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简述陆九渊的经学思想 |
刘玉敏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2
|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对重回马克思的借鉴价值 |
姚锡长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3
|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王守雪《两汉文论新释》序 |
李维武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4
|
从《大学》“新民”看朱子“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之统一 |
陈美容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1 |
2
|
|
5
|
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
刘爱敏
|
《滨州学院学报》
|
2006 |
2
|
|
6
|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
赵晓鹏
刘永庆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7
|
由第一步而至千里:陆学的次第与贯彻——从“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说起 |
王家旺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8
|
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论象山心学视阈下中国文学外译的“知本”观 |
杨镇源
|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
2022 |
2
|
|
9
|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对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当代启示 |
姚锡长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0
|
陆象山的“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
何俊
|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1
|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
孙福万
|
《中国远程教育》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2
|
"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在文本解读中的应用与条件 |
胡平
|
《语文学习》
|
2023 |
0 |
|
13
|
博弈:在解释学的原意观与多元论之间——对传统经典的历史理解与当代阐释的学理探讨 |
李有光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4
|
学术史的客体性与主体性 |
毛崇杰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15
|
文化的封闭与开放 |
安立志
|
《唯实》
|
2012 |
0 |
|
16
|
六经注我赐嘉名 创新助我耀中华 |
徐建华
|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
|
2022 |
0 |
|
17
|
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哲学发展前景的启示 |
程云冠
傅明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8
|
《论语》普及与现代人格养成 |
宋赟
|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9
|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向何处去? |
李珺平
|
《佳木斯师专学报》
|
1997 |
0 |
|
20
|
学校管理者更应该多一点阅读,多一点思考 |
凌宗伟
|
《今日教育》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