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与地表反照率特征
1
作者 邢立文 赵景峰 +3 位作者 何清 李娟 苏华丽 何亚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2-772,共11页
戈壁是荒漠地区主要的地表形式之一,这种下垫面特征与沙漠下垫面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沙漠地区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利用中日沙尘暴合作项目(ADEC)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戈壁观测站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策勒戈壁站... 戈壁是荒漠地区主要的地表形式之一,这种下垫面特征与沙漠下垫面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沙漠地区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利用中日沙尘暴合作项目(ADEC)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戈壁观测站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策勒戈壁站地表辐射平衡各分量全年、各季节与特殊天气下的日变化特征,以期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地-气系统能量交换提供更加具体的参数。结果表明:(1)策勒戈壁站各辐射分量最大值除向上短波辐射出现在1月外,其余各分量均出现在7月。(2)季节尺度上,各分量季节日变化最大峰值出现季节不一致,向下短波辐射和向上短波辐射最大峰值出现在春季,向下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和净辐射最大峰值出现在夏季。(3)不同天气下,各季节晴天各辐射分量均呈现平滑的变化趋势,多云、阴天、降雨期间各分量变化不规则,降雨和降雪天气向下长波辐射和向上长波辐射明显高于其余各分量。(4)地表反照率年均值为0.32,其中冬季降雪导致地表反照率远高于其他季节,各季节的次序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而反照率的日变化受太阳高度角影响,晴天呈现出平滑的“U”型,其他天气变化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平衡 净辐射 地表反照率 戈壁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戈壁下垫面夏季的热力输送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德刚 黄刚 马耀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1-549,共9页
以敦煌戈壁站2004年6月和2008年8月的常规观测和超声观测为例,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戈壁下垫面夏季热力输送的一般过程及特征。首先评价了湍流通量的观测质量以及仪器观测的地表能量通量闭合问题,结果表明敦煌戈壁站的观测在白天总体较好。... 以敦煌戈壁站2004年6月和2008年8月的常规观测和超声观测为例,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戈壁下垫面夏季热力输送的一般过程及特征。首先评价了湍流通量的观测质量以及仪器观测的地表能量通量闭合问题,结果表明敦煌戈壁站的观测在白天总体较好。夏季地表能量通量的平均日变化显示,潜热通量整天都很小,可以忽略,白天到达地表的短波辐射以及地表向上的长波辐射非常强,地表净辐射主要转化为感热输送(敦煌戈壁站在中午时平均分别达380W·m-2以上和250W·m-2以上);夜间土壤释放热量以平衡地表的辐射冷却,感热通量略低于0。白天时地表大气经常触发自由对流活动,影响动量通量的观测质量,并有效输送地表热力至上层大气中,有助于形成超厚大气边界层。分析了戈壁下垫面的动量粗糙度特征和热力粗糙度特征(敦煌戈壁站动量粗糙度约为0.6mm),热力粗糙度基本小于动量粗糙度一个量级,这符合目前对干旱区戈壁下垫面热力输送特征的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下垫面 热力输送 湍流通量 地表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壁下垫面大气边界层温、湿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树华 洪钟祥 +1 位作者 李军 刘辉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5-345,共1页
本文利用二维大气边界层模式研究了平坦、均匀戈壁下垫面对流大气的位温和比湿廓线及其时间变化的垂直结构。与实测廓线资料比较表明,模拟结果基本反映了对流条件下,戈壁下垫面大气边界层中温、湿结构特征。
关键词 戈壁下垫面 数据模拟 大气 边界层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壁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确定的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何玉斐 张宏升 +1 位作者 刘明星 康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9-443,共5页
提出一种确定地表粗糙度z0的方法。该方法仅需利用精细风廓线资料进行计算,误差较小,尤其适用于近中性层结观测较困难的情况。根据2006年夏季河西走廊戈壁地区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利用该方法确定的z0为0.60 mm左右,和前人方法计算结果... 提出一种确定地表粗糙度z0的方法。该方法仅需利用精细风廓线资料进行计算,误差较小,尤其适用于近中性层结观测较困难的情况。根据2006年夏季河西走廊戈壁地区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利用该方法确定的z0为0.60 mm左右,和前人方法计算结果0.78 mm接近,证实了此方法和z0数值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此外,由于不同测量高度代表不同区域尺度上的特征,地表粗糙度的确定还应考虑风廓线的观测高度及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参数 戈壁下垫面 地表粗糙度 大气稳定度 大气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观测质量控制下戈壁下垫面的湍流输送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德刚 黄荣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68-1078,共11页
利用敦煌地区戈壁下垫面2004年6月的原始湍流观测资料,评价了该站动量和感热通量的质量空间分布,在通量资料的质量控制下,初步确定了戈壁下垫面的湍流输送特征.湍流通量的质量评价显示,动量通量在白天和夜间都经常存在较差的质量,在白... 利用敦煌地区戈壁下垫面2004年6月的原始湍流观测资料,评价了该站动量和感热通量的质量空间分布,在通量资料的质量控制下,初步确定了戈壁下垫面的湍流输送特征.湍流通量的质量评价显示,动量通量在白天和夜间都经常存在较差的质量,在白天出现的较差质量主要受湍流动量发展非充分的影响;动量和感热通量在大气处于不稳定时并且风向为东风或西风时质量总体较好.近地层的无量纲化各风速分量与稳定度之间基本满足1/3次幂关系,符合Monin-Obukhov相似理论.分析显示,测站周围的人工物对观测有明显的干扰.在剔除干扰后,戈壁下垫面的动量粗糙度约为0.59mm,附加阻尼在白天的变化比较离散,初步给出白天时取κB-1=3.1的建议.还讨论了不同的热力参数化方案在戈壁下垫面的适用性,κB-1=3.1的方案能够较好描述戈壁下垫面在夏季白天的热力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下垫面 湍流输送 地表粗糙度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戈壁夜间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树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3-70,共8页
本文采用一维非定常边界层模式研究了戈壁下垫面夜间边界层的结构和发展规律。得到了戈壁下垫面夜间冷却条件下辐射逆温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下波风建立的典型时空图象。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文中还对局地逆向流和地面降温率对辐射逆... 本文采用一维非定常边界层模式研究了戈壁下垫面夜间边界层的结构和发展规律。得到了戈壁下垫面夜间冷却条件下辐射逆温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下波风建立的典型时空图象。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文中还对局地逆向流和地面降温率对辐射逆温层高度和下坡风的影响进行了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下垫面 大气边界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敦煌戈壁站观测对几套再分析产品夏季地表感热通量的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典 周德刚 +1 位作者 黄荣辉 范广洲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1-612,共12页
西北干旱区是欧亚大陆夏季感热输送的高值区,此区域感热输送对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变异有重要影响。然而,再分析资料的感热通量在此区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该地区感热变化对东亚区域气候影响的认识。本文基于敦煌戈壁站2001~2014年... 西北干旱区是欧亚大陆夏季感热输送的高值区,此区域感热输送对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变异有重要影响。然而,再分析资料的感热通量在此区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该地区感热变化对东亚区域气候影响的认识。本文基于敦煌戈壁站2001~2014年夏季的观测数据,评估了NCEP/NCAR、NCEP/DOE、ERA-Interim和JRA-55这4套再分析产品的感热通量。敦煌戈壁站的感热通量是根据敦煌戈壁站常规观测数据和Y08方案计算得到,代表敦煌戈壁站的实际感热。结果显示,戈壁站夏季感热多年平均约为85.7 W m-2,但受局地降水的影响存在较大的波动;再分析资料的感热通量之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与观测相比,ERA-Interim的感热通量在大小和变化上好于其他再分析资料,在没有局地性降水的影响时比较接近观测。进一步分析了再分析感热与观测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再分析资料中的地表风速和地气温差与粗糙度设置和热力参数化方案相关联。各再分析资料均不同程度地低估了敦煌戈壁站的地气温差(观测值约6.5°C),这主要是由于再分析系统中对戈壁下垫面的粗糙度设置偏高以及热力参数化方案不太适用于戈壁下垫面造成的。相对而言,ERA-Interim的参数化方案在戈壁下垫面优于其他再分析产品的参数化方案,使得ERA-Interim的地气温差相对其他再分析资料更接近实际观测,感热通量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热通量 西北干旱区 再分析资料 戈壁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的统计建模
8
作者 许丽人 蔡军 +1 位作者 李鲲 李霞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4年第2期162-168,共7页
基于戈壁下垫面上铁塔观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方法,对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进行统计建模,分析了不同季节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的日变化和垂直结构,得出了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典型的时空分布特征... 基于戈壁下垫面上铁塔观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方法,对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进行统计建模,分析了不同季节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的日变化和垂直结构,得出了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典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初步建立了戈壁下垫面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的统计模型,为大气环境的仿真工程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下垫面 铁塔 近地层 气象要素 统计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