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慧感知体系的流域控制断面污染负荷分析
1
作者 赵潜宜 周王子 程晓君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2期94-98,113,共6页
为促进流域运维数字化与智慧化发展,更好地服务智慧水利应用决策板块,以水量平衡及物质守恒原理为基础,依托基于水质、水量监测设备的流域智慧感知体系,快速获取全要素监测数据。围绕污染源占比和超标贡献率指标,研究流域控制断面污染... 为促进流域运维数字化与智慧化发展,更好地服务智慧水利应用决策板块,以水量平衡及物质守恒原理为基础,依托基于水质、水量监测设备的流域智慧感知体系,快速获取全要素监测数据。围绕污染源占比和超标贡献率指标,研究流域控制断面污染负荷分析方法,并以广东省M河流域2022年5月降雨期间控制断面返劣为例,对M河下游出口断面水量平衡和污染物浓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降雨期间,S市支流1、支流20、支流23、初雨箱涵溢流及D市各支流为控制断面主要氨氮来源,并通过超标贡献率计算结果判断支流22及支流24在后续考核断面达标治理中应予以更高优先级。研究方法相比传统模型计算和溯源排查具有原理简单、使用便捷、精度可控等优势,可有效支撑智慧应用与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感知体系 污染负荷 流域控制断面 污染源占比 超标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构建与应用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钱峰 成建国 +4 位作者 夏润亮 王金星 丁昱凯 王文种 李冰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4期39-47,共9页
监测感知是数字孪生水利的前提和基础。单一监测感知手段已难以满足全面提升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智能感知能力需求。构建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是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的迫切要求,是发展水利新... 监测感知是数字孪生水利的前提和基础。单一监测感知手段已难以满足全面提升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智能感知能力需求。构建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是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的迫切要求,是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数字孪生水利提质增效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的总体框架、基本原则与建设目标,从夯实技术设备、通信安全、数据归集、制度标准等四方面通用公用基础,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河湖长制及河湖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水电等六方面业务监测感知能力两个大类,梳理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实施路径,以及强化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保障措施。分析了湖南团洲垸堤防决口险情应对的监测感知体系应用案例。研究成果能够为全面建成“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支撑具有全要素高保真“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水利 天空地水工 一体化 监测感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空间信息传播感知体系及架构研究——兼论空间偏向的媒介传受特质
3
作者 郭媛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1,共8页
互联网媒介产生后,新媒体发展不断呈现出空间偏向,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也越来越依靠并体现为空间感知力的强化。其中,以生活态、情境态、应用态内容的拟真化场景感知为基础,以全息态、多模态、沉浸态形态的数字化生态感知为面貌,以场势态... 互联网媒介产生后,新媒体发展不断呈现出空间偏向,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也越来越依靠并体现为空间感知力的强化。其中,以生活态、情境态、应用态内容的拟真化场景感知为基础,以全息态、多模态、沉浸态形态的数字化生态感知为面貌,以场势态、智势态、动势态状态的符号化态势感知为结构,以效能态、数值态、建模态成效的全域化融合感知为能效,构成了媒介空间信息传播的基本感知体系与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空间 信息传播 感知体系 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度业务模型和大数据驱动的电网智能状态感知体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建伟 万会江 梁铃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为了探讨调度业务模型和电力大数据在电网智能状态感知体系中的应用路径,同时为了提升电网智能状态感知体系对电力调度业务的支持接口效率,在对以往电力物联网硬件系统满足最小改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之前物联网大数据系统开发一套独立... 为了探讨调度业务模型和电力大数据在电网智能状态感知体系中的应用路径,同时为了提升电网智能状态感知体系对电力调度业务的支持接口效率,在对以往电力物联网硬件系统满足最小改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之前物联网大数据系统开发一套独立于以往调度系统的智能电网感知体系。该研究的关键技术是电力物联网与大数据系统的数据穿透体系和数据导出体系。经过仿真分析,该研究设计的新体系驱动的调度业务模型管理信息系统拥有更高的效率、敏感度和更低的人为错误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业务模型 电力大数据 电力物联网 状态感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网智能感知体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永军 王海明 +3 位作者 杜文友 卢亚男 李莹 杨佰衡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2期80-86,共7页
油气管网运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运行需要感知体系提供数据作为支撑。阐述了智能感知的定义和油气管网感知体系的历程,分析了油气管网在供给侧(源)、输运侧(网)、存储侧(储)和需求侧(荷)4个环节的感知需求,从油气量、工艺量、环... 油气管网运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运行需要感知体系提供数据作为支撑。阐述了智能感知的定义和油气管网感知体系的历程,分析了油气管网在供给侧(源)、输运侧(网)、存储侧(储)和需求侧(荷)4个环节的感知需求,从油气量、工艺量、环境量、状态量、行为量、空间量等6个方面介绍了油气管网感知的信息类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油气管网智能感知体系的内涵和架构。最后,从提升感知能力、实现全产业链感知、增强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油气管网感知体系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网 感知体系 智能化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水利框架下立体化感知体系构建
6
作者 桑蕊 《东北水利水电》 2024年第5期68-70,共3页
基于《“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中“强感知、增智慧、促应用”的水利智慧化发展思路,本文通过对水利业务对象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感知对象、内容、要素及实现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搭建一个全面、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感体系,... 基于《“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中“强感知、增智慧、促应用”的水利智慧化发展思路,本文通过对水利业务对象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感知对象、内容、要素及实现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搭建一个全面、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感体系,实时、准确地获取水利相关信息,为决策支持、灾害预警、资源配置等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利 感知体系 水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32
7
作者 朱珠 张欣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100,共4页
要真正实现集约化、智能化、统一化的智慧旅游管理,必须构建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并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慧旅游管理平台,以安全的平台、互联互通的应用功能为游客、涉旅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标准化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 智慧旅游 感知体系 管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发展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刘文清 杨靖文 +3 位作者 桂华侨 谢品华 刘锐 卫晋晋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9,共9页
伴随信息化、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智慧环保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数据来源的基础,"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的发展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面调研国内外生态... 伴随信息化、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智慧环保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数据来源的基础,"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的发展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面调研国内外生态环境多元感知技术的现状,分析我国在新型复合环境污染形势下对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网络、快速环境监测技术、在线监测平台等方面的需求,系统评估我国环境监测体系差距、关键创新技术特征和发展趋势,重点考查大气、水体、土壤业务化监测和仪器分析的技术需求和瓶颈,提出了我国"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智慧环保 多元感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感知体系优化的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毅华 孙柳益 +1 位作者 卢洪涛 魏垚 《移动通信》 2018年第4期90-96,共7页
移动通信服务的竞争日益激烈,用户体验的提升是留住用户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有效地评价用户实际感受,通过对无线参数及核心网信令数据进行研究,提出了可实施的评价算法,通过该算法对用户体验进行量化评分,客观地表达了用户的真实感受。
关键词 用户感知 感知体系 用户体验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娜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5年第1期47-49,共3页
众多网络风险的存在,导致信息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对网络安全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是针对网络安全隐患而研究的新型网络信息技术,其中的关键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上有着显著的效果。笔者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众多网络风险的存在,导致信息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对网络安全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是针对网络安全隐患而研究的新型网络信息技术,其中的关键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上有着显著的效果。笔者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由来谈起,阐述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的组成与关键技术,最后通过金税工程实例对网络安全态势体系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智能家具的物联网感知体系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丽丽 张红梅 杜寅福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8年第4期151-155,共5页
介绍了智能家具的发展现状,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具感知体系进行了设计,从技术上对智能家具感知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并为以后智能家具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设想。家具行业柔性化生产的体系构架,构建物联网感知层、网络控制执行层、应用分析... 介绍了智能家具的发展现状,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具感知体系进行了设计,从技术上对智能家具感知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并为以后智能家具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设想。家具行业柔性化生产的体系构架,构建物联网感知层、网络控制执行层、应用分析决策层的体系模型。针对家具企业生产中各个机器设备之间节点资源通讯不畅,网络中的冲突和拥塞等带来的传输可靠性和实时性的问题,进而达到从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解决柔性化家具生产中感知、执行与分析的目的。实现家具生产设备之间的通信与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通信融合实现生产设备的协同,达到生产柔性化,满足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高级智能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家具 感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需求分析(Ⅲ):公众偏好——生态文化感知体系的调查与分析
12
作者 张昶 王成 +2 位作者 郄光发 孙睿霖 黄甜 《中国城市林业》 2015年第1期55-60,共6页
社会公众作为生态文化载体的使用者,其对载体项目的具体形式与内容的偏好决定了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的合理性与适用性。文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安社会公众对生态文化感知载体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1)公众对市域宏观空间的总... 社会公众作为生态文化载体的使用者,其对载体项目的具体形式与内容的偏好决定了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的合理性与适用性。文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安社会公众对生态文化感知载体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1)公众对市域宏观空间的总体生态感知处于较好评状态,部分差评原因集中在工作居住环境和"土"遗址空间生态感知的缺乏;2)公众对新建城市用地、城市更新区、遗址空间、自然景观区(户外森林环境)、自然景观区(临水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区(稀疏林草地)的生态文化感知载体的建设内容与形式有不同偏好;3)公众的上述偏好具有一定的总体趋势,同时也因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等因素出现一定的群体差异。文中根据上述公众需求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异,总结了目前西安生态文化感知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生态文化感知载体建设的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社会需求 公众偏好 感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城景观审美感知体系建立方法
13
作者 邢倩 李伟妙 《现代园艺》 2023年第4期147-148,151,共3页
长城景观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而不同区位的长城景观组合会给游览者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尝试提炼长城景观系统景观要素,并给出长城游览中不同的审美体验分类标准,能更好地判断长城景观的感知特征,让游览者以合适的视角得到更... 长城景观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而不同区位的长城景观组合会给游览者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尝试提炼长城景观系统景观要素,并给出长城游览中不同的审美体验分类标准,能更好地判断长城景观的感知特征,让游览者以合适的视角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既能为旅游地提供更好的景观观赏区域划分方法,又能为建设长城文化公园提供新的感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景观 审美感知体系 建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作战条件下陆战场态势感知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昌玺 朱刚 +2 位作者 黄申 刘亚飞 夏恩苍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0-355,共6页
陆战场态势感知体系是联合作战条件下战场态势感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信息化条件下“全域融”的重要前提。随着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陆战场逐渐呈现出透明、非接触、高信息含量、大作战空间等特点,但与海空战场态势相... 陆战场态势感知体系是联合作战条件下战场态势感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信息化条件下“全域融”的重要前提。随着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陆战场逐渐呈现出透明、非接触、高信息含量、大作战空间等特点,但与海空战场态势相比,陆战场作战域复杂、态势感知实时性差,是陆战场态势感知体系“一张图”构建亟需解决的难题。通过阐述未来陆战场发展的特点,分析了陆战场态势感知体系构建的难点,提出了陆战场态势感知体系的构建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作战 陆战场 战场态势感知体系 构建 全域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作战条件下战场态势感知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昌玺 于军 +1 位作者 徐颖 陈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0-684,共5页
战场态势感知体系构建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通过分析当前战场态势感知体系研究的现状,定义了战场态势感知和战场态势感知体系的相关概念和模型,从技术层面和体系建设层面分析了构建战场态势... 战场态势感知体系构建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通过分析当前战场态势感知体系研究的现状,定义了战场态势感知和战场态势感知体系的相关概念和模型,从技术层面和体系建设层面分析了构建战场态势感知体系的难点,提出了战场态势感知体系三级结构构想,并重点从陆上战场态势感知系统、海上战场态势感知系统、空中战场态势感知系统以及太空战场态势感知系统四个方面阐述了战场态势感知体系构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作战 战场态势 感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小型企业的态势感知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茹 翟书颖 智永锋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9期83-87,共5页
为提升对信息安全威胁的行为辨识和预测能力及对各类安全事件的实时评估和响应决策能力,提出一种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主动防御型态势感知体系。体系由态势观测⁃态势理解⁃态势响应决策认知过程构成,其中态势观测过程以威胁建模为主,海量异... 为提升对信息安全威胁的行为辨识和预测能力及对各类安全事件的实时评估和响应决策能力,提出一种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主动防御型态势感知体系。体系由态势观测⁃态势理解⁃态势响应决策认知过程构成,其中态势观测过程以威胁建模为主,海量异构数据融合为辅,构造有效数据源;态势理解过程以专家规则和机器学习结果为判定依据,联合协同、信任机制完成对行为意图的辨识和预测;态势响应决策过程以威胁KPI和态势转换概率矩阵为依据进行风险处置和反馈。实践结果表明,该体系可明显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势感知体系 态势观测 态势理解 态势决策 中小型企业 威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城市全域感知体系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文跃 李婷婷 +3 位作者 刘晓娟 樊可欣 白银姗 李青松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0年第3期20-23,共4页
数字孪生城市是技术演进与需求升级驱动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新途径、新思路,其实现的基础是构建城市全域感知体系。重点分析了数字孪生城市全域感知体系的逻辑架构、关键支撑要素组成,探索并分析了支撑要素布局方案。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智慧城市 全域感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工院所科技情报感知体系构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煜晨 华松逸 季鹏飞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2,7,共7页
[目的/意义]科技情报感知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于军工院所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创建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文章通过梳理某军工院所科技情报感知机制,构建一套"竞争情报—预先研究—科研生产"的自适应科研... [目的/意义]科技情报感知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于军工院所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创建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文章通过梳理某军工院所科技情报感知机制,构建一套"竞争情报—预先研究—科研生产"的自适应科研价值链体系,以适用于多学科交叉、重点领域发现/突破、外部环境敏感型的军工院所。此外从组织协同性角度,提出了兼顾"有限集权"与"相对放权"的矩阵组织架构,内置特邀专家委员会,形成情报/技术协同工作机制,让情报感知体系向着可闭环、自学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结果/结论]结合某军工院所竞争情报服务体系建设成效,从信息化平台建设及维护、情报内刊管理及需求任务管理三个方面,量化分析目前情报感知体系发展态势及发展阶段,提出了科技情报角色定位、制度保障、情报队伍建设以及强化全所竞争情报意识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情报 军工院所 科研机构 情报感知 感知体系
原文传递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连栋 马永光 《电子制作》 2015年第5X期166-,共1页
众多网络风险的存在,导致信息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对网络安全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是针对网络安全隐患而研究的新型网络信息技术,其中的关键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发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丽华 《化工管理》 2020年第2期44-45,共2页
伴随科技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智慧环保绿色环保模式已经来临,作为数据来源的起点,构建"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至关重要。文章认真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模式和现状,以及国... 伴随科技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智慧环保绿色环保模式已经来临,作为数据来源的起点,构建"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至关重要。文章认真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模式和现状,以及国内外生态环境多元感知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在新型环保模式的基础上,对基础建设、操作人员、系统流程方面的需求,总结出了我国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的发展现状与不足,同时提出了我国"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的发展前景,趋势和发展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智慧环保 多元感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