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臀肌激活联合拔罐法对女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胡梦雪 李红 +1 位作者 梁馨文 王雪 《中医康复》 2025年第3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臀肌激活联合拔罐法对女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2023年3月~2023年5月在西安体育学院招募患有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女大学生共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对照组采用臀肌激活训练,试... 目的:探讨臀肌激活联合拔罐法对女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2023年3月~2023年5月在西安体育学院招募患有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女大学生共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对照组采用臀肌激活训练,试验组采用臀肌激活联合拔罐法干预,两组均每周干预3次,共干预6周。记录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左右两侧臀大肌和臀中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时的均方根值及积分肌电值、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和腰椎关节活动度。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左右两侧臀大肌和臀中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的均方根值及积分肌电值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及JOA下腰痛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除前屈、后伸外,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活动度均有显著性提升(P<0.05),且左右侧屈、右侧旋转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臀肌激活联合拔罐法可以有效改善女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疼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和关节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臀肌激活 拔罐法 女大学生 臀肌激活强度 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肝健腰汤联合悬吊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肝肾亏虚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研究
2
作者 赵村辉 李道通 +3 位作者 廖继东 范亚朋 刘佳 张雅琪 《新中医》 2025年第6期51-56,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肝健腰汤联合悬吊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肝肾亏虚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治疗的200例肝肾亏虚型慢性NLB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训... 目的:观察补肝健腰汤联合悬吊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肝肾亏虚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治疗的200例肝肾亏虚型慢性NLB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训练组各100例。训练组给予悬吊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联合组在训练组基础上给予补肝健腰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同体位下(最大后伸位、最大前屈位)核心肌群平均频率(MNF)、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4.00%(94/100),高于训练组78.00%(78/100)(P<0.05)。2组主症、次症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主症、次症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训练组(P<0.05)。2组最大前屈位和最大后伸位时竖脊肌、多裂肌、腹直肌MN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最大前屈位和最大后伸位时竖脊肌、多裂肌、腹直肌MNF值均高于训练组(P<0.05)。2组血清SOD、CA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血清SOD、CAT水平均高于训练组(P<0.05)。2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血清MDA水平低于训练组(P<0.05)。2组O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ODI、VAS评分均低于训练组(P<0.05)。结论:补肝健腰汤联合悬吊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肝肾亏虚型慢性NLBP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核心肌群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肝肾亏虚证 补肝健 悬吊核心肌群训练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物理因子治疗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包迎春 王永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72-075,共4页
探讨在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治疗中,针刺联合物理因子治疗方案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06月-2024年05月期间收治的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单一物理因子治疗、针刺联合物理因子治... 探讨在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治疗中,针刺联合物理因子治疗方案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06月-2024年05月期间收治的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单一物理因子治疗、针刺联合物理因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变化和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10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物理因子可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作用,促进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改善疼痛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物理因子 寒湿型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肯基手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曹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9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麦肯基手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9月咸宁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麦肯基手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9月咸宁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核心肌群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麦肯基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功能、多裂肌横截面积、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静息时、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功能评分、多裂肌横截面积及生理、心理、环境、社交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时,应用麦肯基手法能更好地改善腰椎功能、腰椎曲度,缓解腰痛,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核心肌群训练 麦肯基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龙一飞 刘阳 林阁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整脊组(40例)、联合组(39例)和常规组(41例)。每组患者均采用短波及超声波的常规治疗,整脊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美...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整脊组(40例)、联合组(39例)和常规组(41例)。每组患者均采用短波及超声波的常规治疗,整脊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美式整脊治疗,联合组则增加美式整脊及核心肌力训练。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数字评定量表(NR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及棘突双侧温差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患者的NRS、ODI和RMDQ评分及温差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分别为(2.06±0.63)分、(13.00±3.53)分、(6.25±1.20)分,且效果优于整脊组的(2.44±0.84)分、(17.11±4.41)分、(9.42±2.49)分与常规组的(4.03±0.82)分、(21.31±5.68)分、(11.09±2.7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美式整脊 核心肌力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松解疗法干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冉清智 李傲霜 +2 位作者 陈恒文 张剑梅 何本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51-2457,共7页
背景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已成为导致活动受限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肌筋膜组织的敏感性和紧绷性是慢性疼痛障碍的主要因素。肌筋膜松解疗法(MFR)主要通过缓解筋膜的紧张以减轻疼痛,但目前缺... 背景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已成为导致活动受限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肌筋膜组织的敏感性和紧绷性是慢性疼痛障碍的主要因素。肌筋膜松解疗法(MFR)主要通过缓解筋膜的紧张以减轻疼痛,但目前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目的观察MFR对非手术治疗的CNLBP的疗效。方法2022年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招募了56例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MFR组患者接受MFR干预(腰腹部MFR干预),对照组(CG组)患者接受假MFR干预(相同部位假MFR干预),20 min/次,1次/周,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关节活动度[腰椎前屈度(ALF)、腰椎后伸度(LR)、两侧腰椎旋转度(LSR)]、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例受试者,其中失访8例,自动退出8例,最终完成随访40例,其中MFR组20例,CG组20例。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ADL评分、ODI评分、ALF、SAS评分、SDS评分、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R组患者干预前LR、LSR小于CG组(P<0.05)。MFR组患者干预4周后VAS、ODI、SAS、SDS评分和TNF-α水平低于CG组,ADL评分高于CG组,ALF、LR、LSR大于CG组(P<0.05)。干预4周后MFR组患者VAS、ODI、SAS、SDS评分及TNF-α水平低于组内干预前,ADL评分高于组内干预前,ALF、LR、LSR大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MFR可能改善CNLBP患者焦虑与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降低疼痛阈值,增加腰椎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肌筋膜松解疗法 物理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振宇“五位一体”推拿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亮 张治博 +4 位作者 徐佳音 张振宇 王成远 胡芊 刘振兴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09-513,共5页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是临床常见病,在成年人群中有较高发病率。张振宇教授在临床工作中从肌筋膜(经筋)功能结构的角度出发,认为腰部经筋及其周围肌群(病损)稳定性下降与CNLBP密切相关,治疗当从整体出发,选取经过腰部的足三阳经筋...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是临床常见病,在成年人群中有较高发病率。张振宇教授在临床工作中从肌筋膜(经筋)功能结构的角度出发,认为腰部经筋及其周围肌群(病损)稳定性下降与CNLBP密切相关,治疗当从整体出发,选取经过腰部的足三阳经筋,核心入手,上下同调,腰腹调衡,形神同治,多因调平,运用“五位一体”推拿法结合自主锻炼,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肌筋膜经线 推拿治疗 经验 张振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航 谭惠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170-173,共4页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是指排除特异性下腰痛和坐骨神经/根性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综合征,且持续时间≥3个月,临床发病率高且逐渐年轻化。目前临床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还未有统...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是指排除特异性下腰痛和坐骨神经/根性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综合征,且持续时间≥3个月,临床发病率高且逐渐年轻化。目前临床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还未有统一治疗方案。作者通过查阅文献,将近年来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中医药疗法 西医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提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恐动症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9
作者 宋莹莹 邵丽芳 +3 位作者 姜云龙 吴海燕 唐丹婷 余云美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评估普拉提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恐动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INAHL、PubMed、Embase、Scopus、Spring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普... 目的评估普拉提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恐动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INAHL、PubMed、Embase、Scopus、Spring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普拉提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恐动症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0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共纳入7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垫上普拉提与对照组相比恐动症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2,95%CI(-1.24,-0.51),P=0.001],相比垫上普拉提,器械普拉提可以提供更快更好的效果[MD=-1.46,95%CI(-1.84,-0.91),P<0.001]。普拉提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MD=-4.95,95%CI(-6.43,-3.85),P<0.001]。普拉提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常规组[MD=-3.05,95%CI(-3.84,-2.25),P<0.001]。结论在常规教育手册的基础上,进行普拉提疗法干预可以减轻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恐动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患者发生功能障碍的风险,为恐动症患者的干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提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恐动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群磁共振成像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理筋手法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辉 潘宝燕 +1 位作者 管然祺 亓立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群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评估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山东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4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均给予理筋手法治疗,采用椎旁肌群MRI影像学测定椎旁肌... 目的探讨椎旁肌群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评估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山东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4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均给予理筋手法治疗,采用椎旁肌群MRI影像学测定椎旁肌相对横截面积(RCSA)和脂肪信号分数(FSF),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总RCSA和总FSF在理筋手法治疗效果中的评估价值。结果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RMDQ)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共有34例治疗显效,52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5.44%;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多裂肌总RCSA差值和总FSF差值均低于有效患者(P<0.05),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竖脊肌总RCSA差值和总RCSA差值均低于有效患者(P<0.05);多裂肌总RCSA、多裂肌总FSF、竖脊肌总RCSA、竖脊肌总FSF评估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834、0.804和0.760,敏感性分别为79.36%(95%CI:0.512,0.897)、82.69%(95%CI:0.517,0.952)、75.64%(95%CI:0.457,0.890)和70.21%(95%CI:0.403,0.847);特异性分别为71.25%(95%CI:0.413,0.857)、78.69%(95%CI:0.563,0.942)、70.25%(95%CI:0.410,0.820)和59.36%(95%CI:0.393,0.806)。结论椎旁肌群MRI影像学可用于定量评估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对于指导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磁共振成像 椎旁肌群 理筋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亚希 庞争争 高春华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究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NLBP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NLBP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CNLBP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DMS治疗,观察组CNLBP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指地间距(finger to floor distance,FFD)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并采用肌骨超声成像评定腰部多裂肌的横截面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及FFD长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多裂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及FFD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多裂肌横截面积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DMS能有效缓解CNLBP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核心肌群训练 深层肌肉刺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改善肾阳虚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症状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静斐 李珊珊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37-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肾阳虚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厦门国宇健康管理中心有限公司湖里第一门诊部中医科门诊收治的144例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温针灸组(72例)与...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肾阳虚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厦门国宇健康管理中心有限公司湖里第一门诊部中医科门诊收治的144例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温针灸组(72例)与常规康复组(72例),干预和随访过程中,温针灸组和常规康复组分别脱落或剔除5例和7例,最终温针灸组和常规康复组分别纳入67例和65例进行统计。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和推拿治疗,穴位选取肾俞(双)、命门、腰阳关、委中(双)、阿是穴;常规康复组在推拿治疗基础上,采用假针对照。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关节活动度、功能障碍指数(ODI),此外在治疗结束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温针灸组总有效率(94.03%)高于常规康复组(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温针灸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常规康复组,各方向腰部关节活动度大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NLBP能有效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腰部关节活动度,提高ODI评分,疗效优于推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温针灸 肾阳虚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康复治疗研究现状
13
作者 隋佳璇 南海鸥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是不能通过X线、CT和MRI等临床检查手段明确其病因,同时不存在清楚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的一类下腰痛临床症状。目前,普遍认为CNLBP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生物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包括肌肉因素、韧带因素、...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是不能通过X线、CT和MRI等临床检查手段明确其病因,同时不存在清楚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的一类下腰痛临床症状。目前,普遍认为CNLBP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生物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包括肌肉因素、韧带因素、小关节退变因素及腰椎间盘退变因素等,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年龄增长、性别、肥胖、职业、遗传、吸烟及心理等因素。关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评估主要有疼痛等级评定、背部功能障碍评定、心理状态评定。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心理治疗等,每种治疗方法有其优缺点。“治未病”也是避免产生下腰痛的一种手段,我们应注重预防。因此,我们就近年来对CNLBP的康复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发病机制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松解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效果探讨
14
作者 陈赛 王洪敏 +2 位作者 李瑞莹 刘俊莲 王洲羿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09-0012,共4页
明确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应用物理疗法治疗期间,基于肌筋膜松解疗法的所得效果。方法 在规定的时间范围(自2023.01-2024.01),本研究旨在筛选本院收治的全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样本。重点关注其中符合纳排要求的病例,选择82例为观察对象... 明确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应用物理疗法治疗期间,基于肌筋膜松解疗法的所得效果。方法 在规定的时间范围(自2023.01-2024.01),本研究旨在筛选本院收治的全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样本。重点关注其中符合纳排要求的病例,选择82例为观察对象。经过严格的病例甄选操作,在明确纳入研究的人群中,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规划为两个人员组成结构相似的小组。每组样本量均为41例。在第一组(即参照组)中,采用麦肯基疗法进行干预。而另一组(试验组)则实施肌筋膜松解疗法干预。在研究过程中,详细、认真记录每一组病患的相关数据,基于科学的处理办法,深入分析相关数据,获取最终验证结果。结果 判断不同组别人员的所得结果,在试验组中,有腰椎功能、腰部关节活动度评分表现为较另一组更显著的升高趋势,P<0.05。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炎症指标、不良情绪等指标,提示参照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不突出,P<0.05。结论 当肌筋膜松解疗法推行的情况下,促使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病人的腰椎功能、疼痛程度、不良情绪、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肌筋膜松解疗法 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治疗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刘振京 王伟健 张仕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51-154,共4页
借助数据分析的手段,探究推拿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这个问题上的价值。方法 招募了一百名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接受推拿治疗,一组接受我们通常的治疗手法。然后评估了他们的最大后伸肌力、最大前屈肌力,以及RMDQ、ODI、VAS、NRS这四... 借助数据分析的手段,探究推拿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这个问题上的价值。方法 招募了一百名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接受推拿治疗,一组接受我们通常的治疗手法。然后评估了他们的最大后伸肌力、最大前屈肌力,以及RMDQ、ODI、VAS、NRS这四种评分指标,还有他们的临床疗效。结果 接受推拿治疗的那组患者在所有的评估指标上,都比接受常规治疗的那组人表现得更出色,而且这种差别在统计学在上是有显著性的。特别是在临床疗效上,推拿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4%。结论 推拿治疗对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康复有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增强腰肌力和改善腰部功能、减轻疼痛以及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治疗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对照实验 RMDQ分值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滞动针疗法治疗军事训练致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肖蕾 邵靓宇 王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1期2284-2290,共7页
目的观察滞动针疗法治疗军事训练致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6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收治的军... 目的观察滞动针疗法治疗军事训练致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6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收治的军事训练所致CNLBP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治疗组、普通针刺组和滞动针治疗组,每组各36例。康复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物理治疗,普通针刺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统针刺治疗,滞动针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滞动针治疗。隔2~3 d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活动度(前屈度、后伸度、侧屈度、旋转度)、腰肌耐力(屈肌耐力时间、伸肌耐力时间)、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天、1周、2周、治疗2个月后3组患者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前屈度、后伸度、侧屈度、旋转度)、腰肌耐力(屈肌耐力时间、伸肌耐力时间)、OD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滞动针组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前屈度、后伸度、侧屈度、旋转度)、腰肌耐力(屈肌耐力时间、伸肌耐力时间)、ODI评分均较康复治疗组及普通针刺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普通针刺组和滞动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76%(25/33)、93.94%(31/33)、97.06%(33/34),治疗2个月后康复治疗组、普通针刺组和滞动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24/33)、87.88%(29/33)、94.12%(32/34)。滞动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康复治疗组和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滞动针组对比康复治疗组和普通针刺组VAS、ODI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腰椎活动度、腰肌耐力时间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滞动针疗法以筋伤理论为指导,以调整肌肉失衡为切入点,以生物力重构为目的,以“治疗一穴,效应多经”的功效治疗军事训练致CNLBP,能简化治疗程序,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动针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军事训练 肌肉失衡 生物力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六合针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
17
作者 李前辉 杨紫芳 谢河秋 《中医研究》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太极六合针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10次为1组,3组/d。治疗... 目的:观察太极六合针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10次为1组,3组/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太极六合针法(取穴:乾卦、坎卦、震卦、兑卦、艮卦)治疗,平刺,留针30 min。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14 d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数字疼痛(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和邻近节段生理活动度,以及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消失、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4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00%(49/50);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3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6.00%(43/5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和ODI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JOA评分和邻近节段生理活动度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消失时间和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太极六合针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CNLBP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太极六合针法 核心肌群训练 日本骨科学会量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观察
18
作者 董敏 于志刚 +4 位作者 王健 蒋大伟 刘琳 董沙沙 姜喜凤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1期2223-2225,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于热敏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大庆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针刺,观察组热敏灸结合穴位埋线。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于热敏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大庆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针刺,观察组热敏灸结合穴位埋线。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评估量表及功能活动量表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优(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穴位埋线及针刺治疗均能改善患者腰痛及腰部活动障碍,穴位埋线于热敏点治疗临床疗效更优,且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频率,适应现代人工作及生活节奏,减少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热敏灸疗法 穴位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筋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观察
19
作者 周煜达 粟馨毅 +7 位作者 邵文启 陈加钱 于子涵 林煜凡 胡安乐 蔡晓佳 胡志豪 汪永益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806-807,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痛筋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SLB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浙江康复医疗中心门诊或住院治疗的90例CNSLB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直刺双侧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和阿是穴治疗;观察组平刺压痛点筋穴治疗,3... 目的:探讨无痛筋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SLB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浙江康复医疗中心门诊或住院治疗的90例CNSLB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直刺双侧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和阿是穴治疗;观察组平刺压痛点筋穴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次后、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估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运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声技术测量竖脊肌和多裂肌的杨氏模量与厚度。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竖脊肌、多裂肌杨式模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WE能客观有效评估筋针治疗的疗效,筋针能有效缓解CNSLBP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肌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针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能量技术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高旭 张万权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0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纳入45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推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肌肉能量技术联合体外冲击波...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纳入45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推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肌肉能量技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周后和12周随访的疼痛评分(VAS)、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以评估患者从坐位到站立位腹横肌、多裂肌的肌肉激活水平,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治疗3周后,对照组VAS、ODI评分显著降低(P<0.05),腹横肌和多裂肌RMS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则均有显著改善(P<0.05);12周后随访,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能量技术联合体外冲击波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提高腰腹力量,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腰部功能,而且疗效较为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肌肉能量技术 体外冲击波 表面肌电图 腹横肌 多裂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