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简述陆九渊的经学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玉敏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对传统经学采取尊重与怀疑的辩证态度,这是由他立学的宗旨和问学的态度决定的。他主张自立、自得、独立思考、大胆疑问,也因此形成了“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精神,创立了心学一系。象山经学可说是传统经学的心学化... 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对传统经学采取尊重与怀疑的辩证态度,这是由他立学的宗旨和问学的态度决定的。他主张自立、自得、独立思考、大胆疑问,也因此形成了“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精神,创立了心学一系。象山经学可说是传统经学的心学化。其心学开一代学风,对推动中国学术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心学 六经 我注六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对重回马克思的借鉴价值
2
作者 姚锡长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13,21,共7页
诠释经典一直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传统。以往人们诠释经典过多地偏重于"我注六经",这一做法割裂了"我"与经典的深层关联,不免带有主观主义色彩。陆九渊的"六经注我"扬弃了"我注六经"的弊端... 诠释经典一直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传统。以往人们诠释经典过多地偏重于"我注六经",这一做法割裂了"我"与经典的深层关联,不免带有主观主义色彩。陆九渊的"六经注我"扬弃了"我注六经"的弊端,极大拓展和提升了儒家对经典诠释的思想深度。其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我"与经典之间的本质统一关系,强调研习经典的目的和宗旨是人自身安身立命之需。这一做法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有着重要启示:不能限于"我注六经",即停留在"为学习而学习"的层面,而应将"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要充分肯定经典的地位,即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和思想的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又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凸显马克思主义求解中国问题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注六经 六经 重回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王守雪《两汉文论新释》序
3
作者 李维武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49-153,共5页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虽是中国解释学的两种不同解释方法,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即解释主体"我"的自觉以及客观化的努力,不过各自的程度不同罢了。王守雪《两汉文论新释——以徐复观两汉思想史论为...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虽是中国解释学的两种不同解释方法,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即解释主体"我"的自觉以及客观化的努力,不过各自的程度不同罢了。王守雪《两汉文论新释——以徐复观两汉思想史论为基础》对此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我注六经 徐复观 王守雪 两汉文论新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学》“新民”看朱子“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之统一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美容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是经典诠释中两种态度不同的诠释方法,"我注六经"采用以文本为主体,力图恢复文本原意的诠释取向;"六经注我"则是一种哲学创构活动,是诠释者构建哲学思想的取向。朱子的...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是经典诠释中两种态度不同的诠释方法,"我注六经"采用以文本为主体,力图恢复文本原意的诠释取向;"六经注我"则是一种哲学创构活动,是诠释者构建哲学思想的取向。朱子的《大学》很好地融合了这两种诠释方法,其改"亲民"为"新民",对"新民"进行重新阐释,并赋予它以新的内涵,一方面是"我注六经"的回归圣人本意的主观意愿;另一方面,借"新民"重构《大学》的形态与理论框架,为理学方法论修养论的阐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大学》 《大学章句》 “新民” 六经我” 我注六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爱敏 《滨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经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两汉经学的反动。二者的不同表现在治经目的、治经态度和治经方法上:一为治世,一为治心;一讲究师法、家法,一偏向疑经、辨伪;一重训诂,一重义理。同是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又有分... 经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两汉经学的反动。二者的不同表现在治经目的、治经态度和治经方法上:一为治世,一为治心;一讲究师法、家法,一偏向疑经、辨伪;一重训诂,一重义理。同是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又有分歧:朱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陆学认为“心即理”,只要“格心”便可知理,不必读经,更不必费心于经注和考据。“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不仅极具宋学特征,而且典型地反映了陆九渊心学思想指导下的治经态度和方法。弄懂这句话的涵义,不仅有助于了解宋学特征,而且更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内涵,从而对其做出恰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宋明理学 陆九渊 六经 我注六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6
作者 赵晓鹏 刘永庆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古籍整理 模式 我注六经 六经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第一步而至千里:陆学的次第与贯彻——从“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说起
7
作者 王家旺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命题是陆九渊对自己“不著书”原因的解释,不能仅从经学或者解释学方面来理解这一命题。从陆九渊对韩愈“倒做”的批评来看,“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在其思想体系中只是先后关系而非对立或并列关系,二者之间次...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命题是陆九渊对自己“不著书”原因的解释,不能仅从经学或者解释学方面来理解这一命题。从陆九渊对韩愈“倒做”的批评来看,“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在其思想体系中只是先后关系而非对立或并列关系,二者之间次第严密,绝不可躐等倒做。陆九渊强调,“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须建立在“我”发明本心、涵养磨砺、道德主体圆满养成的基础上,即必须先“六经注我”,待道德本体卓然而立之后,才能“我注六经”。从“实理”到“实事”“实行”,确立与挺拔“我”之道德意识,最终落实到日用生活之践履,这即是陆学的贯彻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 我注六经 次第 贯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论象山心学视阈下中国文学外译的“知本”观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镇源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126-132,共7页
中国文学外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中国译者与外国读者之间的认知隔阂。对此,象山心学的“知本”说体现出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译者通常存在认知弊病,即局限于作为片面性阐释结果的文本意义,难以兼容其他理解方式,因而陷入“我注六经”的... 中国文学外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中国译者与外国读者之间的认知隔阂。对此,象山心学的“知本”说体现出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译者通常存在认知弊病,即局限于作为片面性阐释结果的文本意义,难以兼容其他理解方式,因而陷入“我注六经”的思维泥沼,造成与外国读者之间的认知隔阂;如能超越对文本意义的拘泥思维,秉承“知本”观,立足认知的根源——本心,译者便得以迈向“六经注我”的自在心态。在“六经注我”的思维下,译者反观内省,彰明本心,并通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本心获得通融视阈,从而增强译者与外国读者之间的认知共鸣,推动中国文学外译的读者接受。该翻译观基于象山心学这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助于形成有别于西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译学话语,为突显“文化自信”主旋律下中国译学的国家意识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外译 知本 我注六经 六经 认知共鸣
原文传递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对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当代启示
9
作者 姚锡长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39,107,共7页
在中国传统治学主张与方法的发展中",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是阅读经典的一种重要方法。直到今天,这一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应力求达到历史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在中国传统治学主张与方法的发展中",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是阅读经典的一种重要方法。直到今天,这一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应力求达到历史研究方法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统一。对待经典,研读是基础,阐发是关键,运用是目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主张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把握基本原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但这并不意味可以脱离马克思主义文本而对其进行任意解读。牵强附会的任意解读只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对现实实践毫无意义。我们必须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着力把文本的现代价值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贯通起来,实现"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注六经六经我”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研读
原文传递
陆象山的“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俊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66,共8页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是象山确认的两种经注形式,并有先后之序。“六经注我”是象山由经学转出为心学。六经是滋养本心的资源,注我不是通过解字,而须求血脉。注我虽不具语言的外在逻辑,但却隐含基于分析的生活的内在逻辑,在形式...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是象山确认的两种经注形式,并有先后之序。“六经注我”是象山由经学转出为心学。六经是滋养本心的资源,注我不是通过解字,而须求血脉。注我虽不具语言的外在逻辑,但却隐含基于分析的生活的内在逻辑,在形式上经典文句则化作自己的语言,直接散入思想陈述中,构成完整叙论。“我注六经”是象山转将心学安顿于经学。其原则是对六经的阐释不落于文字,而坚守本心发明。其标准,一是揭明隐于文字中的事理,二是进入历史场景以体认本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 我注六经
原文传递
“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11
作者 孙福万 《中国远程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X期72-72,共1页
<陆九渊集·语录>中有这样一段话:"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此之后,经过后人的不断阐释,"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被当作两种不同的治学方式的象征,逐渐成了名言.
关键词 有效学习 六经我” 我注六经 《陆九渊集·语录》 教育心理学
原文传递
"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在文本解读中的应用与条件
12
作者 胡平 《语文学习》 2023年第10期36-38,共3页
引言 "六经"具体来说,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由于乐经亡佚不传,或者本身只有乐谱而无文字,无可流传,因此,在后代,"六经"就变成了"五经"."我注六经"和"... 引言 "六经"具体来说,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由于乐经亡佚不传,或者本身只有乐谱而无文字,无可流传,因此,在后代,"六经"就变成了"五经"."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系南宋哲学家陆九渊首次提出,辗转流传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书》 《礼》 文本解读 我注六经 陆九渊 《春秋》 儒家经典
原文传递
博弈:在解释学的原意观与多元论之间——对传统经典的历史理解与当代阐释的学理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有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6-230,共5页
从理解与阐释的历史性去观照当代"于丹现象"引发的有关传统经典的阐释论争,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质不过是中国经典解释史上的原意观与多元论之间博弈的延续与回应。中国经典的理解史和效果史告诉我们,对待文化经典必须尊重以原... 从理解与阐释的历史性去观照当代"于丹现象"引发的有关传统经典的阐释论争,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质不过是中国经典解释史上的原意观与多元论之间博弈的延续与回应。中国经典的理解史和效果史告诉我们,对待文化经典必须尊重以原意观为中心的"我注六经"式的历史主义理解模式和阐释思想,而对待文学经典又必须沿用以多元论为中心的"六经注我"式的相对主义理解模式和阐释思想。不仅如此,崇圣尊经的文化传统及其具备的形上之维和终极价值已经注定了任何偏离经典本旨的任意解读最终只会因为冲淡了经典的权威性而导致对经典的解构与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经典 原意观 多元论 六经 我注六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史的客体性与主体性
14
作者 毛崇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62-67,共6页
90年代的学术史风景与“80年代的教训”紧密相关。80年代把“哲学史”的研究分为“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旨在抑“经”的历史客体性,扬“我”的现实主体性。“六经注我”是“后红卫兵现象”,必须对其在学术上造成的后果进... 90年代的学术史风景与“80年代的教训”紧密相关。80年代把“哲学史”的研究分为“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旨在抑“经”的历史客体性,扬“我”的现实主体性。“六经注我”是“后红卫兵现象”,必须对其在学术上造成的后果进行清算。这一阶段学术史成为问题一方面取决于学术的重负、学科的分细、趋向于宏观与微观两端,另一方面取决于从封闭到开放,面对着全球“现代—后现代性”文化语境,长期承受高压的“主体性”一下子膨胀起来。90年代学术史面对着“整理国故”、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读“经”救国、尊孔济世等新历史语境。这里有两个关系误区:一是学科对象(“本文”)与“学术史”的关系,两者都成为“史”,但后者对前者是历史中的“我”与“经”的关系;二是当前的“我”与前二者的关系即学术史的客体性与主体性的关系。学术史研究存在着“研究之研究”与“研究本身”的不可颠倒的“本”、“末”关系,对海德格尔的文献研究是为了本文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史 客体性 主体性 六经 我注六经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封闭与开放
15
作者 安立志 《唯实》 2012年第8期189-190,共2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对文化的开放与交流提出了要求,并就文化如何走出去和引进来专门作了阐述。如同以往中央重大决策出台时一样,一些学者又开始了新一轮“我注六经”式的诠释与解读。视野所及的学者意见,可概括为三句话: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对文化的开放与交流提出了要求,并就文化如何走出去和引进来专门作了阐述。如同以往中央重大决策出台时一样,一些学者又开始了新一轮“我注六经”式的诠释与解读。视野所及的学者意见,可概括为三句话:我为主、走出去、引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封闭 我注六经 六中全会 引进来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经注我赐嘉名 创新助我耀中华
16
作者 徐建华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 2022年第6期38-38,共1页
《红楼梦》中,大观园新亭落成,众人题名,可谓“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有人以“我注六经”的学究气,直接引用以命名;有人以“六经注我”的颖悟慧心,借鉴化用来命名;唯有贾宝玉,多情俊赏,不沉迷于故纸堆里,坚持“文章自得方为贵”“须... 《红楼梦》中,大观园新亭落成,众人题名,可谓“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有人以“我注六经”的学究气,直接引用以命名;有人以“六经注我”的颖悟慧心,借鉴化用来命名;唯有贾宝玉,多情俊赏,不沉迷于故纸堆里,坚持“文章自得方为贵”“须教自我胸中出”,以“沁芳”二字,语惊四座,既得山水之妙,又契合元妃省亲之事,可谓“合为时而著,合为事而作”。新亭落成,俨然一面镜子,映照出众人才情、境界的高下。寻章摘句之腐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引用 六经 贾宝玉 我注六经 慧心 大观园
原文传递
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哲学发展前景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云冠 傅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宋明理学在整合儒、道、佛三教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舍传求经”、“疑经改经”、“六经注我”三个阶段。这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新的千年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就要在整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 宋明理学在整合儒、道、佛三教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舍传求经”、“疑经改经”、“六经注我”三个阶段。这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新的千年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就要在整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创建新的中国哲学。创建新的中国哲学,第一步,要回到中西马的原创文本;第二步,发现其理论本身的问题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产生的问题,对理论的绝对性提出质疑;第三步,在综合各种理论与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再创造,即创建有特色的、全新的中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我注六经 “疑经改经” 六经我” 综合中西马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普及与现代人格养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赟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3-106,共4页
《论语》作为一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极具现代价值,尤其是对现代人格养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在当下如何普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制度化与通俗化相结合、"我注六经"与"... 《论语》作为一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极具现代价值,尤其是对现代人格养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在当下如何普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制度化与通俗化相结合、"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相结合、《论语》与生活相结合三个方面探讨了《论语》在现代中国普及的途径与方法,希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现代人格 制度化 通俗化 我注六经 六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向何处去?
19
作者 李珺平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35-42,共8页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趋向?必须先回顾历史、考察现状,然后才能作出相对中肯的判断。汉以后清以前、梁启超王国维之后、建国之后,是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必须结合此门学科在目前的客观走向和21世纪人...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趋向?必须先回顾历史、考察现状,然后才能作出相对中肯的判断。汉以后清以前、梁启超王国维之后、建国之后,是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必须结合此门学科在目前的客观走向和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来预测它的发展,并从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态度、形式等方面做了具体而简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系统的自复制、自催化活动 我注六经六经我式的循环阐释 一花独放与数流争先 分析、讨论与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管理者更应该多一点阅读,多一点思考
20
作者 凌宗伟 《今日教育》 2016年第12期32-33,共2页
阅读的关键是让自己经历实实在在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进而改善我们的教育生态和教育方式。一方面要“六经注我”,另一方面更要“我注六经”。
关键词 阅读体验 学校管理者 六经我” 我注六经 教育理念 教育方式 教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