P<0.001),而SVR和SVRI低于常规组(Z=-3.363和-2.587,均为P<0.05)。患者在AVI优化后1个月再次复查超声心动图,常规组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高于USCO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7,P=0.007)。以USCOM指导优化的最佳SAV/PAV在90/120 ms至300/330 ms之间,离散度较大,主要集中于180/210 ms(18例)。结论通过USCOM指导AVB患者双腔起搏器AVI优化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血流动力学 房室间期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1例
19
作者 吴明海 刘学庆 +2 位作者 唐剑峰 张谊 朱红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3-325,共3页
1病例资料。患儿男,10岁,“反复晕厥3个月”于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就诊。近3个月来反复发生晕厥共5次,第一次为2021年9月28日,与同学玩耍中突发晕厥,伴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小便失禁等症状,持续十余秒后清醒。后多次发生晕厥... 1病例资料。患儿男,10岁,“反复晕厥3个月”于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就诊。近3个月来反复发生晕厥共5次,第一次为2021年9月28日,与同学玩耍中突发晕厥,伴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小便失禁等症状,持续十余秒后清醒。后多次发生晕厥,均为走路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阿斯综合征 无导线起搏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1例
20
作者 陈冬 刘辉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1993-1995,共3页
冠状动脉痉挛(CAS)是指冠状动脉自发性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病因尚不明确,临床症状与CAS发生的部位及痉挛严重程度相关,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报道1例2020年9月绍兴第二医院收治的严重CAS致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诊... 冠状动脉痉挛(CAS)是指冠状动脉自发性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病因尚不明确,临床症状与CAS发生的部位及痉挛严重程度相关,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报道1例2020年9月绍兴第二医院收治的严重CAS致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诊治经过,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其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急性心肌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