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龙海灯 殷世武 +3 位作者 潘升权 项廷淼 宋均飞 王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23-2628,共6页
目的研究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确诊的106例LEASO患者作为本研究的LEASO组,以一般资料与LEASO组匹配且无动脉病变的8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 目的研究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确诊的106例LEASO患者作为本研究的LEASO组,以一般资料与LEASO组匹配且无动脉病变的8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采用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检测股骨头区域和踝关节区域达峰时间(TTP)、计算踝关节区域与股骨头区域TTP的差值,测量踝肱指数(ABI)。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股骨头区域TT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ASO组踝关节区域TTP及TTP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ASO组中不同Rutherford分类患者股骨头区域TTP的比较以及左侧病变患者与右侧病变患者股骨头区域TTP、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therford分类越高,踝关节区域TTP及TTP差值越低(P<0.05);经Pearson检验,LEASO患者的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与ABI呈负相关(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对LEASO具有诊断效能;经Delong检验,TTP差值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踝关节区域TTP(P<0.05)。结论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测定踝关节区TTP及TTP差值是诊断LEASO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 达峰时间 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编码成像的激光能量调控方法研究
2
作者 吴云龙 叶庆 +2 位作者 孔辉 张慧 陈大可 《信息对抗技术》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为了有效提升光电成像系统焦平面探测器在外界存在激光干扰条件下的环境适应性,同时不显著降低原成像系统成像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成像的激光能量调控方法,构建了一套以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为核心器件的编码成像实验系统并对该系统的... 为了有效提升光电成像系统焦平面探测器在外界存在激光干扰条件下的环境适应性,同时不显著降低原成像系统成像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成像的激光能量调控方法,构建了一套以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为核心器件的编码成像实验系统并对该系统的成像性能进行了测试,设计了一套基于编码成像的激光能量调控实验验证系统并开展了多参数条件下编码成像抗激光干扰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编码成像的激光能量调控方法可在不显著降低成像质量前提下有效提升焦平面探测器的抗激光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成像 激光干扰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能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注意力机制的无透镜对抗编码成像
3
作者 王海伦 王跃科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4-1222,共9页
相较于单孔径光学无透镜成像技术,编码孔径成像(Coded Aperture Imaging,CAI)技术具有更高的光照强度和更高的分辨率,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的CAI技术存在成像时间分辨率较低和成像性能较差的限制。深度学习技术由于其强大... 相较于单孔径光学无透镜成像技术,编码孔径成像(Coded Aperture Imaging,CAI)技术具有更高的光照强度和更高的分辨率,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的CAI技术存在成像时间分辨率较低和成像性能较差的限制。深度学习技术由于其强大的复杂特征建模能力,被广泛应用到各类信号处理领域中。本文提出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构建基于卷积注意力机制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 Attention Mechanism Based-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AM-GAN)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任务要求,提高CAI效果与稳定性。通过引入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使生成器选择性地聚焦于数据的特定区域,恢复原始图像的细节和结构。在此基础上,以生成对抗网络的形式进行网络的训练,生成更逼真、更高质量的图像。在公开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CAM-GAN在图像质量上表现出色,取得了最高的峰值信噪比值,相较于次优的UNet-GAN算法提高了约0.32,充分证明了深度学习技术在CAI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孔径成像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脂肪对骨转移的影响及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
4
作者 谢青霖 张晓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5,共8页
背景:早期骨转移的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案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活检是骨转移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有创且标本尺寸小等缺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难以落实。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基于化学... 背景:早期骨转移的准确诊断对治疗方案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活检是骨转移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有创且标本尺寸小等缺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难以落实。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等被广泛应用于骨转移的诊断,衍生的标志物包括表信号脂肪分数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均能反映骨髓脂肪含量。目前,对于骨髓脂肪在骨转移瘤发生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焦点。目的:现就骨髓脂肪对骨转移的影响及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技术进行综述,归纳比较不同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评估骨转移的优劣势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etastases,bone marrow adipocyte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quantitative MRI,fat fraction,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chemical shift encoding-based water–fat imaging”,中文检索词为“骨转移,骨髓脂肪,磁共振成像,定量磁共振成像,脂肪分数,磁共振波谱成像,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获得相关文献67篇。结果与结论:(1)骨髓脂肪细胞能通过分泌多种相关激素及细胞因子、为肿瘤细胞提供能量、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等多种途径协助骨转移的发生;(2)磁共振定量技术能够精确地定量脂肪组织,测量骨髓中脂肪含量的变化有助于骨转移的诊断;(3)磁共振波谱成像能够通过不同质子的进动频率反映不同的代谢产物,因此可用于脂肪定量,是目前用于评估转移性骨折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4)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可以使水和脂肪信号得以在正相位和反相位相分离,从而测量脂肪组织的信号,在鉴别椎体良恶性骨折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骨髓脂肪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基于化学移位编码的水脂肪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光环孔编码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曹磊峰 郑志坚 +2 位作者 丁永坤 于燕宁 李朝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4-768,共5页
 着眼于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对X光环孔编码成像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环孔的自相关函数及其对环孔编码成像技术图像重建的影响,对不同的图像重建技术进行了初步比较。基于星光II实验装置,利用自行研制的...  着眼于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对X光环孔编码成像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环孔的自相关函数及其对环孔编码成像技术图像重建的影响,对不同的图像重建技术进行了初步比较。基于星光II实验装置,利用自行研制的X光环孔编码成像系统进行了激光等离子体X光环孔编码成像技术的演示实验,获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孔 编码成像 内爆 自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约束聚变实验中编码成像的反投影解码 被引量:6
6
作者 江少恩 刘忠礼 +1 位作者 郑志坚 唐道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0-214,共5页
描述了惯性约束聚变实验中编码成像原理及解码方法。以环孔显微镜为例,对ICF实验中编码成像的解码进行数字研究。采用反投影算法进行数值解码,并编制数值解码程序,对两个实例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图像解码复原精度高。
关键词 编码成像 解码 反投影 惯性约束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高频超声编码成像中解码压缩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盛 王晓春 +1 位作者 杨军 王延群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09-413,共5页
将数字编码激励与现有眼科高频超声成像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全新的高速数据检测和信号处理方法。由FPGA产生16位Golay互补序列,激励换能器产生超声波。数据采集电路实现了15 MHz高频超声回波信号的数字化,采样频率120 MHz,采样位数14 b... 将数字编码激励与现有眼科高频超声成像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全新的高速数据检测和信号处理方法。由FPGA产生16位Golay互补序列,激励换能器产生超声波。数据采集电路实现了15 MHz高频超声回波信号的数字化,采样频率120 MHz,采样位数14 bits。解码压缩算法由FPGA实时实现,A序列解码和B序列解码交替进行,分别将回波信号与A,B解码序列卷积运算,两路延迟叠加即实现了Glayo码的实时解码压缩。实验表明,采用编码激励技术可以在保持发射电压和轴向分辨率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回波主瓣幅度,抑制旁瓣噪声,可有效提高信噪比。此法对于改善眼科超声图像质量,提高设备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编码成像 解码压缩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esnel波带板编码成像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滕浩 杨向东 +3 位作者 冯杰 陈加斌 成金秀 郑志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7-710,共4页
介绍了 Fresnel波带板编码成像原理 ,并设计出高空间分辨率的 Fresnel波带板编码相机 ,用双孔可见光源对编码相机的成像进行了实验研究 ,表明该编码相机可以真实地还原源区的空间大小和形状。
关键词 Fresnel波带板 编码成像 空间分辨率 编码相机 X光辐射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编码成像技术及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吴一娜 杨鹏飞 +2 位作者 叶汇 黄清海 刘建民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期69-73,共5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方法。目前临床医师通过主观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序列对疾病进行诊治,但判读结果因医生的个人经验而有所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彩色编码技术对造影图像进行处理,不仅方...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方法。目前临床医师通过主观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序列对疾病进行诊治,但判读结果因医生的个人经验而有所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彩色编码技术对造影图像进行处理,不仅方便了图像辨识,还提供更多的生理学信息辅助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编码成像技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测量法消除编码孔成像的近场伪影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洒 兰明聪 +2 位作者 党晓军 张连平 韦孟伏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3-47,共5页
在编码孔成像技术中,由于存在近场伪影的干扰,降低了重建图像质量。为了消除这一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近场伪影的产生和消除原理,采用Geant4程序模拟了近场条件下300 keV单能源,通过MURA(19×19)嵌套编码孔成像,分别获得了单模和双模... 在编码孔成像技术中,由于存在近场伪影的干扰,降低了重建图像质量。为了消除这一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近场伪影的产生和消除原理,采用Geant4程序模拟了近场条件下300 keV单能源,通过MURA(19×19)嵌套编码孔成像,分别获得了单模和双模测量条件下重建得到的源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单模测量得到的图像带有显著的近场伪影,而双模测量得到的图像中近场伪影得以消除。实际相机测量实验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因此,与传统的单模测量法相比,双模测量法可以有效抑制和消除编码孔成像中的近场伪影,从而增强图像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测量法 编码成像 近场伪影 GEANT4
原文传递
X光成像中环形编码孔径显微镜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家升 程丽红 +1 位作者 谢存 李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01期104-108,共5页
在简述 X光成像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特别讨论了多针孔和环形编码等孔径编码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论述了 X光成像中孔径编码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成像过程 。
关键词 X射线显微术 图像处理 孔径编码成像 环表编码孔径显微镜 X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编码成像分析及其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静 王雁桂 黎全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3,共2页
相干编码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项主动成像技术。它利用直线干涉条纹对目标的频谱进行提取,并利用相位闭合技术消除随机相位,最终获取远距离目标的高分辨率图像。文章对傅里叶望远术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推导,详细阐述了相位闭... 相干编码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项主动成像技术。它利用直线干涉条纹对目标的频谱进行提取,并利用相位闭合技术消除随机相位,最终获取远距离目标的高分辨率图像。文章对傅里叶望远术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推导,详细阐述了相位闭合实现方法,并对各个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使得能在实验条件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对它的理论进行实践。仿真实现了对两个目标的频谱扫描并重建了它们的二维灰度图像,充分验证了傅里叶望远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编码成像 主动成像 相位闭合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成像光谱仪的编码构形设计与解码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凤生 徐志良 师忠秀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1999年第2期4-8,共5页
采用循环S-矩阵设计了一维和二维循环编码构形,使仪器的编码测量过程大为简化。基于π变换和快速阿达玛变换的解码算法,将矩阵乘法简化为矩阵元素间的加、减运算和位置交换,降低了仪器对微机系统的要求。
关键词 编码成像光谱仪 成像光谱仪 调制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编码成像术中光源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梅 叶虎年 杨新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5,共3页
针对光学编码成像的光源强度随时间波动对编码成像结果的影响,研究了编码机制对光源光强变化响应的表现,发现了阿达玛变换光学系统对光源强度波动的特异敏感性规律:像元强度改变量与光源光强波动量成比例;一个编码周期内光源光强的多次... 针对光学编码成像的光源强度随时间波动对编码成像结果的影响,研究了编码机制对光源光强变化响应的表现,发现了阿达玛变换光学系统对光源强度波动的特异敏感性规律:像元强度改变量与光源光强波动量成比例;一个编码周期内光源光强的多次波动导致像元强度改变量按次累加但并不导致发散;各次源强度波动对像场强度改变量的分布具有循环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与1×7阵列像场对应的7阶S矩阵编码成像,结果表明光源光强随时间的变化对编码成像质量有严重影响.指出了在编码成像系统中所用的光源的不稳定性应该受到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成像 光源稳定性 阿达玛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灌注成像和DSA彩色编码成像评估兔急性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承志 刘育齐 +5 位作者 张红 刘玉龙 李王海 李明月 王晓白 张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行CT灌注(CTP)成像和彩色编码DSA(cc DSA)成像在评估兔后肢急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10)。兔右后肢缺血3 h后,实验组接受再灌注,对照...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行CT灌注(CTP)成像和彩色编码DSA(cc DSA)成像在评估兔后肢急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10)。兔右后肢缺血3 h后,实验组接受再灌注,对照组仅作假手术;分别在0、6、12、24 h作双后肢影像学评估(n=10)。实验组每一时点进一步随机均分为CTP亚组和cc DSA亚组,分别获取双后肢CTP相关参数血流量(AF)、血容量(BV)、对比剂清除率(C)和cc DSA参数对比剂峰值(peak),计算双后肢各参数比值AF-R/L、BV-R/L、C-R/L和peak-R/L;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分别与AF-R/L、BV-R/L、C-R/L、peak-R/L比值作相关性分析,对AF-R/L与peak-R/L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再灌注过程开始后,AF-R/L、BV-R/L、C-R/L、peak-R/L平均比值分别由1.07±0.08、1.03±0.06、0.93±0.15和1.09±0.04下降至0.75±0.11、0.85±0.14、0.71±0.18和0.45±0.08。AF-R/L与CK、LDH、MDA、SOD血清水平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44、-0.62、0.57(P<0.05);peak-R/L与CK、LDH、MDA、SOD血清水平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71、-0.66、0.59(P<0.05),与AF-R/L间相关系数为0.70(P<0.05)。结论320排螺旋CT行CTP成像与cc DSA成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量化反映兔后肢骨骼肌I-R损伤发生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CT灌注成像 骨骼肌 彩色编码DSA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氖原子束计算全息编码成像模拟研究
16
作者 石建平 陈旭南 +2 位作者 高洪涛 陈献忠 罗先刚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19,共3页
将计算全息技术、原子光学及微细加工技术相结合,得出一种氖原子束计算全息编码成像技术,它弥补了利用激光梯度场控制原子堆积只能制作单一量子点、线等周期性图形的不足。对该技术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制作所需的任意超微细结... 将计算全息技术、原子光学及微细加工技术相结合,得出一种氖原子束计算全息编码成像技术,它弥补了利用激光梯度场控制原子堆积只能制作单一量子点、线等周期性图形的不足。对该技术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制作所需的任意超微细结构图形,特征线宽可达纳米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氖原子束 计算 全息编码成像模拟 纳米技术 原子光学 激光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光照相X源光斑编码孔成像诊断可行性研究
17
作者 杨波 应阳君 +1 位作者 许海波 李金鸿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X源光斑形状和强度分布是高能闪光照相图像反演时必需的定解条件,需高精度的测量,但目前缺少成熟的方法应用于成像时诊断对应的X源光斑。本文通过蒙特卡罗程序直接模拟及图像重建,验证了对有能量和角度分布、有散射等干扰的实际X源,由... X源光斑形状和强度分布是高能闪光照相图像反演时必需的定解条件,需高精度的测量,但目前缺少成熟的方法应用于成像时诊断对应的X源光斑。本文通过蒙特卡罗程序直接模拟及图像重建,验证了对有能量和角度分布、有散射等干扰的实际X源,由其编码图像可重建出源的强度空间分布信息,且具有较高精度。采用编码孔成像方法,在闪光照相实验的同时伴随X源光斑的特征检测是可行的,可提高闪光照相图像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照相 X源光斑 编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式压缩编码孔径超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毕祥丽 《光电技术应用》 2016年第3期9-12,36,共5页
将压缩感知理论引入超分辨率成像,得益于绝大多数图像普遍具有稀疏性,提出了一套基于4f系统的全相位反射式压缩编码孔径光学成像系统,采用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光学系统成像实验,通过MATLAB程序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对采集到的单幅低分... 将压缩感知理论引入超分辨率成像,得益于绝大多数图像普遍具有稀疏性,提出了一套基于4f系统的全相位反射式压缩编码孔径光学成像系统,采用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光学系统成像实验,通过MATLAB程序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对采集到的单幅低分辨率图像进行解码重建得到高分辨率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在保证CCD相机与空间光调制器像元尺寸完全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佳的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压缩编码孔径成像 4-f光学系统 稀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谐波超声血流成像诊断原发性小肝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军 郑荣琴 +1 位作者 阎萍 黄冬梅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 运用编码谐波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原发性小肝癌造影成像特点 ,探讨该方法对原发性小肝癌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左前臂浅静脉注射氟碳造影剂 ,对 2 2例患者共 2 4个病灶进行编码谐波血管造影检查 ,观察肿块区域血管显影时... 目的 运用编码谐波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原发性小肝癌造影成像特点 ,探讨该方法对原发性小肝癌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左前臂浅静脉注射氟碳造影剂 ,对 2 2例患者共 2 4个病灶进行编码谐波血管造影检查 ,观察肿块区域血管显影时间、血管分布 ,并比较肿块与肝实质造影增强情况。所有病例造影前后表现均同步录像。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 1 5~ 2 0秒肿块开始显影 ,6 0~ 90秒达到高峰 ,持续时间约 2 0 0~ 2 6 0秒 ,肿块周围血管显影较正常肝组织早 ,形成环状浓染 ,大部分肿块增强程度高于正常肝组织 ;少部分为不增强团块(1 7% )。结论 编码谐波血管造影能实时观察原发性小肝癌的造影成像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谐波超声血流成像 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小肝癌 氟碳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成像时刻编码遗传算法的敏捷成像卫星任务规划 被引量:17
20
作者 韩鹏 郭延宁 +2 位作者 李传江 李文博 马广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27-1438,共12页
基于相对成像时刻编码方式,提出一种适用于敏捷成像卫星任务规划的自适应遗传算法(RITCAGA)。首先,综合考虑对地凝视成像点目标观测收益与卫星姿态转移期间能耗,构建了卫星任务规划指标函数;其次,基于线性化的姿态动力学模型求解了单次... 基于相对成像时刻编码方式,提出一种适用于敏捷成像卫星任务规划的自适应遗传算法(RITCAGA)。首先,综合考虑对地凝视成像点目标观测收益与卫星姿态转移期间能耗,构建了卫星任务规划指标函数;其次,基于线性化的姿态动力学模型求解了单次目标间能量最优姿态机动;再次,为确保遗传算法对决策变量有完整的搜索空间并提升迭代效率,设计了一种相对成像时刻编码与解码规则,可适用于规划周期长、卫星对目标有多个时间窗口的情况。最后,通过典型任务规划算例下的对比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成像卫星 任务规划 最优控制 相对成像时刻编码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