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凤翔木板戏剧故事年画艺术特征研究
1
作者 李彦 邵佳婧 《艺术大观》 2019年第31期0022-0023,共2页
凤翔木板年画作为陕西优秀的民间艺术,蕴含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其中,戏剧故事画在凤翔木板年画中颇具特点。本文就戏剧故事画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分别从造型、色彩、构图三个方面来研究戏剧故事画的艺术表现形式,继承和发扬... 凤翔木板年画作为陕西优秀的民间艺术,蕴含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其中,戏剧故事画在凤翔木板年画中颇具特点。本文就戏剧故事画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分别从造型、色彩、构图三个方面来研究戏剧故事画的艺术表现形式,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翔木板年画 戏剧故事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帆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4-69,共6页
根据黄国文对语篇衔接的两大分类,结合韩礼德的语篇衔接分类标准和概念体系,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逻辑联系语两大方面分析了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分析发现,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使用了时间地点关联成分、... 根据黄国文对语篇衔接的两大分类,结合韩礼德的语篇衔接分类标准和概念体系,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逻辑联系语两大方面分析了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分析发现,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使用了时间地点关联成分、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衔接手段,改写简洁,衔接紧凑,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兰姆姐弟擅用词汇衔接映衬人物形象,语言保留了原作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衔接手段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和戏剧教育教学的融合体现——从戏剧故事研究出发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子涵 《戏剧之家》 2023年第22期58-60,共3页
戏剧故事是戏剧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扮演角色和创作剧本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戏剧故事授课过程中体味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自发参与、想象、观察并思考生活,潜移默化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试着了解生命... 戏剧故事是戏剧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扮演角色和创作剧本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戏剧故事授课过程中体味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自发参与、想象、观察并思考生活,潜移默化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试着了解生命个体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戏剧故事可以利用美育教育陶冶情操,引导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本文中笔者将系统阐述如何以戏剧故事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这一课题。从戏剧故事的内容、发展状况、教育心理学和学生核心素养等内容出发,探讨戏剧故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教育 戏剧故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教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戏剧故事的叙事技巧——由元杂剧《赵氏孤儿》谈起
4
作者 温静君 《戏剧丛刊》 2008年第5期68-69,共2页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杂剧家纪君祥的一部历史悲剧。故事取材于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讲述了晋国权臣屠岸贾残杀赵盾全家,并搜捕赵氏孤儿,赵家门客程婴与众忠良救出孤儿并最终报仇的故事。全剧慷慨悲壮、气氛炽烈、悲壮感人...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杂剧家纪君祥的一部历史悲剧。故事取材于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讲述了晋国权臣屠岸贾残杀赵盾全家,并搜捕赵氏孤儿,赵家门客程婴与众忠良救出孤儿并最终报仇的故事。全剧慷慨悲壮、气氛炽烈、悲壮感人,歌颂了为正义事业前赴后继、自我牺牲的情怀。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曾把它翻译成《中国孤儿》,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剧两千多年来,能够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常演常新,得益于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很好地研究和借鉴它的叙事技巧,无疑会有益于我们的戏剧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叙事技巧 戏剧故事 元杂剧 《中国孤儿》 历史悲剧 自我牺牲 戏剧舞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第一阉 戏剧故事
5
作者 赵风凯 曾少祥 《戏文》 2004年第6期101-117,共17页
关键词 宦官 野史 丞相 出身 天下 古人 发现 戏剧故事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唐王爷(戏剧故事)
6
作者 孙茂廷 《剧影月报》 2005年第3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戏剧故事 荒唐 乾隆皇帝 莲花落 怪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的诞生:《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成书始末与改编策略研究
7
作者 嵇让平 冯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5,共7页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查尔斯·兰姆和玛丽·兰姆姐弟所著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是莎士比亚戏剧改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该作以一种崭新的审美与德育观念致力于变革英国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儿童文学传统,极大程度上改变了...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查尔斯·兰姆和玛丽·兰姆姐弟所著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是莎士比亚戏剧改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该作以一种崭新的审美与德育观念致力于变革英国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儿童文学传统,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彼时儿童教育坚持道德训诫、理性说教和知识灌输的传统时弊。本文认为,《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空前成功,既得益于儿童图书市场的迫切需求,以及兰姆姐弟成功的改编策略,又应归功于作品根植于浪漫主义运动和英国家庭阅读的漫长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 伦理教育 改编策略
原文传递
强有力的戏剧故事——《房间》导演伦尼·亚伯拉罕森访谈
8
作者 爱德华.道格拉斯 郑梦雅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6-192,共7页
今年最具情感号召力的大戏当属改编自埃玛·多诺霍同名小说的《房间》一片,讲述了一个女人,由布里·拉森饰演的乔伊,年少时就遭绑架并被禁足于一间花棚许多年的故事。我们再见到她时,已是5年之后,她也已产下一子名为杰克... 今年最具情感号召力的大戏当属改编自埃玛·多诺霍同名小说的《房间》一片,讲述了一个女人,由布里·拉森饰演的乔伊,年少时就遭绑架并被禁足于一间花棚许多年的故事。我们再见到她时,已是5年之后,她也已产下一子名为杰克(雅各布·特伦布莱饰),二人一直生活在“房间”之内,除了相依为命的母子,不时造访的只有囚禁者“老尼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 戏剧故事 亚伯拉罕 导演 号召力 小说
原文传递
“故事与戏剧的双重力量”——托尼•古德应用戏剧工作坊教学体验
9
作者 王菲 《文化产业》 2020年第7期158-160,共3页
从“故事与戏剧的双重力量”等角度,对托尼•古德教授的戏剧教育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指出要为戏剧教育课程创造和改编提供专业化引导,让从业者真正有所思、有所获,促进学习者的成长,让戏剧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 故事戏剧 常规技巧 托尼•古德 戏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故事戏剧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
10
作者 李连菊 《传奇故事(百家讲堂)》 2020年第7期328-328,共1页
本文阐述了教师为大班幼儿开展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戏剧教学,通过这种途径和方式,来促进幼儿各领域的发展。本文从故事戏剧的含义入手,并通过互动环境是幼儿体验故事戏剧的流程;课程的设计师幼儿喜欢表演、大胆表现;各领域的融合促进幼儿... 本文阐述了教师为大班幼儿开展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戏剧教学,通过这种途径和方式,来促进幼儿各领域的发展。本文从故事戏剧的含义入手,并通过互动环境是幼儿体验故事戏剧的流程;课程的设计师幼儿喜欢表演、大胆表现;各领域的融合促进幼儿各领域的发展着三个层次,结合实例、论据和总结的论点来提出教师实施故事戏剧的教学流程和有效策略,使幼儿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更主动、快乐的学习和体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和同伴如何交往,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等,使其身心和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戏剧 有效策略 戏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朱生豪到方平:中国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的二度转向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6-51,共6页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就一直没有间断过。早在1903年,上海就曾以《英国索士比亚:外奇谭》的书名,以章回体的形式出版了10个莎士比亚戏剧故事。流传更广的是1904年林纾和魏易合译的莎剧故事集《英国诗人:吟边燕...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就一直没有间断过。早在1903年,上海就曾以《英国索士比亚:外奇谭》的书名,以章回体的形式出版了10个莎士比亚戏剧故事。流传更广的是1904年林纾和魏易合译的莎剧故事集《英国诗人:吟边燕语》,共收入《肉券》、《铸情》(即《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20个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戏剧翻译 中国 朱生豪 《罗密欧与朱丽叶》 《威尼斯商人》 方平 戏剧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解读萧乾的莎剧故事翻译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焰结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3-127,共5页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译自英国作家兰姆姐弟改写的Tales from Shakespeare,是萧乾重要的翻译作品之一,对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居功至伟。从历史描写的角度考察这部译作,可以解读其从产生、出版、接受到参与目标文化建构的&q...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译自英国作家兰姆姐弟改写的Tales from Shakespeare,是萧乾重要的翻译作品之一,对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居功至伟。从历史描写的角度考察这部译作,可以解读其从产生、出版、接受到参与目标文化建构的"生命历程"。首先,产生于政治敏感的20世纪50年代的萧译本无疑是时代的产物,历史文化语境与集体误读的诗学决定了其翻译选材与翻译动机;其次,通过原文、译文与莎剧经典译本之间的文本比读,发现萧乾"归化"的翻译策略是借鉴朱生豪等名家经典译本的变通策略,既受制于意识形态、出版机构等外部因素的操控,又张扬了译者的主体意识;最后,萧译本自出版以来不断重印和再版,出版的形式日趋多元化,在目标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化构建中扮演了诸多重要的角色,产生了重大的反响与影响。简言之,通过文化解读,可以看出历史语境、意识形态、诗学、出版机构、读者以及译者的个人特殊经历和思想等内外部因素对萧译本的产生和接受的干预,不仅影响到译者的翻译选材、翻译动机、翻译策略、翻译语言和翻译文本信息等方面的选择,而且,译本作为原作的"生命的延续",在目标文化中的影响、反响乃至文化建构功用也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决定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翻译 文化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剪纸艺术的幼儿教育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雁 孙风云 《戏剧丛刊》 2009年第6期104-105,共2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涵盖了哲学、伦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学科的内容,在这些众多的学科当中,民间美术对中国戏剧的形成与发展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民间美术中的剪纸又是表现戏剧故事和戏剧人物较多的一种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涵盖了哲学、伦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学科的内容,在这些众多的学科当中,民间美术对中国戏剧的形成与发展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民间美术中的剪纸又是表现戏剧故事和戏剧人物较多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些剪纸作品不仅仅是戏剧中故事和人物的再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期盼与善恶,寄托了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纸艺术 中国戏剧 教育功能 幼儿 民间美术 戏剧人物 戏剧故事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请“白痢”小生──婺剧一则真实的小故事
14
作者 彭兆棨 《戏文》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婺剧 戏剧故事 白痢小生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人生
15
作者 黄岩 《中国艺术》 2008年第1期56-57,共2页
在古代的中国乡村,有两个重要的公共场所,一个是戏台,一个是家庙(祠堂)。它们一个是唱戏的地方,一个是供放祖先牌位的地方,甚至老百姓的红白喜事都离不开戏剧,所以中国的戏剧是浓烈的,充满戏剧性、大悲大喜,同时又是世俗的。... 在古代的中国乡村,有两个重要的公共场所,一个是戏台,一个是家庙(祠堂)。它们一个是唱戏的地方,一个是供放祖先牌位的地方,甚至老百姓的红白喜事都离不开戏剧,所以中国的戏剧是浓烈的,充满戏剧性、大悲大喜,同时又是世俗的。老百姓甚至能背下戏剧人物的台词,也被戏剧中的人物感动,相信那些戏剧故事的真实性,所以,戏剧在中国也起到了助教化,成人伦的作用。应该说戏剧比后来的相声、评书更有感染力,也更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戏剧故事 中国 绘画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台词析提示 从容赏戏剧
16
作者 孟夏 《初中生辅导》 2022年第12期27-31,共5页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剧故事,凝聚人生百态;舞台人物,折射多样人格。剧本中的台词与提示,都是我们从容赏戏剧的指引。在语文中考当中,关于戏剧的题目多以考查补全人物台词对话、对舞台提示的理解与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等形式出现。今...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剧故事,凝聚人生百态;舞台人物,折射多样人格。剧本中的台词与提示,都是我们从容赏戏剧的指引。在语文中考当中,关于戏剧的题目多以考查补全人物台词对话、对舞台提示的理解与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等形式出现。今天我们就中考如何赏戏剧这一主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提示 语文中考 人生百态 人物形象 舞台人物 台词 戏剧故事 从容
原文传递
林译莎士比亚“冤案”与新文学史的“权力”省思——以《吟边燕语·序》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向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6,219,共10页
林纾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小说一直是新文学史上的“定论”,直到日本当代学者樽本照雄考证出林译《雷差得纪》等几部历史剧故事的英文原本,才使真相水落石出,昔日“定论”变为“冤案”。“冤案”起点为《吟边燕语·序》,它虽以“笔记”... 林纾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小说一直是新文学史上的“定论”,直到日本当代学者樽本照雄考证出林译《雷差得纪》等几部历史剧故事的英文原本,才使真相水落石出,昔日“定论”变为“冤案”。“冤案”起点为《吟边燕语·序》,它虽以“笔记”“莎诗之记事”明示底本文体,但在民初新旧文学论战的紧张气氛中,这些关键线索受到忽视,该序包含的学术信息没能得到完全释放,它因此成为一篇未被充分解读的文献。林译莎士比亚“冤案”事件,再次表明新史料在文学研究及历史人物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研究者省思新文学史的“权力”和需要面对的“重写”挑战。而对“旧文学”研究来说,尤其需要在重写现代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弥补新文学话语一直以来单方面叙述的不足,进而完成对“旧文学”的充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吟边燕语》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新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教育戏剧在听障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例
18
作者 何泽伟 房琳琳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年第12期0158-0158,共1页
戏剧是一种艺术活动,而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按照一定的目标设定,经历一定的过程,达到教育目的的活动,戏剧和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还有着内在的相似性。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戏剧活动与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中找到更有效的联... 戏剧是一种艺术活动,而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按照一定的目标设定,经历一定的过程,达到教育目的的活动,戏剧和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还有着内在的相似性。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戏剧活动与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中找到更有效的联接点和方法,提高教育和具体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探讨的。本文以《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例,具体阐述了如何运用教育戏剧的手段和方式达成教育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戏剧 语文 故事戏剧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纾的莎士比亚翻译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建华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59-465,共7页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林纾和魏易翻译了兰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后来林纾、陈家麟主要从奎勒-库奇《莎士比亚历史故事集》翻译了4个莎士比亚历史剧,但是《亨利第六遗事》包含了不分行的、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片段的翻...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林纾和魏易翻译了兰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后来林纾、陈家麟主要从奎勒-库奇《莎士比亚历史故事集》翻译了4个莎士比亚历史剧,但是《亨利第六遗事》包含了不分行的、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片段的翻译,有较多的汉化文言改写,而且林纾对莎士比亚的了解比现在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戏剧故事 历史戏剧 散文翻译 改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理论与表演实践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继红 《歌剧》 2015年第A01期23-39,共17页
歌剧是什么?这个典型的美学问题似乎与歌剧表演实践中的分析和演绎无关,但这个问题是理解和把握艺术内容与风格的基础。如,在研究一部歌剧时,分析者应该以戏剧的角度审视歌剧呢,还是以音乐的角度,抑或是情感的角度?歌唱演员在演绎某... 歌剧是什么?这个典型的美学问题似乎与歌剧表演实践中的分析和演绎无关,但这个问题是理解和把握艺术内容与风格的基础。如,在研究一部歌剧时,分析者应该以戏剧的角度审视歌剧呢,还是以音乐的角度,抑或是情感的角度?歌唱演员在演绎某个角色时,是应该向观众传达戏剧故事,人物情感,还是音乐内涵?对歌剧不同的认识必然得到不同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实践 歌剧 实践研究 戏剧故事 人物情感 音乐内涵 美学问题 艺术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