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K细胞与CD8+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免疫耗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伍杨 李甜 +8 位作者 王顺娜 张润兵 朱惠娟 朱玲玲 张亚妮 史婷婷 郭佩佩 于晓辉 张久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58-461,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进行治疗,但由于HBV感染后将其共价闭合环状DNA嵌合到宿主基因组,导致上述药物无法彻底清除HBV,多数临床...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进行治疗,但由于HBV感染后将其共价闭合环状DNA嵌合到宿主基因组,导致上述药物无法彻底清除HBV,多数临床HBV患者表现为功能性治愈,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具有重大意义。HBV感染后宿主免疫反应的强弱是影响HBV能否被清除的重要因素,其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CD8+T细胞在清除病毒感染和抑制病毒复制中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NK细胞和CD8+T细胞会表现出一种功能和数量低下的免疫耗竭状态,这极大减弱了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免疫耗竭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仍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本文旨在总结当前慢性HBV感染中NK细胞和CD8+T细胞发生免疫耗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CHB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自然杀伤细胞 CD8+T细胞 免疫耗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丽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122-125,共4页
本研究面向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验探究综合护理方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4年1月-202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群体中抽取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 本研究面向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验探究综合护理方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4年1月-202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群体中抽取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以对照组方案作为基础,增加综合护理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HBV-DNA转阴情况较好,改善的人数分别为14例、13例和10例,对照组患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HBV-DNA转阴改善人数分别为5例、7例、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管理中,综合护理方案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 综合护理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病毒学应答的预测模型建立
3
作者 张岩 李玉苓 乔梁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丙氨酸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200例,根据血清... 目的:探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丙氨酸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200例,根据血清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将病毒学应答模式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组(n=124)和部分病毒学应答组(n=76),收集人口学特征参数、基本临床情况及各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部分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构建部分病毒学应答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相较于完全病毒学应答组,部分病毒学应答组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占比、服药依从性“差”占比,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年龄、性别、乙型病毒性肝炎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抗病毒药物类型、吸烟史和饮酒史,乙型肝炎核心抗体、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肝硬度值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 DNA水平高、HBsAg水平高、HBeAg阳性、白蛋白水平低和服药依从性“差”是部分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服药依从性、HBeAg状态,HBV DNA、HBsAg和白蛋白水平)构建部分病毒学应答的列线图风险模型,模型C指数为0.796(95%CI=0.713~0.86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802~0.911),特异度为85.30%,灵敏度为74.40%。结论:服药依从性“差”、HBeAg阳性、HBV DNA水平升高、HBsAg水平升高和白蛋白水平降低是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部分病毒学应答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着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丙氨酸转氨酶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学应答 预测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的肝脏病理学特点
4
作者 王园园 徐娇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肝脏病理学特点,了解其对疾病进展和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免疫耐受期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甲组(<2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肝脏病理学特点,了解其对疾病进展和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免疫耐受期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甲组(<20岁,n=23),乙组(20~<30岁,n=24)与丙组(≥30岁,n=23)。3组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和肝脏病理学检查。比较3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丙氨酸转氨酶(ALT)、HBV-DNA水平及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结果3组HBsAg、HBeAg、ALT、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慢性HBV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的肝脏病理学特点差异不显著,虽可能存在一些细微差异,但不足以对疾病的进展和治疗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耐受期 临床特征 肝脏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癌细胞静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5
作者 罗鸣 杨晋 秦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PCNA钳位相关因子(PCLAF)调控肝癌细胞静止的潜在机制。方法HCV感染后,检测肝癌细胞HUH7的细胞周期分布。HCV感染或不感染后,肝癌细胞进行RNA-seq,使用siRNA敲低差异基因并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PC...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PCNA钳位相关因子(PCLAF)调控肝癌细胞静止的潜在机制。方法HCV感染后,检测肝癌细胞HUH7的细胞周期分布。HCV感染或不感染后,肝癌细胞进行RNA-seq,使用siRNA敲低差异基因并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PCLAF后检测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HCV的非结构蛋白5A(NS5A)后,检测肝癌细胞PCLAF的表达和细胞周期分布。PCLAF抑制剂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检测HCV对肝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HCV感染后,肝癌细胞G0期和G1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敲低PCLAF后肝癌细胞G0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HCV感染的情况下,过表达PCLAF后肝癌细胞G0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过表达NS5A后,肝癌细胞PCLA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过表达NS5A后,肝癌细胞G0期和G1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但过表达NS5A的同时敲低PCLAF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变化。过表达NS5A同时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HCV感染同时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结论HCV诱导肝癌细胞跨越G0/G1期静止,减少细胞分裂时间。HCV的NS5A蛋白通过提高PCLAF的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静止。PCLAF抑制剂α-常春藤皂苷可以阻断HCV抑制的肝癌细胞静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PCNA钳位相关因子 细胞静止 非结构蛋白5A α-常春藤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莫显昆 孙振球 +4 位作者 史静琤 雷世岳 王琪 罗明明 彭丽爱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8-951,共4页
目的 了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相关防控措施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5所高校839名在校大学生,应用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态... 目的 了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相关防控措施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5所高校839名在校大学生,应用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大学生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乙肝防控知识相关信息。结果在校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42.79%~92.37%,预防途径知晓率在53.28%~89.03%。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歧视态度。高年级、入学前来自城市、不住校、不知道最近一次HBs Ag检查结果或者检查结果为阴性、没有和不知道家人、朋友或熟人中是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或者不知道是否患过其他类型肝炎、乙肝防控知识缺乏的大学生对乙肝携带者表现出更高的歧视态度,是乙肝歧视防治的重点人群。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乙肝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足,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应结合筛选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大学生乙肝相关的健康教育,切实减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理特点及5年随访 被引量:13
7
作者 陆忠华 陈卫 +6 位作者 王娟华 冯云霞 杨小娟 邓俊 顾锡炳 黄利华 范钦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等。方法: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等。方法: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按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分组,2组炎症活动度轻重进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炎症重于HBeAg阳性组;2组纤维化程度轻重进行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纤维化重于HBeAg阳性组。按年龄分组,<40岁组及≥40岁组,2组间炎症活动度轻(G0-1)重(≥G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纤维化程度轻(S0-1)重(≥S2)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40岁组纤维化明显重于<40岁组。5年间,220例中有35例出现乙型肝炎再激活,占总数的15.9%(35/220),其中肝脏病理有明显炎症者(≥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为27%(33/122),而原肝组织炎症为G0~G1者再激活率为2%(2/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高炎症者(≥G2)再激活率明显高于低炎症者。35例乙型肝炎再激活患者中≥40岁占27例(77.1%),显示年龄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再激活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40岁组再激活率明显高于<40岁组,而性别与再激活率无相关性。56例行2次肝活检,23例行3次肝活检,原(第1次肝活检)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病理炎症较重者不易恢复,但可以在小范围内波动。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55%有明显异常(炎症≥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与肝脏炎症分级及年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肝活检 肝脏病理 乙型肝炎再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丁红方 马科 宁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2-574,590,共4页
目的探讨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HBV DNA定量、肝脏硬度值、肝脾彩超、肝组织病理学等),其中80例行肝脏组织学活检。结果 195例慢... 目的探讨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HBV DNA定量、肝脏硬度值、肝脾彩超、肝组织病理学等),其中80例行肝脏组织学活检。结果 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硬度值为(6.22±2.50)kPa;HBV DNA定量<500copies/mL组和HBV DNA定量≥500copies/mL组的肝脏硬度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病毒携带时间超过15年以上的患者肝脏硬度值明显高于病程≤5年者(P<0.01);肝脏组织炎症坏死分级<G2或纤维化<S2者(49例)肝脏硬度值为(6.72±2.33)kPa,炎症坏死分级≥G2或纤维化≥S2者(31例)肝脏硬度值为(9.95±4.00)kPa,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动态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硬度值有助于监测肝纤维化的发生,并对肝活检时机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FIBROSCAN 肝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孕妇抗病毒治疗停药后肝炎活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俞冲 顾玉玲 +1 位作者 顾桂芳 顾尔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121-312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孕妇母婴抗病毒阻断后,停用抗病毒药物导致肝炎活动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慢性HBV携带状态孕妇93例,妊娠期给予抗病毒治疗,产后0~3个月停...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孕妇母婴抗病毒阻断后,停用抗病毒药物导致肝炎活动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慢性HBV携带状态孕妇93例,妊娠期给予抗病毒治疗,产后0~3个月停用抗病毒药物,分别于抗病毒治疗前、停用抗病毒药物后0、1、3及6个月随访肝功能、HBV⁃M及HBV⁃DNA滴度,了解停用抗病毒药物后肝炎活动情况及评估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停用抗病毒药物后6个月内33例(35.48%)患者出现肝炎活动,根据6个月时肝功能状况,将观察对象分为肝炎活动组和无肝炎活动组。组间比较发现既往抗病毒治疗、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二次妊娠、抗病毒孕周、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及替诺福韦)、产后2⁃3个月停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时间及停用抗病毒药物时HBeAg滴度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停用抗病毒药物时HBeAg滴度水平与肝炎活动独立相关,其OR=3.253,P=0.025,95%CI:1.225~8.163),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561,最佳临界值258 S/CO,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73%和83.33%(P<0.001,95%CI:0.632~0.820)。结论慢性HBV携带状态孕妇可于妊娠中晚期选用替诺福韦抗病毒阻断,动态监测HBeAg滴度可为抗病毒药物的停用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 妊娠 病毒 HBeAg滴度 肝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人群的中医症状及证候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祎 黄彦 +3 位作者 李梅 杨浦娟 万颖 刘华宝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7期1256-1257,1260,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庆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症状及证候。方法 303例重庆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中医症状、证候、乙肝标志物。结果中医症状出现率在50%以上的有3项,40%~50%(不含50%)有1项,30%~40%(不含4... 目的研究重庆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症状及证候。方法 303例重庆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中医症状、证候、乙肝标志物。结果中医症状出现率在50%以上的有3项,40%~50%(不含50%)有1项,30%~40%(不含40%)有6项,20%~30%(不含30%)有6项,10%~20%(不含20%)有7项,10%以下(不含10%)有2项。7种证候分布为肝气郁结证(41.25%)、无证可辨(17.82%)、湿热内蕴证(13.86%)、脾虚湿盛证(10.23%),脾肾阳虚证(9.90%)、血瘀证(4.62%)、肝肾阴虚证(2.3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HBeAg阳性湿热内蕴证的比例较HBeAg阴性高,HBeAg阴性脾虚湿盛证及血瘀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HBeAg阳性者,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症状以脘腹部及精神症状为主。中医证候以肝气郁结证最多,涉及的脏腑以肝为主,脾脏次之,肾脏涉及较少。HBeAg阳性乙肝携带者与HBeAg阴性乙肝携带者的证候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中医症状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水平升高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晨芸 陆志成 +2 位作者 王克翔 别立翰 沈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2-537,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处于不同自然史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表达的变化,探讨抑制性受体LAG-3在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处于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处于不同自然史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表达的变化,探讨抑制性受体LAG-3在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处于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 Ag)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处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为免疫耐受期(IT)患者24例、免疫清除期(IC)32例和非活动或低复制期(LR)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H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达LAG-3的比例;免疫分析法、生化分析法和PCR分别检测患者肝脏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组间T细胞LAG-3表达率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各期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LAG-3表达阳性率与血清ALT、HBV DNA和HBe A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的比例较HC组显著增高,且处于IT期的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IC期或LR期患者及HC组。处于IC期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和LAG-3+CD4+T细胞比例与患者血清中A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IT组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和LAG-3+CD4+T细胞比例与血清中HBe Ag呈正相关。然而,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LAG-3+CD4+T细胞比例和LAG-3+CD8+T细胞比例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LAG-3在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高表达,尤其是IT期患者CD8+T细胞高表达,可能是造成CD8+T细胞功能低下、HBV在肝脏长期复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 T淋巴细胞 自然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应用双环醇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力 王建 +1 位作者 贾晨虹 郭琳娜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应用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双环醇... 目的探究应用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双环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显著好转;尤以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差异显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使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 肝纤维化 双环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银亚 谭善忠 +3 位作者 沈建军 肖倩 梁重锋 蒋淑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携带者200例,HBeAg阳性携带者和HBeAg阴性携带者各100例,通过辨证分析得出中医证型,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HBeAg阳性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中阻型3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携带者200例,HBeAg阳性携带者和HBeAg阴性携带者各100例,通过辨证分析得出中医证型,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HBeAg阳性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中阻型3例,肝郁脾虚型92例,瘀血阻络型3例,肝肾阴虚型2例,脾肾阳虚型0例。HBeAg阴性携带者分别为4、87、5、4、0例。2组均以肝郁脾虚证为主,与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和瘀血阻络型散在出现,没有表现为脾肾阳虚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 中医证型 肝郁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与T细胞免疫功能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武英 龙列明 +2 位作者 冯冰 郑春梅 吴显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827-2828,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20例丙肝病毒感染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丙肝感染者血清HCV-... 目的观察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20例丙肝病毒感染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丙肝感染者血清HCV-RNA。结果 (1)HC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分别为(35.8±9.7)%,1.6±0.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0.1±10.1)%,1.8±0.8(P<0.05,P<0.01);CD8+T细胞百分率(26.8±7.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8±6.7)%(P<0.01),而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低拷贝组(103~104copies/mL)和高拷贝组(105~108copies/mL)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T比值分别为(37.1±9.9)%、(35.9±8.8)%,1.6±0.6、1.2±0.7明显低于对照组(<103copies/mL)的(40.1±10.1)%、1.9±0.8(P<0.05,P<0.01);高拷贝组和低拷贝组的CD8+T细胞百分率(29.6±8.9)%、(28.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8±6.7)%和RNA阴性组的(24.7±5.9)%(P<0.05),且高拷贝组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低拷贝组和RNA阴性组(P<0.01);而RNA阴性组CD4+、CD8+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及CD4+、CD8+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在低拷贝组与高拷贝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T淋巴细胞应答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细胞免疫功能 HCV-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HBV 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慰 杨莉 +2 位作者 高恒波 郑欢伟 李兵顺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慢性HBV携带者和22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CD3+、CD4+和CD8+细胞亚群;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血清HBV DNA低载量HBV携带... 目的探讨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慢性HBV携带者和22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CD3+、CD4+和CD8+细胞亚群;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血清HBV DNA低载量HBV携带者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6±12.5)%和(32.1±9.5)%,HBV阴性组分别为(63.8±13.3)%和(31.6±11.3%),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72.1±5.0)%和(39.1±5.3)%,P<0.05];HBV DNA低载量组CD8+细胞百分比为(25.8±7.1)%,与正常人的(27.6±4.3)%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HBV DNA高载量组外周血CD3+、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3.2±9.5)%、(30.0±8.5)%,CD4+细胞为(37.6±6.4)%,与正常人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血清HBV DNA载量的升高,HBV携带者T淋巴细胞亚群处于接近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处理流程详细介绍 被引量:32
16
作者 于乐成 张欣欣 +2 位作者 陈成伟 虞福亮 姚光弼 《肝脏》 2006年第6期418-432,436,共16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处理 美国 血清HBVDNA 分子生物学方法 病毒药物 治疗方法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桂涛 刘杰 +3 位作者 徐德忠 阎永平 谢华红 杜玉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82-986,共5页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与HBV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P方法对陕西地区汉族乙肝患者108例与正常对照108人以及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32人,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与HBV不同复制状...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与HBV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P方法对陕西地区汉族乙肝患者108例与正常对照108人以及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32人,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与HBV不同复制状态相关性分析。结果:陕西地区汉族人HLA-DRB1等位基因以DRB1*04(16.2%),DRB1*09(12.5%),DRB1*12(11.6%),DRB1*15(13.4%)最为常见;病例组HLA-DRB1*03的等位基因频率(10.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OR=3.10;P<0.05);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17.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3%)(OR=2.09;P<0.05);DRB1*07基因位点在HBV高复制状态多见(OR=2.22;P<0.05);HLA-DRB1*15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13.4%,明显高于病例组6.9%(OR=0.48;P<0.05)。结论:HLA-DRB1*03、HLA-DRB1*07与陕西地区汉族人HBV感染后的慢性化相关联,HLA-DRB1*15为陕西地区汉族人乙肝感染的抗性基因。本研究提示HLA-Ⅱ类基因是决定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HLA-DRB1 基因型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妇女妊娠期抗病毒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蒋小仙 金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关于妊娠期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报道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就慢性HBV感染对生育的影响,抗病毒治疗的争议、利弊、疗效和安全性,抗病毒治疗的对象、药物选择及随访管... 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关于妊娠期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报道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就慢性HBV感染对生育的影响,抗病毒治疗的争议、利弊、疗效和安全性,抗病毒治疗的对象、药物选择及随访管理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妊娠 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纤溶和纤维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健 张玲 +3 位作者 胡坚 顾进 李静 刘小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452-3454,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纤维化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30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 DNA、ALT和HBV-M检测,根据结果将其分为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和不活动组。以正常组为对照,检测比较各组的凝血、纤溶和纤维...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纤维化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30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 DNA、ALT和HBV-M检测,根据结果将其分为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和不活动组。以正常组为对照,检测比较各组的凝血、纤溶和纤维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免疫耐受组和免疫清除组凝血功能显著降低,纤溶、纤维化程度显著增高(P<0.05,P<0.01),而不活动组仅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加(P<0.05);与不活动组比较,免疫耐受组血浆D-二聚体和透明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清除组凝血功能显著降低,纤溶、纤维化程度显著增高(P<0.05,P<0.01);与免疫耐受组比较,免疫清除组凝血功能显著降低、纤溶、纤维化程度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凝血、纤溶和纤维化水平在慢性HBV不同感染状态下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纤溶 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感染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佳燕 晁康 +3 位作者 李敏睿 吴艳琴 叶俊钊 钟碧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ALT的关系。方法:收集101例慢性HBV感染者(病例组)和25例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微球技术检测血清IL-21蛋白水平,并用real-t...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ALT的关系。方法:收集101例慢性HBV感染者(病例组)和25例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微球技术检测血清IL-21蛋白水平,并用real-time PCR法检测IL-21及IL-21受体(R)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病例组分为免疫耐受期组(25例)、免疫清除期组(25例)、低复制期组(26例)及再活动期组(25例)。(2)病例组血清IL-21蛋白及m 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免疫清除期组及再活动期组血清IL-21蛋白及m 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免疫耐受期组及低复制期组(P<0.001);低复制期组血清IL-21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及免疫耐受组(P=0.036)。(3)IL-21R m RNA水平在各组间没有差异。(4)血清IL-21蛋白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472,P=0.001)。(5)血清IL-21蛋白与ALT水平无关(r=0.024,P=0.868)。结论 :IL-2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表达上调,且与免疫活动有关,可能是机体控制HBV复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自然史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