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付忠泉 禤天航 +2 位作者 霍智铭 关宏刚 曹正霖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6期773-77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治疗,分析手术前后的疗效指标、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治疗,分析手术前后的疗效指标、生活质量以及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的侧凸Cobb角、矢状面轴向距离、冠状面平衡、局部后凸Cobb角与骨盆倾斜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患者手术前后的情感职能、生理职能与生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ODI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后凸患者采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治疗,矫正效果显著,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后凸 骶髂螺钉 第2骶椎 生活质量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亚库普江·亚森 王浩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3期165-170,共6页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困扰着大量的老年患者,导致严重的疼痛及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当保守治疗无效,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时,手术干预是首选的办法。既往以传统的后路截骨矫形手术为主,该术式...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困扰着大量的老年患者,导致严重的疼痛及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当保守治疗无效,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时,手术干预是首选的办法。既往以传统的后路截骨矫形手术为主,该术式创伤大、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可能降低手术满意度。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通过自然的解剖间隙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正常结构的破坏,降低对患者的手术创伤。本文对筛选适合行OLIF的ADS病例、OLIF联合新型技术在ADS诊疗中的优点及OLIF在改善矢状面平衡的优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 腰椎融合术 矢状面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主弯区的退变程度分析
3
作者 王明朗 蒋琳 +3 位作者 宋彬 张力 张强 冯大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06-3214,共9页
背景: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不清,主弯区非对称退变可能与侧凸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充分认识主弯区的退变有助于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更多参考。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主弯区退变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发病机制。方法:... 背景: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不清,主弯区非对称退变可能与侧凸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充分认识主弯区的退变有助于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更多参考。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主弯区退变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8年7月至2023年11月就诊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顶椎上、下关节突关节凹侧、凸侧关节炎的差异;分析脊柱侧凸严重程度、脊柱骨盆参数、关节突关节炎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究脊柱侧凸严重程度、脊柱骨盆参数、关节突关节炎等参数之间的影响作用。结果与结论:①在顶椎关节突关节中,凹侧比凸侧关节突关节炎严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顶椎同侧(凹侧或凸侧)上关节突关节炎比下关节突关节炎严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骨盆入射角随着腰椎前凸角减小而减小(rs=0.509,P<0.001);顶椎侧方骨赘差值随着腰椎前凸角减小而增加(rs=-0.285,P=0.033);关节突关节不对称角随着骨盆入射角减小而增加(rs=-0.379,P=0.004);③L5倾斜角、椎间盘角度是主弯Cobb角增大的危险因素(B=1.012,P<0.001;B=0.620,P=0.016);骨盆入射角是主弯Cobb角增大的保护因素(B=-0.264,P=0.003);④提示退变性脊柱侧凸顶椎区域凹侧退变程度重于凸侧;顶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角及关节突关节炎严重程度与脊柱侧凸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腰椎前凸角和骨盆入射角在维持脊柱正常序列中发挥关键作用,且骨盆入射角是主弯Cobb角增大的保护因素;L5倾斜角和椎间盘角度是主弯Cobb角增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 主弯区 顶椎 不对称退 关节突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机器人辅助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比较
4
作者 朱宝 张彦军 +2 位作者 杨镇源 郭培尧 李家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目的:比较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机器人辅助置钉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科室住院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18例A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例,女性1... 目的:比较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机器人辅助置钉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科室住院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18例A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例,女性15例,年龄46~73岁,平均63.2±8.2岁。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36枚,根据辅助置钉方式分为两组,3D打印个体化导板组(3D打印组,11例,置入142枚椎弓根螺钉)和机器人辅助组(机器人组,7例,置入9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均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术前测量并比较顶椎旋转角、侧凸Cobb角;术后1周采用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所有椎弓根螺钉进行判断分类,对比两组患者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满意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D打印组年龄(63.6±9.0岁)、性别(男/女:2/9)、平均置钉数量(12.91±3.83枚)、侧凸Cobb角(40.36°±11.82°)、顶椎旋转角(30.27°±7.25°)分别与机器人组[年龄(62.6±7.3岁)、性别(男/女:1/6)、平均置钉数量(13.43±3.60枚)、侧凸Cobb角(38.14°±12.84°)、顶椎旋转角(29.86°±9.6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长(354.29±53.73min vs.282.27±73.8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结果统计,3D打印组共置入14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A类128枚,B类10枚,C类4枚;机器人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94枚,其中A类86枚,B类5枚,C类3枚;两组患者均未出现D、E两类;3D打印组置钉准确率(90.14%)及满意度(97.18%),分别与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91.49%)及满意度(96.8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3D打印组(36.36%)与机器人组(57.1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辅助置钉方式均可以协助脊柱外科医师进行ADS患者的精准置钉,但3D打印个体化导板置钉用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 3D打印导板 机器人辅助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患者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
5
作者 顾锦宇 季萍 +1 位作者 赵书杰 赵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后路手术患者隐性失血(HBL)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行脊柱后路手术治疗的80例AD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围术期失血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HBL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后路手术患者隐性失血(HBL)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行脊柱后路手术治疗的80例AD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围术期失血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HBL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间长、肌肉厚度大和接受异体输血是ADS患者HBL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女性、使用自体血回输和术中使用保温毯是HBL升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针对上述HBL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中ADS患者的体温管理,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 脊柱手术 隐性失血 影响因素 护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树文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1 位作者 孙治国 王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的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研究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的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研究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65~90岁,平均78.9±7.1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合并症及影像学特点行经皮内镜单侧或双侧减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腰椎功能状态,采用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手术疗效。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量脊柱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C7椎体中心至骶骨中垂线距离(C7-CSVL)、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PI-LL及椎管横截面积,分析术后影像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双侧减压14例,单侧减压4例,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完成12个月以上随访。手术时间69.72±12.66min,术中出血量39.72±10.21mL,术前、术中透视次数5.11±1.49次。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ODI、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SVA、C7-CSVL、Cobb角、PI-LL及椎管横截面积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为优7例(38.90%),良9例(50.00%),可2例(11.11%),整体优良率为88.89%。结论:经皮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LSS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凸可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一定程度改善脊柱-骨盆参数并扩大椎管内横截面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减压 退变性脊柱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长节段内固定术后内科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希诺 海涌 +6 位作者 孙祥耀 关立 刘玉增 孟祥龙 王云生 韩超凡 张苡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3-599,共7页
目的: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长节段内固定术后的内科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节段≥3个)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治疗的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82例,其中男24例,... 目的: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长节段内固定术后的内科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节段≥3个)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治疗的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82例,其中男24例,女58例,年龄55~71(63.9±4.6)岁。根据有无内科并发症分为无内科并发症组(58例)和有内科并发症组(24例)。内科并发症包含肺炎、脓血症、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深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胸腔积液、凝血功能障碍、胃肠道并发症和肾功能异常等。比较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的侧凸Cobb角、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和矢状面垂直轴(SVA)等影像学差异。术前、术后4周、52周和104周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使用单因素分析对性别、年龄、BMI、术前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以及吸烟情况、心脏病史、症状持续时间、手术固定节段数量、椎板减压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检测。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内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出现内科并发症的患者29.3%。高血压、糖尿病和贫血的发病率分别为30.5%、20.7%和9.8%。术后并发症中感染14例(17.1%),心肺功能异常9例(11.0%),胃肠道疾病11例(13.4%),肾功能异常1例(1.2%)。无内科并发症组脑脊液漏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内科并发症组(19.0%vs 54.2%,P=0.001),术前两组影像学参数中Cobb角、PI-LL和SVA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影像学参数比较Cobb角、PI-LL和SVA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确定的独立危险因子包括BMI(OR 1.127,P=0.011),吸烟(OR 3.15,P=0.032)、住院时间(OR 1.16,P=0.047)和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OR 1.33,P=0.025)。内科并发症组的患者末次随访ODI、JOA评分和VAS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内科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病史、糖尿病、吸烟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 退变性脊柱 内科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乃国 费琦 +1 位作者 王以朋 邱贵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0-312,共3页
成人脊柱侧凸可分为: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Ⅰ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Ⅱ型)和继发性脊柱侧凸(Ⅲ型)。退变性脊柱侧凸在成年后才出现。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被认为是“新生的侧凸”。由于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日益增多。因患者高龄... 成人脊柱侧凸可分为: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Ⅰ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Ⅱ型)和继发性脊柱侧凸(Ⅲ型)。退变性脊柱侧凸在成年后才出现。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被认为是“新生的侧凸”。由于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日益增多。因患者高龄且常合并骨质疏松及其他系统疾病。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对骨科医生是新的挑战。笔者主要结合其发病机制,对其手术治疗相关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 手术治疗 发病机制 成人 特发性脊柱 人口老龄化 中老年人 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融合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乃国 费琦 王以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58-1160,共3页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 成人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根性疼痛 中老年人 胸腰段 手术中 多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林 李玮 李同相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57-60,共4页
目的比较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92例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50例与B组42例,A组行长节段固定... 目的比较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92例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50例与B组42例,A组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B组行短节段固定融合术。评价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变化。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和融合节段多于B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ODI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差值均显著大于B组(P<0.05)。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DS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的特点,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在改善侧凸畸形和脊柱功能上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椎位置对退变性脊柱后凸患者矢状面形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梁邦恒 李劼 +5 位作者 徐辉 范昌盛 蔡银琦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4-800,共7页
目的:分析后凸顶椎(kyphotic apical vertebra,KAV)位置对退变性脊柱后凸(degenerative kyphosis,DK)患者矢状面特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8例DK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目的:分析后凸顶椎(kyphotic apical vertebra,KAV)位置对退变性脊柱后凸(degenerative kyphosis,DK)患者矢状面特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8例DK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性8例,女性60例,年龄46~76岁(60.6±6.5岁)。根据KAV位置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KAV位于L1及以上的38例患者纳入G1组;KAV位于L1以下的30例患者纳入G2组。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T1骨盆角(T1-pelvic angle,TPA)、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计算PI-LL。采用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以及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矢状面参数和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矢状面参数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G1组GK、LL、TK、SVA、PI、PT、SS、TPA、PI-LL分别为61.3°±20.0°、26.9°±18.9°、32.3°±19.0°、53.5±48.1mm、40.4°±13.4°、24.8°±12.6°、17.0°±11.7°、23.0°±13.5°和21.6°±15.6°,G2组分别为38.8°±16.0°、14.4°±13.7、10.8±9.8°、96.5±67.8mm、44.8°±16.2°、30.1°±10.8°、14.7°±11.5°、32.6°±14.5°和33.8°±18.3°,G1组的GK、LL、TK显著性大于G2组(P<0.05),SVA、TPA、PI-LL显著性小于G2组(P<0.05);G1组VAS评分、ODI、SF-36生理功能总分(physical component score,PCS)、SF-36心理功能总分(mental component score,MCS)和SRS-22评分(功能情况、疼痛、自我形象、心理状况和亚总分)分别为4.2±1.6分、(37.9±15.2)%、45.8±11.3、48.6±12.7、(17.6±4.6、18.6±4.3、17.7±4.5、17.8±4.9、71.7±9.3),G2组分别为5.8±1.7分、(48.6±20.0)%、38.2±12.9、44.2±13.1、(15.6±4.5、16.0±3.6、16.6±4.9、17.1±4.3、65.4±11.1),G1组VAS评分、ODI显著性低于G2组(P<0.05);G1组SRS-22量表亚总分、疼痛评分、SF-36 PCS评分显著性高于G2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SVA与VAS评分和ODI均正相关(G1组r=0.437,P=0.006和r=0.356,P=0.028,G2组r=0.405,P=0.027和r=0.408,P=0.025),与SF-36 PCS评分均负相关(G1组r=-0.365,P=0.024,G2组r=-0.410,P=0.024);TPA与VAS评分均正相关(G1组r=0.343,P=0.035,G2组r=0.369,P=0.045)。G2组SVA与SRS-22量表亚总分负相关(r=-0.391,P=0.033),PI-LL与VAS评分正相关(r=0.390,P=0.033)。结论:KAV位置会显著影响DK患者的骨盆-脊柱矢状面形态,KAV位于L1以下的患者SVA、TPA、PL-LL明显大于KAV位于L1及以上的患者,且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畸形 顶椎 生活质量 矢状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固定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华磊 汤立新 +2 位作者 赵玉果 叶向阳 程省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将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89例DS患者分为长节段组与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比较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将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89例DS患者分为长节段组与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侧凸Cobb角变化。结果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短节段组(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13±0.64)分,显著高于短节段组的(1.12±0.57)分(P<0.05),ODI评分(8.07±1.04)分,显著低于短节段组的(14.26±1.68)分(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及其矫正率均显著优于短节段组(P<0.05)。结论长节段、短节段融合治疗DS各有优劣,前者在改善侧凸Cobb角及脊柱功能上有明显优势,后者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 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融合术 长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宁 田伟 +3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赵经纬 孙玉珍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研究长/短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AD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对照... 目的研究长/短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AD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行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指标,对比其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颈7铅垂线-骶骨中垂线间距(C7PL-CSVL)及矢状面胸椎后凸(TK)、腰椎前凸(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变化,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高于对照组,C7PL-CSVL、PI、PT角小于对照组,两组术后TK、LL角均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术后O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长/短节段固定治疗成人ADS疗效满意,长节段固定融合冠状面与矢状面矫形效果好,但出血量大,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高,短节段固定融合矫形效果不足,但相对安全,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成人 退变性脊柱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外科治疗并发症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召民 吕游 张加芳 《骨科》 CAS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 脊柱 治疗并发症 外科手术 成人 社会老龄化 远期并发症 关节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朝阳 张树芳 丁美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50例AD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新型混合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 目的:观察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50例AD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新型混合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腰椎功能改善率和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6.199,P=0.000),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6.242,P=0.000);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8,P=0.38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67,P=0.031);观察组患者手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χ^2=5.357,P=0.021);治疗后1和3个月2组患者腰椎功能改善率和植骨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71,P=0.225;χ^2=0.725,P=0.395;χ^2=1.587,P=0.208;χ^2=0.739,P=0.390),治疗后6和12个月2组患者上述2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χ^2=4.500,P=0.034;χ^2=4.667,P=0.031;χ^2=5.357,P=0.021;χ^2=7.018,P=0.008)。结论: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ADS具有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混合融合技术 成人退变性脊柱 传统开放手术 安全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与特发性成人脊柱侧凸的影像学鉴别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0,共2页
本刊自2011年第1期开始将开辟"专家论坛"栏目,即专家对本专业中某一问题谈自己新的见解、论述自己新的观点、介绍自己新的认识。本栏目区别于"教程",后者一般是比较定型、已被实践证明或国内外同道认可的内容,读者... 本刊自2011年第1期开始将开辟"专家论坛"栏目,即专家对本专业中某一问题谈自己新的见解、论述自己新的观点、介绍自己新的认识。本栏目区别于"教程",后者一般是比较定型、已被实践证明或国内外同道认可的内容,读者对象主要是年轻医生。本栏目比较灵活,篇幅可长可短,内容不只限于学术中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甚至包括学风或医疗工作中有争议的问题,读者对象是所有专业同道。以期通过本栏目丰富本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内容,活跃学术思想,发扬学术民主。希望广大读者阅读后,对本栏目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影像学 特发性 退变性 鉴别 成人 读者对象 学术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建平 杨长伟 李明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6期547-550,共4页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是指既往没有脊柱侧凸病史,出现在骨骼成熟以后,X线正位片上Cobb角大于10°的侧凸畸形,是成人脊柱侧凸的一种类型。ADS通常始于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变,引起椎间隙非对称...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是指既往没有脊柱侧凸病史,出现在骨骼成熟以后,X线正位片上Cobb角大于10°的侧凸畸形,是成人脊柱侧凸的一种类型。ADS通常始于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变,引起椎间隙非对称性狭窄、椎管狭窄和侧方滑移,从而出现冠状面侧凸,矢状面腰椎前凸减小,同时伴有轴向旋转,多发生于老年人[1]。患者通常因腰背痛、下肢痛以及神经源性跛行而就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此类患者呈增多趋势,因此ADS正得到越来越多脊柱外科医生的重视。ADS有别于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单纯是脊柱畸形,有其自身的特点,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2],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因此,笔者就ADS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 成人 特发性脊柱 椎管狭窄 脊柱畸形 治疗标准 ADS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皓南 刘桂英 尹庆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3年第4期252-256,共5页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是指骨骼发育成熟之后,由1个或多个椎间盘和/或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性退变导致的脊柱结构性侧凸,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是引起老年患者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是指骨骼发育成熟之后,由1个或多个椎间盘和/或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性退变导致的脊柱结构性侧凸,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是引起老年患者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深入研究ADS的特征和诊治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主要综述ADS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评估与分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脊柱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尔帕尼江·图荪江 库提鲁克·守克尔 阿不都乃比·艾力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9期125-127,140,共4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的复杂脊柱疾患。当脊柱病变累及脊髓或神经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症状,影响其自理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本文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 手术治疗 并发症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平 罗政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7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53例,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分为长节段融合内固定组(长节段组)27例与短节段融合内固定组(短节段组)26例。比... 目的观察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53例,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分为长节段融合内固定组(长节段组)27例与短节段融合内固定组(短节段组)26例。比较减压节段、融合节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年Cobb's角、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情况及其改善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长节段组比较,短节段组融合节段、术中出血量均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Cobb's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Cobb's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降低(P<0.05);与短节段组比较,长节段组治疗后1年Cobb's角改善率、冠状面平衡改善率均明显升高(P<0.05)。长节段组、短节段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4%(10/27)、26.92%(7/26)(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具体特征,选择合适的节段融合内固定术,以改善预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退变性 成年人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