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联合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慢性下肢缺血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源
何春水
+5 位作者
廖华强
曾伟
张宏伟
刘洋
牟艳
官泳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临床观察球囊扩张联合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慢性下肢缺血患者21例,采用经股或腋动脉入路,先用球囊扩张闭塞段血管,然后经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尿激酶、前列腺素E1、银杏叶注射液。胫腓动脉闭塞的部分患者保...
目的临床观察球囊扩张联合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慢性下肢缺血患者21例,采用经股或腋动脉入路,先用球囊扩张闭塞段血管,然后经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尿激酶、前列腺素E1、银杏叶注射液。胫腓动脉闭塞的部分患者保留血管鞘,经鞘灌注上述药物,每日1次,共5~7 d。术后观察患肢缺血症状、皮肤溃疡和趾端坏疽的改善情况。结果21例中20例成功实现经皮经腔球囊扩张和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技术成功率95.2%。无严重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术后保留血管鞘,灌注药物5~7 d后复查造影,显示经球囊扩张后血管腔保持通畅。术后20例患者均出现诸如患肢皮温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静息痛减轻或消失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随访2~7个月,4例皮肤溃疡愈合,2例坏死足趾脱落,创面愈合,已坏疽的足趾均变干燥,坏死范围停止扩大,未出现需截肢现象。结论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联合动脉内灌注尿激酶、前列腺素E1、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慢性下肢缺血安全有效,能够改善肢体缺血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阻止病变发展;保留血管鞘连续灌注药物有助于保持扩张后的血管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
动脉内药物灌注
慢性下肢肢体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联合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慢性下肢缺血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源
何春水
廖华强
曾伟
张宏伟
刘洋
牟艳
官泳松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32-335,共4页
文摘
目的临床观察球囊扩张联合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慢性下肢缺血患者21例,采用经股或腋动脉入路,先用球囊扩张闭塞段血管,然后经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尿激酶、前列腺素E1、银杏叶注射液。胫腓动脉闭塞的部分患者保留血管鞘,经鞘灌注上述药物,每日1次,共5~7 d。术后观察患肢缺血症状、皮肤溃疡和趾端坏疽的改善情况。结果21例中20例成功实现经皮经腔球囊扩张和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技术成功率95.2%。无严重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术后保留血管鞘,灌注药物5~7 d后复查造影,显示经球囊扩张后血管腔保持通畅。术后20例患者均出现诸如患肢皮温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静息痛减轻或消失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随访2~7个月,4例皮肤溃疡愈合,2例坏死足趾脱落,创面愈合,已坏疽的足趾均变干燥,坏死范围停止扩大,未出现需截肢现象。结论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联合动脉内灌注尿激酶、前列腺素E1、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慢性下肢缺血安全有效,能够改善肢体缺血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阻止病变发展;保留血管鞘连续灌注药物有助于保持扩张后的血管通畅。
关键词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
动脉内药物灌注
慢性下肢肢体缺血
Keywords
Percuat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dilatation
Arterial perfusion of drug
Chronic lower limb ischemia
分类号
R543.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联合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慢性下肢缺血
刘源
何春水
廖华强
曾伟
张宏伟
刘洋
牟艳
官泳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