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影响的fMRI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付彩红 李匡时 邹忆怀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特征,探讨针刺阳陵泉穴促进中风偏瘫脑功能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中风偏瘫患者和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针刺阳陵泉前后的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采用广义...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特征,探讨针刺阳陵泉穴促进中风偏瘫脑功能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中风偏瘫患者和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针刺阳陵泉前后的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的方法对提取的感觉运动网络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两组激活的脑区特点。[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针刺阳陵泉后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成分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右扣带回、右额上回、右额内侧回、右舌回、右小脑山坡以及左楔前叶和左顶上小叶,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前扣带回、左额上回、右额上回、左额中回、左额下回、左额内侧回、右额内侧回、左颞上回、左楔叶、左楔前叶。[结论]针刺阳陵泉穴可通过调节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相关脑区活动,增强感觉反馈对运动输出的作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脑功能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刺 阳陵泉 感觉运动网络 功能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脑卒中感觉运动网络功能连接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杰 赵智勇 +5 位作者 唐朝正 宫家玉 王鹤玮 孙莉敏 贾杰 范明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7-612,共6页
目的:运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功能连接变化。方法:收集33例慢性期左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 目的:运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功能连接变化。方法:收集33例慢性期左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采用组ICA方法提取出健康对照组与脑卒中患者组的感觉运动网络,并运用双样本t检验(P<0.05,AlphaSim校正)比较其组间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CA提取出的感觉运动网络(包括背侧、腹侧、左侧和右侧感觉运动网络)在患者组均显示其内功能连接明显下降,具体涉及脑区有:背侧感觉运动网络内的左侧中央前回和右侧中央后回,腹侧感觉运动网络内的左侧中央后回,左侧感觉运动网络内的左侧辅助运动皮质和右侧中央后回,右侧感觉运动网络内的左侧中央前后回。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涉及全身感觉运动功能连接网络损伤,ICA为更加全面了解感觉运动功能损伤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卒中 独立成分分析 感觉运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振幅结合功能连接对原发性甲亢患者感觉运动网络的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楠 任蕾 +2 位作者 丁皓 肖茜 孙志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与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改变。材料与方法 12名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为病例组,12名自愿接受... 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与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改变。材料与方法 12名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为病例组,12名自愿接受扫描的健康人(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为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静息态f MRI数据,采用REST及DPARSF软件分析原始数据,得出全脑ALFF,利用双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ALFF的变化,并以两组间ALFF值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为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校正后行FC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甲亢患者在双侧尾状核及双侧丘脑ALFF值降低(P<0.001)。以上脑区的ALFF值均未发现与T3、T4有显著相关性(P>0.05)。FC分析显示,左侧丘脑与双侧感觉运动区(包括中央前回、中央后回)FC增强(P<0.001);右侧丘脑与右侧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连接增强(P<0.001)。结论甲亢患者双侧丘脑的局部活动及其与大脑感觉运动网络的FC模式存在异常,增强的FC可能与代谢损伤所导致运动机能受损而使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有更强的功能需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磁共振成像 感觉运动网络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功能异常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丁宁宁 艾伦朴 +2 位作者 张恩图 刘洋洋 张海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69,共7页
目的联合低频振幅(ALFF)和格兰杰因果分析(GCA)评估强迫症患者异常自发性脑活动及全脑脑区效应连接的改变,探讨二者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自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49例强迫症患者作为强迫症组,... 目的联合低频振幅(ALFF)和格兰杰因果分析(GCA)评估强迫症患者异常自发性脑活动及全脑脑区效应连接的改变,探讨二者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自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49例强迫症患者作为强迫症组,另外同期招募与强迫症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估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及其严重程度。采集2组受试者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比较2组受试者间ALFF的差异。以ALFF差异脑区为种子点,采用GCA分析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全脑脑区与种子点效应连接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价强迫症组患者差异脑区ALFF、效应连接与Y-BOCS量表总分、强迫思维因子评分和强迫行为因子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患者右侧辅助运动区、右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右侧梭状回和右侧脑岛ALFF增强,左侧枕下回ALFF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强迫症组患者右侧背外侧额上回至右侧辅助运动区效应连接减弱,左侧枕上回至右侧辅助运动区效应连接增强,右侧梭状回至右侧中央前回效应连接减弱,右侧海马至左侧颞中回效应连接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强迫症组患者左侧尾状核ALFF与强迫思维因子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57,P=0.027),右侧背外侧额上回至右侧辅助运动区的效应连接与强迫思维因子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312,P=0.029)。结论强迫症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功能异常与其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低频振幅 效应链接 格兰杰因果分析 感觉运动网络
原文传递
具身运动想象联合常规康复对卒中后感觉运动网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程欣欣 刘婉 +6 位作者 高润 饶江 俞佳雯 张传文 高黎明 张玲玲 刘莉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196-203,共8页
目的探讨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运动想象疗法(以下简称具身运动想象)联合常规康复对首发卒中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SMN)的影响及相关神经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5例首发卒中偏瘫患... 目的探讨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运动想象疗法(以下简称具身运动想象)联合常规康复对首发卒中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SMN)的影响及相关神经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5例首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治疗组,进行具身运动想象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同时,选取15名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和治疗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记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采用rs-fMRI构建SMN,并且通过对治疗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的SMN脑区进行功能连接(FC)分析来研究网络内的变化,并采用基于种子点的患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S1M1)与全脑间FC的变化情况,研究S1M1与全脑之间的FC重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由(65.67±16.95)分升高到(149.58±17.95)分,MBI评分由(24.17±8.21)分升高到(65.00±8.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N内FC显示,治疗前,治疗组较对照组双侧S1M1、患侧S1M1和辅助运动区(SMA)、患侧S1M1和小脑、SMA和小脑间F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侧S1M1和小脑的FC较治疗前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种子点的全脑FC分析显示,治疗前,治疗组患侧S1M1和健侧距状回、患侧中央后回FC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侧S1M1和患侧额中回、健侧小脑FC较治疗前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患侧S1M1和小脑的FC连接强度增量与FMA增量有中度相关性(r=0.581,P=0.023),与MBI增量有强相关性(r=0.757,P=0.002)。结论具身运动想象联合常规康复可改善首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相关脑重塑机制可能是其可显著修复SMN网络内和全脑的FC,增加与认知相关的脑区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具身运动想象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感觉运动网络
原文传递
痉挛型脑瘫感觉运动网络损伤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蒋昊翔 徐丹丹 +5 位作者 宋娟 丁凯 赵君 郁志伟 李贤军 杨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6-820,共5页
痉挛型脑瘫是儿童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及干预将有助于患儿康复治疗。有研究认为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感觉运动网络,然而具体的损伤机制及运动障碍的责任病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既往针对痉挛型脑瘫的多模态MRI... 痉挛型脑瘫是儿童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及干预将有助于患儿康复治疗。有研究认为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感觉运动网络,然而具体的损伤机制及运动障碍的责任病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既往针对痉挛型脑瘫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挖掘痉挛型脑瘫的影像标记物及探讨感觉运动网络损伤与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构建痉挛型脑瘫患儿早期预测模型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感觉运动网络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感觉运动区脑功能网络连通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潘钰 瞿航 +2 位作者 赵义 王苇 刘姜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1,共6页
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和功能网络连通性分析方法,对比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者大脑的感觉运动网络与其他网络间连通性差异,及感觉运动网络内各亚区间连通性的差异。材料与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原发性帕金... 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和功能网络连通性分析方法,对比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者大脑的感觉运动网络与其他网络间连通性差异,及感觉运动网络内各亚区间连通性的差异。材料与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同期招募的健康对照者30名。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和结构像磁共振数据,使用Restplus软件包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并使用GIFT软件包将2组受试者的大脑划分为53个独立成分,归为7个脑网络,计算各网络之间的连接强度,统计分析两组间各网络成分的连通性差异。将2组受试者大脑感觉运动网络划分18个独立成分,归为6个亚区,计算各亚区间的连接强度,统计分析两组间各亚区间连通性差异。并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成分间的连接强度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Ⅲ)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组感觉运动网络与高级视觉网络、注意网络间的连通性减少。在感觉运动网络内部,帕金森病患者的左侧中央前/后回与右侧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间的连通性均减少,但左侧中央前回与左侧中央后回的连通性增加。中央旁小叶与左侧中央前/后回的连接强度与UPDRS-Ⅲ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与健康者相比,帕金森病患者无论是感觉运动网络与其他脑功能网络间的连通性,还是感觉运动网络内的连通性都存在差异,且大部分呈连接强度减弱趋势,提示脑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网络连通性 感觉运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大脑感觉运动网络功能连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文静 陈致宇 +5 位作者 唐文新 朱丞 梁燕 申永辉 薛丰丰 许子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2-697,共6页
目的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分析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Ⅰ,BD-Ⅰ)患者感觉运动网络(sensory motor network,SMN)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特征,并探究患者SMN异常与临床症... 目的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分析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Ⅰ,BD-Ⅰ)患者感觉运动网络(sensory motor network,SMN)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特征,并探究患者SMN异常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例BD-Ⅰ患者(BD-Ⅰ组)和20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HC组),两组均接受静息态磁共振(resting-state fMRI,rs-fMRI)扫描。基于ICA-fMRI数据,采用单样本t检验及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SMN网络内成分进行统计分析来寻找异常脑区,并利用功能网络分析(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FNC)探究两组中SMN与其他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使用SPSS 17.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异常的网络内功能连接值、网络间功能连接值与年龄、教育年限、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得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得分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D-Ⅰ组SMN内右侧中央旁小叶(MIN:x=8,y=-32,z=68,t=4.86,P<0.001)与右侧中央后回(MIN:x=41,y=-26,z=53,t=3.33,P<0.001)功能连接较HC组增强。与HC组相比,BD-Ⅰ受试者的SMN-DAN间的FC值增加(0.247±0.073,-0.078±0.080,t=-2.974,P<0.01,FDR校正),在SMN-DMN间(-0.037±0.054,0.272±0.067,t=3.520,P<0.01,FDR校正)、SMN-rFPN间(-0.034±0.055,0.231±0.070,t=2.939,P<0.01,FDR校正)的FC值降低。BD-Ⅰ组SMN网络内FC增加值与BRMS得分呈正相关(r=0.220,P=0.040)。结论BD-Ⅰ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异常,部分网络内FC值与躁狂症状呈正相关,这可能为BD-Ⅰ患者发病的部分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静息态脑网络 感觉运动网络 功能连接
原文传递
额颞叶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大脑网络特性研究
9
作者 杨宇轩 陶玲 +2 位作者 钱志余 薛莉 郁芸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4,共9页
脑肿瘤患者大脑的损伤及手术对大脑认知的影响是目前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基于静息态f MRI脑功能分析技术及小世界网络分析方法,研究9例脑额颞叶肿瘤患者的大脑肿瘤对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以及肿瘤切除对大脑功能网络... 脑肿瘤患者大脑的损伤及手术对大脑认知的影响是目前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基于静息态f MRI脑功能分析技术及小世界网络分析方法,研究9例脑额颞叶肿瘤患者的大脑肿瘤对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以及肿瘤切除对大脑功能网络特性的改变。首先基于ICA方法,研究肿瘤及手术切除对患者大脑默认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影响;接着构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和正常对照组的小世界网络,对网络的拓扑特性和网络参数进行分析;然后运用介数中心度,求出各组的脑功能网络核心节点,并比较分析患者和正常人、患者术前术后核心节点的变化;最后比较分析患者术前、术后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中脑区的具体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神经活动活跃程度降低,证明肿瘤病灶对大脑内源性网络的两个模块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患者术后的小世界属性(σ=γ/λ)显著降低(术前:3.591±0.302,术后:3.263±0.174),簇系数显著降低(术前:0.482±0.007,术后:0.454±0.011),并且脑肿瘤使核心节点向肿瘤对侧偏移。默认网络中手术后肿瘤的切除使得右侧脑区(原肿瘤侧)活动变得强烈,右脑介数中心度值明显上升(术前:0.012 5±0.000 5,术后:0.018 4±0.001 0);左脑活动有所缓和,左侧介数中心度值显著下降(术前:0.018 0±0.001 1,术后:0.012 2±0.000 6)。术后部分被抑制的节点又重新激活。通过对病人的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研究,发现肿瘤对患者大脑功能网络有一定的破坏,术后会有所改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大脑高级神经皮层的重组性和代偿机制,脑肿瘤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 小世界网络 核心节点 默认模式网络 感觉运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周太极拳对老年女性静息态功能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爽 岳春林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从宏观功能网络的角度分析太极拳不同于一般有氧锻炼对老年女性功能网络的影响。方法筛选60岁以上的具有一定锻炼经验的老年女性共33名,按照运动方式分为太极拳组和步行组进行24周的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后采集两组的静息态磁共振数据... 目的从宏观功能网络的角度分析太极拳不同于一般有氧锻炼对老年女性功能网络的影响。方法筛选60岁以上的具有一定锻炼经验的老年女性共33名,按照运动方式分为太极拳组和步行组进行24周的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后采集两组的静息态磁共振数据。采用认知心理测量工具评估被试总体认知以及延时回忆等行为能力,结合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影像学分析方法对两组24周干预前后的脑功能网络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太极拳在延迟回忆方面显著优于步行组;24周锻炼后,太极拳组和步行组在默认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激活水平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太极拳组海马区域激活水平增强,楔前叶/中央后回激活水平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独立成分分析 认知老化 默认模式网络 感觉运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知觉对运动障碍疾病运动控制的中介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静 王共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运动障碍疾病中不自主运动的症状波动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不自主运动常涉及运动控制的稳定性和整体相关性,一个最佳运动往往为了实现某一任务目标,需要高度精密的肌肉协调时间。近年来发现运动障碍疾病患者往往伴有时间知觉的损... 运动障碍疾病中不自主运动的症状波动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不自主运动常涉及运动控制的稳定性和整体相关性,一个最佳运动往往为了实现某一任务目标,需要高度精密的肌肉协调时间。近年来发现运动障碍疾病患者往往伴有时间知觉的损伤,运动的抑制与促进及时间信息的加工均与纹状体关系密切。本文就时间知觉参与运动障碍疾病运动控制的中介作用机制做一简要阐述,旨在为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疾病 运动控制 时间知觉 感觉运动网络 基底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背痛的脑功能连接梯度分析研究
12
作者 杨俊超 尹小龙 +4 位作者 黄力 江锋 李钻芳 梁胜祥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5期457-464,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背痛(CBP)组和健康对照(HC)组功能网络连接梯度的差异,探讨CBP组功能网络层级结构变化与疼痛的关系。方法从OpenPain数据库中获取CBP组和HC组的数据,包括VAS量表、疼痛年限等临床基本信息,以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rs-...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背痛(CBP)组和健康对照(HC)组功能网络连接梯度的差异,探讨CBP组功能网络层级结构变化与疼痛的关系。方法从OpenPain数据库中获取CBP组和HC组的数据,包括VAS量表、疼痛年限等临床基本信息,以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rs-fMRI)。将其按年龄、性别进行1∶1匹配,每组32例。rs-fMRI数据经过预处理以获得Fisher-Z转换后的功能连接矩阵,采用BrainSpace分析2组被试7个功能网络(感觉运动网络、视觉网络、背侧注意网络、腹侧注意网络、边缘网络、额顶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梯度分数,统计分析比较2组被试功能网络梯度分数的差异,并将差异功能网络的梯度分数与VAS临床量表做相关性分析。结果CBP组功能网络层级的两端(即感觉运动网络和默认网络)相对于HC组范围明显收缩,皮质范围的梯度受到抑制。与HC组相比,CBP组的感觉运动网络、视觉网络、背侧注意网络、腹侧注意网络梯度分数升高;额顶控制网络、边缘网络和默认网络梯度分数降低;其中感觉运动网络(P<0.01)、腹侧注意网络(P<0.001)梯度分数升高以及边缘网络(P<0.05)、默认网络(P<0.001)梯度分数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BP组感觉运动网络梯度分数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432,P<0.05),即更高的感觉运动网络梯度分数表现为更加严重的疼痛反应;默认网络梯度分数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404,P<0.05),即更低的默认网络梯度分数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疼痛症状。结论CBP组宏观网络层级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并且该改变与CBP组疼痛症状密切相关,该结果不仅丰富了梯度分析的研究领域,也为进一步研究CBP组疼痛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背痛 梯度 默认网络 感觉运动网络 层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动治疗:一种自下而上的精神分裂症干预探索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谷静 张丽蓉 +4 位作者 米莉 贺辉 卢竞 罗程 尧德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71-1380,共10页
皮层-基底节-丘脑网络与脑岛网络属于感觉运动相关网络,这两个网络的改变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目前主流研究与临床干预聚焦于患者的高级脑区异常,对感觉运动系统的关注不足。对健康个体的研究发现舞蹈训练对感觉运动相关脑... 皮层-基底节-丘脑网络与脑岛网络属于感觉运动相关网络,这两个网络的改变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目前主流研究与临床干预聚焦于患者的高级脑区异常,对感觉运动系统的关注不足。对健康个体的研究发现舞蹈训练对感觉运动相关脑网络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并自下而上地促进高级功能。以上研究提示舞蹈训练可能是干预精神分裂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新途径。本研究拟借助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以精神分裂症感觉运动相关网络为着力点,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舞蹈训练前后的脑影像、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的改变,揭示舞蹈训练临床干预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脑网络 精神分裂症 舞蹈训练 感觉运动相关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zzy Logic Control of a Robotic Manipulator for Obstacles Avoidance 被引量:1
14
作者 Nabeel Kadim Abid Al-Sahib Israa Rafie Shareef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2年第1期9-16,共8页
This work presents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LC) assigned to control a robotic arm motion while avoiding the obstacles that may face the robotic arm in its movement from the initial point to the final point in an o... This work presents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LC) assigned to control a robotic arm motion while avoiding the obstacles that may face the robotic arm in its movement from the initial point to the final point in an optimized manner, in addition to avoid the singularity phenomenon, and without any exceeding of the physical constraints of the robot arm. A real platform (5 DOF "Degree Of Freedom" Lab Volt 5150 Robotic Arm) is used to carry this work practically,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it by a vision sensor, where a new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inspect the robot work environment using a designed integrated MATLAB program having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changeable locations of each of the robotic arm's end-effector, the goal, and the multi existed obstacles through a recorded film taken by a webcam, then these information will be treated using the FLC where its outputs represent the values that must be delivered to the robot to adopt them in its next steps till reaching to the goal in collision-free move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ed robotic ann travels successfully from Start to Goal where a high percentage of accuracy in arriving to Goal was achieved, and without colliding with any obstacle ensuring the harmonization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part and the experimental part in achieving the best results of controlling the robotic arm's 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manipulator fuzzy logic controller obstacles avoid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 被引量:8
15
作者 占雅如 曹源 +2 位作者 赵国舒 谭永明 何来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脑默认网络(DMN)及感觉运动网络(SMN)功能连接(FC)的改变,探讨患者局部脑网络功能连接改变与临床功能障碍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CSM患者和30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 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脑默认网络(DMN)及感觉运动网络(SMN)功能连接(FC)的改变,探讨患者局部脑网络功能连接改变与临床功能障碍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CSM患者和30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用ICA方法分别提取出CSM组和对照组的DMN及SMN,应用双样本t检验(P<0.05,AlphaSim校正)分别比较两组被试间差异。同时分析差异脑区的FC值与改良日本骨科协会量表(m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SM组SMN的左侧小脑前叶、双侧中央后回以及DMN的左侧枕下回、左侧缘上回的FC值明显增加;而SMN的右侧楔前叶、左侧中央旁小叶前部及DMN的左侧顶上小叶、左侧楔前叶、左侧内额叶、右侧内侧和旁扣带回FC值明显减低。差异脑区的FC值与mJO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使用ICA方法可发现CSM患者DMN及SMN局部脑功能连接异常,这可能与慢性脊髓受压后脑皮层功能损伤和重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独立成分分析 感觉运动网络 默认网络 功能连接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解压术后大脑皮层结构重塑的MRI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永明 周福庆 +3 位作者 刘志礼 曾献军 龚洪翰 何来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解压术前、后大脑感觉运动网络(SMN)内的脑区灰质体积的改变,探讨CSM患者大脑感觉运动皮层结构损伤机制及其参与术后结构重塑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对21例CSM患者...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解压术前、后大脑感觉运动网络(SMN)内的脑区灰质体积的改变,探讨CSM患者大脑感觉运动皮层结构损伤机制及其参与术后结构重塑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对21例CSM患者与21名匹配健康对照者进行容积MRI扫描,并进行随访复查;基于VBM方法,采用独立或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CSM患者解压术前、术后大脑感觉运动皮层灰质体积改变情况,及Pearson线性分析异常脑区灰质体积改变情况和临床功能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CSM患者术前左侧小脑前叶、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后回灰质及双侧岛叶灰质体积减小;CSM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左侧小脑后叶、右侧颞中回及颞上回、右侧丘脑、双侧辅助运动区灰质体积较术前减小,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灰质体积增加;较健康对照者双侧岛叶灰质体积减小及双侧小脑前叶灰质体积增加(GRF校正)。术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时CSM患者组异常区域灰质体积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病程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SM患者解压术前、术后存在感觉运动皮层灰质体积异常,提示脊髓病变可导致大脑结构损伤;解压术后局部灰质趋于正常提示皮质重塑参与CSM术后恢复;CSM患者术前术后感觉运动皮层存在结构性损伤与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功能磁共振 外科减压 感觉运动网络 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