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断效率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刘宗彩 张守林 +1 位作者 温美如 陈爱林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35-38,共4页
目的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赣州市肿瘤医院影像科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 目的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赣州市肿瘤医院影像科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参照组行超声引导肺部穿刺活检术,试验组行CT引导肺部穿刺活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率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有效时间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总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穿刺深度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中,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原因在于,肺穿刺活检术主要为了早期诊断肺部疾病,而在CT引导下进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在CT引导下进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 诊断效率 诊断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的健康评估和管理1例
2
作者 鲁张帆 张锋 +1 位作者 吴文坚 邱立红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4年第4期421-424,共4页
本文展示了1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中年男性受检者的主检报告。报告中介绍了通过评估明确受检者主要健康风险,为受检者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呼吸训练和营养指导建议,以及确诊后转诊和随访复查的相关情况。1年后该受检者活动... 本文展示了1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中年男性受检者的主检报告。报告中介绍了通过评估明确受检者主要健康风险,为受检者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呼吸训练和营养指导建议,以及确诊后转诊和随访复查的相关情况。1年后该受检者活动后气急情况自觉改善,肺部结节无明显变化,对肿瘤的担心减少。三位专家就主检报告的书写,COPD的早筛、早诊、早治,以及肺结节的风险评估、智能随访和随诊管理等多个方面对这份主检报告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结节 健康管理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断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曾诗涵 胡良安 杨丽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21期2575-2578,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25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25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76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肺结节患者临床、病理、影像、穿刺过程、术后并发症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分为COPD组及非COPD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分析气胸的风险因素、耐受性及与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患者176例,COPD组54例,非COPD组122例。手术操作成功率100%,确诊率85.9%。COPD组术后气胸16例(29.6%),显著高于非COPD组的19例(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2,P<0.05),均以少量气胸为主。COPD是肺穿刺活检术后气胸的独立高危因素。COPD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的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8,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的患者,穿刺至出院时间及术后气胸的处理方式上(吸氧、抽气、闭式引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确诊率高、安全性好及微创的一种活检方法。COPD合并肺结节患者,特别是COPDⅠ-Ⅱ级患者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没有增加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孤立性结节 经皮穿刺活检 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肺功能与临床症状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韶 邓玎玎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6-31,共6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肺结节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评分,为COPD合并肺结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的1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肺结节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评分,为COPD合并肺结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的156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结节分为COPD合并肺结节组(52例)和单纯COPD组(104例)。通过肺通气功能检查评估患者肺功能,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 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评分、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OPD合并肺结节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ercentage predicted, 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1/FVC)、FEV1/FVC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pred)均高于单纯COPD组(均P<0.05),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低于单纯COPD患者(P<0.05)。2组患者mMRC评分以及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PD合并肺结节的肺功能和CAT评分均优于单纯COPD患者,所以,仅根据肺功能和临床症状难以区分2组人群,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结节恶化高危因素,结合胸部CT、肿瘤标志物等评估肺癌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 慢性阻塞性疾病 CAT评分 mMRC评分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中的应用
5
作者 何文芳 周逊 +3 位作者 丁美祝 陈艺萍 刘倩丽 谈馨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441,共8页
目的探讨“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呼吸病科收治的409例COPD患者中合并误吸风险的1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 目的探讨“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呼吸病科收治的409例COPD患者中合并误吸风险的1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将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COPD合并误吸风险的患者设为改善前组,该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科室原有的护理流程和管理模式,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COPD合并误吸风险的患者设为改善后组,该组患者则在科室引入实施创新改善项目:“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后接受护理管理,2组患者均观察、随访4周,比较2组误吸风险等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指数量表(DHI)评分情况、误吸与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及对干预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比得出,实施改善措施后,改善后组患者的误吸风险等级明显低于改善前组(P<0.05),2组患者SSA评分、DHI各维度评分及DHI总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改善后组患者SSA评分、DHI各维度评分及DHI总评分较改善前组更低(P<0.05);随访4周结果显示,2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改善后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明显较改善前组更低(P<0.05);对比显示,改善后组患者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改善前组(P<0.05),患者对误吸相关预防措施的满意度评分较改善前组更高(P<0.05)。结论“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在老年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能显著降低误吸风险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患者的营养状态。此外,该模式还显著提高了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满意度,为老年CO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K-T”防误吸管理模式 慢性阻塞性疾病 老年患者 吞咽障碍 误吸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类型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暴婧 王敏 +2 位作者 张彦明 刘慧鑫 何权瀛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对其发生呼吸衰竭类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患者167例,根据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其分为Ⅰ型呼吸衰竭组(68例)和Ⅱ型...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对其发生呼吸衰竭类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患者167例,根据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其分为Ⅰ型呼吸衰竭组(68例)和Ⅱ型呼吸衰竭组(99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合并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OP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Ⅰ型呼吸衰竭组肺炎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Ⅱ型呼吸衰竭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Ⅱ型呼吸衰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炎是COPD患者发生Ⅰ型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OSAHS及慢性肺心病均是COPD患者发生Ⅱ型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炎、OSAHS、慢性肺心病均是影响COP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合并
原文传递
多组分运动在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衰弱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7
作者 王红 王青 +3 位作者 张建薇 孟丽君 田婷 邓慧 《实用老年医学》 2025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评价多组分运动在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基于文献分析、专家函询方法形成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的多组分运动干预方案。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老年科治疗的72例稳定期老年C... 目的评价多组分运动在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基于文献分析、专家函询方法形成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的多组分运动干预方案。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老年科治疗的72例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多组分运动干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离、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Fried衰弱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2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min步行距离、mMRC评分、Fried衰弱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老年COPD合并衰弱病人而言,坚持规律的多组分运动是一项极具价值的康复措施,它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病人衰弱程度,还能提升其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运动 慢性阻塞性疾病 衰弱 老年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王美玲 付建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评估心肺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心肺功能训练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心肺功能训练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为评估心肺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心肺功能训练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心肺功能训练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标准治疗。两组均进行肺功能测试,包括FEV1、FVC等指标,并评估心脏功能、运动耐量和营养状态。结果 观察组在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心电图QT间期、6分钟步行测试距离、最大氧摄取量、血乳酸浓度、肌酸激酶、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结论 心肺功能训练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训练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预后改善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降阶梯度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炎患者血清炎性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于爽 刘美蓉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炎患者中应用美罗培南降阶梯疗法(DET)对血清炎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于天津医院普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合并肺炎患者80例,按照乱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 目的:探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炎患者中应用美罗培南降阶梯疗法(DET)对血清炎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于天津医院普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合并肺炎患者80例,按照乱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美罗培南DE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部感染评分(CPIS)、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水平[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PIS评分及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PIS评分及CRP、PC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COPD合并肺炎患者中应用美罗培南DET,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部感染情况,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老年患者 美罗培南 炎性水平 降阶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返流性食管炎患者预后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美玲 付建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37-041,共5页
为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返流性食管炎(RE)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研究纳入120例COPD合并R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为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返流性食管炎(RE)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研究纳入120例COPD合并R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兰索拉唑肠溶片和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治疗。两组均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并监测肺功能、食管功能、炎症反应和营养状态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在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用力呼气量)、食管功能指标(如食管压力测定、食管括约肌压力)、炎症反应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营养状态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COPD合并RE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返流性食管炎 预后影响因素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VEGF、CRP、IL-6、PCT变化的研究
11
作者 周舟 周纪亮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8-61,65,共5页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胸部CT表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变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胸部CT表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变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COPD合并PF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收治的124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胸部CT表现、临床资料及VEGF、CRP、IL-6、PC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OPD合并PF患者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CRP、IL-6、PCT水平联合检测对COPD合并PF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COPD合并PF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COPD病程长、有吸烟史、COPD急性加重期、肺功能分级为3~4级、烟雾/粉尘工作环境、急性加重发作频率高以及血清VEGF、CRP、IL-6、PCT水平高(P<0.05);血清VEGF、CRP、IL-6、PCT水平及联合检测诊断COPD合并PF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0、0.689、0.667、0.702、0.913,敏感度分别为63.71%、64.52%、62.10%、71.77%、88.71%,特异度分别为62.90%、69.35%、71.77%、64.52%、81.45%,其中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网格状影、毛玻璃状影、点状及蜂窝状影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结论胸部CT检查在COPD合并PF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COPD合并PF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COPD病程长、年龄大、COPD急性加重期、有吸烟史、烟雾/粉尘工作环境、肺功能分级为3~4级、急性加重发作频率高;血清VEGF、CRP、IL-6、PCT在COPD合并PF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间质纤维化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现状调查及预后初探
12
作者 吴漫 吴健卫 +6 位作者 徐非洲 石建邦 张佳秀 刘恋 湛云飞 左文文 芦胜胜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的调查慢阻肺合并肺癌诊断现状,比较临床特征,探讨慢阻肺合并NSCLC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79例首诊原发性肺癌患者,分为单纯肺癌组833例,慢阻肺合并肺癌组146例,慢阻肺合并NSCLC组123例。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诊断现状、临床特征、G... 目的调查慢阻肺合并肺癌诊断现状,比较临床特征,探讨慢阻肺合并NSCLC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79例首诊原发性肺癌患者,分为单纯肺癌组833例,慢阻肺合并肺癌组146例,慢阻肺合并NSCLC组123例。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诊断现状、临床特征、GOLD分级和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制作生存曲线,探讨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诊断现状:确诊率、未诊断率:14.91%、30.13%。临床特征:慢阻肺合并肺癌组男性、年龄≥65岁、有吸烟史、中央型肺癌、鳞癌患者比例均高于单纯肺癌组(P<0.05)。预后分析:全组中位OS 14.02月,12、24、36月生存率分别:59.14%、26.72%、17.31%。GOLD分级生存分析:Ⅰ级、Ⅱ级、Ⅲ/Ⅳ级中位OS分别:18.96月、13.08月、7.96月,Log-Rank比较P=0.00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低BMI、PS评分≥2分、TNMⅢ、Ⅳ期、GOLDⅡ、Ⅲ/Ⅳ级和放化疗、保守治疗是影响慢阻肺合并NSCL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肺癌确诊率低,未诊断率高,肺癌中男性、年龄≥65岁、有吸烟史、中央型肺癌、鳞癌易合并慢阻肺,合并慢阻肺影响NSCLC患者总体生存率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现状调查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响
13
作者 张晶煜 金泽鹏 庞敏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大约一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慢阻肺患者具有高龄、免疫力低且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等特点,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然而,有研究显示在新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大约一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慢阻肺患者具有高龄、免疫力低且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等特点,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然而,有研究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大流行期间,慢阻肺急性加重入院显著减少,这可能与慢阻肺患者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相关,本文就慢阻肺患者长期使用ICS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及临床结局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及相关性
14
作者 欧华静 万首伟 +2 位作者 程丽 王静 王瑞 《西部医学》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栓塞(P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200例,其中31例合并PE患者作为A组,169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B组...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栓塞(P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200例,其中31例合并PE患者作为A组,169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B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00例作为对照组C组,受试者均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测定及Padua评分、肺功能测定。结果COPD合并PE组、单纯COPD组血清维生素D、FEV1、FEV1/FVC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COPD合并PE组显著低于单纯COPD组;与对照组相比,COPD合并PE组、单纯COPD组Padua评分明显增高,且COPD合并PE组显著高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维生素D与FEV1/FVC呈正相关(r=0.365,P<0.05),与Padua评分呈负相关(r=0.254,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水平、Padua评分、吸烟均是老年COPD患者合并P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COPD患者维生素D水平越低,可能越容易发生PE;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与入院后Padua评分呈负相关;低水平维生素D、Padua评分高、具有吸烟史均为老年COPD患者并发P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维生素D 栓塞 Padua评分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进展
15
作者 徐一夫 曲妮妮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232-236,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等特点。相关研究发现,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危害了患者生命安全。目前,现代医学在治疗该疾病时多采用抗感染、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等特点。相关研究发现,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危害了患者生命安全。目前,现代医学在治疗该疾病时多采用抗感染、扩张支气管、吸氧等对症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且患者预后较差,经济负担过重。中医药治疗COPD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等优势。综述近几年关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病因 病机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围、上臂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肌少症患者中的筛查效能分析
16
作者 田凤 岳红梅 +2 位作者 陈东津 秦亚茹 马媛媛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4期543-549,共7页
目的评价小腿围、上臂围在AECOPD患者合并肌少症筛查中的可靠性,为肌少症筛查提供适用性工具。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2023年10月16日至2024年5月27日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年龄≥40岁的AECOPD患者共90例,排除胸部CT... 目的评价小腿围、上臂围在AECOPD患者合并肌少症筛查中的可靠性,为肌少症筛查提供适用性工具。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2023年10月16日至2024年5月27日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年龄≥40岁的AECOPD患者共90例,排除胸部CT L1层面图像质量不佳的患者18例,最终纳入72例患者。将患者的胸部CT L1层面导入到Slice-O-Matic软件,进行骨骼肌面积的测量,同时进行上臂围、小腿围、握力等的测试。采用SPSS 2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臂围、小腿围与握力、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等指标均呈正相关(r s=0.401~0.831,P<0.01)。总体来看,小腿围(r s=0.546~0.612,P<0.001)与握力、SMI的相关性高于上臂围(r s=0.435~0.490,P<0.001)。在男性患者中,小腿围(r s=0.469~0.528,P<0.001)与握力、SMI的相关性也高于上臂围(r s=0.401~0.510,P<0.01)。女性患者中,小腿围(r s=0.692~0.831,P<0.001)与肌肉量指标的相关性同样高于上臂围(r s=0.582~0.665,P<0.01)。并且女性患者中小腿围与SMI(r s=0.831,P<0.001)相关系数最高,为高度相关。ROC曲线显示:在AECOPD男性患者中,小腿围、上臂围及两者联合对肌少症筛查的AUC分别是:0.884(95%CI:0.788~0.980)、0.751(95%CI:0.611~0.890)和0.883(95%CI:0.787~0.979),小腿围、上臂围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15cm(敏感度0.818,特异度1.00)和26.20cm(敏感度0.697,特异度0.800)。两者联合筛查的敏感度(0.818)、特异度(1.000)均与小腿围完全相同。在AECOPD女性患者中,小腿围、上臂围及两者联合对肌少症筛查的AUC分别是:0.992(95%CI:0.967~1.000)、0.789(95%CI:0.595~0.983)和0.992(95%CI:0.967~1.000),小腿围、上臂围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2.05cm(敏感度1.000,特异度0.937)和24.35cm(敏感度0.625,特异度0.875)。两者联合筛查的敏感度(1.000)、特异度(0.937)均与小腿围完全相同。结论在AECOPD合并肌少症患者中,小腿围、上臂围均表现出了较好地筛查效果,但本研究更推荐小腿围作为肌少症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 肌少症 小腿围 上臂围 骨骼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愉悦事件增频正强化行为激活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解盼 尚茜 商伟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 观察愉悦事件增频正强化行为激活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 目的 观察愉悦事件增频正强化行为激活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为期6周的愉悦事件增频正强化行为激活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多维疲劳量表(MFI-20)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Herth希望量表(HHI)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愉悦事件增频正强化行为激活模式可改善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情绪、疲劳感受、医学应对行为,提升希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愉悦事件增频正强化行为激活模式 慢性阻塞性疾病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罗震 杨婼琀 +4 位作者 刘诗琼 林火 吴燚晶 赖星月 邓朝胜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5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可预防和可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被认为是肺栓塞(PE)的中度危险因素。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症状与PE相似,PE常被延误诊治,AECOPD合并PE患者的预后更是受到严重影响。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可预防和可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被认为是肺栓塞(PE)的中度危险因素。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症状与PE相似,PE常被延误诊治,AECOPD合并PE患者的预后更是受到严重影响。目前,AECOPD合并P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与治疗策略需进一步完善。该文就AECOPD合并PE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急性加重 栓塞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病理机制研究
19
作者 马会华 闫奎坡 +3 位作者 闫海峰 李一卓 张惜乐 田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05-211,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致死性疾病。全球COPD病死率持续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其中,中国患者病死率及疾病负担高于世界水平。而COPD合并症是导致疾病急性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致死性疾病。全球COPD病死率持续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其中,中国患者病死率及疾病负担高于世界水平。而COPD合并症是导致疾病急性加重、再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伤残率及急性加重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对于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研究、相关治疗药物是否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是否会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研究甚少。因此,该文从吸烟、氧化应激、缺氧、血管功能障碍、血小板过度活化、蛋白酶-抗蛋白酶及交感神经的角度探索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同时,针对COPD及心血管疾病常用治疗药物,如他汀类、β受体阻断剂、胆碱能拮抗剂及茶碱类等药物上探索双方的关系,减少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病理机制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肺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佟晓妲 陈雷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特布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_(1)、FVC、FEV_(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作为治疗药物,能够大幅度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特布他林 慢性阻塞性疾病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